10《老人与海》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老人与海》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2 23:2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人与海(节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准确概括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特质,提取关键情节支撑观点。
2. 深入理解“硬汉精神”的内涵,结合文本分析“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含义。
3. 体会海明威“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写作风格,感知木刻画插图与小说基调的适配性。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梳理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搏斗情节,概括人物形象;理解“硬汉精神”的核心。
2. 难点:分析木刻画插图的元素意义,以及海明威简洁写作风格背后的情感与主题表达。
三、教学过程(1课时,45分钟)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1. 教师展示古巴海域的实景图片(蓝白温柔海、暗黑风暴海),配合语言引导:“古巴的海,有时是温柔的蓝,有时是吞噬一切的黑。在这片海边,住着一位老渔夫圣地亚哥——他驾着小船出海,钓起的不只是一条比船还长的马林鱼,更是一场关于尊严与勇气的生死考验。”
2. 引出文本:“今天我们走进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节选)》,看看这位老渔夫如何在绝境中对抗命运,感受这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之美。”
(二)活动一:寻情节内核,感知文本简洁性(10分钟)
1. 图文匹配:展示包剑斐《老人与海》木刻画(老人与鲨鱼搏斗场景),请学生快速阅读文本,找出与插图对应的段落,小组内交流段落内容(如“老人用渔叉刺向灰鲭鲨”“用绑刀的船桨对抗铲鼻鲨”)。
2. 情节概括: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节选部分主要情节(明确核心:老人在归航途中,五次与不同鲨鱼搏斗,最终马林鱼只剩残骸)。
3. 特点总结:引导学生发现情节“不蔓不枝”、人物“单一聚焦(仅老人、鲨鱼)”的特点,呼应霍尔斯陶穆对作品“无比简洁”的评价。
(三)活动二:析木刻元素,概括人物形象(15分钟)
1. 形象提炼:学生活动:学生黑板板书重点词语或成语。请学生阅读文本,聚焦木刻画中“老人”的姿态(佝偻却挺拔的身躯、紧握工具的手),用词语/成语(如勇敢、坚毅、不屈、智慧)概括圣地亚哥的形象,并从文中找依据(如“跟它们斗,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体现不屈)。
2. 搏斗梳理:发放“老人与鲨鱼五次搏斗”表格,学生自主完成填写,明确每次搏斗的“鲨鱼种类及数量”“搏击工具”“结果”,感受老人在工具逐渐损耗、体力不断透支下的坚持。
3.表格梳理略
4.诵读体悟风格和搏斗精神:
请学生找出最精彩的搏斗场景段落(如第一次斗灰鲭鲨),并阐明精彩的原因(形式和内容)。指名诵读,分析写作特点和精神——①短句为主,节奏快、力量感强(如“他把渔叉举得尽可能高,两只胳膊都弯起来,使出全身的力气,把渔叉扎进鲨鱼的脑袋里”),勇敢坚毅;②去修饰化,仅留核心动词/名词,让动作“自己说话”,体会“异常有力”的风格。
(四)活动三:辩成败,悟“硬汉精神”(10分钟)
1. 辩论引导:提出问题“你认为老人是失败者,还是胜利者?”,学生分为两组,结合文本论据辩论:
失败者角度:老人最终一无所有,马林鱼只剩残骸,捕鱼目标未达成。
胜利者角度:老人始终未妥协,五次搏斗从未放弃,守住了尊严与信念。
2. 主旨升华:教师总结——老人的“胜利”不在结果,而在过程:对抗“不可为”的勇气、接受结果却不妥协的坚守、孤独中的自我支撑,这正是“硬汉精神”的核心,即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所说的“对一无所获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讴歌”,最终落脚到“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主旨。
(五)拓展思考:析插图色彩,品文本基调(3分钟)
展示木刻画与彩色油画(假设对比图),提问:“课本为何选择黑白色彩的木刻画,而非彩色油画?”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回答——木刻画的黑白质感、粗粝线条,能契合“硬汉精神”的厚重感与故事的苍凉底色,避免彩色干扰深沉的力量感,与文本简洁、有力的风格一致。
(六)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2分钟)
1.小结:回顾老人的五次搏斗、形象特质与“硬汉精神”,强调:圣地亚哥拖着鱼骨归航的背影,是“悲壮之美”的体现,这种美让我们看见普通人在绝境中,把“对抗”活成诗,把“坚守”酿成永恒。这种无可抗拒的美震撼人心!
2.作业:提供1952年首版《老人与海》封面(蓝色调+海边小屋船只)与中信版封面(蓝色背景+老人侧脸+跃出的大鱼),学生任选其一,撰写200-300字构图分析,需包含三个维度:①主视觉元素布局;②构图与小说核心元素(老人、海、马林鱼)的关联;③传递的情感/主题倾向。
五、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节选)
(
异常有力
无比简洁
无可抗拒
)情节:五次斗鲨
人物:勇敢、坚毅、永不服输
精神:硬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