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9-09 06:4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计时,绘制表格。

秒表、斜面、小车、长刻度尺。
 (设计者:   )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从公式v=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下面我们实际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板书课题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23页至第24页,完成学生用书第一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测量平均速度
【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的平均速度?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测量小车下滑一段时间运动的路程,然后运用测量的s和t的值计算小车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对应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金属片。
【实验过程】
(1)用木块将带槽的木板支成斜面,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的数据填入表中。(后面测得的数据也都填入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在斜面顶端的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实验记录】
s1=
t1=
v1=
s2=
t2=
v2=
  【实验结论】
上半段路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全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反思小结】
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教师点拨】
(1)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测时间。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撞金属片的同时停止计时。正式实验之前应该多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数据更准确。
(2)为了使实验操作方便,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即坡度要适中。
【针对训练】完成针对练:测量平均速度
两个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图中停表每格为1 s,该次实验的原理是__v=__,图中还缺少的器材是__刻度尺__。若s1=60 cm,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0.12_m/s__,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0.1_m/s__。
【教师点拨】
图中测量工具已有停表,缺少的是刻度尺;因为全程s1=60 cm,所用时间t1=5 s,则v1===0.12 m/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2=3 s,则v2===0.1 m/s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学生总结。
老师点评一些同学或小组的表现,指出高效和低效的原因,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课后评价案”部分的内容。

4.测量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