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2节 运动的描述(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2节 运动的描述(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9-09 06:5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运动的描述》教案
一、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为原则,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提供探索途径,引导学生思维、讨论,在讨论中探究获得知识,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俗语说得好,万事开头难。不管做什么事情,能开个好头,往后就会顺利多了,学习物理知识也是一样。“运动的描述”是初中物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在这之前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物理知识,即使知道一些现象也是一知半解。而课本中主要以图片和列举了几个例子,让学生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和运动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我觉得还远远不够。所以就在新老教材结合的基础上,创设了一些情景(多媒体课件)。这样既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完成第一堂物理课,又为今后学好物理开了个好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②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③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①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②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机械运动的概念。??? 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2、难点:①参照物的概念。???? ?②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 ③用实例解析机械运动。
五、教学资源
演示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铅笔盒
六、教学模式:
模式名称:讨论探究法
模式流程:?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层层设疑师生答辩?? 引导分析发现规律?????? 应用练习质疑研讨???? 深化总结达标测试
七、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目的与效果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高空中用手抓住身旁的一颗飞行的子弹的故事。并提出问题,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
?
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对与错我先不回答,你们要想知道答案,就让我们一起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节课里去寻找。(板书课题:运动的描述)
??
?学生思考后做出猜想,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若发言不积极,可先让学生讨论再回答)
?
?
??? 学生没有学过物理,回答一般来说是不正确的。对与错不是关键,本小节教学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神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入课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师也可以给学生指定范围回答,例如:正在进行比赛的足球场、篮球场均可)
?
?
?
讨论探究1:你们刚才所举的例子中静止的物体真的不动吗?
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通现象。
?
2: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说有的物体静止,有的物体运动,你是如何判断的?
?
?
?
?
?
?
?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板书)
?
?
?
3:你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位置是否变化的呢?
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说卡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
“相对于站牌”,选了“站牌”做标准,同学们真聪明。那么其他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也选了什么做标准呢?
?
?
?
?
?
(点击查看)
?
最后师生共同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 (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 ???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 ???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得出:
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
4
?
学生举手回答
?
?
?
?
?
?
学生讨论,叙述各自的看法
?
?
?
?
?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学生的回答一般来说是模糊不清的)
?
?
?
学生得出:是通过这个物体所处的位置是否改变的方法得来。
?
?
?
?
?
?
?
抢答:卡车相对于站牌位置发生了变化。
?
?
?
?
?
?
?
?
?
?
?
?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
?
?
学生实验、思考、回答
?
?
?
?
?
?
?
?
?
?
?
?
?
?
?
?
?
??? 学生思考回答
这一问题与学生生活联系很紧密,学生都能举出很多例子,教师选择几例记录。目的是使学生感觉到物理来源于生活
?
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心里冲突而使学生主动思考,激活他们思维的火花。
?
?
由于物体的运动、静止是学生提出来的,问他们如何得来,再次质疑引发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此问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通过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教学,使学生豁然开朗,并为引出参照物这个概念做好准备。
?
学生在前个问题的基础上来回答此问应没问题,及时表扬,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其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同时通过这种层层设疑,不仅使问题由浅入深的得到了解决,也使学生学会了分析解决问题方法。
??
?
?设计本小节的目的是强化对参照物这个概念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为引出运动的相对性做个铺垫。
?
?
?
?
?
?
?
?
?
?
?
?
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而得出问题结论的能力。同时树立他们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


学生回答
最后一题做到了前后互应,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自己解决了问题,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增加了其学习的兴趣。




?? 说说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对“运动的描述”有了哪些认识?
?? 学生互相交流
?? 让学生归纳叙述本节的主要内容、判断方法,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从而构建起新知体系。培养他们的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自查题
? 学生自查练习,及时获得知识反馈。
??? 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




? 多媒体展示
??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写出相关的结论。
设计此环节的意图仍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想通过这一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同时也想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
附:
一、达标自查题:
1.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相对树来说,人是________的,小船是_____的。相对船来说,人是______的,
3.在研究机械运动时,_________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 ______________。
4.从太原发射了一颗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这颗卫星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__的,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的。
5.平常我们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6.人站在上升的电梯里,如果选择_____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如果选择_________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7、古代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一句是选?????? 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 为参照物的。
8、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9、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
A、甲船??????? B、乙船?????? C、一定运动???? D、 都有可能
10、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
??? A、可能运动????? B、可能静止???? C、一定运动?????? D、都有可能
二、课后拓展:
1、在美国电影<<生死时速>>中,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发现被恐怖分子安装了炸弹,只要车速低于50km/h炸弹就会自动爆炸,如何将车上的乘客安全撤离汽车,谈谈你的方法,并与看过电影的同学交流。
2、小明随爸爸坐飞机旅游,当飞机准备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所有的乘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系好安全带。小明系好安全带,心里却在想:我坐在这儿真的没动吗?如果没动,我怎么会降落到地面上呢?你能帮小明解释一下吗?
?3、我们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选择参照物,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其他时候也经常要选择参照物,你能举出两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