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间
____周星期_____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___周星期___需 课时
第六单 第20课
晏子使楚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 员
班级
评价
教师
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核心目标
精读细嚼 明确目标:逐条铭记 摄取关键;聚焦要点 定向导航。
1.品言得意,积累文言实词,直译并背诵全文。
2.找出本文中采用了比喻论证手法的句子并说出其意义和作用。
二、目标链接
梳理知识 吸纳积累:深度阅读 小组整合;建构知识 获取方法。
1.关于比喻论证
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喻巧而理至”,由于这种方法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
2.比喻论证的特点
比喻论证的特点是深入浅出、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使说理更清楚明白、形象生动,能充分显示语言智慧与风采,增强说服力。
比喻论证将抽象的、不熟悉的事物比喻为具体的 、可感的、熟悉的事物,让读者今天可感,通俗易懂。用生动的比喻来说理,喻巧而理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比喻论证作为一种论证方法,在古代的议论性文章中屡见不鲜,很多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因为其精彩的比喻论证手法的运用放出了熠熠光彩。
3. “运用比喻论证的作用”分析方法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生僻为通俗,同时能启发人们丰富的联想,使自己的论证如虎添翼,效果倍增。。??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三、阅读过程
1.走近作家及作品
《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
晏子 名婴,字平仲,齐国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县)人,生年不可考,卒于公元前500年。他继任齐卿,历仕灵、庄、景三朝,长达五十四年。这五十四年,正是齐国不断走向衰落的年代,晏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力补天,力挽狂澜。使齐国在诸侯各国中赢得了应有的地位,他本人也成为齐国历史上与大政治家管仲并称的声誉。对于他的人品和政治才能,司马迁赞叹不已,表示“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2.导入语推荐
你最喜欢的外交家是谁,你能说一件他的外交成功的案例吗?(说说你印象最深的外交事例)
让我们将眼光再投射到遥远的诸侯纷争、战火频仍的春秋时期。去领略一下齐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晏婴的外交风采。
(一)结合“十注” 带疑初读(25分钟)
环节要求:细读默想 用心十注 提要勾玄 卒章反刍chú
学习活动设计
1.初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请缚一人(fù ) ②赐晏子酒(cì ) ③酒酣(hān )
④诣王( yì ) ⑤曷为者也 (hé )⑥生于淮北则为枳( zhǐ)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晏子使楚 出使 ②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代词,这件事 ;对③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熟练 ④王曰:“何坐?” 因犯……罪
⑤吏二缚一人诣王 捆绑 ;到……去
⑥晏子避席对曰 离开座位 ⑦圣人非所与熙也 同“嬉”,戏弄,开玩笑 ⑧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只,仅;果实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齐人固善盗乎?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吗?
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擅长偷盗吗?
③缚者曷为者也?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④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3.整体感知
《晏子使楚》选自__《晏子春秋.内篇.杂下》__ ,这是___春秋___ 时期一部记载? _晏婴(晏子)言行___ 的著作。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是这样回击楚王的:_晏子引用橘化为枳的故事,针锋相对地予以反击,取得外交斗争的胜利 ?,表现了晏子的__机智勇敢,刚正不阿__ 精神。
(二)小组合作 置疑探读(15分钟)
环节要求:我置我疑 疑义相析 解疑互进 献疑待诂
1.楚国君臣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你觉得晏子的哪些说话技巧对你深有启发?
楚王听说晏子是善于辞令的人,想借机刁难他,楚王君臣商议,通过污蔑齐人为盗,进而诬蔑“齐人善盗”。这些贬损与侮辱表面上是冲着晏子个人,实则矛头直指齐国。
面对楚国君臣的挑衅,晏子临阵不乱,巧施辩辞,应付自如。针对楚王诬蔑齐人“善盗”,晏子引用橘化为枳的故事 ,采用类比推理,指出齐人在齐不盗,入楚则盗,正是楚之水土异也,即社会环境使然,让楚王“反取病焉。”
一是他将计就计的智慧,和严谨的逻辑推理,二是他对说话分寸的把握。
2.阅读课文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比喻句,谈谈它对于晏子驳倒楚国君臣的作用。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此句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在齐不盗入楚则盗的民比作生长在淮北的淮南橘,证明了楚之水土使人善盗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从而驳倒楚君“齐人固善盗”的观点。
(2)晏子的言行表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晏子是一个灵活机智、娴于辞令、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人。
3.朗读品鉴
小组分角色表演朗读全文,着重体会双方的语气及其变化(注意读者表情),然后小组自由展示,其他小组自由矫正评价,教师作最后矫正评价并评选出最具有朗读才能的组(员)。
(1)评选的结果是
(2)我对这次评选的看法是
4.新语文实践活动
你校准备在七年级学生中举行生活技能比赛,消息一出,同学们跃跃欲试,学生家长对此反响不一。
(1)作为本校七年级一名参赛学生,请你为此活动设计一条宣传语。
生活能力让我们受用一生。 学习,我行!生活,我更行! 知识需要学习,生存更需要学习。
(2)请你根据比赛宗旨,为此比赛设计几个题目。(至少设计出三个项目)
示例:穿衣服比赛,刷盘子比赛,炒鸡蛋比赛,洗袜子比赛等。
(3)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在此比赛开始时你准备做怎样的动员发言?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在考场上面对试卷我们个个都是好手,在生活中面对生活的细节,我们岂甘示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生活大赛场。
评分说明:(3分)称呼1分,动员词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如果你的家长反对你参加这次活动,你打算如何说服他们?
示例:爸爸(或妈妈):学校开展这次活动的初衷是为了缓解我们备考的压力,也是为了培养我们的生活能力,这样的活动对于缺少生活锻炼的我们有意义,希望您能支持我。
(三)交流展示 释疑导读(15分钟)
环节要求:小组交流 陈述己见 组间论辩 教师点拨
1、学生学习后的认识与收获(或教师对学案的修改意见)
2.学生学习后还存在的问题(或教师的教学反思与小结)
(四)紧扣目标 发展扩读(10分钟)
环节要求:对应目标 方法迁移 扩读增量 发展能力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五)矫正评价 能力测读(15分钟)
环节要求:自我作答 组内小结 准确表述 待师验证
目标测评与拓展延伸(50分)
基础知识堂清检测(20分)
(1)给划线字注音(8分,每空2分)
酒酣(hān) 诣( yì)王 曷(hé)为 枳(zhǐ)
(2)解释下列的多义词:(12分,每空1.5分)
①使:得一人之使(劳动力?) 晏子将使楚(出使)使民善盗耶(让)②以:何以也(用)以故东徙(因为)我以日始出是去人近(认为)③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生于淮北则为枳(成为)
2.阅读《晏子使楚》完成下列题目。(30分)
(1)解释下列句中点的词。(8分)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到……去 ) ②齐人也,坐盗 (因犯……罪 )
③叶徒相似 (只,仅仅 ) ④其实味不同 (它们的果实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齐人固善盗乎? 齐国的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吗?
(2)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3)晏子用了什么方法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8分)
晏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地借用“南橘北枳”的说法,寓刚于柔,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4)选文中的晏子、楚王两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择其中的一人,略作评析。(6分)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选择一个人,回答语言通顺、符合文意、题意、说理清楚即可。示例: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楚王具有自知之明。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