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间
____周星期_____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___周星期___需 课时
第六单 第18课
《论语》十二章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 员
班级
评价
教师
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核心目标
精读细嚼 明确目标:逐条铭记 摄取关键;聚焦要点 靶向导航。
学习文言文的朗读技巧,能正确地朗读文言文。
2.积累课文后面罗列的文言实词,口头或书面直译课文。
二、目标链接
梳理知识 吸纳积累:深度阅读 小组整合;建构知识 获取方法。
文言文朗读技巧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反复朗读,自能领悟文章的旨意。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书读百遍,但朗读仍然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 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但又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基本方法。
1.读音
(1)破音异读,即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如“陈胜王中”“王”读wàng,动词,为王。
(2)通假异读。如“最喜小儿亡赖”中“亡”读wú,同“无”;“孰为汝多知乎”中“知”读zhì,同“智”。
(3)古音异读,如“可汗大点兵”中“可汗”读kè hán,又如“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汤汤”读shāng shāng.
(4)文言虚词一般要轻读,而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需重读。
2.停顿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好停顿。
?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综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清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这样就能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此句在文中之意是:医生喜欢给没有大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朗读时应在“不病”后停顿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停在“好治”后。如果读成后者,其句意就成了“医生喜欢治,没有大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功劳”,这样就不好理解了。
(2)了解文言文词语特点,读好停顿。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里常常是两个单音节词,词义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在文言文里,就要将两个单音节词分开来读,而不能错把它们当成一个词来读。
(3)借助语法知识,读出停顿。
?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读出停顿。
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例一: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例二: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例三: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②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例一:恐/前后受其敌。《狼》
例二: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例三: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同上)
③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如:
例一: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例二: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同上)
④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如: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⑤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如:
例一: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例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4)除此以外,还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如:
例一: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例二: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5)骈句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相邻两组骈句之间,骈句与散句之间,须作较长停顿,例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楫摧。
(6)五、七言诗和词曲的韵脚要读出长音,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三、阅读过程
走近作家及作品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一)结合“十注” 带疑初读(25分钟)
环节要求:细读默想 用心十注 提要勾玄 卒章反刍
学习活动设计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不亦说(yuè)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博学而笃志(dǔ)
2.解释划线字
①吾日三省( 每天 )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诚,诚实 )
③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 )
④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⑤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
⑥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
⑦博学而笃志( 忠实、坚守 )
⑧人不堪其忧 忍受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温习好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4. 朗读品鉴
根据右边活动方式朗读全文,同时结合 “目标链接”注意朗读节奏。
1.初读课文:查阅字、词典,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通假字的读法(结合课文注释)。
2.结合课文注释或上下文完成1、2题。
3.听老师范读课文,试比较与自己原来的停顿有哪些不同,并注意改正。
4.展示单元一:全班展示,教师点评1、2题。
5.译读空间:可用“开火车”的方式翻译。先读后译,也可以是一读一译、击鼓传花、设置情境等。
(二)小组合作 置疑探读(15分钟)
环节要求:我置我疑 疑义相析 解疑互进 献疑待诂
十二则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哪些语句是讲个人修养?
_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论语》在论述“学”与 “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
“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
(2)孔子为什么将富贵比作 “浮云”?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
①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②一致。孔子认为富贵如果不符合道义,那就应当视富贵如浮云。可见,他不反对正当地求利,但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就要以“道”和“义”为重,反对见利忘义。
(3)孔子将“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进行对比,强调了成为
“乐之者”的重要性,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从“知之者”变成“乐之者”?
从“知之者”变成“乐之者”最重要的是要转变学习态度,在学习中试着去发现其中的乐趣,并以此为突破口,慢慢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使学习的过程变成快乐的体验。
3.新语文实践活动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汉字遭遇书写危机不再是危言耸听。键盘录入、网络语言流行等使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现象开始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身上。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文主要内容,不超过10字。
材料一:在当代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很多学生一味注重考试成绩,认为只要分数高,成绩好就可以了,至于书写的问题,根本没有兴趣,也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对于汉字书写有着如此“冷漠”的反应,那么字能不能写好也就可想而知了。
材料二:现在的语文教学在不断创新,从以前的以读写背为主向注重理解过渡,这是好事,但是不能把前者完全剔除。学校里,学生写的作业很多,但沉下心来写字的很少,老师讲课也大多以PPT为主,很少用粉笔板书,这都很难帮助学生对文字进行深刻理解。
(2)请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两条建议,来改善当前汉字书写的不良状况。
1.独学:再研读课文,完成1、2、3题。
2.对学: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解决自学时遇到的问题。
3. 群学:小组长主持,深入探讨左边问题,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
4. 展示单元二:全班展示,教师点评1、2、3题。
(三)交流展示 释疑导读(15分钟)
环节要求:小组交流 陈述己见 组间论辩 教师点拨
1、学生学习后的认识与收获(或教师对学案的修改意见)
2.学生学习后还存在的问题(或教师的教学反与思小结)
(四)紧扣目标 发展扩读(10分钟)
环节要求:对应目标 方法迁移 扩读增量 发展能力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结合注释读准文本。
2.结合注释试着翻译本文。
3.结合后面的题再探究研读本文。
(五)矫正评价 能力测读(15分钟)
环节要求:自我作答 组内小结 准确表述 待师验证
目标测评与拓展延伸(50分)
1.堂清检测: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2、阅读《论语》,完成下面的题目。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8分)
①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 ②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
③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④仁在其中矣(仁德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8分)
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3)孔子为什么赞扬颜回的品质高尚?请你结合本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解答。(6分)
因为颜回以好学为乐趣,即使生活清贫他也依然坚持这一乐趣。
(4)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8分)
实例: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学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1.独学:独立完成“能力测读”问题。
2.组内小结。
3.抢答,展示问题。
4.待师验证,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