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9课《两小儿辩日》精品学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9课《两小儿辩日》精品学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9 12:4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课时间
____周星期_____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___周星期___需 课时
第六单元 第19课
两小儿辩日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 员
班级
评价
教师
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核心目标
精读细嚼 明确目标:逐条铭记 摄取关键;聚焦要点 定向导航。
学习文言文的朗读技巧,能正确地朗读文言文。
2.积累课文后面罗列的文言实词,口头或书面直译课文。
二、目标链接
梳理知识 吸纳积累:深度阅读 小组整合;建构知识 获取方法。
文言文朗读技巧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反复朗读,自能领悟文章的旨意。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书读百遍,但朗读仍然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 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但又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基本方法。
1.读音
(1)破音异读,即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如“陈胜王中”“王”读wàng,动词,为王。
(2)通假异读。如“最喜小儿亡赖”中“亡”读wú,同“无”;“孰为汝多知乎”中“知”读zhì,同“智”。
(3)古音异读,如“可汗大点兵”中“可汗”读kèhán,又如“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汤汤”读shāngshāng.
(4)文言虚词一般要轻读,而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需重读。
2.停顿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好停顿。
?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综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清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这样就能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此句在文中之意是:医生喜欢给没有大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朗读时应在“不病”后停顿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停在“好治”后。如果读成后者,其句意就成了“医生喜欢治,没有大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功劳”,这样就不好理解了。
(2)了解文言文词语特点,读好停顿。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里常常是两个单音节词,词义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在文言文里,就要将两个单音节词分开来读,而不能错把它们当成一个词来读。
(3)借助语法知识,读出停顿。
?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读出停顿。
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例一: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例二: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例三: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②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例一:恐/前后受其敌。《狼》
例二: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③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如:
例一: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例二: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同上)
④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如: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⑤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如:
例一: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例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4)除此以外,还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如:
例一: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例二: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5)骈句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相邻两组骈句之间,骈句与散句之间,须作较长停顿,例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楫摧。
(6)五、七言诗和词曲的韵脚要读出长音,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三、阅读过程
1、走近作家及作品 列子, 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列子》相传战国时郑人列御寇所作。原书已亡佚,现在流传的本子是东晋张湛的。这部分的内容丰富复杂,有消极无为、个人享乐的观点,也有包含朴素唯物论和辨证的观点。书中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人有亡者》、《杞人忧天》、《齐人攫金》等。
2、导入语推荐 “考考大家:猜一个人物。”——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请同学给大家补充介绍有关他的文学常识。
可这位以博学多闻而著称的伟大哲人在往东方各国游历的路上却被两个小孩的争执给难倒了。到底是什么难题难倒了这位对中国历史文化以深刻影响的卓越智者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两小儿辩日》去看个究竟。
(一)结合“十注” 带疑初读(25分钟)
环节要求:细读默想 用心十注 提要勾玄 卒章反刍
学习活动设计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盘盂( pán yú )沧沧凉凉(cāng cāng liáng liáng)
孰(shú )为汝( rǔ )多知( zhì )乎
2.解释加点字
问其故 缘故、原因 去人近 距离
而日中时远也 正午 及其日中如探汤 等到 热水
3.翻译下列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3)及其日中如探汤。
到了中午的时候,(太阳热得)像是把手伸进了热水中一样。
4. 朗读品鉴
根据右边活动方式朗读全文,同时结合 “目标链接”注意朗读节奏。
1.初读课文:查阅字、词典,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通假字的读法(结合课文注释)。
2.结合课文注释或上下文完成1、2题。
3.听老师范读课文,试比较与自己原来的停顿有哪些不同,并注意改正。
4.展示单元一:全班展示,教师点评1、2题。
5.译读空间:可用“开火车”的方式翻译。先读后译,也可以是一读一译、击鼓传花、设置情境等。
(二)小组合作 置疑探读(15分钟)
环节要求:我置我疑 疑义相析 解疑互进 献疑待诂
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两小儿的观点, “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另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1)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2)说明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人们认识的事物总是有限的,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2.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两小儿分别从哪个角度说理的?
一儿从大小角度看问题(视觉),另一儿从人对阳光的感受看问题(触觉)。
(2) “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们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3.新语文实践活动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汉字遭遇书写危机不再是危言耸听。键盘录入、网络语言流行等使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现象开始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身上。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文主要内容,不超过10字。









材料一:在当代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知识一味注重考试成绩,认为只要分数高,成绩好就可以了,至于书写的问题,根本没有兴趣,也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对于汉字书写有着如此“冷漠”的反应,那么字能不能写好也就可想而知了。
材料二:现在的语文教学在不断创新,从以前的以读写背为主向注重理解过渡,这是好事,但是不能把前者完全剔除。学校里,学生完成的作业很多,但沉下心来写字的很少,老师讲课也大多以PPT为主,很少用粉笔板书,这都很难帮助学生对文字进行深刻理解。
(2)请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两条建议,来改善当前汉字书写的不良状况。
示例一:在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加大对汉字书写的考查力度。
示例二:创办一些以汉字书写研究为主的社团,培养师生对汉字书写的爱好。
示例三:举办类似于“汉字听写大赛”的活动,培养师生在汉字书写方面的兴趣。 (或举办书法讲座,举办毛笔字,钢笔字书写展览或评比等活动)
示例四:掌握汉字工具性特征的同时,加强汉字演变和汉字符号背后的文化底蕴教育。

1.独学:再研读课文,完成1、2、3题。
2.对学: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解决自学时遇到的问题。
3. 群学:小组长主持,深入探讨左边问题,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
4. 展示单元二:全班展示,教师点评1、2、3题。

(三)交流展示 释疑导读(15分钟)
环节要求:小组交流 陈述己见 组间论辩 教师点拨
1、学生学习后的认识与收获(或教师对学案的修改意见)





2.学生学习后还存在的问题(或教师的教学反与思小结)




(四)紧扣目标 发展扩读(10分钟)
环节要求:对应目标 方法迁移 扩读增量 发展能力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结合注释读准文本。
2.结合注释试着翻译本文。
3.结合后面的题再探究研读本文。
(五)矫正评价 能力测读(15分钟)
环节要求:自我作答 组内小结 准确表述 待师验证
目标测评与拓展延伸(50分)
1.基础知识堂清检测
(1)给划线字注音(6分)
盘盂(yú) 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沧沧(cāng)凉凉 辩斗(dòu)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4分)
①两小儿辩斗 争论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认为 距离
③及其日中如探汤 等到 ④孔子不能决也 判断
⑤孰为汝多知乎 谁 ⑥问其故 缘故、原因
⑦而日中时远也 正午
2、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下面的题目。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8分)
①问其故:(原因、缘故 ) ② 去人近:(距离 )
③ 探汤 (热水) ④孰为汝多知乎(通“智”,智慧)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8分)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②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6分)
孔子不能决也。
(4)说说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8分)
这是一道开放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谈体会。如:两小儿喜爱探究,精神可嘉。或认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1.独学:独立完成“能力测读”问题。
2.组内小结。
3.抢答,展示问题。
4.待师验证,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