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版 语文 上册 2016新版 第11课《雪花的快乐》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版 语文 上册 2016新版 第11课《雪花的快乐》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9 13:2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雪花的快乐徐志摩本讲纲目一、新月社及新月派
二、徐志摩简介
三、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分期、内容及特色
四、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地位
五、《雪花的快乐》分析
一、新月社及新月派新月社:1923年,梁启超、胡适、徐志摩、余上沅、丁西林、林徽音等人在北京组织新月社,以俱乐部的形式举办活动。
《晨报副刊》、《诗镌》、《剧刊》、《新月》月刊、《诗刊》、《新月诗选》
新月派:也称格律诗派。新月派关于诗歌的主要观点是三美原则,认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闻一多:《诗的格律》)
二、徐志摩简介徐志摩 (1897~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等,于12月28日出生于海宁县硖石镇一个富商家庭。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
1916年秋天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的预科学习。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他转入北京大学法科学习。
1918年6月,拜梁启超为师;同年9月,入美国克拉克大学社会学系学习。1919年6月,毕业于克拉克大学;9月,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政治。
1920年9月,通过论文《论中国的妇女地位》答辩,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后,赴英国,入伦敦剑桥大学研究院为研究生,学政治,拟攻博士学位,开始对文学产生极大兴趣。
1921年(25岁)在英国认识狄更生、林徽因。经狄更生介绍,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后因为追求林徽因,未毕业即回国。
在剑桥期间,他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并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提倡新格律诗。1926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
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山中》、《月下待杜鹃不来》、《为要寻一个明星》等。
三、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分期、内容及特色(一)创作分期及各期主要特色:
1、私语——萌芽期(1922年以前);
2、月下待杜鹃不来——发展期(1922—1924年6月);
3、为要寻一个明星——徘徊迷惘期(1924年6月—1924年秋);
4、浓得化不开——全盛期(1924年秋—1928年);
5、我不知道风,在那个方向吹——低迷沦落期(1928年—1931年)。
(二)主要内容和主题
三大主题:爱情、自然、社会问题。他们都贯穿着徐志摩的单纯理想。胡适把他的这个理想概括为“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三)艺术特色1、糅合了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洋浪漫诗歌的精华。清新、妩媚、飘逸。
2、讲究音乐性。他提出:
(1)音节是诗歌的“血脉”,其主要内容是“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
(2)字句是诗歌的“外形”,行数的长短、字句的整齐与否决定于“音节的波动性”。
(3)诗感、诗意是诗歌的“心脏”。音节基于“真纯的‘诗感’”。
他的诗大多体现了他的这种主张。
例如:《再别康桥》首尾两节: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用同样的句子,同样的句式,运用了复沓和论体叠句的手法。使全诗回荡着一种伤感、依依惜别之情。隔行押韵,节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3、非常讲究艺术形式。
陈西滢说他的诗“几乎全是体制的输入和试验。”
西洋体诗:《康桥再会吧》,字数大致相等,标点在行中而不在句末。
散文诗:《毒药》
自由体诗《马赛》
无韵诗《爱的灵感》
对话体《人种由来》
4、讲究意境。
创造深邃的意境,以形写神,神形兼备。
如《沙扬娜拉》、抓住短暂的,画面式的一瞬,活画出一个日本女郎的动人形象。
《再别康桥》 四、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地位 1、徐志摩是新月双璧之一,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作家。徐志摩飞机失事之后,新月诗派走向了衰亡。
2、其诗歌理论丰富了中国现代新诗的理论,为中国现代新诗的探索提供了思路。
3、其诗作为现代新格律诗提供了范本。
五、《雪花的快乐》分析(一)创作背景
林徽因嫁于梁思成,徐志摩断绝对林的情思,1924年4月,徐志摩与陆小曼相识并坠入热恋。
《雪花的快乐乐》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1卷第6期。
此后有相同感情的作品:《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我有一个恋爱》、《别拧我,疼》等。
(二)主要内容
描写雪花快乐地飞舞于空中,最后与自己所钟情的朱砂梅融为一体的景象,以此比喻人对理想情感归宿的向往和追寻。为诗者呈现了一种水乳交融的情感,赞美了由此而产生的来自心灵深处的喜悦。
(三)艺术特色
1、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意象:
雪花:明指自然物象的雪花,暗指人的情感。
朱砂梅:明指自然物象,暗指情感寄托的对象。2、该诗与新月派所倡导的三美原则十分吻合。具有图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1)、音乐美
(1)押韵自由多样。各节以随韵方式押韵;第1-3节大致以排韵方式押韵。
(2)运用了复沓与叠音的手法。
(3)富有变化的音尺形成节奏美。
2)、建筑美
全诗的节与节之间形成均衡美,各节内部在整齐的前提下形成参差美。全诗结构匀称、整饬且不呆板。
3)、绘画美
色彩和谐、构图精巧、动静结合、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