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单元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12)九年级数学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单元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12)九年级数学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23 11:4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若数据,3,5,的平均数为4,则数据,的平均数是(  )
A.2 B.4 C.6 D.8
2.养老院每天早晨安排人员给所有老人测量体温,李华记录了同一时间位老人的体温(单位:)分别为:,,,,,,,,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 B. C. D.
3.浏阳金桔为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特色地方品种,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某果农种植的金桔在采摘完后,发现大果、中果和小果的产量比为,若每斤的售价大果定为元,中果定为8元,小果定为6元,则该批金桔的平均售价为每斤( )
A.元 B.元 C.元 D.元
4.已知一组数据1,2,x,4,它们的平均数是,则x的值为( )
A. B. C. D.
5.人数相同的七年级甲、乙两班学生在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中,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 ,则学生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 )
A.甲 B.乙班 C.两班成绩一样稳定 D.无法确定
6.表格记录了甲、乙、丙、丁四个科技创新小组最近几次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单位:分)和方差,如果要选出一个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小组去参赛,应该选择( )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92 92 88 88
1 1.5 1 1.8
A.甲组 B.乙组 C.丙组 D.丁组
7.宁宁所在班共有42名学生,班级平均身高是米,宁宁所在小组学生的身高数据的统计结果如下(单位: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班级身高数据的中位数一定在米范围内
B.该班级身高数据的众数不可能是米
C.宁宁所在小组若去掉一个最高身高和最低身高,该小组的平均身高会降低
D.宁宁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高于班级平均身高
8.在班干部竞选活动中,小明同学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责任心的得分分别是85分、90分、95分.若将这三项得分按的比例确定最终得分,则小明同学的最终得分为(  )
A.85分 B.89分 C.90分 D.92分
9.已知的平均数为2. 方差为1,则的平均数、方差分别是( )
A.4, 9 B.2,3 C.3,2 D.9,4
10.随着环境治理的不断深入,成都已构建起“青山绿道蓝网”生态格局.成都某地区2023年12月某五天的空气质量指数为:34,28,35,61,2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27 B.28 C.34 D.35
11.某学校举行了八年级学生演讲比赛,对参赛者的“内容”“表达”“逻辑”“台风”“互动”五个方面进行评分(各方面均为百分制).已知小明五项得分的算术平均数为87分,若将“内容”“表达”“逻辑”“台风”“互动”五个方面评分的权重分别设为,,,,,则小明五项得分的加权平均数为86分.那么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重新设置权重前,小明五项得分的总分是430分
B.重新设置权重前,小明的“内容”得分超过87分
C.重新设置权重前,小明的“内容”得分比“表达”得分高
D.重新设置权重前,小明的“内容”得分比“逻辑”得分高
二、填空题
12.睡眠管理作为“五项管理”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学校教育重点关注的内容.某老师了解到班上某位学生的7天睡眠时间(单位:小时)如下:10,9,9,8,8,10,9,则该学生这7天的平均睡眠时间是 小时.
13.某中学举行了“世界读书日”知识竞赛活动,七年级800名学生全部参赛.从中随机抽取5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成绩用表示),按以下五组进行整理:;;C:;D:;E:.绘制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已知C组的全部数据如下:71,73,70,75,76,78,76,77,76,77,79,则抽取的50名学生竞赛成绩的中位数是 .
14.甲、乙两组数据如下.
甲组:1,2,3,4,5;乙组:2020,2021,2022,2023,2024.
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的关系分别是: , .(填“”“”或“”)
15.在现今互联网的时代,密码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数学老师请同学们通过数学知识自己设置五位数密码,现由小明、小亮两位同学轮流从1~9中任选一个数字,规则是小明先选,小明选的数会使这5个数据平均数最小,小亮选的数会使这5个数据中位数最大,密码的5个数据不能重复,若五位数密码第一个数字是6,要使这个五位数最大,用上述方法产生的密码是 .
16.已知a,b,c,d的平均数是6,则的平均数是
17.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数是70分,其中的人及格,他们的平均分是80分,则该班不及格的人的平均分是 分.
18.数据1,3,3,5中添加一个数据3,则方差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一组数据:3,3,2,5,5,3,4,若去掉其中一个数后,这组数据的众数保持不变,则去掉的数可能是 .(写出一个即可)
20.某学校八年级有四个绿化小组,在植树节这天种下的柏树棵数如下:12,12,,9,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它们的中位数是 .
三、解答题
21.甲、乙两名同学本学期五次某项测试的成绩(单位:分)如图所示.
(1)甲、乙两名同学五次测试成绩的平均数分别是______分、______分;
(2)利用方差判断这两名同学该项测试成绩的稳定性;
(3)结合数据,请再写出一条与(1)(2)不同角度的结论.
22.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因时因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举措,是凝聚智慧力量奋进新征程的现实需要,为了解九年级学生对党史的学习情况,某校团委组织部对九年级学生进行了党史知识测试,并将九年级1班和2班全体学生的测试成绩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下:
信息一:党史知识测试题共道题目,每小题分;
信息二:两个班级的人数均为人;
信息三:九年级1班成绩条形统计图如下:
信息四:九年级2班平均分的计算过程如下:
(分)
信息五:
统计量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九年级1班 m
九年级2班 n
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哪个班级的成绩更加稳定,请说明理由;
(3)在本次测试中,九年级1班甲同学和九年级2班乙同学的成绩均为分,你认为两人在各自班级中谁的成绩排名更靠前?请说明理由.
23.体育课上某班同学进行了投篮测试,每人投球10次,部分同学的进球个数为:10,9,6,10,8,7,10,7,3,10
(1)分别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由于数据统计出现失误,其中一名同学实际进球9个,被记录为6个,将数据修正后,这组数据的统计量①平均数、②中位数、③众数、④方差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24.某校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了学生数学说题比赛.八年级(1)班和八年级(2)班各选出5位选手参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如下:
八(1)班:82,88,90,75,90;
八(2)班:78,95,85,82,85.
数据整理分析如下:
平均分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八(1)班 85 88 b c
八(2)班 a 85 85
(1)表中______,______,并且求方差c的值.
(2)你认为选哪个班代表八年级参加学校的决赛比较好,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B
6.A
7.D
8.B
9.A
10.C
11.C
12.
13.
14. < =
15.
16.13
解∵a,b,c,d的平均数是6,
∴,
∴,



故答案为:13.
17.40
解:设某班有n人,
则:不及格人的平均分数为分,
故答案为:40.
18.变小
解:数据1,3,3,5的平均数为3,方差为:;
数据1,3,3,5中添加一个数据3,平均数为3,
由,即方差变小.
故答案为:变小.
19.2(不唯一).
解:3,3,2,5,5,3,4的众数为3,
所以去掉2、4、5后,众数为仍为3,
故答案为:2(不唯一).
20.
解: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由于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只有一个,故这组数据的众数只能为12,

解得,
这组数据为15,12,12, 9,
它们的中位数是:,
故答案为:.
21.(1),

故答案为:80;80.
(2)方差分别是:
由可知,甲同学的成绩更加稳定.
(3)甲同学的极差为:(分),乙同学的极差为:(分)

∴从极差的角度判断甲同学的测试成绩更稳定.
22.(1)解:∵九年级1班共有名学生,最中间的数是第、个数的平均数,
由九年级1班条形图可知,
第名和第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

由九年级2班平均分的计算过程可知,
在九年级2班中,分出现了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故答案为:,;
(2)九年级1班的成绩更加稳定,
记九年级1班和九年级2班成绩的方差分别为,,
∵,,
∴,
∴九年级1班的成绩更加稳定;
(3)乙同学的成绩排名在本班更靠前.
理由如下:
∵甲同学的成绩小于本班成绩的中位数,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比甲成绩好,
乙同学的成绩大于本班成绩的中位数,说明乙同学比一半以上的同学成绩好,
∴乙同学成绩的班级排名更靠前
23.(1)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3,6,7,7,8,9,10,10,10,10
∴平均数为,
中间的两个数为8和9
∴中位数为,
∵10出现的次数最多,
∴众数为10;
(2)原数据的方差为,
∵一名同学实际进球9个,被记录为6个,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3,6,6,7,7,8,10,10,10,10
∴平均数为,
中间的两个数为7和8
∴中位数为,
∵10出现的次数最多,
∴众数为10,
∴方差为
∴发生变化的是①平均数,②中位数,④方差.
24.(1)解:,
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众数是90,即;
八(1)班的方差是:,
则;
(2)解:八(2)班代表八年级参加学校的决赛比较好,理由如下:
因为两个班的平均数相同,但八(2)班的方差小于八(1)班的方差,所以八(2)班代表八年级参加学校的决赛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