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倡导化学教学要面对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如何学习呢?新教材课时少,内容多。我想“后茶馆式”教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做做”的“先学后讲”的方式是可以借鉴的。它强调学生看书能看懂的不讲,只讲学生理解起来困难的,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其关注“相异构想”,发现并解决它。这样上课需讲解的内容就少了,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做做”——体会学习过程。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学案先看书进行预习,书上已经出现的乙醇的物理性质、结构简式、化学性质的方程式课上就不在书写了,这样省下时间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在物理性质上我安排了一组学生实验,让学生体会乙醇的色、态、味,溶解性、密度等。而化学性质则是通过让学生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复习书上知识,并强调乙醇在反应过程中断键的位置,从而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方法。总之,通过预习增大课堂容量,增强课堂效率。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课标要求:知道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地位:在学习了甲烷、乙烯、苯几种烃之后,乙醇的学习拉近了有机化学与
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入了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让学生充分感
受有机物的学习特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知识内容:乙醇的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学生情况:知识储备:
1.初中知道了乙醇的组成、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用途;
2.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从微观结构认识乙醇分子
2.从乙醇的特征结构入手,掌握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及Cu、Ag做
催化剂的催化氧化反应
教学方式:启发诱导、实验探究。
教学手段:
学生实验对比法,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技术准备:
PPt幻灯片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
2.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3.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及部分化学性质
(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逐步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乙醇用途的介绍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人文精使神,学生认识到酗酒的危害,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及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乙醇的催化氧化。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1引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古至今有很多与“酒”有关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乙醇的性质
感受乙醇确实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让学生产生兴趣。
环节2乙醇的物理性质
【过渡】通过预习大家能从书中找到乙醇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感受一下乙醇的性质特点 【强调】乙醇的特殊香味;熔沸点低,易挥发以及溶解性
学生分组实验:1、闻乙醇的气味2、将乙醇倒入有颜色的水溶液中,振荡,观察其密度和水溶性3、用蘸有乙醇的棉花擦元珠笔道 汇报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预习笔记上作出标记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检验预习的效果,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
环节3乙醇的结构
【插球棍模型】强化对乙醇分子结构的认识 【讲解】乙醇分子中的官能团——羟基(—OH)
对比乙醇、乙烷结构上的区别,加深对羟基结构的认识
在预习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环节4乙醇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提问】钠与乙醇的反应为什么开始沉在乙醇底部,随着反应进行逐渐浮上水面? 【验证实验】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继续加一块金属钠 【情景过度】焊接银器、铜器时,表面会生成发黑的氧化膜银匠说,可以先把铜、银在火上烧热,马上蘸一下酒精,铜银会光亮如初!这是何原理?【演示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分析】反应过程中乙醇到乙醛化学键变化的位置及作为催化剂的Cu的反应历程 【介绍】乙醇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提问】乙醇还可被那些氧化剂氧化【介绍】酒后驾车对司机的检测方法(硫酸酸化)CrO3 Cr2(SO4)3(橙红色)
(绿色) 【资料卡片】人饮酒后的行为【讲解】乙醇的燃烧乙醇燃烧产物清洁,无污染,所以乙醇除了用于食品加工业以外另一重要用途就是作燃料使用。【知识拓展】介绍乙醇汽油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产生现象原因对比乙醇和水分别与金属钠的反应,写出实验现象和方程式学生讨论钠沉、浮的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 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同学联想到与Cu、Ag有关的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听讲、笔记、记忆 乙醇还可以被酸性K2Cr2O7或酸性KMnO4溶液直接氧化为乙酸 学生认识到酗酒的危害,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书写方程式、反应现象
培养学生实验的观察能力,并学会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化对比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告戒学生不要过量饮酒 了解乙醇作为燃料的特点
环节5乙醇的用途、制法
【展示】乙醇用途的图片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乙醇的用途 【知识拓展】学生介绍乙醇的工业制法
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及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6归纳提升
【小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介绍官能团、烃的衍生物的概念
学生回顾乙醇在化学反应中断键的位置,强化对官能团的认识
复习巩固,检验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是否掌握,同时强化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方法。
作业
1、写出下列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CH3CHO←
C2H5OH←
C2H4 →C2H5Br 2、
调查各种酒中酒精的体积分数
(五)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课容量还是比较大的,从乙醇的结构到性质,从分组实验到演示实验,一节课的时间能够完成教学内容应该说归功于课前预习。新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紧,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课前预习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课上只讲学生看书看不明白的,同时增加一些探究实验,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当然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还比较差,因此预习的学案要给学生出的详细,适当给一些思考题,让学生不是一味的在抄书,尤其是对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同学,在看书时逐渐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在本节课的实验设计上还可再补充些内容如:用酸性高锰酸钾或酸性重铬酸钾氧化乙醇,酸性重铬酸钾氧化乙醇的实验课前我实验过,效果不好所以课上没做,今后还要再试试,看看实验失败的原因。另外还可以找找类似于交警使用的“酒精检测仪”等装置这样可以将化学知识生活化。一好课在课前实验准备上是会花费很长时间的,但我想只要有好的效果这都是值得的。
3、课后检测第1题:假酒中严重超标的有毒成分主要是什么?我本来觉得从日常生活中听到一些相关的新闻报导以及和本节课的知识相联系,学生选出CH3OH(甲醇)并不困难,但这道题却把学生难倒了,选什么的都有。课后我又认真分析了这道题,首先学生对假酒并不熟悉,另外选项中四个化学式只有(A)CH3CH2OH乙醇相对熟悉,(C)CH3CHO乙醛,在乙醇的催化氧化产物中出现,(B)CH3OH甲醇(D)CH3COOH乙酸,学生都不认得,也难怪选不出来了。因此今后学生题目的选择还要更加仔细,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否则很难达到检测课上学习内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