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3大高频考点概览
考点0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02 分散系 胶体
考点03 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1.(2024-2025高一上·四川成都·期中)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ClO应属于
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强氧化性酸⑦一元酸⑧化合物⑨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⑥⑦⑧ C.①⑨ D.①④⑤⑥⑦
【答案】B
【解析】HClO为酸,属于化合物,含有O元素,为含氧酸,HClO具有强氧化性,易挥发,为强氧化性酸,1个HClO能电离出1个H+ ,为一元酸;
符合的有①④⑥⑦⑧;答案选B。
2.(2024-2025高一上·天津南开区·期中)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氯属于混合物 B.属于盐
C.汽油属于有机物 D.属于碱性氧化物
【答案】B
【详解】A.液氯是液态的氯气,只由Cl2分子构成 ,属于纯净物,并非混合物,A错误;
B.Cu2(OH)2CO3即碱式碳酸铜 ,由金属阳离子(铜离子)和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组成,还含有氢氧根,属于盐类中的碱式盐,B正确;
C.汽油是由多种烃类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有机物是化合物,所以汽油不属于有机物,C错误;
D.碱性氧化物是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Na2O2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还会生成氧气,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Na2O2属于过氧化物,D错误;
故选B。
3.(2024-2025高一上·河北沧州四校联考·期中)下列概念的逻辑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A.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复分解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即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
B.除了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外,还有如的不成盐氧化物,如Al2O3的两性氧化物等,B项错误;
C.分散系为混合物,化合物不属于分散系,C项错误;
D.置换反应有单质参与,一定发生了化合价变化,即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4-2025高一上·江西景德镇·期中)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中恰当的有
序号 类别 物质1 物质2
① 常见酸性干燥剂 浓硫酸 氯化钙
② 常见混合物 胶体 盐酸
③ 碱性氧化物 氧化钠 氧化镁
④ 导电的物质 固态 石墨
⑤ 电解质 水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答案】B
【详解】浓硫酸是酸性干燥剂,氯化钙是中性干燥剂,①错误;胶体和盐酸都是混合物,②正确;氧化钠和氧化镁都是碱性氧化物,③正确;石墨能导电,固态不能导电,④错误;和水都属于电解质,⑤正确;综上②③⑤正确,故选B。
5.(2024-2025高一上·广东部分学校联考·期中)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A.矿泉水属于分散系
B.消石灰、烧碱均属于碱
C.CO2、S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D.NaCl溶液、熔融NaCl均属于电解质
【答案】D
【详解】A.矿泉水中含有水以及多种可溶性矿物质,因此矿泉水是溶液,属于分散系,A不符合题意;
B.消石灰是Ca(OH)2,烧碱是NaOH,二者电离都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阳离子为金属阳离子,故二者都属于碱,B不符合题意;
C.CO2、SO2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因此二者均属于酸性氧化物,C符合题意;
D.NaCl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NaCl溶液能够导电,但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6.(2024-2025高一上·浙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碱性氧化物 B.HClO:酸
C.胶体:混合物 D.:盐
【答案】A
【详解】A.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金属氧化物,而与酸反应会生成盐、水和氧气,因此它是过氧化物,而非碱性氧化物,A错误;
B.HClO是酸,在水中可解离出H+和ClO-,符合酸的定义,B正确;
C.Fe(OH)3胶体是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分散系,属于混合物,C正确;
D.是碳酸钠的结晶水合物,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属于盐类,D正确;
故选A。
7.(2024-2025高一上·广西钦州·期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蓝矾(CuSO4·5H2O)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
B.盐酸、碱式碳酸铜、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C.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正盐
D.通过化学反应,Ba(OH)2不能一步转化生成NaOH
【答案】A
【分析】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酸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为H+;碱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为OH-。
【详解】A.蓝矾是由Cu、S、O、H组成的化合物,干冰是固态的CO2,由C、O组成的化合物,铁矿石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A正确;
B.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碱式盐,B错误;
C.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属于酸式盐,C错误;
D.Ba(OH)2与硫酸钠反应生成NaOH和BaSO4沉淀,D错误;
故答案选A。
8.(2024-2025高一上·江西萍乡·期中)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化学家常根据需要将众多物质进行分类,从而更好地探索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水中能电离出,使溶液呈酸性,故属于酸
B.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C.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A
【详解】A.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在水中能电离出、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为盐,A错误;
B.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将物质所属类别逐步细化,属于树状分类法,B正确;
C.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HMnO4对应的酸性氧化物为Mn2O7,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为不成盐氧化物,C正确;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过氧化钠为过氧化物,D正确;
故选A。
9.(2024-2025高一上·广西玉林·期中)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漂白粉、氯水、冰水混合物 B.酸:
C.酸性氧化物: D.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
【答案】D
【详解】A.冰水混合物是水,属于纯净物,A错误;
B.属于酸式盐,B错误;
C.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C错误;
D.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组成,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C60、金刚石、石墨、碳纳米管满足该定义,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
故选D。
10.(2024-2025高一上·福建福州·期中)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态氧;⑥氯酸钾
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
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
【答案】C
【详解】A、碱--①④不正确,因①纯碱为碳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则属于盐类,故A错误;
B、纯净物--③④⑤不正确,因③石灰水中含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盐--①⑥正确,因①纯碱和⑥氯酸钾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则属于盐类,故C正确;
D、混合物--②⑤不正确,因⑤液态氧是一种只有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属于单质,故D错误;
故选:C。
11.(2024-2025高一上·天津·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②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④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⑤是混合物
A.①② B.②④ C.②⑤ D.全部
【答案】B
【详解】①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故错误;
②冰水混合物只含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故正确;
③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故正确;
④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正确;
⑤CuSO4 5H2O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故选:B。
12.(2024-2025高一上·广东汕头·期中)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某种意义上讲,可将P2O5、SO2、SO3、CO2、Cl2O7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中与它们同属一类的是
A.CO B.CaO
C.N2O5 D.Fe2O3
【答案】C
【详解】P2O5、SO2、SO3、CO2、Cl2O7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且属于酸性氧化物,CO是不成盐非金属氧化物,CaO属于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2O5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且属于酸性氧化物,Fe2O3属于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C满足;
选C。
13.(2024-2025高一上·天津河西区·期中)屠呦呦因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获得诺贝尔奖。从物质分类看,青蒿素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胶体
【答案】C
【详解】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由碳(C)、氢(H)、氧(O)三种不同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选C。
1.(2024-2025高一上·辽宁丹东名校协作联考·期中)分散系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分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除去乙中混有的小分子和离子常采用渗析的方法
C.澄清石灰水分类属于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分类属于丙
D.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B
【分析】由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可知,甲是溶液,乙是胶体,丙是浊液,据此分析;
【详解】A.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A错误;
B.除去胶体中混有的小分子和离子常采用半透膜进行渗析的方法,B正确;
C.澄清石灰水分类属于溶液,即属于甲,C错误;
D.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铁沉淀,D错误;
故选B。
2.(2024-2025高一上·河南开封五校联考·期中)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有色玻璃 B.烧碱溶液 C.雾霾 D.胶体
【答案】B
【详解】只有胶体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故选项中烧碱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故选B。
3.(2024-2025高一上·江西景德镇·期中)唐代诗人刘禹锡《浪淘沙》诗“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限。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描述了古代淘金的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雾是一种常见的气溶胶 B.雾中分散质的粒径比钠离子小
C.阳光透过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金从“沙中浪底来”不涉及化学变化
【答案】B
【详解】A.雾是胶体,由于分散剂是空气,所以是气溶胶,A正确;
B.根据分散质颗粒粒子直径大小不同,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的是溶液,大于100nm的是浊液,雾中分散质的粒径比钠离子大,B错误;
C.雾是胶体,阳光透过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C正确;
D.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金从“沙中浪底来”,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B。
4.(2024-2025高一上·北京通州·期中)Fe(OH)3胶体制备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中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浅
B.可用丁达尔效应判断是否制得胶体
C.可用滤纸分离Fe(OH)3胶体与溶液
D.持续加热可使 Fe(OH)3胶体稳定存在
【答案】B
【详解】A.Fe(OH)3胶体为红褐色液体,故烧杯中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深,A错误;
B.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和浊液不能,故可用丁达尔效应判断是否制得胶体,B正确;
C.胶体和溶液均可透过滤纸,不可用滤纸分离Fe(OH)3胶体与溶液,应该用半透膜分离,C错误;
D.对Fe(OH)3胶体持续加热将发生胶体的聚沉现象,不能稳定存在,D错误;
故答案为:B。
5.(2024-2025高一上·天津河西区·期中)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①Fe(OH)3胶体 ②纯净水 ③蔗糖溶液 ④NaCl溶液 ⑤云、雾
A.①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详解】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其中①Fe(OH)3胶体⑤云、雾属于胶体,会出现丁达尔效应;
故选A。
6.(2024-2025高一上·浙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束通过溶液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B.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C.按照分散剂的不同,胶体可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
D.把氯化钠研磨成直径在1~100nm的颗粒然后分散在水中即可形成胶体
【答案】C
【详解】A.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所以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不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A错误;
B.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为胶体,小于1nm的为溶液,大于100nm的为浊液,B错误;
C.按照分散剂状态的不同,可以将胶体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C正确;
D.把氯化钠研磨成直径在1~100nm的颗粒然后分散在水中,形成氯化钠溶液,不属于胶体,D错误;
故选C。
7.(2024-2025高一上·河北唐山·期中)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事实或应用与胶体的性质有关的是
A.明矾净水 B.用制作碳酸饮料
C.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D.用醋酸除去茶壶中的水垢
【答案】A
【详解】A.明矾的水溶液中含Al3+,Al3+与水作用 产生Al(OH)3,Al(OH)3以胶体形式存在, AI(OH)3胶粒吸附作用很强,能吸附水中的杂质和其他胶粒,凝聚成较大的微粒而沉淀,使水得到净化,A符合题意;
B.碳酸饮料不是胶体,B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可以吸水,可作食品干燥剂,与胶体无关,C不符合题意;
D.醋酸和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与胶体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4-2025高一上·山西大同·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做钠的实验时,余下的钠放回原试剂瓶
B.溶液、有色玻璃和空气均属于分散系
C.溶于水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和
D.胶体粒子直径介于
【答案】C
【详解】A.金属钠具有较强的活性,遇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实验室中取用后剩余的钠要放回原试剂瓶中,故A正确;
B.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为分散系,故溶液、有色玻璃和空气均属于分散系,故B正确;
C.氯化钠溶于水就可以电离,不需要电流,故C错误;
D.胶体、溶液、悬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微粒直径大小,溶液微粒直径小于1nm;胶体微粒直径在1nm到100nm之间;悬浊液微粒直径大于100nm,故D正确;
故选C。
9.(2024-2025高一上·漳州十校联盟·期中)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如制备Fe3O4纳米粒子的操作为:将一定比例的FeSO4溶液和Fe2(SO4)3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5.5~36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为只含Fe3O4与Na2SO4组成的混合物
B.所得分散系呈电中性
C.所得分散系不能透过滤纸
D.当一束光通过该分散系时,会出现如右图所示的现象
【答案】B
【详解】A.实验过程中,将一定比例的FeSO4溶液和Fe2(SO4)3溶液混合,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则所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为Fe3O4、NaOH、Na2SO4和油酸钠组成的混合物,A错误;
B.制得的磁流体为一种胶体分散系,胶体粒子表面带电,但所得分散系呈电中性,B正确;
C.所得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5.5~36nm,介于1~100nm 之间,属于胶体,胶体能透过滤纸,C错误;
D.当一束光通过该分散系时,手电筒前端与烧杯壁之间的空气中不能形成“光亮的通路”,烧杯内液体中形成“光亮的通路”,D错误;
故选B。
10.(2024-2025高一上·福建福州福九联盟·期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人以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直径约)。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届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
B.“稻草变黄金”的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C.纳米级金刚石粉末(直径约)属于胶体
D.将该金刚石粉末分散到水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C
【详解】A.以四氯化碳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说明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故A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稻草变黄金”的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变化,故B正确;
C.纳米级金刚石粉末(直径约5nm)是成分唯一的纯净物,不属于胶体,故C错误;
D.将该金刚石粉末分散到水中所得分散系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故选C。
11.(2024-2025高一上·内蒙古赤峰名校联考·期中)某同学往一定量饱和食盐水中滴入3滴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后,用光束照射上层清液时出现丁达尔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盐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B.丁达尔效应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C.上层清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
D.往上层清液中加入溶液,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案】C
【详解】A.向盐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酸能使石蕊变红,故A正确;
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光亮的通路”,故B正确;
C.上层清液为胶体,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 nm,故C错误;
D.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电解质溶液能使胶体聚沉,往上层清液中加入溶液,会有白色沉淀产生,故D正确;
选C。
12.(2024-2025高一上·福建福州十校联考·期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盐酸和氨水均能导电,所以HCl、NH3都是电解质
B.含有的溶液与足量沸水反应,理论上可生成NA个胶粒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D.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氢氧化铝胶体与小苏打水溶液
【答案】D
【详解】A.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故其水溶液因含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导电,但氨分子自身不发生电离,故氨气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
B.氢氧化铁胶体微粒是氢氧化铁的聚合体,将含1molFeCl3的溶液滴入沸水制得的Fe(OH)3胶粒小于NA,故B错误;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故C错误;
D.一束光照射时胶体会观察到光亮的通路,氢氧化铝胶体属于胶体,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答案选D。
1.(2024-2025高一上·广西钦州·期中)下列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实现的是
A.Na2O→Na2CO3→NaOH B.Cu→CuO→CuCl2
C.CaO→CaCO3→CaO D.Fe→Fe2O3→Fe(OH)3
【答案】D
【详解】A.Na2O与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NaOH和CaCO3,A正确;
B.Cu与氧气加热生成CuO,CuO与盐酸反应生成CuCl2和水,B正确;
C.CaO与CO2反应生成CaCO3,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和CO2,C正确;
D.Fe在潮湿空气中生成Fe2O3,Fe2O3需要先和酸反应生成盐,再与碱反应生成Fe(OH)3,不能一步实现转化,D错误;
故答案选D。
2.(2024-2025高一上·山西太原·期中)铜是所有工程金属中导电率和导热率最高的。下列关于铜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的反应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A.:复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离子反应
【答案】C
【详解】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A正确;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正确;
C.,反应过程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该反应的实质:,属于离子反应,D正确;
答案选C。
3.(2024-2025高一上·安徽宿州皖北联考·期中)下列选项中的物质不能按图示路径转化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A C CO
B NaOH
C HCl HClO
D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C可以不完全燃烧生成CO,即甲能转化成乙;CO还原金属氧化物转化成,也可和C反应生成CO,即乙丙可相互转化;C完全燃烧生成,即甲能转化成丙,A正确;
B.和反应转化成,即甲能转化成乙;和反应生成NaOH,NaOH和反应生成,即乙丙可相互转化;和反应生成NaOH,即甲能转化成丙,B正确;
C.和反应生成HCl,即甲能转化成乙;HCl和反应生成HClO,HClO见光分解生成HCl,即乙丙可相互转化;和水反应生成HClO,即甲能转化成丙;,C正确;
D.和反应生成水,即甲能转化成乙;水电解生成,燃烧生成,即乙丙可相互转化;但不能转化成,故甲不能转化成丙,D错误;
故选D。
4.(2024-2025高一上·天津河西区·期中)下图表示部分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和②可以是不同反应
B.图中SO2和Fe3O4属于酸性氧化物
C.图中物质类别有单质、氧化物、碱和盐
D.圈Ⅱ中的氧化物都可以由O2和对应单质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答案】B
【详解】A.反应①可能是CO2和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水,也可能是Ca(OH)2和可溶性的碳酸盐反应生成CaCO3沉淀,②可以是CO2和Ca(OH)2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水,①②可以是不同反应,A正确;
B.图中SO2属于酸性氧化物,Fe3O4和酸反应生成两种盐和水,属于复杂氧化物,B错误;
C.图中物质类别有单质有O2,氧化物有H2O、SO2、H2O2、P2O5、Fe3O4,碱有Ca(OH)2,盐有CaCO3,C正确;
D.C、P、S、Fe在点燃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CO2、P2O5、SO2、Fe3O4,都可以由O2和对应单质在点燃条件下生成,D正确;
故选B。
5.(2024-2025高一上·河南信阳·期中)下列方框中的物质或溶液之间发生的反应分别是①②③④,下列有关这些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置换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②是复分解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③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可能是
【答案】C
【详解】A.①是铁和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A错误;
B.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盐酸和氧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为,故B错误;
C.③是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④中足量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可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是,故D错误;
选C。
6.(2024-2025高一上·福建福州福九联盟·期中)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物质选项 甲 乙 丙
A
B C CO
C
D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故不选A;
B.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不选B;
C.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不选C;
D.氧化铜和水不反应,氧化铜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故选D;
选D。
7.(2024-2025高一上·山西大同·期中)“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
B.分析反应价值: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C.分析反应类型: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D.分析表示方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C
【详解】A.催化剂能参与化学反应并重新生成,则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A不符合题意;
B.CH4的生成,说明选项分析合理,描述正确,B不符合题意;
C.O元素由化合物中成分变为O2单质,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描述错误,C符合题意;
D.根据模型图分析,反应物为CO2和H2O,生成物为CH4和O2,并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物料守恒,及反应模型图表示,该化学方程式表达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4-2025高一上·湖北黄冈十五校联考·期中)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下(部分反应物或反应条件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方案甲:
方案乙:
A.X可以是K2CO3
B.③和④属于同种基本反应类型
C.与方案甲相比,方案乙有流程简单、反应步骤少,节约能源等优点
D.若每一步均完全转化,则反应相同质量的石灰石,放出气体的物质的量:甲>乙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上述两个方案中①~⑤五个反应依次是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可溶性碳酸盐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和可溶性碳酸盐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五个反应分别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③为氢氧化钙和可溶性碳酸盐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钾是可溶性碳酸盐,则X可以是碳酸钾,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反应③和反应④基本反应类型相同,都是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
C.由图可知,方案乙只需两步就能完成碳酸钙的制备,且无需加热,而方案甲需要三步才能制得碳酸钙,且反应①需要高温,所以与方案甲相比,方案乙有流程简单、反应步骤少,节约能源等优点,故C正确;
D.若每一步均完全转化,则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相同质量的石灰石时,方案乙和方案甲二氧化碳排放一样多,故D错误;
故选D。
9.(2024-2025高一上·广西梧州·期中)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化学式为],又称“孔雀石”。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 →铜”的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铜铜绿CuCl2溶液Cu(OH)2CuOCu
A.过程③的离子方程式为
B.上述转化中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C.氧化铜的摩尔质量是的摩尔质量的2倍
D.将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浓度为
【答案】D
【分析】铜和空气中的、、反应生成,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最后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据此解答。
【详解】A.过程③是溶液与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
B.①铜和空气中的、、反应生成,属于化合反应;③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属于复分解反应;④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属于分解反应;⑤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属于置换反应,则上述转化中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B正确;
C.氧化铜的摩尔质量是80g/mol,的摩尔质量是40g/mol,则氧化铜的摩尔质量是的摩尔质量的2倍,C正确;
D.将(即1mol)溶于水,因所得溶液体积不是,则所得溶液的浓度不是,D错误;
故选D。
10.(2024-2025高一上·北京通州·期中)通过CO2捕获和转化技术可实现CO2资源化利用,其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用CaO捕获排放的CO2
B.过程Ⅱ中的反应为CaCO3+CH4CaO+2CO+2H2
C.过程Ⅰ和过程Ⅱ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上述过程中CaO和CaCO3可以循环利用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过程I发生的反应为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过程Ⅱ发生的反应为催化剂作用下碳酸钙与甲烷反应生成氧化钙、一氧化碳和氢气,以此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过程Ⅰ中用CaO捕获排放的CO2生成碳酸钙,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过程Ⅱ发生的反应为催化剂作用下碳酸钙与甲烷反应生成氧化钙、一氧化碳和氢气,方程式为:CaCO3+CH4CaO+2CO+2H2,B正确;
C.过程Ⅰ为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上述过程中CaO和CaCO3可以循环利用,D正确;
故选C。
11.(2024-2025高一上·海南三亚·期中)学习了物质分类与转化规律后,某同学绘制了部分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图、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相邻两类物质的反应,其中不能用于制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详解】A.①为酸碱反应,氢氧化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可以制得氯化锌,A不符合题意;
B.酸与金属反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氢,所以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可以制得氯化锌,B不符合题意;
C.碱与盐的反应,碱为氢氧化锌,本身不易溶于水,不能与盐反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锌,C符合题意;
D.盐与金属反应,锌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锌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可以制得氯化锌,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2.(2024-2025高一上·湖南邵阳·期中)古典诗词远流长,包罗万象,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诗词隐藏化学变化的是
A.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D.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答案】A
【详解】A.绿蚁新酷酒,“新酷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选;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B不选;
C.译文为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黄金,诗句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C不选;
D.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D不选;
正确答案是A。
13.(2024-2025高一上·河北唐山·期中)钙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7个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标号)。
(2)图示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
(3)若要反应③发生,可加入的试剂为 (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粒子直径为1~100nm的分散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形成的分散系为 (填“胶体”“溶液”或“悬浊液”),确认该分散系的操作及现象为 。
(5)向钙中加入无氧酸X溶液(足量)发生反应⑥,每生成6.72L(标准状况),消耗了 mL5mol·L-1X溶液。
【答案】(1)④⑥⑦
(2) CaCO3、CaCl2 CaO
(3) CO2或Na2CO3 或
(4)胶体 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5)120
【分析】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可以是、反应④:、反应⑤:、反应⑥:Ca+Cl2=CaCl2、反应⑦:。
【详解】(1)有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的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④⑥⑦;
(2)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盐,属于盐的是、;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纯净物是氧化物,属于氧化物的是;
(3)若要反应③发生,可加入的试剂为或,方程式依次为:或;
(4)将粒子直径为1~100nm的分散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检验胶体的操作及现象为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5)向钙中加入无氧酸X溶液(足量)发生反应⑥,则加入的是HCl,反应为:,解得,其体积是。
14.(2024-2025高一上·内蒙古赤峰名校·期中)A、B、C、D、F、G为六种常见物质。常温下,A为淡黄色固体,A、B、D、F均为纯净物且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F为固体单质,G为气体单质,它们满足如图所示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相互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未列出)。
请回答:
(1)从组成元素角度分析,A物质所属的类别为 ,写出其常见的一种用途: 。
(2)D为硫酸盐,写出B→D的离子方程式: ,D转化为NaCl加入的试剂为 (填试剂名称)。
(3)NaCl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原因为 。
(4)A与也能反应生成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C+F→A的条件为 ;若无此条件,造成的结果为 。
【答案】(1)氧化物 作供氧剂
(2) 氯化钡溶液
(3)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4)
(5)加热或点燃 反应产物发生变化
【分析】A、B、C、D、F、G为常见物质,常温下A为淡黄色固体,A、B、D、F均为纯净物且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F、G为单质,则A为Na2O2,B为NaOH,C为O2,F为Na,G为Cl2,结合物质性质、发生的反应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物质A为Na2O2,仅含有Na、O离子元素,属于氧化物,由于其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因此Na2O2可作供氧剂;
(2)D为硫酸盐,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为NaOH,D为Na2SO4,B→D是NaOH溶液中加入硫酸反应产生Na2S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硫酸钠中加入氯化钡生成氯化钠;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E为NaCl,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能导电;
(4)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根据上述分析可知C为O2,F为Na,A为Na2O2,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Na与O2反应生成Na2O2;Na是活泼金属,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因此若无加热条件时反应产物是Na2O,二者的反应条件不同,反应产物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3大高频考点概览
考点0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02 分散系 胶体
考点03 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1.(2024-2025高一上·四川成都·期中)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ClO应属于
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强氧化性酸⑦一元酸⑧化合物⑨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⑥⑦⑧ C.①⑨ D.①④⑤⑥⑦
2.(2024-2025高一上·天津南开区·期中)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氯属于混合物 B.属于盐
C.汽油属于有机物 D.属于碱性氧化物
3.(2024-2025高一上·河北沧州四校联考·期中)下列概念的逻辑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4.(2024-2025高一上·江西景德镇·期中)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中恰当的有
序号 类别 物质1 物质2
① 常见酸性干燥剂 浓硫酸 氯化钙
② 常见混合物 胶体 盐酸
③ 碱性氧化物 氧化钠 氧化镁
④ 导电的物质 固态 石墨
⑤ 电解质 水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5.(2024-2025高一上·广东部分学校联考·期中)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A.矿泉水属于分散系
B.消石灰、烧碱均属于碱
C.CO2、S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D.NaCl溶液、熔融NaCl均属于电解质
6.(2024-2025高一上·浙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碱性氧化物 B.HClO:酸
C.胶体:混合物 D.:盐
7.(2024-2025高一上·广西钦州·期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蓝矾(CuSO4·5H2O)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
B.盐酸、碱式碳酸铜、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C.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正盐
D.通过化学反应,Ba(OH)2不能一步转化生成NaOH
8.(2024-2025高一上·江西萍乡·期中)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化学家常根据需要将众多物质进行分类,从而更好地探索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水中能电离出,使溶液呈酸性,故属于酸
B.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C.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9.(2024-2025高一上·广西玉林·期中)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漂白粉、氯水、冰水混合物 B.酸:
C.酸性氧化物: D.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
10.(2024-2025高一上·福建福州·期中)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态氧;⑥氯酸钾
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
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
11.(2024-2025高一上·天津·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②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④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⑤是混合物
A.①② B.②④ C.②⑤ D.全部
12.(2024-2025高一上·广东汕头·期中)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某种意义上讲,可将P2O5、SO2、SO3、CO2、Cl2O7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中与它们同属一类的是
A.CO B.CaO
C.N2O5 D.Fe2O3
13.(2024-2025高一上·天津河西区·期中)屠呦呦因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获得诺贝尔奖。从物质分类看,青蒿素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胶体
1.(2024-2025高一上·辽宁丹东名校协作联考·期中)分散系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分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除去乙中混有的小分子和离子常采用渗析的方法
C.澄清石灰水分类属于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分类属于丙
D.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2.(2024-2025高一上·河南开封五校联考·期中)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有色玻璃 B.烧碱溶液 C.雾霾 D.胶体
3.(2024-2025高一上·江西景德镇·期中)唐代诗人刘禹锡《浪淘沙》诗“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限。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描述了古代淘金的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雾是一种常见的气溶胶 B.雾中分散质的粒径比钠离子小
C.阳光透过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金从“沙中浪底来”不涉及化学变化
4.(2024-2025高一上·北京通州·期中)Fe(OH)3胶体制备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中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浅
B.可用丁达尔效应判断是否制得胶体
C.可用滤纸分离Fe(OH)3胶体与溶液
D.持续加热可使 Fe(OH)3胶体稳定存在
5.(2024-2025高一上·天津河西区·期中)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①Fe(OH)3胶体 ②纯净水 ③蔗糖溶液 ④NaCl溶液 ⑤云、雾
A.①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2024-2025高一上·浙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束通过溶液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B.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C.按照分散剂的不同,胶体可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
D.把氯化钠研磨成直径在1~100nm的颗粒然后分散在水中即可形成胶体
7.(2024-2025高一上·河北唐山·期中)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事实或应用与胶体的性质有关的是
A.明矾净水 B.用制作碳酸饮料
C.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D.用醋酸除去茶壶中的水垢
8.(2024-2025高一上·山西大同·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做钠的实验时,余下的钠放回原试剂瓶
B.溶液、有色玻璃和空气均属于分散系
C.溶于水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和
D.胶体粒子直径介于
9.(2024-2025高一上·漳州十校联盟·期中)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如制备Fe3O4纳米粒子的操作为:将一定比例的FeSO4溶液和Fe2(SO4)3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5.5~36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为只含Fe3O4与Na2SO4组成的混合物
B.所得分散系呈电中性
C.所得分散系不能透过滤纸
D.当一束光通过该分散系时,会出现如右图所示的现象
10.(2024-2025高一上·福建福州福九联盟·期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人以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直径约)。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届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
B.“稻草变黄金”的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C.纳米级金刚石粉末(直径约)属于胶体
D.将该金刚石粉末分散到水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1.(2024-2025高一上·内蒙古赤峰名校联考·期中)某同学往一定量饱和食盐水中滴入3滴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后,用光束照射上层清液时出现丁达尔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盐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B.丁达尔效应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C.上层清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
D.往上层清液中加入溶液,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12.(2024-2025高一上·福建福州十校联考·期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盐酸和氨水均能导电,所以HCl、NH3都是电解质
B.含有的溶液与足量沸水反应,理论上可生成NA个胶粒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D.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氢氧化铝胶体与小苏打水溶液
1.(2024-2025高一上·广西钦州·期中)下列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实现的是
A.Na2O→Na2CO3→NaOH B.Cu→CuO→CuCl2
C.CaO→CaCO3→CaO D.Fe→Fe2O3→Fe(OH)3
2.(2024-2025高一上·山西太原·期中)铜是所有工程金属中导电率和导热率最高的。下列关于铜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的反应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A.:复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离子反应
3.(2024-2025高一上·安徽宿州皖北联考·期中)下列选项中的物质不能按图示路径转化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A C CO
B NaOH
C HCl HClO
D
A.A B.B C.C D.D
4.(2024-2025高一上·天津河西区·期中)下图表示部分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和②可以是不同反应
B.图中SO2和Fe3O4属于酸性氧化物
C.图中物质类别有单质、氧化物、碱和盐
D.圈Ⅱ中的氧化物都可以由O2和对应单质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5.(2024-2025高一上·河南信阳·期中)下列方框中的物质或溶液之间发生的反应分别是①②③④,下列有关这些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置换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②是复分解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③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可能是
6.(2024-2025高一上·福建福州福九联盟·期中)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物质选项 甲 乙 丙
A
B C CO
C
D
A.A B.B C.C D.D
7.(2024-2025高一上·山西大同·期中)“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
B.分析反应价值: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C.分析反应类型: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D.分析表示方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2024-2025高一上·湖北黄冈十五校联考·期中)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下(部分反应物或反应条件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方案甲:
方案乙:
A.X可以是K2CO3
B.③和④属于同种基本反应类型
C.与方案甲相比,方案乙有流程简单、反应步骤少,节约能源等优点
D.若每一步均完全转化,则反应相同质量的石灰石,放出气体的物质的量:甲>乙
9.(2024-2025高一上·广西梧州·期中)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化学式为],又称“孔雀石”。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 →铜”的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铜铜绿CuCl2溶液Cu(OH)2CuOCu
A.过程③的离子方程式为
B.上述转化中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C.氧化铜的摩尔质量是的摩尔质量的2倍
D.将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浓度为
10.(2024-2025高一上·北京通州·期中)通过CO2捕获和转化技术可实现CO2资源化利用,其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用CaO捕获排放的CO2
B.过程Ⅱ中的反应为CaCO3+CH4CaO+2CO+2H2
C.过程Ⅰ和过程Ⅱ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上述过程中CaO和CaCO3可以循环利用
11.(2024-2025高一上·海南三亚·期中)学习了物质分类与转化规律后,某同学绘制了部分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图、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相邻两类物质的反应,其中不能用于制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2024-2025高一上·湖南邵阳·期中)古典诗词远流长,包罗万象,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诗词隐藏化学变化的是
A.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D.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13.(2024-2025高一上·河北唐山·期中)钙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7个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标号)。
(2)图示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
(3)若要反应③发生,可加入的试剂为 (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粒子直径为1~100nm的分散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形成的分散系为 (填“胶体”“溶液”或“悬浊液”),确认该分散系的操作及现象为 。
(5)向钙中加入无氧酸X溶液(足量)发生反应⑥,每生成6.72L(标准状况),消耗了 mL5mol·L-1X溶液。
14.(2024-2025高一上·内蒙古赤峰名校·期中)A、B、C、D、F、G为六种常见物质。常温下,A为淡黄色固体,A、B、D、F均为纯净物且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F为固体单质,G为气体单质,它们满足如图所示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相互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未列出)。
请回答:
(1)从组成元素角度分析,A物质所属的类别为 ,写出其常见的一种用途: 。
(2)D为硫酸盐,写出B→D的离子方程式: ,D转化为NaCl加入的试剂为 (填试剂名称)。
(3)NaCl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原因为 。
(4)A与也能反应生成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C+F→A的条件为 ;若无此条件,造成的结果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