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01 化学反应热效应图像分析--人教版(2019)化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文档属性

名称 题型01 化学反应热效应图像分析--人教版(2019)化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23 17:00:1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题型01 化学反应热效应图像分析
1.(24-25高二上·河北保定部分高中·期中)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前景广阔。在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发生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B.每转移0.6mol电子,此时生成
C.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适当升高温度,v逆增大,v正减小
2.(24-25高二上·北京通州区·期中)在298 K 和101 kPa下,HCN(g)=HNC(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省略了部分化学键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CN 比 HNC稳定 B. ΔH
C.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总反应的焓变
3.(24-25高二上·广东佛山S6高质量发展联盟·期中)NO催化生成的过程由三步基元反应构成: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会经历三个过渡态 B.第二步、第三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C.催化剂NO不改变总反应的焓变 D.总反应的
4.(24-25高二上·陕西汉中普通高中十校联盟·期中)下列图像均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丁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图乙说明金刚石生成石墨是吸热反应
C.根据图丙可以判断放出的能量
D.图甲可以表示生石灰溶于水反应的能量变化
5.(24-25高二上·山西晋城多校·期中)某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反应的活化能
B.反应为放热反应
C.A的能量一定低于B的能量
D.使用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
6.(24-25高二上·北京延庆·期中)已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91kJ/mol
B.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CH3OH,则ΔH增大
C.催化剂能同时加快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D.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均减小,但反应ΔH不变
7.(24-25高二上·广东深圳深圳盟校·期中)标准状态下,分解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和的相对能量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图像可知:
B.断裂1molCl-Cl键时释放的能量为
C.O3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Ⅰ>历程Ⅱ
D.历程Ⅰ、Ⅱ中速率最慢步骤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8.(24-25高二上·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根据下图所示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为氯原子是一个吸热过程
B.和的总能量比的总能量高
C.1个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
D.和反应生成的反应热
9.(24-25高二上·重庆第一中学·期中)氨氧化法制硝酸中发生主反应和副反应(忽略其他副反应,反应每生成的相对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推测反应
B.加入催化剂I更有利于的生成
C.平衡后升高温度,的浓度降低
D.平衡后增大压强,的物质的量不变
10.(24-25高二上·湖北武汉武汉六校联考·期中)水煤气变换反应为。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煤气变换反应的
B.步骤②存在O―H键的形成
C.该反应的决速步是
D.步骤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11.(24-25高二上·四川师大附中 ·期中)已知X转化为Z和W分步进行:①,②,其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反应①的活化能
B.的能量一定低于的能量
C.
D.反应②更容易发生,气体Y很难大量累积
12.(24-25高二上·浙江宁波三锋联盟·期中)已知X转化为R和W分步进行:① ;② 上述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反应①的正反应速率变化值大于反应②的正反应速率变化值
B.更换高效催化剂,可使和减小
C.增加体系中X(g)的浓度,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概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D.
13.(24-25高二上·天津红桥区·期中)臭氧层中分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
B.加入催化剂后,活化能为
C.ClO是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正反应速率降低
14.(24-25高二上·天津蓟州区·期中)反应 ,经过两步基元反应完成,第一步反应热为,第二步反应为: ,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步反应为:
B.反应热的关系为:
C.总能量:
D.因为第一步反应为吸热反应,第二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第一步反应速率大于第二步
15.(24-25高二上·广东清远·期中)某反应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历程Ⅰ表示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B.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符合上图的描述
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所有碰撞为有效碰撞
D.催化剂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16.(24-25高二上·北京延庆·期中)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mol气态氧原子结合生成O2(g)时,放出498kJ能量
B.该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C.断裂1molNO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632kJ能量
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7.(24-25高二上·天津河西区·期中)已知: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可用上图表示
B.
C.完全分解产生和,放出热量
D.在相同条件下,和的能量总和大于的能量
18.(24-25高二上·广东深圳深圳盟校·期中)肼是一种常见的火箭燃料。如图是反应 的能量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若产物为(1),相应的焓变为,则
D.与曲线b相比,曲线a是使用了催化剂的能量变化曲线
19.(24-25高二上·浙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如图所示是298K时,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该反应要加热才能发生
C.1mol和1mol的键能总和低于2molAB(g)的键能总和
D.若使用催化剂,则减小
20.(24-25高二上·浙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工厂的氨氯废水可用电化学催化氧化法加以处理,其中在电极表面的氧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④中有极性键形成
B.催化剂可以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C.过程①②均有键断裂,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
D.该催化氧化法的总反应为:
21.(24-25高二上·河南焦作普通高中·期中)大气中的卤素氧化物主要包括ClO、BrO和OClO等。NOx与OClO存在某种相互作用,如,计算模拟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气态)。已知:1kJ=0.24kca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产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B.该反应的焓变
C.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使用高效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
22.(24-25高二上·山西晋城多校·期中)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发生下列反应:,。下列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着反应的进行,各气体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可能如上图Ⅰ所示
B.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可能符合上图Ⅱ所示
C.反应延续足够长的时间后,容器内将不存在物质Y
D.反应过程中容器内的压强始终不变
23.(24-25高二上·山西太原·期中)碳酸钠晶体()失水可得到或,两个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向Na2CO3(s)中滴加几滴水,温度升高
C.反应
D.向2mL 1mol/L醋酸溶液中滴加1mol/L 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由此推测:
24.(24-25高二上·山西太原·期中)在银催化下,乙烯()与氧气反应生成环氧乙烷(,用EO代表)和乙醛(,用AA代表),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ads表示吸附态,反应物的相对能量均为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间体OMC生成吸附态EO(ads)的活化能为
B.由EO(g)生成AA(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在生成EO(g)时,反应化学键的变化只涉及C=C键断裂和C-O键形成
D.由此图可以得出乙烯与氧气反应生成EO(g)是吸热反应
25.(24-25高二上·山西太原·期中)一定温度下,某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其反应过程对应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反应的活化能
B.温度升高,逆反应速率的加快幅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加快幅度,使平衡逆移
C.所有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高于或等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6.(24-25高二上·天津河北区·期中)研究处理氮、硫的化合物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对烟道气中的进行回收再利用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一定条件下,由和CO反应生成S和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每生成,该反应 (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 kJ。
(2)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图:
反应Ⅰ:
反应Ⅲ:
则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机动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与的反应,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则与的总能量比2molNO的总能量 (填“高”或“低”),NO与继续反应,可生成 色气体。
(4)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的上万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下表所示是断裂1mol某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数据:
化学键 F-F N-F
能量 946 154.8 283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最稳定的物质是 (填“”“”或“”),写出和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 。
27.(24-25高二上·青海海南州·期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和反应生成NO,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I:
途径II:
先制成水煤气:
再燃烧水煤气:


则、、、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是 。
(3)火箭常用(1)(肼)作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生成和水蒸气。
已知:
①请写出作为火箭燃料与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与足量反应生成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4)的盐酸与的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①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下列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 (填标号)。
名称 托盘天平(带砝码) 小烧杯 坩埚钳 玻璃棒 药匙 量筒
仪器
选项 a b c d e f
②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缺少一种必要的仪器,其仪器名称为 ,该仪器的作用是 。
③实验中若将的盐酸与的溶液反应改用的盐酸与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理论上两次实验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下同),所求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数值 。
28.(24-25高二上·天津蓟州区·期中)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和反应生成NO,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图中三种分子最稳定的是 ,对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已知:

计算: 。
(3)与反应生成和一种黑色固体。在25℃、101kPa下,已知该反应每消耗1mol放热44.4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4)利用下列装置测量室温下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使用的试剂是20mL盐酸、20mLNaOH溶液。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反应物的温度/℃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盐酸 NaOH溶液
1 25.0 25.2 28.2
2 25.1 25.1 28.4
3 25.2 27.0 27.5
①仪器a的名称为 。
②判断三组实验中无效实验是 (填实验编号)。
③通过计算得知该反应放热535.0J,写出生成1mol时的热化学方程式: 。
29.(24-25高二上·山西太原·期中)化学在减少排放、增加吸收的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国际空间站中处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还原,原理为:。已知下列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
①的燃烧热 。(用字母a、b、c表示,下同)
②则的 。
(2)逆水煤气变换反应对于实现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①已知部分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则的 (CO分子结构为)。
化学键 H-H C=O O-H
键能/() 436 803 1076 465
②在催化剂作用下,以上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为吸热的慢反应,第二步为放热的快反应。能正确表示催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为 (填字母)。
A. B. C. D.
30.(24-25高二上·广西普通高中联考·期中)2023年,中国航天又迎来了突飞猛进的一年,在载人航天、火星探测与月球探测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2023年7月12日,朱雀二号发射升空,它是世界首次将载荷送入轨道的、使用燃料M的新型火箭。已知在标准状况下,1.68L气态燃料M(仅由C、H两种元素组成)质量为1.2g,1.2gM在常温常压下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66.77kJ的热量。
(1)M的分子式为 。该气体的燃烧热为 。(保留一位小数)
Ⅱ.长征5号火箭发射时使用液氢和煤油作为燃料。H2可用CO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是目前大规模制取氢气的方法之一、
已知:在25℃、101kPa下,



(2)25℃、101kPa下,CO与水蒸气反应转化为H2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
Ⅲ.火箭发射常用(肼)作燃料,与氧化剂NO2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
(3)请写出N2H4(l)与O2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1molN2H4与足量NO2反应生成N2和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5)上述N2H4与NO2反应能够成功用于火箭推进器的原因:①反应释放大量的热;②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题型01 化学反应热效应图像分析
1.(24-25高二上·河北保定部分高中·期中)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前景广阔。在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发生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B.每转移0.6mol电子,此时生成
C.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适当升高温度,v逆增大,v正减小
【答案】C
【详解】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应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A错误;
B.题意没有注明是在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水蒸气的体积,B错误;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该反应的反应物与产物都为气体,质量守恒,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因此该反应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适当升高温度,v逆与v正都增大,D错误;
故选C。
2.(24-25高二上·北京通州区·期中)在298 K 和101 kPa下,HCN(g)=HNC(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省略了部分化学键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CN 比 HNC稳定 B. ΔH
C.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总反应的焓变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而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该反应中HCN比HNC稳定,A正确;
B.由图像可知该反应的焓变 ΔH=57.5 kJ/mol 0 kJ/mol=+57.5 kJ/mol,B正确;
C.反应焓变为正反应活化能减去逆反应活化能,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
D.加入催化剂,能够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是不能改变总反应的焓变,D错误;
故选D。
3.(24-25高二上·广东佛山S6高质量发展联盟·期中)NO催化生成的过程由三步基元反应构成: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会经历三个过渡态 B.第二步、第三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C.催化剂NO不改变总反应的焓变 D.总反应的
【答案】D
【详解】A.由题意可知,该反应由NO催化O3生成O2的过程由三步基元反应构成,同时通过图中信息可知,该反应会经历三个过渡态,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第一步反应是吸热反应,第二步和第三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
C.NO是反应2O3(g)═2O2(g)的催化剂,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不能改变总反应的焓变,故C正确;
D.总反应2O3(g)═2O2(g),由盖斯定律:第一步反应+第二步反应+第三步反应计算反应2O3(g)═3O2(g)的ΔH=ΔH1+ΔH2+ΔH3,故D错误;
答案选D。
4.(24-25高二上·陕西汉中普通高中十校联盟·期中)下列图像均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丁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图乙说明金刚石生成石墨是吸热反应
C.根据图丙可以判断放出的能量
D.图甲可以表示生石灰溶于水反应的能量变化
【答案】D
【详解】A.图丁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说明金刚石生成石墨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
C.由图丙可知,2A(g)=B(l)-akJ/mol,气态B的能量高于液态B,液态A的能量低于气态A,结合图像可知2A(l)=B(g)的反应放热小于akJ,故C错误;
D.由图甲可知,该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生石灰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为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5.(24-25高二上·山西晋城多校·期中)某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反应的活化能
B.反应为放热反应
C.A的能量一定低于B的能量
D.使用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
【答案】A
【详解】A.如图可知,Ea为反应A→B+C的活化能,A正确;
B.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错误;
C.A的能量一定低于B和C的能量之和,但A的能量不一定低于B的能量,C错误;
D.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D错误;
故选A。
6.(24-25高二上·北京延庆·期中)已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91kJ/mol
B.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CH3OH,则ΔH增大
C.催化剂能同时加快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D.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均减小,但反应ΔH不变
【答案】B
【详解】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510-419) kJ/mol =-91kJ/mol,A正确;
B.液态CH3OH的能量更低,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CH3OH,放热更多,则ΔH减小,B错误;
C.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正、逆反应的活化能数值均减小,能同时加快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C正确;
D.反应ΔH取决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均减小,但反应ΔH不变,D正确;
故选B。
7.(24-25高二上·广东深圳深圳盟校·期中)标准状态下,分解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和的相对能量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图像可知:
B.断裂1molCl-Cl键时释放的能量为
C.O3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Ⅰ>历程Ⅱ
D.历程Ⅰ、Ⅱ中速率最慢步骤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A
【详解】A.由图可知,历程Ⅰ为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历程Ⅱ中第一步反应为 ,第二步反应为 ,总反应为 ,催化剂改变反应的历程,但不改变反应热,则总反应的,整理可得,A正确;
B.由图可知,气态氯原子的相对能量为,由氯气的相对能量为0可知,形成键时释放的能量为,且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B错误;
C.气态氯原子是历程Ⅱ的催化剂,催化剂改变反应的历程,但不改变平衡的移动方向,所以历程Ⅰ和历程Ⅱ中臭氧的转化率相等,C错误;
D.由图可知,历程Ⅱ中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小于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的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则在该历程中速率最慢步骤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错误;
答案选A。
8.(24-25高二上·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根据下图所示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为氯原子是一个吸热过程
B.和的总能量比的总能量高
C.1个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
D.和反应生成的反应热
【答案】C
【详解】A.转化为氯原子是化学键断裂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是一个吸热过程,A正确;
B.和反应生成的反应热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436kJ/mol+243kJ/mol-2×431kJ/mol=-183kJ/mol,属于放热反应,因此1molH2和1molCl2的总能量比2molHCl的总能量高,B正确;
C.1mol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1kJ能量,而不是1个HCl(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1kJ能量,C错误;
D.由B分析可知,和反应生成的反应热,D正确;
故选C。
9.(24-25高二上·重庆第一中学·期中)氨氧化法制硝酸中发生主反应和副反应(忽略其他副反应,反应每生成的相对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推测反应
B.加入催化剂I更有利于的生成
C.平衡后升高温度,的浓度降低
D.平衡后增大压强,的物质的量不变
【答案】D
【详解】A.①,②,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A正确;
B.由图可知,催化剂Ⅰ使主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副反应的活化能升高,故加入催化剂Ⅰ更有利于NO的生成,B正确;
C.主反应和副反应正向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均逆向移动,水的平衡浓度降低,C正确;
D.副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平衡后增大压强,主反应平衡逆向移动,氨气和氧气浓度增加,进而使副反应平衡正向移动,N2O的物质的量增大,D错误;
答案选D。
10.(24-25高二上·湖北武汉武汉六校联考·期中)水煤气变换反应为。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煤气变换反应的
B.步骤②存在O―H键的形成
C.该反应的决速步是
D.步骤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反应焓变△H<0,A正确;
B.过渡态1未知,无法判断步骤②是否存在O-H键的形成,B错误;
C.该历程中最大活化能步骤为步骤④,则步骤④是该反应历程的决速步,C正确;
D.由图可知,步骤⑤为COOH*、H*、OH*反应生成和CO2、H2(g)、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B。
11.(24-25高二上·四川师大附中 ·期中)已知X转化为Z和W分步进行:①,②,其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反应①的活化能
B.的能量一定低于的能量
C.
D.反应②更容易发生,气体Y很难大量累积
【答案】B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是活化分子所具有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差值,所以是反应①的活化能,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的能量低于和的能量之和,但不能确定的能量一定低于的能量,B错误;
C.由图中信息可以得出,,,则,,C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②的活化能比反应①小,所以反应②更容易发生,反应①生成的Y(g)很容易发生转化,所以气体Y很难大量累积,D正确;
故选B。
12.(24-25高二上·浙江宁波三锋联盟·期中)已知X转化为R和W分步进行:① ;② 上述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反应①的正反应速率变化值大于反应②的正反应速率变化值
B.更换高效催化剂,可使和减小
C.增加体系中X(g)的浓度,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概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D.
【答案】A
【详解】A.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受温度影响越大,反应①正反应活化能大于反应②正反应活化能,所以升高温度,反应①的正反应速率变化值大于反应②的正反应速率变化值,故A正确;
B.催化剂不影响焓变,故B错误;
C.增加体系中X(g)的浓度,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概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C错误;
D.焓变等于正反应活化能减去逆反应活化能, ,故D错误;
选A。
13.(24-25高二上·天津红桥区·期中)臭氧层中分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
B.加入催化剂后,活化能为
C.ClO是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正反应速率降低
【答案】A
【详解】A.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降低活化能,提高活化百分数,A正确;
B.加入催化剂后,反应①的活化能为,反应②的活化能小于E2,B错误;
C.由图可知,Cl先消耗,后生成,为反应的催化剂,ClO是中间产物,C错误;
D.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总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会升高,D错误;
故选A。
14.(24-25高二上·天津蓟州区·期中)反应 ,经过两步基元反应完成,第一步反应热为,第二步反应为: ,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步反应为:
B.反应热的关系为:
C.总能量:
D.因为第一步反应为吸热反应,第二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第一步反应速率大于第二步
【答案】D
【详解】A.反应,经过两步基元反应完成,第二步反应为:,第一步反应=总反应-第二步反应,则第一步反应:,故A正确;
B.反应,经过两步基元反应完成,第一步反应+第二步反应=总反应,由盖斯定律知,反应热的关系为:,故B正确;
C.由能量-反应过程图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即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总能量:,故C正确;
D.活化能小的反应速率大,活化能大的反应速率小,由图可知,第一步反应活化能更大,所以第一步反应速率小于第二步,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5.(24-25高二上·广东清远·期中)某反应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历程Ⅰ表示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B.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符合上图的描述
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所有碰撞为有效碰撞
D.催化剂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答案】D
【详解】A.加入催化剂,能够降低活化能,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反应历程Ⅱ为加入催化剂的曲线,A错误;
B.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而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不符合上图的描述,B错误;
C.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碰撞才是有效碰撞,故并不是所有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为有效碰撞,C错误;
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使得部分普通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即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D正确;
故答案为:D。
16.(24-25高二上·北京延庆·期中)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mol气态氧原子结合生成O2(g)时,放出498kJ能量
B.该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C.断裂1molNO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632kJ能量
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B
【分析】=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详解】A.成键放出能量,2mol气态氧原子结合生成(g)时,能放出498kJ能量,A正确;
B.此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错误;
C.由图中可知,生成2molNO放出能量2632kJ,断裂1molNO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632kJ能量,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正确;
故选B。
17.(24-25高二上·天津河西区·期中)已知: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可用上图表示
B.
C.完全分解产生和,放出热量
D.在相同条件下,和的能量总和大于的能量
【答案】D
【详解】A.是放热反应,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不能用上图表示,故A错误;
B.气态HF的能量大于液态HF的能量,所以 ,故B错误;
C.是放热反应,完全分解产生和,吸收热量,故C错误;
D.是放热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和的能量总和大于的能量,故D正确;
选D。
18.(24-25高二上·广东深圳深圳盟校·期中)肼是一种常见的火箭燃料。如图是反应 的能量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若产物为(1),相应的焓变为,则
D.与曲线b相比,曲线a是使用了催化剂的能量变化曲线
【答案】C
【详解】A.该反应,根据图示可知,,A错误;
B.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B错误;
C.若产物为,能量低于,放出热量多,,C正确;
D.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与曲线a相比,曲线b为使用了催化剂的图像,D错误;
答案选C。
19.(24-25高二上·浙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如图所示是298K时,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该反应要加热才能发生
C.1mol和1mol的键能总和低于2molAB(g)的键能总和
D.若使用催化剂,则减小
【答案】A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吸热反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2(g)+B2(g)=2AB(g)△H=+(a-b)kJ mol-1。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2(g)+B2(g)=2AB(g)△H=+(a-b)kJ mol-1,故A正确;
B.能量变化如图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发生,故B错误;
C.反应热=反应物键能和-生成物键能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1mol和1mol的键能总和高于2molAB(g)的键能总和,故C错误;
D.催化剂可以改变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热,故D错误;
故选A。
20.(24-25高二上·浙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工厂的氨氯废水可用电化学催化氧化法加以处理,其中在电极表面的氧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④中有极性键形成
B.催化剂可以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C.过程①②均有键断裂,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
D.该催化氧化法的总反应为:
【答案】A
【分析】由图可知,在该电极表面,过程①中转变成,过程②中转变成,过程③中转变成N,过程④中N结合生成N2。该电极的电极反应为,发生氧化反应。另一电极的反应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原料易得、成本低廉、符合绿色化学的生产原则,可用空气中的作氧化剂。
【详解】A.由图可知,过程④中N原子结合成N2,形成的键为非极性键,A错误;
B.催化剂参与了该反应的中间过程、改变了反应的途径,降低了活化能,B正确;
C.由图可知,过程①②均有N—H键断裂,N—H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该催化氧化法的总反应为:,D正确;
故选A。
21.(24-25高二上·河南焦作普通高中·期中)大气中的卤素氧化物主要包括ClO、BrO和OClO等。NOx与OClO存在某种相互作用,如,计算模拟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气态)。已知:1kJ=0.24kca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产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B.该反应的焓变
C.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使用高效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
【答案】D
【详解】A.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即该反应中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产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A错误;
B.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该反应的焓变,B错误;
C.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错误;
D.使用高效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D正确;
故答案为:D。
22.(24-25高二上·山西晋城多校·期中)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发生下列反应:,。下列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着反应的进行,各气体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可能如上图Ⅰ所示
B.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可能符合上图Ⅱ所示
C.反应延续足够长的时间后,容器内将不存在物质Y
D.反应过程中容器内的压强始终不变
【答案】C
【详解】A.X是反应I的反应物,浓度一直减小,Y是反应I的产物和反应Ⅱ反应物,其浓度先增大后减小,Z是反应Ⅱ的产物,其浓度一直减小,A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Y的浓度变化快,Z的浓度变化慢,故反应①活化能低,反应②活化能高,两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图示正确,B正确;
C.两个反应都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C错误;
D.两个反应都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则反应过程中容器内的压强始终不变,D正确;
故选C。
23.(24-25高二上·山西太原·期中)碳酸钠晶体()失水可得到或,两个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向Na2CO3(s)中滴加几滴水,温度升高
C.反应
D.向2mL 1mol/L醋酸溶液中滴加1mol/L 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由此推测:
【答案】C
【详解】A.1molNa2CO3·H2O(s)和9molH2O(g)的总能量大于1molNa2CO3·10H2O(s)的能量,ΔH1>0,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Na2CO3·10H2O(s)失水都是吸热反应,则向Na2CO3(s)中滴加几滴水,Na2CO3(s)与水的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故B正确;
C.①、②,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得,故C错误;
D.醋酸与碳酸钠反应首先生成醋酸钠和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二氧化碳和水,醋酸酸性强于碳酸,,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24.(24-25高二上·山西太原·期中)在银催化下,乙烯()与氧气反应生成环氧乙烷(,用EO代表)和乙醛(,用AA代表),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ads表示吸附态,反应物的相对能量均为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间体OMC生成吸附态EO(ads)的活化能为
B.由EO(g)生成AA(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在生成EO(g)时,反应化学键的变化只涉及C=C键断裂和C-O键形成
D.由此图可以得出乙烯与氧气反应生成EO(g)是吸热反应
【答案】B
【详解】A.中间体OMC生成吸附态EO(ads)的活化能为-93kJ/mol-(-176kJ/mol)=,故A错误;
B.EO(g)的相对能量为-117, AA(g) 的相对能量为-219,焓变=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219kJ/mol-(-117kJmol)=-102kJ/mol,由EO(g)生成AA(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故B正确;
C.在生成EO(g)时,反应化学键的变化涉及C=C键、O=O键断裂和C-O键形成,故C错误;
D.由此图可知,乙烯与氧气反应生成EO(g),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选B。
25.(24-25高二上·山西太原·期中)一定温度下,某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其反应过程对应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反应的活化能
B.温度升高,逆反应速率的加快幅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加快幅度,使平衡逆移
C.所有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高于或等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B
【分析】根据图所,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焓变等于正反应的活化能与逆反应的活化能之差,即△H=Ea-Ea′,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Ea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a′为逆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逆反应速率加快幅度大于正反应加快幅度,平衡逆向移动,B正确;
C.活化分子的能量较高,所以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高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C错误;
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焓变等于正反应的活化能与逆反应的活化能之差,即H=Ea-Ea′,D错误;
故选B。
26.(24-25高二上·天津河北区·期中)研究处理氮、硫的化合物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对烟道气中的进行回收再利用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一定条件下,由和CO反应生成S和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每生成,该反应 (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 kJ。
(2)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图:
反应Ⅰ:
反应Ⅲ:
则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机动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与的反应,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则与的总能量比2molNO的总能量 (填“高”或“低”),NO与继续反应,可生成 色气体。
(4)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的上万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下表所示是断裂1mol某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数据:
化学键 F-F N-F
能量 946 154.8 283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最稳定的物质是 (填“”“”或“”),写出和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 。
【答案】(1) 放出 540
(2)
(3) 低 红棕
(4)
【详解】(1)由图可知,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硫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O2(g)+2CO(g)=S(s)+2 CO2(g) △H=409 kJ/mol -679 kJ/mol =-270kJ/mol,则生成64g固态硫(为2mol)放出的热量为2mol×270kJ/mol=540kJ;
(2)由图,反应Ⅱ为,结合盖斯定律,-反应Ⅰ-反应Ⅲ得反应反应Ⅱ,故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吸热反应中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和,与的反应,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则与的总能量比2molNO的总能量低,NO与继续反应可生成红棕色气体。
(4)键能越大物质越稳定,所以最稳定的物质是,反应焓变等于反应物键能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和,和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
27.(24-25高二上·青海海南州·期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和反应生成NO,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I:
途径II:
先制成水煤气:
再燃烧水煤气:


则、、、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是 。
(3)火箭常用(1)(肼)作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生成和水蒸气。
已知:
①请写出作为火箭燃料与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与足量反应生成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4)的盐酸与的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①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下列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 (填标号)。
名称 托盘天平(带砝码) 小烧杯 坩埚钳 玻璃棒 药匙 量筒
仪器
选项 a b c d e f
②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缺少一种必要的仪器,其仪器名称为 ,该仪器的作用是 。
③实验中若将的盐酸与的溶液反应改用的盐酸与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理论上两次实验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下同),所求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数值 。
【答案】(1)
(2)
(3) 655.2
(4) abe 玻璃搅拌器 搅拌,使酸、碱快速完全反应 不相等 相等
【详解】(1)该反应的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故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依据盖斯定律,反应C(s)+O2(g)=CO2(g)可由途径Ⅱ的反应+(①+②)得到,则其焓变ΔH1=ΔH2+(ΔH3+ΔH4);
(3)①已知(1)
(2)
根据盖斯定律:②×2-①可得:(l)+ (g)=3N2(g)+4H2O(g) =2×(-534kJ/mol)-66.4kJ/mol=-1134.4kJ/mol,故作为火箭燃料与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由上一问可知,与足量反应生成和气态水(2mol)时,放出热量,由图可知,,故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4)①称量NaOH固体需要用托盘天平,NaOH固体具有腐蚀性,应放在小烧杯内进行称量,同时需要用药匙量取NaOH固体,故选abe;
②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需要用环形玻璃搅拌棒将酸碱混合均匀充分反应;
③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若用60mL0.50mol/L盐酸跟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
28.(24-25高二上·天津蓟州区·期中)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和反应生成NO,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图中三种分子最稳定的是 ,对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已知:

计算: 。
(3)与反应生成和一种黑色固体。在25℃、101kPa下,已知该反应每消耗1mol放热44.4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4)利用下列装置测量室温下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使用的试剂是20mL盐酸、20mLNaOH溶液。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反应物的温度/℃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盐酸 NaOH溶液
1 25.0 25.2 28.2
2 25.1 25.1 28.4
3 25.2 27.0 27.5
①仪器a的名称为 。
②判断三组实验中无效实验是 (填实验编号)。
③通过计算得知该反应放热535.0J,写出生成1mol时的热化学方程式: 。
【答案】(1)
(2)―747.2
(3)
(4) 玻璃搅拌器 3
【详解】(1)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和反应生成NO,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可知断开1mol N2,吸收946 kJ,断开,吸收498 kJ,断开NO,吸收632 kJ,键能越大,越稳定,所以最稳定的是N2,由图可知,反应需要吸收946 kJ/mol +498 kJ/mol =1444kJ/mol,放出632 kJ/mol×2=1264kJ/mol,得对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假设 为①,
为②,根据盖斯定理,①+②得;
(3)与反应生成和一种黑色固体,推测其为氧化铜,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在25℃、101kPa下,已知该反应每消耗1mol放热44.4kJ,该反应放热44.4kJ×4=177.6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是 ;
(4)①仪器a的名称为玻璃搅拌器;
②实验3的数据与实验1和2的数据相差较大,是异常数据,计算时不使用;
③20mL盐酸和20mLNaOH溶液反应,通过计算得知该反应放热 535.0J,生成的水为0.020L×0.5mol·L-1 =0.01mol,生成 1mol H2O(l)放出热量为,所以生成1mol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9.(24-25高二上·山西太原·期中)化学在减少排放、增加吸收的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国际空间站中处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还原,原理为:。已知下列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
①的燃烧热 。(用字母a、b、c表示,下同)
②则的 。
(2)逆水煤气变换反应对于实现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①已知部分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则的 (CO分子结构为)。
化学键 H-H C=O O-H
键能/() 436 803 1076 465
②在催化剂作用下,以上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为吸热的慢反应,第二步为放热的快反应。能正确表示催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为 (填字母)。
A. B. C. D.
【答案】(1) a/2 2a-b-2c
(2) +36 B
【详解】(1)①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所以答案为kJ·mol 1;
②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CO2(g)+4H2(g)CH4(g)+2H2O(g)可由2×反应Ⅰ-反应Ⅱ-2×反应Ⅲ得到,所以;
(2)由图标中的数据,可知H5=2×803+436-(1076+2×465)=+36kJ·mol 1;催化反应第一步为吸热的慢反应,所以活化能高,第二步为放热的快反应,活化能低,结合吸热和放热情况,应该选B;
30.(24-25高二上·广西普通高中联考·期中)2023年,中国航天又迎来了突飞猛进的一年,在载人航天、火星探测与月球探测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2023年7月12日,朱雀二号发射升空,它是世界首次将载荷送入轨道的、使用燃料M的新型火箭。已知在标准状况下,1.68L气态燃料M(仅由C、H两种元素组成)质量为1.2g,1.2gM在常温常压下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66.77kJ的热量。
(1)M的分子式为 。该气体的燃烧热为 。(保留一位小数)
Ⅱ.长征5号火箭发射时使用液氢和煤油作为燃料。H2可用CO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是目前大规模制取氢气的方法之一、
已知:在25℃、101kPa下,



(2)25℃、101kPa下,CO与水蒸气反应转化为H2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
Ⅲ.火箭发射常用(肼)作燃料,与氧化剂NO2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
(3)请写出N2H4(l)与O2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1molN2H4与足量NO2反应生成N2和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5)上述N2H4与NO2反应能够成功用于火箭推进器的原因:①反应释放大量的热;② 。
【答案】(1) CH4 890.3kJ mol-1
(2)CO(g)+H2O(g)=CO2(g)+H2(g) H=-41.2kJ mol-1
(3)N2H4(l)+O2=N2(g)+2H2O(g) H=-534kJ mol-1
(4)567.2
(5)能快速产生大量气体
【详解】(1)在标准状况下,1.68L气态燃料M的物质的量为=0.075mol,质量为1.2g,则摩尔质量为=16g/mol,该有机物仅含C、H两种元素,则分子中只能含1个C原子,其余为H原子,从而得出分子式为CH4。1.2gM的物质的量为0.075mol,在常温常压下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66.77kJ的热量。
M的分子式为CH4,该气体的燃烧热 H=-=-890.3kJ mol-1。
(2)①


依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①-②+③得,25℃、101kPa下,CO与水蒸气反应转化为H2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CO(g)+H2O(g)=CO2(g)+H2(g) H= H1- H2+ H3=(+241.8kJ mol-1)-(-110.5kJ mol-1)+(-393.5kJ mol-1)=-41.2kJ mol-1。
(3)由右图可以得出,N2H4(l)与O2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O2=N2(g)+2H2O(g) H=-534kJ mol-1。
(4)由图可得出以下热化学方程式:
④N2(g)+2O2(g)=2NO2(g) H4=+66.4kJ mol-1
⑤N2H4(l)+O2=N2(g)+2H2O(g) H5=-534kJ mol-1
依据盖斯定律,将⑤-④×得,N2H4(l)+NO2(g)=N2(g)+2H2O(g) H= H5- H4=(-534kJ mol-1)-(+66.4kJ mol-1)×=-567.2kJ mol-1,则1molN2H4与足量NO2反应生成N2和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67.2kJ。
(5)上述N2H4与NO2反应放热,且产物都为气体,则能够成功用于火箭推进器的原因:①反应释放大量的热;②能快速产生大量气体。
【点睛】燃烧热都为负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