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化学平衡状态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人教版(2019)化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4 化学平衡状态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人教版(2019)化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23 17:05: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化学平衡状态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3大高频考点概览
考点01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考点02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考点03 勒夏特列原理
1.(24-25高二上·浙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生成
B.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生成
C.用、NO、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答案】A
【详解】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描述的是正反应,同时生成2n mol 描述的是逆反应,且数量关系正确,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符合题意;
B.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生成,描述的都是正反应,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C.用、、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该反应可能达到平衡状态也可能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与反应初始浓度和转化率有关,所以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D.反应过程中气体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4-25高二上·湖北黄冈·期中)下列描述的化学反应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的是
A.绝热、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B.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C.,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D.,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答案】C
【详解】A.该反应为等体积反应,但为绝热体系,随着反应进行,体系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B不符合题意;
C.反应体系中气体只有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且两者比例恒定为1:1,则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始终保持恒定,不能据此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该反应气体质量增加的反应,随着反应进行,气体质量增加,密度增加,恒温恒容条件下体系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3.(24-25高二上·江西景德镇·期中)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D.气体的分子总数
【答案】B
【详解】A.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所以反应前后容器内的压强一直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A错误;
B.体积不变,且A为固体,则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密度随着反应的进行,密度一直在变化,故密度不变可以证明反应达到平衡,B正确;
C.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量不变的反应,则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是变量,则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C错误;
D.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量不变的反应,气体的分子总数不变,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D错误;
故选B。
4.(24-25高二上·河南焦作·期中)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H2和3molNO发生反应:2H2(g)+2NO(g)N2(g)+2H2O(g),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②混合气体压强保持不变;③氢气与一氧化氮的质量比值保持不变;④断开1molH-H键同时断开2molH-O键;⑤;⑥水蒸气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答案】B
【详解】①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不合题意;
②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压强一直在改变,故混合气体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符合题意;
③反应过程中,氢气和一氧化氮的投料量相同,消耗量相同,即氢气和一氧化氮的质量比一直不变,故氢气与一氧化氮的质量比值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不合题意;
④断开1molH-H键代表正反应速率,同时断开2molH-O键代表逆反应速率,二者成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符合题意;
⑤化学平衡的本质特征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未说明正反应还是逆反应,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不合题意;
⑥化学反应的宏观特征为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故水蒸气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符合题意;
综上分析可知,②④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5.(24-25高二上·广西普通高中联考·期中)某温度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一段时间后,混合气体密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平衡后再充入,达到新平衡时,的转化率变大
D.若反应前充入的与物质的量相等,达平衡时的转化率比的高
【答案】D
【详解】A.同一物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形成平衡的本质,A中未注明正、逆反应速率,故不能判断,A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因此,反应前后气体密度不变,不能用于判断平衡状态,B错误;
C.充入N2,平衡正向移动,H2的转化率增大,N2的转化率减小,C错误;
D.参加反应的变量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比,转化率,起始量相同时,H2的变量大,故H2转化率大于N2,D正确;
答案选D。
6.(24-25高二上·浙江浙东北联盟·期中)在一恒温恒容容器中,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2amolB
B.B、C、D的浓度之比为2∶1∶1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答案】C
【详解】A.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 A,同时生成2amol B,均为逆反应速率,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A错误;
B.B、C、D的浓度之比为2:1:1,不知道浓度是否还会变化,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B错误;
C.A是固体,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变量,当其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恒温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D错误;
答案选C。
7.(24-25高二上·广东佛山S6高质量发展联盟·期中)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在容器中共存 B.
C.浓度商等于化学平衡常数 D.体系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答案】C
【详解】A. 是可逆反应,任何时刻、、在容器均中共存,不能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v正(H2)=3v逆(N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3v正(H2)=v逆(N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未达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C.浓度商大于化学平衡常数时从逆反应建立平衡,浓度商小于化学平衡常数时从正反应建立平衡,浓度商等于化学平衡常数,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质量守恒,体系内物质的总质量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4-25高二上·浙江宁波三锋联盟·期中)反应 △H<0,若在恒温恒压容器中发生,下列选项表明反应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B.容器内的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物质的量是消耗的物质的量的3倍
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
【答案】B
【分析】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
【详解】A.恒温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压强一直不变,故压强不再变化,不能判断平衡状态,A错误;
B.恒温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容器体积为变量,而气体总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正确;
C.化学反应速率之比=计量数之比,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物质的量是消耗的物质的量的3倍,均是指正反应方向,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判断是否平衡,C错误;
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判断是否平衡,D错误;
故选B。
9.(24-25高二上·广东东莞五校联考·期中)反应 ,若在恒压绝热的容器中发生,表明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B.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
C.相同时间内,断开键的数目和生成键的数目之比
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
【答案】B
【详解】A.在恒压绝热的容器中反应时压强始终不变,则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故A错误;
B.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在恒压绝热的容器中反应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会使容器内的温度升高,则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B正确;
C.相同时间内,断开键的数目和生成键的数目都代表正反应速率,则相同时间内,断开键的数目和生成键的数目之比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故C错误;
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并不能确定浓度不变,不能判定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B。
10.(24-25高二上·天津南开大学附属中学·期中)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的消耗速率与的生成速率相等
B.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和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D.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生成
【答案】C
【详解】A.的消耗速率与的生成速率都属于正反应速率,不符合正逆反应速率相等,A不符合;
B.没有给出是恒压条件还是恒容条件,若为恒压条件,压强是定值,压强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
C.和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符合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符合;
D.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生成都属于正反应速率,不符合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不符合;
答案选C。
11.(24-25高二上·福建福州·期中)反应,若在恒压绝热容器中发生,下列选项表明反应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相同时间内,断开键的数和生成键的数目相等
B.容器内气体的浓度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
【答案】D
【详解】A.相同时间内,断开H-H键的数目和生成N-H键的数目相等,表示的都是正反应,且不满足计量数关系,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N2):c(H2):c(NH3)=1:3:2,无法判断各组分的浓度是否不再变化,则无法判断平衡状态,故B错误;
C.该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压强始终不变,不能根据压强判断平衡状态,故C错误;
D.绝热容器,温度不再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12.(24-25高二上·浙江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期中)某温度下,密闭恒容绝热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每消耗n mol B的同时生成2n mol的D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答案】C
【详解】A.对于反应,因为B是固体,根据,反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气体总质量等于反应前A的质量加上反应生成的C和D的质量,减去消耗的A的质量),容器体积V不变,当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气体物质的量n不变,在恒容绝热容器中,V不变,T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改变(因为反应有热量变化),则容器内的总压强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当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C.每消耗n mol B的同时生成2n mol的D,均表示正反应方向,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根据,反应过程中气体质量m会发生变化(理由同选项 A),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气体物质的量n不变,则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24-25高二上·四川宜宾三中教育集团·期中)下列情况能表示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在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其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在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其气体密度不再改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在绝热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 其温度不再改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其中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C
【详解】A.气体C和D始终按2:1比例生成,根据可知,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A错误;
B.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说明反应过程中气体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同,说明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气体体积不变,则气体密度始终保持不变,即气体密度不再改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B错误;
C.反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绝热密闭容器中,温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C正确;
D.反应过程中生成物C和D始终按2:1比例生成,即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D错误;
答案选C。
14.(24-25高二上·云南昭通一中教研联盟·期中)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压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证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混合气体的密度 ④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混合气体的总质量 ⑦与的比值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⑦ D.②⑤⑥⑦
【答案】B
【详解】①容器为恒压容器,则压强不是变量,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时,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②B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③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会变,则密度是变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④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变量,当其不变时,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为变量,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变量,当其不变时,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⑥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不能根据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判断平衡状态;
⑦未说明两物质反应速率的方向,则根据v(C)与v(D)的比值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则无法判断平衡状态;
符合题意的是②③④⑤;
故选B。
15.(24-25高二上·广东广州·期中)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②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③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④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且等于26
⑤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⑥密闭容器中的体积分数不变
⑦固体的质量不变
A.②③④⑤⑦ B.②③⑤⑦ C.②③⑤⑥⑦ D.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B
【详解】①v(NH3)正=2v(CO2)逆才能满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符合题意;
②正反应气体分子数增大,当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符合题意;
③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容积始终是不变的,但是气体的质量是变化的,所以当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符合题意;
④由于体系中只有两种气体,且氨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始终满足2:1,所以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为=26,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符合题意;
⑤正反应气体的分子数增大,当密闭容器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符合题意;
⑥由于体系中只有两种气体,且氨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始终满足2:1,所以密闭容器中的体积分数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符合题意;
⑦由于反应物是固体,所以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24-25高二上·北京房山区·期中)。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转化率的是
①降温②恒压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的浓度④加压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移动,氮气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①正确;
②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等同于减压,减压平衡逆向移动,氮气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②错误;
③增加N2的浓度,氢气的转化率增大,但氮气的转化率减小,故③错误;
④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氮气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A。
2.(24-25高二上·广东珠海六校联考·期中)对于可逆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产物D的质量分数D%与温度T或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升温,A的转化率提高
C.该式中化学计量数
D.加压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D
【详解】A.根据“先拐先平衡,数值大”,推出T2>T1、P2>P1,故A错误;
B.根据温度与D%关系,温度升高,D%降低,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A的转化率降低,故B错误;
C.根据压强与D%关系,增大压强,D%降低,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进行,因为B为固体,从而推出m<p+q,故C错误;
D.根据压强与D%的关系,增大压强,D%降低,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进行,故D正确;
答案为D。
3.(24-25高二上·山西晋城多校·期中)工业上利用反应 合成甲醇,下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加快反应速率,生产时应采用尽可能低的温度
B.反应发生时采取尽可能低的压强可以增大原料转化率
C.工业上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有效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D.生产时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适宜的温度、高压、催化剂
【答案】D
【详解】A.低温会使反应速率减小,A错误;
B.高压能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提高原料转化率,B错误;
C.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产量,C错误;
D.综上所述,合理的反应条件为适宜的温度、高压、催化剂,D正确;
故选D。
4.(24-25高二上·山西晋城多校·期中)已知反应 。一定温度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A发生反应,时刻达到平衡状态,在时刻改变了某一反应条件,整个过程中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刻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向容器中加入催化剂
B.若在时刻压缩容器的体积,A的转化率将增大
C.当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表明反应达到平衡
D.时刻,B和C的质量均比时刻大
【答案】A
【详解】A.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但不能使平衡移动,A正确;
B.压缩容器的体积,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A的转化率不变,B错误;
C.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不能据此判定反应达到平衡,C错误;
D.t4时刻,反应速率比t2快,平衡不移动,质量不变,D错误;
故选A。
5.(24-25高二上·湖北黄冈·期中)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容器体积扩大,X的平衡浓度减小
B.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3mol/(L·min)
C.若向容器中再加入物质Y,物质X的转化率增大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则该反应的
【答案】A
【详解】A.将容器体积扩大,虽然平衡逆向移动,但是X的平衡浓度依然要减小,故A正确;
B.由题干数据可知,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则消耗0.6molX,X的平均反应速率v(X)== 0.3mol/(L·min),故B错误;
C.Y是固体,若向容器中再加入物质Y,平衡不移动,物质X的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故D错误;
答案选A。
6.(24-25高二上·山西晋城多校·期中)已知反应式达到平衡时,。若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缩小一半,重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B.Y可能是固体
C. D.Q的体积分数减小
【答案】C
【详解】A.将容器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X的浓度应变为原来的2倍,即为0.4mol/L,重新平衡后,说明增大压强后平衡正向移动,A错误;
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气态反应物的系数之和大于气态生成物的系数之和,若Y是固体,气态反应物的系数之和必然小于气态生成物的系数之和,所以Y是气体,B错误;
C.由B项分析可知需保证,即,C正确;
D.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了,故Q的体积分数增大,D错误;
故答案选C。
7.(24-25高二上·山西太原·期中)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的浓度,可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B.由于氨易液化,、在实际生产中可循环使用,所以总体来说氨的产率比较高
C.合成氨工业的反应温度控制在400~500℃,目的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厂采用的压强是10Mpa~30MPa,因为该压强下催化剂铁触媒的活性最大
【答案】B
【详解】A.增大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
B.由于氨易液化,分离出的、在实际生产中可循环使用,所以总体来说氨的产率比较高,故B正确;
C.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合成氨反应逆向移动,合成氨工业的反应温度控制在400~500℃,是因为此温度催化剂活性较高,反应速率快,故C错误;
D.合成氨的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高压有利于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能提高反应速率,跟催化剂的活性无关,故D错误;
选B。
8.(24-25高二上·天津河西区·期中)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下列可使蓝色的溶液变为黄绿色的是
A.加 B.加 C.加水 D.降温
【答案】A
【详解】A.加,氯离子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可使蓝色的溶液变为黄绿色,故选A;
B.加,体系中各离子浓度均不变,平衡不移动,不能使蓝色的溶液变为黄绿色,故不选B;
C.加水稀释,使Q>K,平衡逆向移动,不能使蓝色的溶液变为黄绿色,故不选C;
D.,正反应吸热,降温,平衡逆向移动,不能使蓝色的溶液变为黄绿色,故不选D;
选A。
9.(24-25高二上·福建漳州十校联盟·期中)某兴趣小组以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为研究对象,结合所学反应原理的知识改变条件使其发生“色彩变幻”。
已知:①K2Cr2O7溶液存在平衡: +H2O+2H+
②含铬元素的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 (橙色)、 (黄色)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i 可证明反应 +H2O+2H+ 的正反应放热
B.ii 是验证“只降低生成物的浓度,该平衡正向移动”,试剂a可以是 NaOH溶液
C.iii 平衡逆向移动仅仅是因为增大了生成物的浓度
D.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C
【分析】通过重铬酸钾溶液中存在的颜色的变化,验证了化学平衡与温度、浓度的关系。
【详解】A.加热橙色加深,说明增大,+H2O+2H+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A项正确;
B.试剂a是 NaOH溶液,与反应,使生成物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增大,溶液变黄,B项正确;
C.加入浓硫酸,不但有增大平衡逆向移动的情况,同时考虑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的情况,溶液温度升高,平衡也会逆向移动,C项错误;
D.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水稀释,、、浓度均减小,<,+H2O+2H+平衡正向移动,D项正确;
答案选C。
10.(24-25高二上·福建漳州十校联盟·期中)1100℃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O(s)+CO(g)Fe(s)+CO2(g) ΔH>0。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的平衡常数K=
B.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加快
C.加入催化剂,CO的平衡转化率提高
D.恒温下扩大容器体积,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B
【详解】A.反应的平衡常数K=,A项错误;
B.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对于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B项正确;
C.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不变,C项错误;
D.恒温下扩大容器体积,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该反应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D项错误;
答案选B。
11.(24-25高二上·陕西汉中十校联盟·期中)下列叙述与图不相符的是
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图①表示在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B.由图②可知,、满足反应:;
C.图③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
D.若,对于反应,图④y轴可以表示Y的转化率
【答案】B
【详解】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N2(g)+3H2(g) 2NH3(g),图①表示在t0时刻ν正、ν逆 都增大,ν逆 增大的多,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应该是升高温度使平衡逆向移动导致,故A正确;
B.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则根据图像可知:压强:P2>P1;温度:T1>T2;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C含量增大,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升高温度,C含量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故满足反应:2A(g)+B(g) 2C(g) △H<0,故B错误;
C.由图③可知,A是反应物,B和C是生成物,到平衡时A,B,C的改变量分别为0.8、0.4、1.2,故反应方程式为,故C正确;
D.反应X(g)+ Y(g) 3Z(g) △H<0,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Y的转化率减小,p4>p3,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Y的转化率减小,与图像相符,故D正确;
答案选B。
12.(24-25高二上·广东深圳盟校联盟·期中)下列有关图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表示可逆反应中的含量与压强的关系,且
B.图乙表示密闭容器中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图丙表示反应 ,且
D.图丁表示浓氨水的导电能力随着加水体积变化的关系,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点溶液的pH,则测量结果偏小
【答案】D
【详解】A.可逆反应中反应物气体分子数大于生成物气体分子数,先达平衡,则,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的含量减小,A正确;
B.依据图像分析,反应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进行,则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正确;
C.由图分析可知,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升温平衡正向进行,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C正确;
D.由图像可知,a点用少量水稀释后导电能力增强,所以稀释促进浓氨水电离,、浓度均增大,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点溶液的pH,相当于溶液加水稀释,增大,则pH增大,故测量结果偏大,D错误;
故选D。
13.(24-25高二上·青海海南州·期中)对于工业合成氨反应,采取下列反应条件不是为了提高氨气的平衡产率的是
A.将氨液化移出 B.投料时,稍微过量
C.不选择常温,而选择温度为 D.不选择常压,而选择压强为
【答案】C
【详解】A.将氨液化移出: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提高氨气平衡产率,A不符合题意;
B.稍微过量: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另一反应物()的转化率,间接提高产率,B不符合题意;
C.选择400~500℃:虽然高温加快反应速率,但使平衡逆向移动,降低平衡产率;此条件是为速率和催化剂活性妥协,不是为了提高氨气平衡产率,C符合题意;
D.选择10~30MPa高压:加压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氨气平衡产率,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4-25高二上·浙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已知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温,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B.升温,增大逆反应速率,降低正反应速率
C.使用催化剂,可以使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向容器中通入氦气,平衡不发生移动
【答案】A
【详解】A.降温,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平衡正向移动,则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故A正确;
B.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只是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比正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平衡逆向移动,故B错误;
C.使用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
D.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向容器中通入氦气,此时容器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压,平衡逆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A。
15.(24-25高二上·河南焦作·期中)历史上有关合成氨的研究成果曾三次获诺贝尔奖。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N2、H2模拟合成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氮气的体积分数不变时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充入氩气,平衡逆向移动
C.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加入催化剂可以增大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减小氨气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答案】B
【详解】A.设起始N2和H2分别为amol,氮气体积分数为50%,N2反应xmol,列出三段式:,平衡时N 2 体积分数为=50%,始终不变,不说明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
B.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充入氩气,相当于减小反应体系压强,则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即逆向移动,B正确;
C.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加入催化剂可以增大反应速率,但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即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C错误;
D.已知平衡常数仅仅是温度的函数,故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减小氨气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不变,D错误;
故答案为:B。
1.(24-25高二上·福建漳州十校联盟·期中)下列事实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B.2NO2(g)N2O4(g) ,压缩体积,气体颜色变深
C.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发生化学反应刚开始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加快
D.向稀KOH溶液中加入少量蒸馏水,K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降低
【答案】A
【详解】A.Fe(SCN)3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Fe(SCN)3Fe3++3SCN-,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固体后,c(SCN-)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导致溶液中c[Fe(SCN)3]增大,溶液颜色变深,可以使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符合题意;
B.NO2和N2O4平衡混合气缩小体积加压后,体积减小,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增大,颜色先变深,增大压强体积减小,平衡向计量数减小的方向移动,颜色再变浅,则颜色变深与勒夏特列原理无关,B与题意不符;
C.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发生化学反应刚开始缓慢,开始各物质浓度最大,反应速率较慢,随后反应迅速加快,是因为反应生成的Mn2+作催化剂,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C与题意不符;
D.KOH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不存在可逆过程,加水稀释,KOH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降低,与勒夏特列原理无关,D与题意不符;
答案为A。
2.(24-25高二上·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为了提高平衡转化率,合成氨采用高压、温度
B.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配制溶液时,将固体溶解在稀盐酸中
D.工业生产硫酸时,使用过量氧气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答案】A
【详解】A.合成氨反应放热且气体分子总数减小,则高压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提高H2平衡转化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升温平衡逆向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温度主要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A符合题意;
B.饱和食盐水增大了氯离子浓度,促进平衡逆向移动,减少了氯气的溶解,故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B不符合题意;
C.铁离子水解:,溶解在稀盐酸中增加了氢离子浓度,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抑制了铁离子的水解,C不符合题意;
D.使用过量的氧气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了二氧化硫的转化率,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4-25高二上·广西玉林·期中)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冰镇的啤酒打开后泛起泡沫
B.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
D.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的利用率
【答案】C
【详解】A.冰镇的啤酒溶有CO2,存在CO2(g)+H2O(l)H2CO3(aq),打开后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释放出CO2泛起泡沫,A不符合题意;
B.Cl2溶于水发生Cl2+H2OH++Cl-+HClO,饱和食盐水中Cl-浓度较大,促使平衡逆向移动,降低Cl2的溶解度,B不符合题意;
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平衡不移动,体积减小,I2浓度增大,使颜色变深,不存在平衡移动,C符合题意;
D.SO2生成SO3的反应为2SO2(g)+O2(g) 2SO3(g),增大氧气浓度,平衡正向移动,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4.(24-25高二上·湖北武汉重点中学5G联合体·期中)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打开可口可乐瓶塞,可产生大量气泡
C.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的利用率
D.H2、I2(g)、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答案】D
【详解】A.Cl2溶于水的反应为Cl2 + H2O H + Cl + HClO。饱和食盐水中Cl 浓度高,使平衡左移,减少Cl2溶解,可用该原理解释,A不符合题意;
B.可乐中CO2溶解平衡为CO2(aq) CO2(g)。开瓶后压力降低,平衡右移释放CO2气体,符合原理,B不符合题意;
C.反应2SO2 + O2 2SO3中,过量空气(O2)使平衡右移,提高SO2利用率,符合原理,C不符合题意;
D.反应H2(g) + I2(g) 2HI(g)的气体物质的量相等(2 2),加压不会改变平衡位置。颜色变深是因I2浓度增大(物理变化),而非平衡移动,故不能用该原理解释,D符合题意;
故选D。
5.(24-25高二·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期中)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合成氨 ,采用400℃~500℃的高温条件
B.工业制备,加入大量水,同时加热
C.黄色的氯水在光照下颜色变浅
D.25℃~100℃,随温度升高,纯水的减小
【答案】A
【详解】A.工业合成氨 ,采用400℃~500℃的高温条件是因为此温度催化剂活性高,反应速率快,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选A;
B.工业制备,加入大量水,同时加热,促进TiCl4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不选B;
C.次氯酸见光易分解,黄色的氯水在光照下,次氯酸分解, 正向移动,颜色变浅,故不选C;
D.25℃~100℃,随温度升高,正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增大,纯水的减小,故不选D;
选A。
6.(24-25高二上·山西太原·期中)下列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产生大量气泡
B.氯水久置后,黄绿色消失
C.、、HI三者的平衡混合气,加压(缩小容器容积)后颜色变深
D.溶液与稀反应过程中,适当加热后,出现浑浊的速率加快
【答案】B
【详解】A.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催化分解,与平衡移动原理无关,A错误;
B.,氯水久置分解导致平衡右移,黄绿色消失,可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正确;
C.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浓度增大,颜色加深,但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气体颜色变深,C错误;
D.溶液与稀反应过程中,适当加热,加快该反应速率,溶液迅速变浑浊,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错误;
答案选B。
7.(24-25高二上·广西玉林六校·期中)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适当过量的氧气,以提高的转化率
B.打开可乐瓶盖,有大量气泡产生
C.热纯碱溶液比冷的纯碱溶液洗涤油污的能力强
D.加入可以加快的分解速率
【答案】D
【详解】A.加入过量的空气,氧气浓度增大,2SO2+O22SO3,平衡正向移动,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正确;
B.可乐瓶内存在CO2(g)+H2O H2CO3,打开可乐瓶盖,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有大量气泡产生,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正确;
C.纯碱为Na2CO3,碳酸钠水解显碱性,,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OH-浓度增大,洗涤油污的能力强,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正确;
D.分解用作催化剂,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错误;
答案选D。
8.(22-23高二上·浙江湖州三贤联盟·期中)下列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合成氨体系中及时分离氨气以提高原料转化率
B.将装有的密封玻璃球浸在热水中,玻璃球颜色加深
C.工业上催化氧化成的反应,选用常压条件而不选用高压
D.一氧化碳严重中毒者需要进高压氧舱中治疗
【答案】C
【详解】A.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 2NH3(g),工业合成氨体系中及时分离氨气,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原料的转化率,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A项不选;
B.装有NO2的密封玻璃球中存在反应2NO2(g) N2O4(g) H<0,浸在热水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玻璃球的颜色加深,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项不选;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为2SO2(g)+O2(g) 2SO3(g),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工业上选用常压条件不选用高压是因为常压下SO2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增大压强SO2的转化率增大不明显,会增加动力和设备承受能力,在经济上不合算,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项选;
D.CO中毒时存在可逆反应CO+HbO2 HbCO+O2(Hb表示血红蛋白),CO严重中毒者进入高压氧舱中,增大O2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释放CO,有利于治疗,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D项不选;
答案选C。
9.(24-25高二上·辽宁沈阳联合体·期中)已知CO中毒原理:为血红蛋白。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将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舱中接受治疗 B.新制氯水久置,会变为无色透明
C.工业制硫酸中常采用和在常压下合成 D.制备乙酸乙酯时,加入稍过量的乙醇
【答案】C
【分析】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A.CO中毒,存在平衡,CO中毒的病人置于高压氧舱,增加氧气的浓度,平衡逆向进行,释放血红蛋白,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不符合题意;
B.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久置次氯酸分解,平衡正向移动,氯气浓度减小直至反应完全,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不符合题意;
C.工业上和生成,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常压不利于转化成三氧化硫,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符合题意;
D.制备乙酸乙酯时,加入稍过量的乙醇,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4-25高二上·广东珠海六校联考·期中)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唾液可以使淀粉水解速率加快
B.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产生气泡
C.CO中毒的病人进入高压氧舱中接受治疗
D.氯水中加入粉末以提高氯水中的浓度
【答案】A
【详解】A.唾液里含有唾液淀粉酶,它在常温下能很快使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相当于加入催化剂使反应速率加快,不涉及平衡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故A正确;
B.碳酸饮料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打开碳酸饮料,压强减小,二氧化碳逸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错误;
C.CO中毒血液中存在化学平衡CO(g)+Hb(O2) O2(g)+Hb(CO),将一氧化碳中毒者放入高压氧舱,增大氧气浓度,会使平衡逆向移动,让CO失去和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错误;
D.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Cl2+H2O HClO+H++Cl-,加入碳酸钙后,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而减小c(H+),平衡正向移动,则c(HClO)增大,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错误;
故选A。
11.(24-25高二上·江西景德镇·期中)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B.打开啤酒瓶盖,逸出大量气泡
C.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后颜色加深
D.新制氯水中加后,溶液漂白性增强
【答案】C
【详解】A.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氨气,增大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使平衡向右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打开啤酒瓶盖,压强减小,气体从溶液中出来,是气体的溶解平衡发生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生成消耗二氧化氮方向进行,颜色应变浅,但体积减小二氧化氮浓度增大颜色变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符合题意,故C正确;
D.向氯水中加入CaCO3后会使盐酸的浓度减小,使氯水中的可逆反应向右移动,次氯酸的浓度增大,溶液漂白性增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24-25高二上·广东广州·期中)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夏天,打开啤酒瓶时会从瓶口逸出气泡
B.工业合成氨采用高压条件
C.H2(g)、I2(g)、HI(g)平衡体系,扩大容器体积,气体颜色变浅
D.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答案】C
【详解】A.啤酒瓶内存在平衡:CO2+H2OH2CO3,当开启瓶盖时,体系压强降低,为了减弱这种改变,平衡逆向移动,产生大量气泡,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不符合题意;
B.合成氨气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N2+3H22NH3,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在高压条件下可以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可以使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不符合题意;
C.H2(g)、I2(g)、HI(g)的反应为:H2(g)+I2(g)2HI(g),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扩大容器体积,化学平衡不移动,但反应混合气扩大容器体积后气体物质的浓度减少,因此气体颜色变浅,这与平衡移动无关,因此不能使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符合题意;
D.Cl2在水中反应时存在化学平衡:Cl2+H2OH++Cl-+HClO,饱和食盐水中Cl-浓度大,可以抑制氯气在溶液中的溶解,因此可以使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13.(24-25高二上·福建莆田·期中)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夏天,打开啤酒瓶时会从瓶口逸出气体
B.工业合成氨,反应条件选择高温
C.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产生较多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
【答案】B
【详解】A.啤酒瓶内存在平衡:CO2(g)+H2O(l) H2CO3(aq),打开瓶盖,体系中压强降低,会使平衡向气体增多的方向进行,产生大量气泡,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不符合题意;
B.工业上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应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应该选择低温,选择高温的原因和催化剂的活性温度有关,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符合题意;
C.浓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OH-,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且温度升高,平衡会向逆向移动,会产生较多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用勒夏特利原理解释,C不符合题意;
D.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当加入NaOH溶液,NaOH与HBr和HBrO发生中和反应,减小了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利原理解释,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4.(23-24高二上·湖北部分级示范高中·期中)下列说法正确但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NO2(g)+CO(g) CO2(g)+NO(g)平衡体系加压,气体颜色变深
B.合成氨工业使用高压以提高氨的产量
C.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可减少Cl2的损失
D.硫酸工业将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过量空气
【答案】A
【详解】A.对NO2(g)+CO(g) CO2(g)+NO(g)平衡体系加压,平衡不移动,体积缩小,NO2(g)浓度增大,颜色变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符合题意;
B.合成氨工业N2(g)+3H2 (g)2NH3(g),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提高氨的产量,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 ,Cl2+H2O H++Cl-+HClO,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大,使氯气与水反应的平衡逆向移动,氯气在水中溶解度减小,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硫酸工业将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使用过量空气使得氧气浓度增大,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24-25高二上·江西萍乡·期中)下列颜色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于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B.对于平衡体系,加入,溶液逐渐变为蓝绿色
C.对于平衡,加入溶液后黄色变深
D.溴水中存在平衡,当加入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答案】A
【详解】A.对于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容器体积减小使得颜色变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加压颜色变深,故选A;
B.对于平衡体系,加入,氯离子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逐渐变为蓝绿色,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不选B;
C.对于平衡,加入溶液后,氢离子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黄色变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不选C;
D.溴水中存在平衡,当加入溶液后,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不选D;
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化学平衡状态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3大高频考点概览
考点01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考点02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考点03 勒夏特列原理
1.(24-25高二上·浙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生成
B.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生成
C.用、NO、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2.(24-25高二上·湖北黄冈·期中)下列描述的化学反应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的是
A.绝热、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B.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C.,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D.,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24-25高二上·江西景德镇·期中)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D.气体的分子总数
4.(24-25高二上·河南焦作·期中)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H2和3molNO发生反应:2H2(g)+2NO(g)N2(g)+2H2O(g),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②混合气体压强保持不变;③氢气与一氧化氮的质量比值保持不变;④断开1molH-H键同时断开2molH-O键;⑤;⑥水蒸气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5.(24-25高二上·广西普通高中联考·期中)某温度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一段时间后,混合气体密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平衡后再充入,达到新平衡时,的转化率变大
D.若反应前充入的与物质的量相等,达平衡时的转化率比的高
6.(24-25高二上·浙江浙东北联盟·期中)在一恒温恒容容器中,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2amolB
B.B、C、D的浓度之比为2∶1∶1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7.(24-25高二上·广东佛山S6高质量发展联盟·期中)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在容器中共存 B.
C.浓度商等于化学平衡常数 D.体系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答案】C
8.(24-25高二上·浙江宁波三锋联盟·期中)反应 △H<0,若在恒温恒压容器中发生,下列选项表明反应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B.容器内的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物质的量是消耗的物质的量的3倍
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
9.(24-25高二上·广东东莞五校联考·期中)反应 ,若在恒压绝热的容器中发生,表明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B.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
C.相同时间内,断开键的数目和生成键的数目之比
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
10.(24-25高二上·天津南开大学附属中学·期中)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的消耗速率与的生成速率相等
B.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和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D.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生成
11.(24-25高二上·福建福州·期中)反应,若在恒压绝热容器中发生,下列选项表明反应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相同时间内,断开键的数和生成键的数目相等
B.容器内气体的浓度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
12.(24-25高二上·浙江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期中)某温度下,密闭恒容绝热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每消耗n mol B的同时生成2n mol的D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13.(24-25高二上·四川宜宾三中教育集团·期中)下列情况能表示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在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其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在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其气体密度不再改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在绝热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 其温度不再改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其中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4.(24-25高二上·云南昭通一中教研联盟·期中)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压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证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混合气体的密度 ④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混合气体的总质量 ⑦与的比值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⑦ D.②⑤⑥⑦
15.(24-25高二上·广东广州·期中)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②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③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④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且等于26
⑤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⑥密闭容器中的体积分数不变
⑦固体的质量不变
A.②③④⑤⑦ B.②③⑤⑦ C.②③⑤⑥⑦ D.②③④⑤⑥⑦
1.(24-25高二上·北京房山区·期中)。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转化率的是
①降温②恒压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的浓度④加压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24-25高二上·广东珠海六校联考·期中)对于可逆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产物D的质量分数D%与温度T或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升温,A的转化率提高
C.该式中化学计量数
D.加压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24-25高二上·山西晋城多校·期中)工业上利用反应 合成甲醇,下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加快反应速率,生产时应采用尽可能低的温度
B.反应发生时采取尽可能低的压强可以增大原料转化率
C.工业上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有效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D.生产时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适宜的温度、高压、催化剂
4.(24-25高二上·山西晋城多校·期中)已知反应 。一定温度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A发生反应,时刻达到平衡状态,在时刻改变了某一反应条件,整个过程中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刻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向容器中加入催化剂
B.若在时刻压缩容器的体积,A的转化率将增大
C.当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表明反应达到平衡
D.时刻,B和C的质量均比时刻大
5.(24-25高二上·湖北黄冈·期中)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容器体积扩大,X的平衡浓度减小
B.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3mol/(L·min)
C.若向容器中再加入物质Y,物质X的转化率增大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则该反应的
6.(24-25高二上·山西晋城多校·期中)已知反应式达到平衡时,。若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缩小一半,重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B.Y可能是固体
C. D.Q的体积分数减小
7.(24-25高二上·山西太原·期中)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的浓度,可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B.由于氨易液化,、在实际生产中可循环使用,所以总体来说氨的产率比较高
C.合成氨工业的反应温度控制在400~500℃,目的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厂采用的压强是10Mpa~30MPa,因为该压强下催化剂铁触媒的活性最大
8.(24-25高二上·天津河西区·期中)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下列可使蓝色的溶液变为黄绿色的是
A.加 B.加 C.加水 D.降温
9.(24-25高二上·福建漳州十校联盟·期中)某兴趣小组以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为研究对象,结合所学反应原理的知识改变条件使其发生“色彩变幻”。
已知:①K2Cr2O7溶液存在平衡: +H2O+2H+
②含铬元素的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 (橙色)、 (黄色)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i 可证明反应 +H2O+2H+ 的正反应放热
B.ii 是验证“只降低生成物的浓度,该平衡正向移动”,试剂a可以是 NaOH溶液
C.iii 平衡逆向移动仅仅是因为增大了生成物的浓度
D.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
10.(24-25高二上·福建漳州十校联盟·期中)1100℃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O(s)+CO(g)Fe(s)+CO2(g) ΔH>0。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的平衡常数K=
B.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加快
C.加入催化剂,CO的平衡转化率提高
D.恒温下扩大容器体积,平衡正向移动
11.(24-25高二上·陕西汉中十校联盟·期中)下列叙述与图不相符的是
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图①表示在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B.由图②可知,、满足反应:;
C.图③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
D.若,对于反应,图④y轴可以表示Y的转化率
12.(24-25高二上·广东深圳盟校联盟·期中)下列有关图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表示可逆反应中的含量与压强的关系,且
B.图乙表示密闭容器中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图丙表示反应 ,且
D.图丁表示浓氨水的导电能力随着加水体积变化的关系,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点溶液的pH,则测量结果偏小
13.(24-25高二上·青海海南州·期中)对于工业合成氨反应,采取下列反应条件不是为了提高氨气的平衡产率的是
A.将氨液化移出 B.投料时,稍微过量
C.不选择常温,而选择温度为 D.不选择常压,而选择压强为
14.(24-25高二上·浙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已知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温,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B.升温,增大逆反应速率,降低正反应速率
C.使用催化剂,可以使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向容器中通入氦气,平衡不发生移动
15.(24-25高二上·河南焦作·期中)历史上有关合成氨的研究成果曾三次获诺贝尔奖。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N2、H2模拟合成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氮气的体积分数不变时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充入氩气,平衡逆向移动
C.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加入催化剂可以增大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减小氨气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1.(24-25高二上·福建漳州十校联盟·期中)下列事实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B.2NO2(g)N2O4(g) ,压缩体积,气体颜色变深
C.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发生化学反应刚开始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加快
D.向稀KOH溶液中加入少量蒸馏水,K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降低
2.(24-25高二上·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为了提高平衡转化率,合成氨采用高压、温度
B.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配制溶液时,将固体溶解在稀盐酸中
D.工业生产硫酸时,使用过量氧气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3.(24-25高二上·广西玉林·期中)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冰镇的啤酒打开后泛起泡沫
B.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
D.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的利用率
4.(24-25高二上·湖北武汉重点中学5G联合体·期中)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打开可口可乐瓶塞,可产生大量气泡
C.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的利用率
D.H2、I2(g)、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5.(24-25高二·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期中)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合成氨 ,采用400℃~500℃的高温条件
B.工业制备,加入大量水,同时加热
C.黄色的氯水在光照下颜色变浅
D.25℃~100℃,随温度升高,纯水的减小
6.(24-25高二上·山西太原·期中)下列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产生大量气泡
B.氯水久置后,黄绿色消失
C.、、HI三者的平衡混合气,加压(缩小容器容积)后颜色变深
D.溶液与稀反应过程中,适当加热后,出现浑浊的速率加快
7.(24-25高二上·广西玉林六校·期中)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适当过量的氧气,以提高的转化率
B.打开可乐瓶盖,有大量气泡产生
C.热纯碱溶液比冷的纯碱溶液洗涤油污的能力强
D.加入可以加快的分解速率
8.(22-23高二上·浙江湖州三贤联盟·期中)下列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合成氨体系中及时分离氨气以提高原料转化率
B.将装有的密封玻璃球浸在热水中,玻璃球颜色加深
C.工业上催化氧化成的反应,选用常压条件而不选用高压
D.一氧化碳严重中毒者需要进高压氧舱中治疗
9.(24-25高二上·辽宁沈阳联合体·期中)已知CO中毒原理:为血红蛋白。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将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舱中接受治疗 B.新制氯水久置,会变为无色透明
C.工业制硫酸中常采用和在常压下合成 D.制备乙酸乙酯时,加入稍过量的乙醇
10.(24-25高二上·广东珠海六校联考·期中)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唾液可以使淀粉水解速率加快
B.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产生气泡
C.CO中毒的病人进入高压氧舱中接受治疗
D.氯水中加入粉末以提高氯水中的浓度
11.(24-25高二上·江西景德镇·期中)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B.打开啤酒瓶盖,逸出大量气泡
C.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后颜色加深
D.新制氯水中加后,溶液漂白性增强
12.(24-25高二上·广东广州·期中)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夏天,打开啤酒瓶时会从瓶口逸出气泡
B.工业合成氨采用高压条件
C.H2(g)、I2(g)、HI(g)平衡体系,扩大容器体积,气体颜色变浅
D.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13.(24-25高二上·福建莆田·期中)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夏天,打开啤酒瓶时会从瓶口逸出气体
B.工业合成氨,反应条件选择高温
C.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产生较多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
14.(23-24高二上·湖北部分级示范高中·期中)下列说法正确但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NO2(g)+CO(g) CO2(g)+NO(g)平衡体系加压,气体颜色变深
B.合成氨工业使用高压以提高氨的产量
C.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可减少Cl2的损失
D.硫酸工业将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过量空气
15.(24-25高二上·江西萍乡·期中)下列颜色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于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B.对于平衡体系,加入,溶液逐渐变为蓝绿色
C.对于平衡,加入溶液后黄色变深
D.溴水中存在平衡,当加入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