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5 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的计算
3大高频考点概览
考点01 平衡常数的计算
考点02 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考点03 化学平衡的计算
1.(24-25高二上·山西晋城多校·期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 H2(g) +X2(g) 2HX(g)的平衡常数为100,若将1.0mol的 HX(g)通入体积为 1.0L 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 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17% B.5% C.25% D.33%
2.(24-25高二上·福建福州八县协作校·期中)在2L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足量的Cu粉和,发生反应: 。在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该条件下,不生成。
A.
B.:a点C.图2中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D.温度下,平衡常数K=1.875.
3.(24-25高二上·浙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CO和1mol发生反应:,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测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B.在平衡后的容器中,继续加入1mol CO,重新达到平衡后,所得平衡常数增大
C.CO的平衡转化率为50%
D.平衡时为0.5mol
4.(24-25高二上·黑龙江龙东五地联考·期中)恒温条件下,某固定体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在某催化剂表面上发生三氧化硫的分解反应:,测得不同起始浓度和催化剂表面积下三氧化硫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编号 时间 表面积 0 10 20 30 40
Ⅰ 4.80 4.00 3.40 2.92 2.48
Ⅱ 2.40 1.60 1.12 0.92 0.80
Ⅲ 4.80 2.80 1.40 0.80 0.80
A.实验Ⅰ,的平均速率:
B.实验Ⅱ,到达平衡状态时,
C.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D.相同条件下,增大催化积的表面积,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5.(24-25高二上·北京房山区·期中)一定条件下将和按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反应容器,发生反应:。在不同压强下分别测得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反应限度增大
C.400℃、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20%
D.4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
6.(24-25高二上·福建省福州九校联盟·期中)将0.8 mol I2(g)和1.2 mol H2(g)置于某1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I2(g)+H2(g)2HI(g) ΔH<0并达到平衡。HI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格所示:
HI体积分数 1min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条件Ⅰ 26% 42% 52% 57% 60% 60% 60%
条件Ⅱ 20% 33% 43% 52% 57% 65% 6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条件Ⅰ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
B.在条件Ⅱ下,到达平衡时,I2(g)的转化率为81.25%
C.在条件Ⅰ下,从开始反应至5min,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0 mol/(L·min)
D.条件Ⅰ与条件Ⅱ相比,条件Ⅰ的平衡常数的数值较大
7.(24-25高二上·福建永春第一中学·期中)对于可逆反应 ,有关图像[表示平衡时所占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依据图1可知,为液体
B.图2中时改变的条件可能为压缩容器体积
C.图3中曲线b表示的是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D.已知100℃时,平衡常数。若在此温度下,测得某密闭容器中某时刻,,则此时
8.(24-25高二上·山西太原·期中)在20L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合成甲醇:。测得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和195℃时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 1 3 5
8 5 4 4
A.该反应,
B.和195℃时,0~3min内平均速率
C.在195℃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5
D.下,B点处
9.(24-25高二上·天津河北区·期中)空间站中CO2的处理涉及反应CO2(g)+4H2(g)CH4(g)+2H2O(g) ΔH=﹣164.9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若某刚性密闭容器中,初始投入c(CO2)=1mol·L-1、c(H2)=4mol·L-1,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16
C.恒温时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
10.(24-25高二·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期中)一定温度下,向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6molCO、1.6molNO,发生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平衡。不同时间测得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0 5 10 15 20
1.6 1.2 0.9 0.8 0.8
A.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B.反应在前10s的平均速率为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平衡时,则反应的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则此时
11.(24-25高二上·福建泉州第五中学·期中)加热依次发生的分解反应为①;②。在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加热到,达到平衡状态后为为。则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8.0 B.8.5 C.9.6 D.10.2
12.(24-25高二上·甘肃庆阳·期中)在一定温度时,4 mol A在2 L的密闭容器里分解,达到平衡时,测得已有50%的A分解成B和C,A(g) 2B(g)+C(g)。此温度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A.4 B.3 C.2 D.1
1.(24-25高二上·湖北黄冈·期中)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1.67 1.11 1.00 0.60 0.38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若平衡浓度符合,则此时的温度为1000℃
D.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和各1mol,5min后温度升高到830℃,此时测得CO为0.5mol,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24-25高二上·福建福州八县协作校·期中)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发生反应: 。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0 50 150 250 350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的平均速率
B.平衡后向容器中充入,平衡向正向移动,平衡常数不变
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增加,减小,平衡向正向移动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和,反应达到平衡前
3.(24-25高二上·湖南常德·期中)已知:,已知反应已达平衡,平衡常数为,此时,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容器缩小到原来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该反应值变小
C.若,则的体积分数增大 D.若,则的转化率增大
4.(24-25高二上·陕西汉中十校联盟·期中)在容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测得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 B.点W与点M代表的状态内,的反应速率相等
C.曲线上自Q点起均为平衡点 D.平衡常数:
5.(24-25高二上·江西景德镇·期中)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 0.5mol/L 溶液,将其中一支试管先加热,然后置于冷水中,观察并记录现象,与另一支试管进行对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水浴后,观察到溶液蓝色变浅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少量的化学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平衡常数K增大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D.其他条件不变,在对溶液加热时可能观察到溶液变为绿色
6.(24-25高二上·广东珠海六校联考·期中)利用“(橙色)(黄色)”研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进行如图实验。下列关于试管中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微热试管a中溶液,黄色加深,故
B.试管b加水后,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C.试管c比试管b黄色更深,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K增大
D.试管d比试管b橙色更深,原因是增大
7.(24-25高二上·浙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CO和1mol发生反应:,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测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B.在平衡后的容器中,继续加入1mol CO,重新达到平衡后,所得平衡常数增大
C.CO的平衡转化率为50%
D.平衡时为0.5mol
8.(24-25高二上·北京市平谷中学·期中)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和足量碳发生化学反应:,平衡时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状态、、的压强分别为、、,则
B.若该反应、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则
C.在时,若反应体系处于状态,则此时反应速率:
D.
9.(24-25高二上·四川攀枝花·期中)反应:(m、n、p为化学计量数)。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体系中,物质Y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
B.
C.M、E两点化学平衡常数:
D.N、E两点的正反应速率:
10.(24-25高二上·重庆万州第三中学·期中)在容积不变的2 L密闭容器中加入 6 mol CO(g)、5.4 mol H2O(g)和 在一定温度下仅发生反应 和 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的平衡浓度为1. 2mol·L 1
B.2min内,
C.该温度下 的平衡常数为1.25
D.该温度下 的平衡常数为2
1.(24-25高二上·广东部分名校·期中)一定温度下,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发生反应 ,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 B.HI的转化率为
C.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 D.平衡后升高反应温度,减小
2.(24-25高二上·北京延庆·期中)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已知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CO2),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CO2)
B.若投料比n(H2)∶n(CO2)=3∶1,则图中M点乙烯的体积分数为7.69%
C.250℃,催化剂对CO2平衡转化率的影响最大
D.该反应正向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3.(24-25高二上·陕西榆林联考·期中)某温度时,在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时,的转化率为
C.该反应是由正、逆反应同时开始的,最终建立化学平衡
D.添加催化剂可能使反应在时达到平衡
4.(24-25高二上·福建莆田·期中)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盛有适量的M和N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L,其中气体Q的体积分数为0.2。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 L B.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 L
C.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M消耗掉0.2V L D.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N消耗掉0.2V L
5.(24-25高二上·重庆第一中学·期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向刚性容器中按物质的量比充入甲醇和异丁烯(用R表示),分别在和两个温度下发生反应生成有机物。异丁烯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说明该化学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D.时,容器内起始总压为,则用分压表示的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6.(24-25高二上·陕西咸阳·期中)T℃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 。测得相关数据如下:
0min 5min 10min 15min 20min
4.0 3.4 3.12 3.0 3.0
0 0.30 0.44 0.50 0.5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C.时,再向容器中通入、和,此时
D.时,再充入和,该反应的不变
7.(24-25高二上·浙江浙南名校联盟·期中)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g)。发生下列反应:反应I: △H1<0;反应Ⅱ: △H2<0测得各气体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化能:
B. X(g)的起始浓度为
C.升高温度,反应I、Ⅱ的速率均增大,X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D.其他条件不变,在该体系平衡时再投入一定量的X(g),则达到新平衡后Z的体积分数大于原平衡
8.(24-25高二上·广西部分学校·期中)一定温度下,往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1molCO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至某时刻,可能存在
B.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能为200
C.无论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都有
D.该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99
9.(24-25高二上·福建福州福九联盟·期中)在一定温度下,在2个容积均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2NO(g)+2CO(g)N2(g)+2CO2(g) H<0,相关数据见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容器编号 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
NO(g) CO(g) CO2(g)
Ⅰ 0.4 0.4 0.2
Ⅱ 0.4 0.4 0.24
A.T1温度下,平衡常数K=5
B.Ⅰ中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50%
C.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II>I
D.对于Ⅰ,平衡后向容器中再充入0.4molCO和0.2molCO2,平衡逆向移动
10.(24-25高二上·湖北鄂东南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在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A和B,发生反应,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 平衡时物质的量/
① 300 0.40 0.10 0.09
② 500 040 0.10 0.08
③ 500 0.20 0.05 a
A.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C.③中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大于20%
D.②中平衡后继续充入B和C各,平衡正移
11.(24-25高二上·河北保定部分高中·期中)一定温度下,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4mol、0.6mol和0.3mo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进行至tmin后,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 B.mol L-1 min-1
C.mol L-1 D.
12.(24-25高二上·黑龙江绥化·期中)将3molA和2.5molB充入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3A(g)+B(g) C(g)+2D(g),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B.平衡时,C的浓度为0.125mol/L
C.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D.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0.8倍
13.(24-25高二上·广东广州·期中)将2 mol N2O5置于2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①2N2O5(g)2N2O4(g)+O2(g);②N2O4(g)2NO2(g)。达到平衡时,c(O2)=0.4 mol·L-1,c(NO2)=0.4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时,c(N2O5)=0.4 mol·L-1
B.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的数值为3.6
C.平衡时N2O5的分解率为70%
D.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80 g·mol-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5 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的计算
3大高频考点概览
考点01 平衡常数的计算
考点02 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考点03 化学平衡的计算
1.(24-25高二上·山西晋城多校·期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 H2(g) +X2(g) 2HX(g)的平衡常数为100,若将1.0mol的 HX(g)通入体积为 1.0L 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 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17% B.5% C.25% D.33%
【答案】A
【详解】设该温度下反应掉HX2xmol,则有,根据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00,可得,解得x=,则HX的最大分解率为=17%,故答案选A。
2.(24-25高二上·福建福州八县协作校·期中)在2L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足量的Cu粉和,发生反应: 。在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该条件下,不生成。
A.
B.:a点C.图2中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D.温度下,平衡常数K=1.875.
【答案】D
【详解】A.温度越高,反应达到平衡时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所以可确定T1>T2,故A正确;
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就越快,因为T1>T2,b点的温度高于a点温度,且a点处于平衡状态,b点尚未达到平衡,所以V正:a点<b点,故B正确;
C.因为T1>T2,升高温度,的转化率降低,则该反应<0,图2中t0min时改变条件使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较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升高温度可以实现该转化,故C正确;
D.在2L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足量的Cu粉和2molNO2(g),NO2(g)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1mol/L,温度下的转化率为80%,则,平衡常数K=,故D错误;
故选D。
3.(24-25高二上·浙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CO和1mol发生反应:,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测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B.在平衡后的容器中,继续加入1mol CO,重新达到平衡后,所得平衡常数增大
C.CO的平衡转化率为50%
D.平衡时为0.5mol
【答案】B
【详解】A.设容器的体积为V,由题干的数据可知,平衡时各种组分的物质的量都为0.5mol,K===1,故A正确;
B.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改变,平衡常数不变,故B错误;
C.由题干可知,消耗的CO为0.5mol,CO的平衡转化率为=50%,故C正确;
D.达到平衡时测得,消耗的H2O为0.5mol,故平衡时为0.5mol,故D正确;
答案选B。
4.(24-25高二上·黑龙江龙东五地联考·期中)恒温条件下,某固定体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在某催化剂表面上发生三氧化硫的分解反应:,测得不同起始浓度和催化剂表面积下三氧化硫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编号 时间 表面积 0 10 20 30 40
Ⅰ 4.80 4.00 3.40 2.92 2.48
Ⅱ 2.40 1.60 1.12 0.92 0.80
Ⅲ 4.80 2.80 1.40 0.80 0.80
A.实验Ⅰ,的平均速率:
B.实验Ⅱ,到达平衡状态时,
C.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D.相同条件下,增大催化积的表面积,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答案】B
【详解】A.实验Ⅰ中,,的物质的量变化为,,A正确;
B.实验Ⅲ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为,则实验Ⅱ相对于实验Ⅲ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因此实验Ⅱ处于平衡状态时,,则,B错误;
C.实验Ⅲ达到平衡时浓度为,此时、,因此平衡常数,C正确;
D.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即的平衡转化率不变,D正确;
故答案为:B。
5.(24-25高二上·北京房山区·期中)一定条件下将和按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反应容器,发生反应:。在不同压强下分别测得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反应限度增大
C.400℃、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20%
D.4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
【答案】A
【详解】A.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一氧化氮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由图可知,相同温度时,条件下一氧化氮的平衡转化率小于,则压强小于,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相同压强时,升高温度,一氧化氮的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的反应限度减小,故B错误;
C.、条件下,平衡时NO的平衡转化率为,、条件下,平衡时NO的转化率大于,和按物质的量之比投入,且按反应,二者转化率相等,因此400℃、p2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大于,故C错误;
D.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不相等,平衡常数与体积有关,由于体积未知、物质的浓度未知,不能计算平衡常数,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6.(24-25高二上·福建省福州九校联盟·期中)将0.8 mol I2(g)和1.2 mol H2(g)置于某1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I2(g)+H2(g)2HI(g) ΔH<0并达到平衡。HI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格所示:
HI体积分数 1min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条件Ⅰ 26% 42% 52% 57% 60% 60% 60%
条件Ⅱ 20% 33% 43% 52% 57% 65% 6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条件Ⅰ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
B.在条件Ⅱ下,到达平衡时,I2(g)的转化率为81.25%
C.在条件Ⅰ下,从开始反应至5min,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0 mol/(L·min)
D.条件Ⅰ与条件Ⅱ相比,条件Ⅰ的平衡常数的数值较大
【答案】B
【详解】A.设的消耗浓度为xmol/L,则根据方程式I2(g)+H2(g)2HI(g)可知平衡时(g)、H2(g)、HI(g)的浓度(mol/L)分别为0.8-x、1.2-x、2x,平衡时HI的体积分数为60%,则:=0.6,故x=0.6,平衡常数K=,A错误;
B.在条件Ⅱ下设的消耗浓度为ymol/L,根据A中分析,到达平衡时,=0.65,故y =0.65,所以(g)的转化率为,B正确;
C.由A选项分析可知,条件I时从开始反应至5min时,H2的反应速率为,C错误;
D.条件I平衡常数K=,在条件Ⅱ下设的消耗浓度为ymol/L,根据A中分析,到达平衡时,=0.65,故y =0.65,平衡常数K=,条件Ⅱ平衡常数更大,D错误;
答案选B。
7.(24-25高二上·福建永春第一中学·期中)对于可逆反应 ,有关图像[表示平衡时所占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依据图1可知,为液体
B.图2中时改变的条件可能为压缩容器体积
C.图3中曲线b表示的是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D.已知100℃时,平衡常数。若在此温度下,测得某密闭容器中某时刻,,则此时
【答案】C
【详解】A.由反应可知,若Y2为液体,则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随着压强的增大,平衡不移动,XY3所占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故Y2为气体,A错误;
B.压缩容器体积时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与图像不符,B错误;
C.据图1可知,相同条件下,升高温度,XY3所占的体积分数减小,则反应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对正反应速率影响更大,故曲线b表示的是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曲线a表示的是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C正确;
D.在此温度下,,则反应逆向移动,,D错误;
故选C。
8.(24-25高二上·山西太原·期中)在20L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合成甲醇:。测得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和195℃时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 1 3 5
8 5 4 4
A.该反应,
B.和195℃时,0~3min内平均速率
C.在195℃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5
D.下,B点处
【答案】C
【详解】A.根据反应特点,温度不变,压强越大,CO的转化率越大,所以p2>P1,压强不变,升高温度,CO的转化率减小,所以,A错误;
B.p2和195℃时,0~3min ,B错误;
C.达到平衡时,CO、H2、CH3OH的平衡浓度分别为0.1mol·L-1、0.2mol·L-1、0.1mol·L-1,则平衡常数K====25,C正确;
D.从图象可知,若要使B点在该条件下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要减小,即反应应向左进行,所以v正故选C。
9.(24-25高二上·天津河北区·期中)空间站中CO2的处理涉及反应CO2(g)+4H2(g)CH4(g)+2H2O(g) ΔH=﹣164.9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若某刚性密闭容器中,初始投入c(CO2)=1mol·L-1、c(H2)=4mol·L-1,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16
C.恒温时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A
【详解】A.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逐渐增大,当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结合已知信息列三段式:,则平衡常数,故B错误;
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K不变,故C错误;
D.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但对平衡无影响,不能提高转化率,故D错误;
故选:A。
10.(24-25高二·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期中)一定温度下,向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6molCO、1.6molNO,发生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平衡。不同时间测得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0 5 10 15 20
1.6 1.2 0.9 0.8 0.8
A.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B.反应在前10s的平均速率为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平衡时,则反应的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则此时
【答案】D
【详解】A.该温度下,列出三段式:,反应的平衡常数,A正确;
B.反应在前10s的平均速率,B正确;
C.根据表格数据,该温度平衡时c(CO)=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再次平衡时c(CO)=0.35mol·L 1,说明CO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吸热,则正反应的,C正确;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6mol CO、1.6mol NO、0.8mol N2、1.6 molCO2,Q=故选D。
11.(24-25高二上·福建泉州第五中学·期中)加热依次发生的分解反应为①;②。在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加热到,达到平衡状态后为为。则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8.0 B.8.5 C.9.6 D.10.2
【答案】A
【详解】根据已知条件列出“三段式”
达到平衡状态后为,为,则x+y=8,x-y=3.6,解得x=5.8,y=2.2,则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 =8.0,故选A。
12.(24-25高二上·甘肃庆阳·期中)在一定温度时,4 mol A在2 L的密闭容器里分解,达到平衡时,测得已有50%的A分解成B和C,A(g) 2B(g)+C(g)。此温度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A.4 B.3 C.2 D.1
【答案】A
【详解】在一定温度时,4 mol A在2 L的密闭容器里分解,达到平衡时,测得已有50%的A分解成B和C,则A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是c(A)==1mol/L,A改变浓度是1mol/L,根据方程式A(g) 2B(g)+C(g)可知反应产生的B的浓度是c(B)=2mol/L,C的平衡浓度是c(C)=1mol/L,因此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故选A。
1.(24-25高二上·湖北黄冈·期中)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1.67 1.11 1.00 0.60 0.38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若平衡浓度符合,则此时的温度为1000℃
D.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和各1mol,5min后温度升高到830℃,此时测得CO为0.5mol,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D
【详解】A.分析图表数据,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逆向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依据平衡常数表达式是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得到化学方程式为,化学方程式为:,故B错误;
C.若平衡浓度符合,=,结合表格数据,温度不等于1000℃,故C错误;
D.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和各1mol,5min后温度升高到830℃,此时测得CO为0.5mol,结合方程式可知,其余3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均为0.5mol,各种组分的浓度均为0.5mol/L,则Qc===1,等于830℃时平衡常数,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答案选D。
2.(24-25高二上·福建福州八县协作校·期中)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发生反应: 。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0 50 150 250 350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的平均速率
B.平衡后向容器中充入,平衡向正向移动,平衡常数不变
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增加,减小,平衡向正向移动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和,反应达到平衡前
【答案】D
【详解】A.反应在前50 s 的平均速率,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速率之比,因此,故A错误;
B.恒容充入惰性气体,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的速率同时增大,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故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知,250s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SO2为0.2mol,则O2为0.1mol,SO3为0.8mol,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8molSO3、0.20molSO2和0.15molO2,根据等效平衡可知,相当于在平衡的基础上再充入0.05molO2,则平衡逆向移动,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3.(24-25高二上·湖南常德·期中)已知:,已知反应已达平衡,平衡常数为,此时,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容器缩小到原来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该反应值变小
C.若,则的体积分数增大 D.若,则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C
【分析】对于反应:,已知反应已达平衡,平衡常数为,此时,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容器缩小到原来的,,假设平衡未发生移动,体积缩小一倍,浓度增大一倍,则有,以此作为参照解答。
【详解】A.若,说明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后平衡向右移动,则有,A错误;
B.K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不变,B错误;
C.若,说明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后平衡向右移动,D的物质的量增大,则的体积分数增大,C正确;
D.若,说明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后平衡向左移动,B的物质的量增大,则的转化率降低,D错误;
故答案为:C。
4.(24-25高二上·陕西汉中十校联盟·期中)在容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测得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 B.点W与点M代表的状态内,的反应速率相等
C.曲线上自Q点起均为平衡点 D.平衡常数:
【答案】C
【分析】由题干信息结合图像信息可知,在Q点对应温度之前,升高温度,SO2的含量减小,在Q点对应温度之后,升高温度,SO2的含量增大,曲线上最低点为平衡点,最低点之前未达平衡,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最低点之后,各点均为平衡点,升高温度SO2的含量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最低点之后,升高温度SO2的含量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H<0,A错误;
B.W、M两点二氧化硫、氧气和三氧化硫浓度均相等,M点的温度高于W,故M点正、逆反应速率均更大,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在Q点对应温度之后,各点均为平衡点,C正确;
D.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D错误;
故选C。
5.(24-25高二上·江西景德镇·期中)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 0.5mol/L 溶液,将其中一支试管先加热,然后置于冷水中,观察并记录现象,与另一支试管进行对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水浴后,观察到溶液蓝色变浅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少量的化学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平衡常数K增大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D.其他条件不变,在对溶液加热时可能观察到溶液变为绿色
【答案】D
【详解】A.冰水浴后,,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观察到溶液蓝色变深,故A错误;
B.保持温度不变,平衡常数K不变,故B错误;
C.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故C错误;
D.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在对溶液加热时可能观察到溶液变为绿色,故D正确;
故选D。
6.(24-25高二上·广东珠海六校联考·期中)利用“(橙色)(黄色)”研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进行如图实验。下列关于试管中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微热试管a中溶液,黄色加深,故
B.试管b加水后,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C.试管c比试管b黄色更深,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K增大
D.试管d比试管b橙色更深,原因是增大
【答案】D
【详解】A.由a可推知,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的△H>0,故A项错误;
B.试管b加水后,反应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溶液中离子积不变,则氢氧根的浓度增大,故B项错误;
C.试管c比试管b黄色更深,平衡正向移动,但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平衡常数区不变,故C项错误;
D.d中加硫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溶液橙色变深,故D项正确;
故本题选D。
7.(24-25高二上·浙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CO和1mol发生反应:,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测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B.在平衡后的容器中,继续加入1mol CO,重新达到平衡后,所得平衡常数增大
C.CO的平衡转化率为50%
D.平衡时为0.5mol
【答案】B
【详解】A.设容器的体积为V,由题干的数据可知,平衡时各种组分的物质的量都为0.5mol,K===1,故A正确;
B.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改变,平衡常数不变,故B错误;
C.由题干可知,消耗的CO为0.5mol,CO的平衡转化率为=50%,故C正确;
D.达到平衡时测得,消耗的H2O为0.5mol,故平衡时为0.5mol,故D正确;
答案选B。
8.(24-25高二上·北京市平谷中学·期中)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和足量碳发生化学反应:,平衡时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状态、、的压强分别为、、,则
B.若该反应、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则
C.在时,若反应体系处于状态,则此时反应速率:
D.
【答案】C
【详解】A.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在同一温度下的气体压强相同,达到平衡状态时,压强和温度成正比例关系,则p(C)>p(D)=p(B),A错误;
B.由图可知,温度越高平衡时c(NO)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升温化学平衡常数减小,K1>K2,B错误;
C.T2°C时反应进行到状态D,c(NO)高于平衡浓度,化学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则一定有v正>v逆,C正确;
D.根据B选项分析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0,D错误;
故选C。
9.(24-25高二上·四川攀枝花·期中)反应:(m、n、p为化学计量数)。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体系中,物质Y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
B.
C.M、E两点化学平衡常数:
D.N、E两点的正反应速率:
【答案】D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M、N两点:压强相同,温度不同,M点温度500℃,N点温度300℃,图像显示,升高温度,Y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M、E两点:温度相同,压强不同,E点压强大于M点压强,增大压强,Y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逆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则,B错误;
C.M、E两点的温度都是500℃,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C错误;
D.N、E两点Y的体积分数相同,E点的温度和压强都高于N点,则N、E两点的正反应速率:,D正确;
故选D。
10.(24-25高二上·重庆万州第三中学·期中)在容积不变的2 L密闭容器中加入 6 mol CO(g)、5.4 mol H2O(g)和 在一定温度下仅发生反应 和 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的平衡浓度为1. 2mol·L 1
B.2min内,
C.该温度下 的平衡常数为1.25
D.该温度下 的平衡常数为2
【答案】D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列三段式有
;
【详解】A.CO2的平衡浓度为1. 5mol·L 1,A错误;
B.2min内, ,B错误;
C.该温度下 的平衡常数K==1,C错误;
D.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2,D正确;
故选D。
1.(24-25高二上·广东部分名校·期中)一定温度下,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发生反应 ,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 B.HI的转化率为
C.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 D.平衡后升高反应温度,减小
【答案】C
【分析】根据三段式知:
【详解】A.内,,故A正确;
B.HI的转化率为,故B正确;
C.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0.25,故C错误; 
D.反应 为吸热反应,平衡后升高反应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减小,故D正确;
答案选C。
2.(24-25高二上·北京延庆·期中)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已知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CO2),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CO2)
B.若投料比n(H2)∶n(CO2)=3∶1,则图中M点乙烯的体积分数为7.69%
C.250℃,催化剂对CO2平衡转化率的影响最大
D.该反应正向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答案】B
【详解】A.M、N都是平衡状态,两点都分别满足v正=v逆,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N点温度高但N点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比M低,两个因素对速率的影响程度未知,无法判断M、N两点的速率大小,故A错误;
B.设开始投料氢气为3mol,则二氧化碳为1mol,当在M点平衡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所以有
所以乙烯的体积分数为7.69%,故B正确;
C.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和转化率,故C错误;
D.根据图像,温度升高,CO2平衡转化率下降,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正反应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3.(24-25高二上·陕西榆林联考·期中)某温度时,在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时,的转化率为
C.该反应是由正、逆反应同时开始的,最终建立化学平衡
D.添加催化剂可能使反应在时达到平衡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的物质的量减小至不变,为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增大至不变,为生成物,且3分钟内Z、Y、X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2.0-1.6)mol:(1.2-1.0)mol:(1.0-0.4)mol=2:1:3,即其化学计量数之比为,且该反应存在化学平衡,A项正确;
B.时的转化率为,B项错误;
C.由A项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由图可知起始既有反应物又有生成物,所以该反应是由正、逆反应同时开始的,最终建立化学平衡,C项正确;
D.添加催化剂可增大反应速率,使其更快达到平衡,可能使反应在时达到平衡,D项正确;
故选B。
4.(24-25高二上·福建莆田·期中)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盛有适量的M和N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L,其中气体Q的体积分数为0.2。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 L B.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 L
C.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M消耗掉0.2V L D.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N消耗掉0.2V L
【答案】A
【详解】A.平衡后总体积为VL,Q为0.2VL,反应的M为0.1VL,反应的N为0.3VL,气体体积减少0.2VL,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VL+0.2VL=1.2VL,A正确;
B.根据A的分析,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 L,B错误;
C.生成Q为0.2VL,消耗的M为0.1VL,C错误;
D.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N消耗掉0.3V L,D错误;
答案选A。
5.(24-25高二上·重庆第一中学·期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向刚性容器中按物质的量比充入甲醇和异丁烯(用R表示),分别在和两个温度下发生反应生成有机物。异丁烯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说明该化学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D.时,容器内起始总压为,则用分压表示的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答案】D
【详解】A.“先拐先平数值大”,T1先拐,所以T1>T2,由T2到T1,温度升高,异丁烯的转化率降低,即平衡逆向移动,逆向为吸热反应,则,A错误;
B.若温度相同,M点和B点异丁烯的转化率相同,即异丁烯的浓度相同,则有,但是M点对应的温度T1更高,所以,B错误;
C.刚性恒容容器总体积不变,反应物、产物都是气体,总质量不变,密度为恒定值,故密度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准,C错误;
D. 假设甲醇和异丁烯的初始物质的量都是1mol,T1时异丁烯的转化率为80%,则消耗的异丁烯为0.8mol,列出三段式:
,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0.2+0.2+0.8=1.2mol,因为是刚性容器,所以容器体积不变,则压强改变,初始压强为p0,平衡时压强为,则,,kPa-1,D正确;
答案选D。
6.(24-25高二上·陕西咸阳·期中)T℃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 。测得相关数据如下:
0min 5min 10min 15min 20min
4.0 3.4 3.12 3.0 3.0
0 0.30 0.44 0.50 0.5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C.时,再向容器中通入、和,此时
D.时,再充入和,该反应的不变
【答案】C
【详解】A.,A正确;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物质的量增大,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B正确;
C.通过计算,该反应的,则,C错误;
D.时,再充入和,该反应的不变,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决定,化学计量数不变,不变,D正确;
故选C。
7.(24-25高二上·浙江浙南名校联盟·期中)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g)。发生下列反应:反应I: △H1<0;反应Ⅱ: △H2<0测得各气体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化能:
B. X(g)的起始浓度为
C.升高温度,反应I、Ⅱ的速率均增大,X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D.其他条件不变,在该体系平衡时再投入一定量的X(g),则达到新平衡后Z的体积分数大于原平衡
【答案】D
【详解】A.反应过程中Y的浓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反应刚开始时反应Ⅰ的速率大于反应Ⅱ,则活化能:,A正确;
B.反应进行4min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5mol/L、0.8mol/L、0.2mol/L,Y、Z全部来自X的转化,则X(g)的起始浓度为0.5mol/L+0.8mol/L+0.2mol/L=,B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I、Ⅱ的速率均增大,但反应I、Ⅱ的正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两平衡都逆向移动,X的平衡转化率降低,C正确;
D.其他条件不变,在该体系平衡时再投入一定量的X(g),由于两反应的反应物气体分子数都等于生成物的气体分子数,所以两种情况为等效平衡,达到新平衡后Z的体积分数等于原平衡,D不正确;
故选D。
8.(24-25高二上·广西部分学校·期中)一定温度下,往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1molCO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至某时刻,可能存在
B.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能为200
C.无论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都有
D.该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99
【答案】D
【详解】A.当=50%时,,则存在关系,A不选;
B.设CO的转化量为x,列三段式有,若该反应平衡常数为200,则,解得x=0.08,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可能出现=80%,B不选;
C.无论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都有m(C)+m(O)=m(CO)=0.1mol×28g/mol=2.8g,m(Cl)=0.1mol×35.5g/mol×2=7.1g,则,C不选;
D.若CO、Cl2完全转化为COCl2,此时气体总质量为0.1mol×(28+71)g/mol=9.9g,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1mol,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99,但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D选;
答案选D。
9.(24-25高二上·福建福州福九联盟·期中)在一定温度下,在2个容积均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2NO(g)+2CO(g)N2(g)+2CO2(g) H<0,相关数据见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容器编号 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
NO(g) CO(g) CO2(g)
Ⅰ 0.4 0.4 0.2
Ⅱ 0.4 0.4 0.24
A.T1温度下,平衡常数K=5
B.Ⅰ中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50%
C.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II>I
D.对于Ⅰ,平衡后向容器中再充入0.4molCO和0.2molCO2,平衡逆向移动
【答案】D
【详解】A.在温度为T1时,根据三段式:,,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Ⅰ中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B正确;
C.温度为T2,,,所以温度,反应速率,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II>I,C正确;
D.对于Ⅰ,平衡后向容器中再充入0.4molCO和0.2molCO2,,,平衡正向移动,D错误;
故选D。
10.(24-25高二上·湖北鄂东南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在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A和B,发生反应,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 平衡时物质的量/
① 300 0.40 0.10 0.09
② 500 040 0.10 0.08
③ 500 0.20 0.05 a
A.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C.③中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大于20%
D.②中平衡后继续充入B和C各,平衡正移
【答案】D
【详解】A.由实验①和实验②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平衡逆向移动,A错误;
B.500℃时,由实验②可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C)==0.04mol/L,c(A)==0.16mol/L,c(B)==0.01mol/L,K=,B错误;
C.实验②与实验③的温度相同,容器的容积相同,而实验③反应物的用量恰好是实验②的一半,即相当于减压,减压使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所以实验③中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实验②(实验②中的平衡转化率为20%),C错误;
D.②中平衡后继续充入B和C各0.1mol,Q=,平衡正向移动,D正确;
故选D。
11.(24-25高二上·河北保定部分高中·期中)一定温度下,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4mol、0.6mol和0.3mo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进行至tmin后,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 B.mol L-1 min-1
C.mol L-1 D.
【答案】A
【分析】一定温度下,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4mol、0.6mol和0.3mo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进行至tmin后,根据等效平衡列极限数据:,极限数据为理论数据,根据可逆反应特点,是达不到极限数据的,根据分析数据解答。
【详解】A.根据分析数据计算出的极限最小值为:,极限最大值为:1.9,当时,,符合平衡反应中间的某一时刻物质的量关系,A正确;
B.根据,可以计算出时的变化量为:,由于反应可逆,根据分析数据可知不可能变化生成,B错误;
C.当时,,由于反应可逆,根据分析数据可知不可能得到,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D错误;
故答案为:A。
12.(24-25高二上·黑龙江绥化·期中)将3molA和2.5molB充入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3A(g)+B(g) C(g)+2D(g),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B.平衡时,C的浓度为0.125mol/L
C.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D.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0.8倍
【答案】C
【分析】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则D的物质的量为0.1mol/(L·min) ×5min×2L=1mol,由题意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详解】A.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0.15mol/(L·min),故A错误;
B.由三段式数据可知,C的浓度为=0.25mol/L,故B错误;
C.由三段式数据可知,B的转化率为×100%=20%,故C正确;
D.由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可知,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故D错误;
故选C。
13.(24-25高二上·广东广州·期中)将2 mol N2O5置于2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①2N2O5(g)2N2O4(g)+O2(g);②N2O4(g)2NO2(g)。达到平衡时,c(O2)=0.4 mol·L-1,c(NO2)=0.4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时,c(N2O5)=0.4 mol·L-1
B.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的数值为3.6
C.平衡时N2O5的分解率为70%
D.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80 g·mol-1
【答案】B
【详解】A.在反应开始时c(N2O5)==1.0 mol·L-1,反应达到平衡时c(O2)=0.4 mol·L-1,则根据方程式①可知反应消耗的c(N2O5)=2×0.4 mol·L-1=0.8 mol·L-1,故平衡时N2O5的浓度c(N2O5)= 1.0 mol·L-1-0.8 mol·L-1=0.2 mol·L-1,A错误;
B.根据反应①可知开始时产生N2O4(g)的浓度c(N2O4)=2c(O2)=0.8 mol·L-1,由于c(NO2)=0.4 mol·L-1,则发生反应②消耗的N2O4(g)的浓度为0.2 mol·L-1,故平衡时c(N2O4)=0.6 mol·L-1,根据选项A分析可知平衡时c(N2O5)=0.2 mol·L-1,故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B正确;
C.反应开始时c(N2O5)=1.0 mol·L-1,平衡时c(N2O5)=0.2 mol·L-1,所以N2O5的分解率为,C错误;
D.气体总质量m=2 mol ×108 g=216 g,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0.2 mol·L-1+0.6 mol·L-1+0.4 mol·L-1+0.4 mol·L-1) ×2 L=3.2 mol,所以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g·mol-1,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