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券在握】2024新浙教版七上科学期中模拟测试(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胜券在握】2024新浙教版七上科学期中模拟测试(一)(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23 10:0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胜券在握】2024新浙教版七上科学期中模拟测试(一)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空3分,总计45分)
1.如图所示为一森林俯视图,某探险小组进入森林后在Q处迷失方向,为走出森林,他们借助指南针来辨别方向,指南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那么他们正确的前进方向使沿着指南针所在位置的( )
A.E方向 B.F方向 C.G方向 D.H方向
2. 2023年5月23日,宁波的夜空中上演了“金星伴月”的天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金星与月球同属于太阳系
B.金星比月球距离地球近
C.我们可以看到“金星伴月”是因为金星和月球都反射了太阳光
D.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可推测出金星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3.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读取体积 D.称量固体
4. 为探究环境温度和光照时长对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小外设计并开展了实验,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图。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百合种子萌发率随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降低
B.温度相同时,一定的光照时间有利于百合种子的萌发
C.最适合百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定是24小时光照、20℃
D.20℃时,继续延长光照时间一定能提升百合种子的萌发率
5.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换用更细的玻璃管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
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B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
6. 近期感冒又流行起来,为监测体温,小科买回来一水银体温计,对其进行探究。回答下列小题。用体温计测得某病人的体温为37.3℃后,忘记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又依次测量了其他四位病人甲,乙,丙、丁的体温,测量结果分别为37.3℃,37.3℃.38.4℃,38.4℃,其中一定发烧的病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 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小余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测量结果”汇总表,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B 用未调平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偏小
C 用测过发烧病人的体温计,未甩直接测正常人的体温 偏小
D 用吸水后膨胀的木质米尺测量课桌长度 偏小
A.A B.B C.C D.D
8.小明为了给窗户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用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
A.最小刻度是1毫米,长度是20厘米的学生用尺 B.最小刻度是1厘米,长度是15米的皮卷尺
C.最小刻度是1毫米,长度是2米的钢卷尺 D.最小刻度是1厘米,长度是1米的米尺
9.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最接近事实的是( )
A.小科在操场走路5000步的距离大约为10km B.小科测得夏天曝晒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66℃
C.小科手里拿的一瓶娃哈哈矿泉水约有15L D.体育课跑完1000m,小科的心率可达60次/分
10.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扬子鳄应该属于下表中的哪一类( )
1a 体外长有皮毛,胎生……………………哺乳类 1b 体外没有皮毛,卵生……………………2 2a 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P类 2b 体外没有羽毛,体温不恒定……………………3 3a 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Q类 3b 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4 4a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上陆生活用肺呼吸,有四肢……………R类 4b 幼体、成体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用鳍划水……………………S类
A.P B.Q C.R D.S
11.卷柏是一种奇特的蕨类植物。在水分不足时,它的根会从土壤里“拔”出来,身体缩卷成一个圆球,随风而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继续生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卷柏虽结构简单,但也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
B.卷柏的根只有吸收功能,没有固定功能
C.卷柏的这种生存方式体现了它对环境的适应
D.蕨类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不敏感,可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12.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
A. B. C. D.
13.小丽同学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实验后跟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丽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
14.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液柱的高度为2.5厘米;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水中时液柱的高度为17.5厘米。那么这支温度计液柱的高度为8.5厘米时,被测物体的温度为( )
A.40℃ B.37℃ C.50℃ D.33℃
15.如图甲是显微镜镜头,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乙图是某同学在甲图中选用的①植株、②果实、③表皮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的放大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 )
A.(1)×(3);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B.(1)×(3);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C.(2)×(3);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2)×(4);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二、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40分)
16.(8分)洋葱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为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亮亮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滴加的染液是    。
(2)丙图是亮亮同学在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后绘制的细胞结构模式图,该模式图中存在诸多错误,其中多画的结构是    (填结构名称)。
(3)用显微镜观察管状叶的下表皮时若要使视野丁变为视野戊,请选择出正确操作步骤并排序(填序号)    。
①向上移动玻片 ②向下移动玻片 ③调节粗准焦螺旋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转换器
(4)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后,迅速把显微镜移到同组同学面前。结果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下列选项中的    。
A.装片没有压上压片夹 B.反光镜位置改变 C.物镜转换器发生偏转 D.光圈大小发生变化
17.(4分)学校生物小组对某池塘进行科学研究,发现池塘中的一些鱼类能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三者的数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所有完整的食物链(用题干中的名称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代表浮游植物的曲线是 ______(填序号)。
18.(6分)科学实验离不开科学测量。
(1)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__ 厘米;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______ 。
(2)小科想知道一个圆柱体的直径,身边除了一把刻度尺没有别的可用工具,他想了一个办法,如图丙所示,在纸上先用直尺画一条直线,再在圆柱体上用墨水点一个小点,然后将圆柱体在纸上沿所画直线滚过去,纸上留下4个墨水点,用刻度尺测得第一个点和第四个点之间的距离为37.8mm,则测得该圆柱体的直径为 _____ mm。(π取3)
19.(4分)如图为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它的一端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瓶内气体压强发生改变,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
(1)一天内发现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   (填“上升”或“下降”)。
(2)法国物理学家雷伊第一个改进了伽利略温度计,他将伽利略的装置倒转过来,将水注入玻璃泡内,而将空气留在玻璃管中,仍然用玻璃管内水柱的高低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该装置是利用__________(填“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0.(6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举办。大会会标(图一)中间的“水滴”包含大熊猫、孔雀、鱼、蝴蝶和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等元素,并以甲骨文作背景,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1)某同学将会标动物进行了分类,如图二所示。①表示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F为原型设计。其生殖发育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会标“水滴”中没有出现脊椎动物中的两栖类和______________爬行类 两大类群。
21.(6分)根据如图所示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E和F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哪一圈层    ,   (填字 )是软流层,这 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如图2所示,甲、 、丙、丁四个区域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的是    (选填甲、 、丙、丁)。
22.(6分)如图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据图可知,植物细胞是图中的    。(“甲”或“乙”)
(2)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    。(填序号)
(3)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乙细胞中的    在起作用。(填序号)
三、探究题(每空2分,总共40分)
23.(6分)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①饲料配制 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加酶饲料和普通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烘干后储存.
②鲈鱼饲养 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苗,在两个相同的海水鱼池中各随机放养600尾鲈鱼苗,给一个鱼池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的    .
③结果记录 8周后,从每个鱼池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量,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在烘干加酶饲料时,要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若温度过高,会导致    ;
(2)步骤②空白处应填写    ;
(3)根据实验的记录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4.(8分)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发生了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等。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气球做星系运动特点的模拟实验,如图。
(1)小安同学用如图所示粘有小金属粒的气球来类比宇宙,小金属粒可看成宇宙中的_____________ ;
(2)气球膨胀时,对甲圆点而言,乙圆点的远离速度比丙更___________(填“快”或“慢”);
(3)给气球充气,使气球不断地胀大,是模拟宇宙的____________ ;
(4)这种研究宇宙的方法是 __________ 。
A.对比法 B.模型法 C.控制变量法
25.(8分)肺活量是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个人做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体体积,单位是毫升(mL)。小科想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款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
(1)测量气体的体积也可以利用排水法。小科利用大号矿泉水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abc三个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三个瓶中均装满水。其中合理的测量装置是    。
(2)若小科在读取图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则会使测量的肺活量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3)如果矿泉水瓶未装满水就进行集气,最终在量杯中测得液体体积为150ml,那么实际收集的呼出气体体积________150ml(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4)选择合适的装置进行肺活量测量的过程中,假设吹气排水速度均匀,则下列能够反映量杯内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是    。
26.(10分)对测量仪器、测量方法的观察思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解决问题。
(1)若有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的量程都是200mL(设底部到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50mL的液体,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如果它们最小刻度都是5mL,则当所测液体体积较大时,选用    (选填“量筒”或“量杯”)测量要更准确。
(2)小科想测一块不规则矿石的体积,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科利用一只烧杯,按下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测得的矿石的体积是    。该方法测得的矿石体积可能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理由是    。
27.(8分)在项目化学习中,小科所在的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图甲中的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    镜。
(2)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    (填结构编号)。
(3)通过“水滴显微镜”观察到图丙中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2个视野(如图丙),图①显示标本在视野右下方,要把它移到②位置,应将玻片标本往    方向移动。
(4)结合实际观察,发现需要改变“水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你有哪些方法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四、综合题(总计35分)
28.(7分)(小科学了体积测量后,对固体、液体的体积测量有了一定心得。对下列物体进行了测量与计算。
(1)图甲是圆柱体,已知底面积为S=8dm2、高度为H=10cm,求其体积。
(2)图乙是容积为480厘米3的瓶子,瓶子下端为均匀的圆柱体。加入一定水后,瓶中水的高度为10厘米,再将瓶子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测量出瓶中无水部分的高度为6厘米。求瓶中水的体积为多少?
(3)小科将体积相同的20个小玻璃球轻轻放入乙瓶中,如图丙所示测得此时瓶中水面高12厘米(未超出瓶子下方均匀部分)。求每个小球的体积为多少?
29.(8分)学习了温度的测量之后,小明决定自制一支温度计,他找来一只带塞子的密封性很好的小玻璃瓶,在瓶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小玻璃瓶装满滴加红墨水的水(如图所示),然后在细玻璃管上标上刻度即可。
(1)这支温度计是根据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他先把自制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标记液面的位置为A点;然后把温度计放在沸水中(当天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标记液面的位置为B点。用刻度尺测得AB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小科将AB间的距离分成50等份标记刻度,则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
(3)利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时,液柱刚好升到离A点1.2厘米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
(4)小明同学发现,该温度计的精确度不高,为了让温度计的液柱升降变化更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有    。
30.(6分)红树林在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的美誉。
(1)红树植物根系具有过滤系统,在吸收水分时把海水中的大部分盐分“过滤”掉,根细胞能阻止盐分进入细胞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 。
(2)“胎生(胎萌)”现象是红树植物的一种特殊繁殖方式,如图甲,红树植物的果实成熟后并不会立即脱离母体,种子在果实内萌芽,幼苗发育到一定程度,竖直掉落,前端插入淤泥,几小时后就能生根。“胎生(胎萌)”有利于红树植物在海滩淤泥环境中繁殖,请推测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图乙是红树林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图丙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若图丙中①、②、③在同一条食物链上,则①对应的是图乙中的_________ 。
31.(8分)如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⑤地的经纬度 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东西半球或者南北半球的划分标准判断:
①~⑤地中同属于西半球的是 ________________ ,同属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_。
(3)若A、B架飞机同时从③处以直线方向分别飞向④、⑤两处,且两飞机飞行时的速度相同,则先到达目的地的是飞机____________。(填“A”或“B”)。
32.(6分)今年3月23日,我国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报告太阳在当日世界时01时左右释放了一个强烈爆发,耀斑级别达到X1级,伴随一个朝向地球的强力日冕物质抛射。世界各主要空间天气预警中心分别发出了大地磁暴和高能粒子等预警。回答下列问题:
(1)2024年是太阳黑子周期性峰年,有可能导致太阳耀斑多次高等级爆发。耀斑发生在太阳的    层;
(2)图中A所示也是一种常见的太阳活动,这一太阳活动我们通常称为    ;
(3)“夸父一号”观测太阳时,会遇到地内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此时能观测到一个黑点从太阳表面掠过,即“凌日”现象。会导致“凌日”现象的行星有    。
【胜券在握】2024新浙教版七上科学期中模拟测试(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考点】地图.
【分析】指南针在静止时,指南针的N极指向北方,S极指向南方,故可根据出口所在点的位置和此时指南针的指向可判断出应向哪个方向行走。
【解答】解:读题图分析可知,出口在点Q的东边,指南针的N极指向H点方向,则点F方向在指南针的东边,故ABC错误,B正确。
故选:B。
2. 【答案】B
【解析】【考点】太阳系的组成.
【分析】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按照它们的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它们分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和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类。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八大行星的轨道面接近同一平面,具有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具有近圆性。
【解答】解:A、金星围绕太阳公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所以金星与月球同属于太阳系,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金星围绕太阳公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所以金星比月球距离地球远,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C、我们可以看到“金星伴月”是因为金星和月球都反射了太阳光,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可推测出金星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错误。
B、向试管内滴加药品时,应将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的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防止污染滴管,故错误。
C、读取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错误。
故选:C。
4.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根据如图所示曲线图可知:在相同的光照时间条件下,百合种子萌发率没有随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降低,如在光照时间12小时时,百合种子萌发率20℃高于10℃,10℃高于30℃,A错误。
B、在一定的温度时间条件下,百合种子萌发率随着光照时间延长而增大,所以温度相同时,一定的光照时间有利于百合种子的萌发,B正确。
C、在相同光照时间状态下,比较三种温度,20℃时,种子萌发率最高,并且光照12小时后,百合种子萌发率不再变化,因此最适合百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12小时的光照和20℃温度,C错误。
D、20℃时,光照12小时后,百合种子萌发率不再变化,所以继续延长光照时间不能提升百合种子的萌发率,D错误。
故选:B。
5. 【答案】C
【解析】【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答】解:A、为了防止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逸出,因此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A正确;
B、换用更细的玻璃管使红色水滴移动的距离更加明显,B正确;
C、实验时用手握住试管会导致试管内压强改变,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
D、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D正确。
故选:C。
6. 【答案】C
【解析】【分析】在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体温计下方有一缩口,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
【解答】解:用体温计测得某病人的体温为37.3℃后,忘记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又依次测量了其他四位病人甲,乙,丙、丁的体温,即体温计的初始温度是37.3℃,甲、乙的测量结果都是37.3℃,说明甲、乙的体温是低于或等于37.3℃,甲、乙不发烧;
测量丙、丁的示数为38.4℃,38.4℃,说明丙的体温一定是38.4℃,丁的体温是低于或等于38.4℃,所以丙一定发烧,丁可能发烧也可能不能发烧。
故选:C。
7. 【答案】D
【解析】【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
【分析】根据对液体体积测量、天平使用、体温测量和长度测量的认识判断。
【解答】解:A.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偏大,故A不合题意;
B.用未调平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测量结果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故B不合题意;
C.发热病人体温较高,用测过发烧病人的体温计,未甩几下直接测正常人的体温,测量结果会偏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吸水后膨胀的木质米尺,它的刻度间距变大,则测量课桌长度时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 【答案】C
【解析】【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生活中我们经历过许多测量,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包括量程,分度值);
2.测量中误差不可避免,但应尽量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小误差;3.长度测量中一定要做到估读。
【解答】解:
A.学生尺分度值大小可以,但量程偏小,故A错误;
B.皮卷尺的分度值和量程明显偏大,不合适用来测量玻璃的长,故B错误;
C.分度值是1毫米,量程是2米得钢卷尺用来测玻璃合适,故C正确;
D.分度值1cm,长度1m的米尺,分度值没有C选项的更精准,故D错误;
故选:C。
9. 【答案】B
【解析】【考点】估值.
【分析】首先要对相关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符合要求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人一步距离大约0.4m,小科在操场走路5000步的距离大约为2000m=2km,故A错误;
B、夏天曝晒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66℃,故B正确;
C、通常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00mL=0.5L,故C错误;
D、剧烈运动后,人的心跳会加快,跑完1000m,小科的心率可达120次/分~180次/分,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考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两栖类动物营水陆两栖生活,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辅助肺呼吸。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鸟类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爬行动物体表有细鳞,在陆地上产卵,体温不恒定。
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图中P为鸟类,Q爬行类,R两栖类,S鱼类。
【解答】解:对照上述的检索表可知,扬子鳄体外没有皮毛,卵生……2;体外没有羽毛,体温不恒定………3;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Q类;因此扬子鳄属于Q类。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考点】孢子植物.
【分析】卷柏属于蕨类植物,通过孢子繁殖。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解答】解:A、卷柏具有根、茎、叶,同时具有输导组织,卷柏靠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不属于绿色开花植物,A错误;
B、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卷柏的根有吸收功能,有固定功能,B错误;
C、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卷柏的这种生存方式体现了它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
D、苔藓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敏感,可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蕨类植物不能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D错误。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考点】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分析】①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②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③冰属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由图知,温度计的示数是25℃,说明环境温度是2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水混合物放在这一环境中会吸收热量,其中的冰会熔化,并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
所以将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开始时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温度计中液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体积收缩,温度计示数变小,直到与冰水混合物温度相同;
当冰全部熔化成水,温度升高,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也随着升高,直到与环境温度相同。
所以温度计内液体体积先减少接着保持不变,随后体积膨胀,最终保持不变。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考点】体积的测量.
【分析】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正确的步骤如下: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用量筒测体积读数时,主要应该平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
【解答】解: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仰视读数是偏小的,所以会导致实际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的体积大于V1,所以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其实是偏大的;故A错误;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所以实际水和石头的总体积V2是偏小的,所以用该数据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也是偏大的,故B错误;
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所以读数V2是比真实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读数叶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故C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会导致V2偏大,所以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的数值也会偏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A
【解析】【考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分析】温度计上刻度值的变化量与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液柱的长度为L,实际温度为t,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解:当液柱的高度为8.5cm时,根据 得到:

解得:L=40℃。
故选:A。
15.【答案】C
【解析】【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解答】解:(1)(2)一端无螺纹为目镜,(3)(4)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大,镜头越短;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所以要用显微镜放大640倍观察,应选用短目镜16×(2)和长物镜40×(3)组合;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欲将乙图视野中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故选:C。
二、填空题
16.【答案】(1)碘液2)叶绿体(3)②⑤④(4)A
【解析】【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分析】(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为:擦、滴、撕、展、盖、染、吸,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为保持植物细胞正常形态可以滴清水,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素,需要用碘液反复染色才能看清楚结构。
(2)植物细胞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为植物绿色细胞特有。⑤液泡、⑥细胞核。
(3)图乙为显微镜,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载物台、④反光镜。
【解答】解:(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素,需要用碘液反复染色才能看清楚结构。
(2)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具备叶绿体,植物绿色部位的细胞才可能有叶绿体存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叶绿体。
(3)图丁到图戊,需要先将气孔移动到视野中央,图丁气孔在视野下方,显微镜呈倒像,应该向下移动。然后转到转换器,使用高倍镜,最后调节细准有压上压片夹焦螺旋使得物像更加清晰。
(4)移动过程中转换器、光圈一般不会分生变化,题干中同学能观察到圆形的明亮的视野,证明对光也没有问题,排除B、C、D选项,只可能是装片是没压压片夹,装片发生移动,故选:A。
故答案为:(1)碘液2)叶绿体(3)②⑤④(4)A
17.【答案】(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某种鱼类(或浮游植物→某种鱼类)(2)①
【解析】【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解:(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着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题干中的生物所反映出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某种鱼类(或浮游植物→某种鱼类)。
(2)根据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生产者最多,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数量逐渐减少。所以,图中①起始时数量最多,代表生产者(浮游植物),故图中代表浮游植物的曲线是①。
故答案为:(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某种鱼类(或浮游植物→某种鱼类)(2)①
18.【答案】(1)2.70;﹣30℃;(2)4.2。
【解析】【考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3)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点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图中有4个点,是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三圈形成的,再用周长公式计算出该圆柱体的直径。
【解答】解:(1)由图可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端与5.00cm对齐,右端示数为7.7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70cm﹣5.00cm=2.70cm;
温度计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值,示数是﹣30℃;
(2)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沿直线滚动,则纸上两点间的距离即圆柱体的周长;图中有4个点,4个点之间的距离为圆柱体周长的3倍;该圆柱体的周长:L12.6mm,则测得该圆柱体的直径为:d4.2mm。
故答案为:(1)2.70;﹣30℃;(2)4.2。
19.【答案】(1)上升;(2)液体。
【解析】【考点】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分析】(1)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为气体,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1)当空气温度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的气体的温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由于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容器内的气体的体积会随着温度而发生变化,只要我们能找出其体积的变化规律,就可以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制成温度计。当温度升高时,容器内气体体积增大,将管内水柱压下;当温度降低时,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管外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管中,使得管中液面上升;
(2)用玻璃管内水柱的高低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该装置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1)上升;(2)液体。
20.【答案】(1)体内有无脊柱。(2)胎生哺乳。(3)爬行类。
【解析】【考点】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常见的脊椎动物.
【分析】图一中:大熊猫、小女孩属于哺乳动物、孔雀属于鸟类、鱼属于鱼类、蝴蝶属于节肢动物;图二中:E是鱼,F是大熊猫。
【解答】解:(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所以,图二中的①表示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2)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资料二中提到的F大熊猫为原型设计。大熊猫是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的主要特点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大熊猫、小女孩属于哺乳动物、孔雀属于鸟类、鱼属于鱼类,会标“水滴”中没有出现脊椎动物中的两栖类和爬行类两大类群。
故答案为:(1)体内有无脊柱。(2)胎生哺乳。(3)爬行类。
21.【答案】(1)地核;B1;(2)丙。
【解析】【考点】经纬网方向、定位.
【分析】(1)地球内圈分为三个圈层,从外向内分别叫做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都是由比较硬的岩石构成的,又叫岩石圈。
(2)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纬度确定南北半球,确定低、中、高纬度。
【解答】解:(1)如图1所示,E和F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地核,B1是软流层,这 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甲区域的经纬度范围为110°W﹣120°W,40°N﹣60°N; 区域的经纬度范围为100°E﹣110°E,20°S﹣40°S;丙区域的经纬度范围为0°﹣20°E,0°﹣20°N;丁区域的经纬度范围为20°W﹣40°W,20°S﹣40°S。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区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四个区域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的是丙。
故答案为:(1)地核;B1;(2)丙。
22.【答案】(1)乙。(2)②。(3)①。
【解析】【考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动物细胞的结构.
【分析】观图可知:①细胞膜、②细胞核、③叶绿体、④液泡、⑤细胞质、⑥细胞壁,解答即可。
【解答】解:(1)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乙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乙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甲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2)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②细胞核。
(3)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故新鲜的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乙细胞中的①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故答案为:(1)乙。(2)②。(3)①。
三、探究题
23.【答案】(1)酶失去活性;(2)加酶饲料;(3)植酸酶能够促进鲈鱼的生长.
【解析】【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分析试验设置可知:该实验是以植酸酶为变量形成的对照试验,目的是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
【解答】解:(1)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失去活性.
(2)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植酸酶)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植酸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步骤②应该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的加酶饲料.
(3)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本实验中投喂普通饲料的是对照组、投喂加酶饲料的是实验组,由实验结果“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可知:植酸酶能够促进鲈鱼的生长.
故答案为:(1)酶失去活性;(2)加酶饲料;(3)植酸酶能够促进鲈鱼的生长.
24.【答案】(1)星系(2)慢(3)无中心膨胀(4)B
【解析】【考点】大爆炸宇宙论.
【分析】根据阅读短文获取信息。
【解答】解:(1)根据题意知道,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发生了大爆炸,所以,若粘有小金属粒的气球来类比宇宙,则小金属粒可看成宇宙中的星系。
(2)充气时气球以球状胀大,对甲圆点而言,乙圆点的分离速度小于丙圆点,即乙圆点的远离速度更慢。
(3)给气球充气,使气球不断地胀大,是模拟宇宙的膨胀。
(4)这种研究宇宙的方法是模拟实验,即采用了模型法,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答案】(1)c;(2)偏大;(3)等于(4)C。
【解析】【考点】体积的测量.
【分析】(1)只有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等于气体体积时,才可测量出气体体积;
(2)读取量杯数据时俯视,则会使测量偏大;
(3)结合图乙,分析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解答】解:(1)吹气时,ab的装置中广口瓶中的低于右侧管口的水不会进入量筒中,无法测量,c装置中广口瓶中的水会进入量筒中,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等于进入广口瓶中的气体体积,故选c;
(2)若小联在读取图乙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读数偏大,则会使测量的肺活量偏大;
(3)由于呼出气、原有空气在排挤液体时是等体积替换,所以结果不受影响,收集的呼出气体积等于150ml
(4)选图乙c,量杯上大下小,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后不变,故选C。
故答案为:(1)c;(2)偏大;(3)等于(4)C。
26.【答案】(1)大于;量筒;(2)70cm3;偏大。取出矿石时会带出部分水
【解析】【考点】体积的测量.
【分析】(1)根据烧杯和量杯的特点分析液面的高度位置;根据刻度线分布是否均匀分析解答;
(2)矿石的体积等于前后两个量筒示数的差。根据矿石会带出部分水分析。
【解答】解:(1)如果量杯是上下粗细一致的,那么50mL是200mL的 ,则此时液面的高度恰好在 处。而实际上量杯上大下小,则高度 处液体的体积肯定小于50mL,即50mL的刻度线大于 ;
如果它们的分度值相同,根据它们的形状特点可知,量筒的刻度上下均匀,而量杯的刻度则“下疏上密”,因此,当所测液体体积较大时,量杯会因上端相邻刻度较密而不易读数准确,应选用量筒来进行测量更准确;
(2)根据图片可知,测得矿石的体积V=200cm3﹣130cm3=70cm3;该方法测出的矿石体积可能偏大,理由是:取出矿石时会带出部分水。
故答案为:(1)大于;量筒;(2)70cm3;偏大。取出矿石时会带出部分水
27.【答案】(1)物;(2)②;(3)右下方;(4)更换更大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或“更换水滴”、“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等)。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①目镜、②粗细准焦螺旋、③反光镜,结合显微镜的结构特点解答即可。
【解答】解:(1)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下端,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所以水滴相当于光学易微镜结构中的物镜。
(2)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除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②粗细准焦螺旋;
(3)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由于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玻片标本实际位于视野左上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从右下方往左上方移动,因此玻片标本应向右下方移动。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更换更大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或“更换水滴”、“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等方法)能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
故答案为:(1)物;(2)②;(3)右下方;(4)更换更大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或“更换水滴”、“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等)。
四、综合题
28.【答案】(1)8×103cm3;(2)300cm3;(3)3cm3。
【解析】【考点】体积的测量.
【分析】(1)圆柱体的体积可以用公式V=SH计算;
(2)列出水的体积的表达式,列出上面空白部分的表达式,再利用这两部分体积之和为瓶子的容积,即可解出瓶子的底面积,再利用体积公式计算出水的体积;
(3)先求出水与球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即可求出球的总体积,然后除以球的个数即可得到一个球的体积。
【解答】解:
(1)利用体积公式V=SH得出:
V=SH=8×102cm2×10cm=8×103cm3,
(2)已知瓶子容积是480cm3,设瓶子的底面积为S,则水的体积是V水=S×10cm,倒放时无水部分的体积是V空=S×6cm,根据题意可得:
V水+V空=V,
即:S×10cm+S×6cm=480cm3;
S=30cm2,

(3)水与球的总体积:
V总=V水+V球=S×h=30cm2×12cm=360cm3,

则每个球的体积为:。
答:(1)甲图中圆柱体的体积是8×103cm3;
(2)图乙中瓶中水的体积是300cm3;
(3)图乙中每个小球的体积为3cm3。
29.【答案】(1)液体的热胀冷缩;(2)2;(3)24;(4)更换更细的细管。
【解析】【考点】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分析】(1)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2)温度计的定标,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然后等分为100份,每份就是1℃,根据题目中的定标方法计算温度。
(3)温度计示数的计算;
(4)让温度计的液柱升降变化更明显,可采取的措施由更换更细的细管。
【解答】解:(1)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计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2)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为0℃,标记液面的位置为A点;然后把温度计放在沸水中(当天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温度为100℃,标记液面的位置为B点。用刻度尺测得AB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小科将AB间的距离分成50等份标记刻度,则每一份代表的温度为2℃,所以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2℃;
(3)刻度尺测得AB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每厘米代表着20℃,液柱刚好升到离A点1.2厘米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1.2cm×20℃=24℃;
(4)让温度计的液柱升降变化更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是更换更细的细管。
故答案为:(1)液体的热胀冷缩;(2)2;(3)24;(4)更换更细的细管。
30.【答案】(1)细胞膜;
(2)幼苗直接插入淤泥,能更快地固定植株,利于在淤泥中立足(或幼苗已经有了一定的发育程度,比直接播种种子,对恶劣的环境(如海水的冲刷等)的抵抗力更强 幼苗能更快地固定植株)(答案不唯一);
(3)虾。
【解析】【考点】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分析】1、图乙中的食物链有:藻类→弹涂鱼→白鹭、藻类→虾→弹涂鱼→白鹭、藻类→虾→白鹭、藻类→招潮蟹→白鹭。
2、图丙中:A分解者、B生产者、C消费者;食物链是:B→①→③→②。
【解答】解:(1)细胞膜具有保护及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故红树植物根系具有过滤系统,在吸收水分时把海水中的大部分盐分“过滤”掉,根细胞能阻止盐分进入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
(2)红树植物的“胎生(胎萌)”现象是红树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故“胎生(胎萌)”有利于红树植物在海滩淤泥环境的原因有:幼苗直接插入淤泥,能更快地固定植株,利于在淤泥中立足;幼苗已经有了一定的发育程度,比直接播种种子,对恶劣的环境(如海水的冲刷等)的抵抗力更强 幼苗能更快地固定植株。
(3)生物位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就越多,则图丙中的食物链是B→①→③→②,对应图乙中的食物链藻类→虾→弹涂鱼→白鹭,则①对应的是图乙中的虾。
故答案为:(1)细胞膜;
(2)幼苗直接插入淤泥,能更快地固定植株,利于在淤泥中立足(或幼苗已经有了一定的发育程度,比直接播种种子,对恶劣的环境(如海水的冲刷等)的抵抗力更强 幼苗能更快地固定植株)(答案不唯一);
(3)虾。
31.【答案】(1)20°N,140°W;(2)①③④⑤;①②;(3)A。
【解析】【考点】经纬网方向、定位.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1)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图中⑤地的经纬度是20°N,140°W。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图中①~⑤地中同属于西半球的是①③④⑤,同属于南半球的是①②。
(3)纬度越高,纬线的长度越短,所以先到达目的地的是A飞机,该飞机飞行的路程短。
故答案为:(1)20°N,140°W;(2)①③④⑤;①②;(3)A。
五、综合题1
32.【答案】(1)色球;(2)太阳黑子;(3)水星、金星。
【解析】【考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分析】(1)耀斑是发生在色球层的太阳活动。
(2)根据图中A点亮度比周围低,得到它是太阳黑子。
(3)凌日现象只能发生在地球以内的行星。
【解答】解:
(1)耀斑是发生在色球层的太阳活动;
(2)图中A点比其周围的亮度低,故A点是太阳黑子;
(3)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只有离太阳比地球近的行星才会发生“凌日”现象,故只有水星和金星会发生。
故答案为:(1)色球;(2)太阳黑子;(3)水星、金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