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物质组成的表示同步练习(含解析) 仁爱科普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3物质组成的表示同步练习(含解析) 仁爱科普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26 14:5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物质组成的表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次氯酸钠常用于自来水消毒,次氯酸钠由钠、氯、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
A.NaClO4 B.NaClO3 C.NaClO D.NaCl
2.天津小吃煎饼果子上抹有的甜面酱中含钾、钙、钠等,这里的钾、钙、钠是指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3.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进行分类的是
A.棒棒糖 水 矿泉水 B.铁丝 氧化铜 加碘食盐
C.液氧 干冰 冰水混合物 D.金刚石 稀硫酸 空气
4.焦亚硫酸钠常用作食品漂白剂。中的化合价为
A.-1 B.-2 C.+4 D.+6
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请帮助小深同学分析,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硫酸镁的化学式: B.铁离子:
C.氯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 D.氩气:
6.下列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 B. C. D.
7.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铕等9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原子序数为63),对这种铕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有63个中子
C.原子核内有89个质子 D.原子核外有63个电子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②同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化合价一定相同
③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④将一定量的氯酸钾和少量的高锰酸钾混合加热至完全反应,试管中一定只剩余三种固体物质
⑤燃烧和缓慢氧化的过程都放出热量
⑥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分离液态空气,这四种制取氧气的方法都属于分解反应
⑦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A.①③⑤ B.②⑥⑦ C.②④⑥⑦ D.③④⑥⑦
9.硼-10同位素规模化分离技术的掌握为核电安全发展提供了保障。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硼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硼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
C.硼的元素符号为B D.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1g
10.下列物质中只含非金属元素的是
A.银 B.水雾 C.熟石灰 D.生理盐水
11.图表示某些概念的从属关系,下列选项中能符合图的是
A B C D
X 氧化物 单质 氧化物 纯净物
Y 化合物 化合物 纯净物 单质
A.A B.B C.C D.D
12.第三代甲醇()制取乙烯()、丙烯()的技术已经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乙烯()、丙烯()的混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3.元素符号意义:
(1)宏观意义:表示 。
(2)微观意义:表示 。
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时,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如2N只能表示2个氮原子,而不再表示氮元素。
14.阅读教材,完成填空:
(1)地壳中的元素含量排前五位的是: 、 、 、 、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2)根据元素的名称,可分为 元素:汉字偏旁为“钅”旁,汞和金除外,如: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等; 元素:汉字偏旁为“气”“氵”“石”表示其单质在通常状况下存在的状态,如氢、溴、碳等; 元素:“气”字头包括氦、氖、氩、氪、氙、氡。
15.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填空。
(1)水是由氢、氧两种 组成的,由水 构成。
(2)氧化汞 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变化中,氧化汞 分解为汞 和氧 ,其中汞 直接构成金属汞,两个氧 构成一个氧 。
(3)鱼能在河水里生存,说明河水中含有氧 。
(4)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16.常见元素化合价
一价 、二价 、三 、四 、五 、二三 、二四 、二四六 、铜汞 。
1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3)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当 时开始收集;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 (选填“从水中取出导管”或“熄灭酒精灯”),理由是 。
(4)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5)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F装置可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收集时气体应从 口进入(填字母),证明集气瓶已满的方法是 。
18.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占地壳质量的。48.6%,是丰度最高的元素。
【O2的发现】
(1)我国古代炼丹家发现加热火硝(主要成分为KNO3)能产生“阴气”(即O2),比欧洲发现氧气的时间早了1000多年。
①KNO3受热分解的另一产物为亚硝酸钾(KNO2)。,KNO2由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唐朝炼丹家马和在《平龙认》中指出:阴气(O2)存在于青石、火硝中,用火加热它们,阴气就会放出。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分析,该观点 (填“正确”或“错误”)。
【实验制O2】
(2)“追梦”项目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并探究其性质,请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①指出标号仪器M的名称 。
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a.过氧化氢溶液分解;b.加热氯酸钾与MnO2固体。若用b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选择时考虑的因素是 。
③可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的装置有 (从“C、D、E"”中选择)。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该从 端通入(填“a或b”)。
④空间站中水和氧气的最大化利用是生活保障的重要措施。如果在空间站失重状态下收集制得的O2,可选用右图装置中的 (填序,下同号)。
(3)过氧化氢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О2.其他条件相同时,按图2装置分别测定催化剂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测得锥形瓶内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
①实验室用催化剂MnO2和5%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用MnO2作催化剂进行实验至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可能原因是 。
【家庭制O2】随着科技的进步,家用制氧机逐步走进千家万户。
Ⅰ.认识制氧机
(4)新型分子筛制氧机以空气为原料,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如图4所示,该获得O2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5)化学药剂型家用制氧机如图5,可利用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分解为Na2CO3和H2O2,2 Na2CO3·3H2O24Na2CO3+6H2O+3O2↑)等试剂与水反应获取O2。加湿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填序号)。
A.使氧气具有一定湿度 B.观察氧气产生速率 C.加快氧气的生成
Ⅱ.自制简易供氧器
(6)同学们利用饮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日常用品设计并制作了三套装置如图所示。
右瓶中所装液体为水,向左侧瓶中加入制氧药品后,发现装置有缺陷的是 。
《3.3物质组成的表示》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C B D D B C B
题号 11 12
答案 D C
1.C
【详解】次氯酸钠由钠、氯、氧三种元素组成,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故选:C。
2.A
【详解】物质由元素组成,天津小吃煎饼果子上抹有的甜面酱中含钾、钙、钠等,则这里的钾、钙、钠是指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
3.B
【详解】A、棒棒糖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铁丝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氧化铜是由铜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符合题意;
C、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干冰是由固态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冰水混合物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稀硫酸是由水和硫酸组成的,属于混合物;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焦亚硫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4。
故选C。
5.B
【详解】A、硫酸镁中镁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化学式为:MgSO4;选项正确;
B、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为:Fe3+;Fe2+是亚铁离子,选项错误;
C、氯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氯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选项正确;
D、氩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故化学式为:,选项正确;
故选B。
6.D
【详解】A、NH4Cl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B、(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C、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D、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在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小,结果越大,因此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D。
7.D
【详解】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铕为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有89个中子,故选项错误;
C、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故选项错误;
D、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3,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B
【详解】①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说法正确;
②同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一定相同,如中氮元素既显-3价、又显+5价,说法错误;
③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冰受热融化成水,再进一步受热变为水蒸气,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说法正确;
④将一定量的氯酸钾和少量的高锰酸钾混合加热至完全反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和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完全反应后试管中一定只剩余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氯化钾三种固体物质,说法正确;
⑤燃烧和缓慢氧化的过程都放出热量,说法正确;
⑥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和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以上三个反应均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均属于分解反应;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分解反应,说法错误;
⑦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和Ne的质子数均为10,但它们不属于同种元素,说法错误;
综上可知,说法不正确的是②⑥⑦,故选:B。
9.C
【详解】A、由“石”字旁可知,硼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硼的核外电子数是5,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硼的元素符号为B,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1,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A、银是由银元素组成的,该物质只含金属元素银,不含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水雾即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两者均为非金属元素,即水雾只含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由钙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是金属元素,氧和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主要成分包括氯化钠和水,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其中钠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详解】A、化合物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为氧化物,应是X从属于Y,A错误。
B、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为并列,没有包含关系,B错误。
C、氧化物是属于纯净物,应是X从属于Y,C错误。
D、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Y从属于X,D正确。
故选D。
12.C
【分析】乙烯(C2H4)和丙烯(C3H6)的分子式可分别简化为CH2,两者的碳氢原子个数比均为1:2。
质量比计算:
乙烯:碳质量 = 2×12 = 24,氢质量 = 4×1 = 4 → 24:4 = 6:1。
丙烯:碳质量 = 3×12 = 36,氢质量 = 6×1 = 6 → 36:6 = 6:1。
【详解】A. 1:2:是碳氢原子个数比,非质量比,错误。
B. 2:1:无对应合理计算过程,错误。
C. 6:1:乙烯和丙烯的碳氢质量比均为6:1,混合后比例不变,正确。
D. 12:1:可能误将单个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12:1)代入,错误。
故选C。
13.(1)一种元素
(2)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详解】(1)元素符号的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2)元素符号的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时,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如2N只能表示2个氮原子,而不再表示氮元素。
14.(1) 氧 硅 铝 铁 钙 氧 铝
(2)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
【详解】(1)地壳中的元素含量排前五位的是氧、硅、铝、铁、钙;其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根据元素的名称,可分为金属元素:汉字偏旁为“钅”,汞和金除外,如: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等;非金属元素:汉字偏旁为“气”“氵”“石”,表示其单质在通常状况下存在的状态,如氢、溴、碳等;稀有气体元素:“气”字头包括氦、氖、氩、氪、氙、氡。
15.(1) 元素 分子
(2) 分子 分子 原子 原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3)分子
(4)离子
【详解】(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水由水分子构成;
(2)氧化汞分子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变化中,氧化汞分子分解为汞原子和氧原子,其中汞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汞,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
(3)鱼能在河水里生存,说明河水中含有氧分子;
(4)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16. 钾钠银氯氢 氧钙钡镁锌 铝 硅 氮磷 铁 碳 硫 二价最常见
【详解】一价钾钠银氯氢;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17.(1)锥形瓶
(2) A 分解
(3)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从水中取出导管 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4)D
(5) a 当b管无水排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3)用装置C,即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空气;
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4)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故收集装置可选D;
(5)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发生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F装置可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的密度比水小,则气体从a端通入;
氧气不易溶于水,故证明集气瓶中氧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当b管无水排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
18.(1) +3 错误
(2) 锥形瓶 A 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 D和E a D
(3) 瓶内压强过大,造成橡皮塞被冲开
(4)物理
(5)AB
(6)乙
【详解】(1)①KNO2中钾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0,(+1)+x+(-2)×2=0,解得x=+3;
②硝酸钾中含有氧元素,硝酸钾加热会分解产生氧气,但硝酸钾中不含氧气,所以错误;
(2)①由图可知,标号仪器M的名称是锥形瓶;
②加热氯酸钾与MnO2固体制取氧气,由于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选择时考虑的因素是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
③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故可用实验室收集氧气的装置有D和E;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长管进入,即从a端通入;
④A、装置A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在失重状态下无法正常使用,不符合题意;
B、装置B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在失重状态下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能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C、装置C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但在失重状态下水也处于漂浮状态,不易操作,不符合题意;
D、在空间站失重状态下,可以利用真空袋收集氧气,符合题意;
故选:D;
(3)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用MnO2作催化剂进行实验至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可能是由于实验过程中过氧化氢分解产生大量的气体,瓶内气体增多,压强过大冲开了橡皮塞造成的;
(4)新型分子筛制氧机以空气为原料,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5)A、加湿仓中的水能将氧气润湿,使氧气具有一定湿度,利于呼吸,选项正确;
B、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选项正确;
C、过滤仓中的水不能加快氧气的生成,选项错误;
故选:AB;
(6)乙装置中,右侧瓶中导管在液面以下,反应生成的氧气无法导出,该装置有缺陷,丙装置可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氧气流量,而甲装置将制氧药品和水直接混合,无法控制生成氧气的流量,则丙装置更适合,故选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