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运动的水分子随堂练习 (含解析)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运动的水分子随堂练习 (含解析)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26 16:0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运动的水分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市开展了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旨在形成全民节水、护水、惜水的行动自觉。以下认识或做法符合这一目标的是
A.生活污水不用集中处理,可以和雨水共同排放
B.利用喷灌和滴灌技术灌溉园林
C.工厂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
D.向江河中乱扔垃圾
2.关于水的净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B.加入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
C.自来水属于混合物 D.实验室通过过滤也能除去水中的悬浮物和细菌
3.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清香四溢。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断运动
4.下列对教材图片的认识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B.晶体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
C.说明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 D.上述操作涉及化学变化
5.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方法中,可以采用的有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冰水共存物是混合物
D.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7.同学们用自制净水器对当地河流中的水样进行了净化,并用数字传感器对水样进行了检测,实验装置和检测数据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检测样本 浑浊度/NTU 钙离子浓度/
净化前的水 399.0 19.3
净化后的水 43.7 19.0
A.通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B.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和鹅卵石可交换位置
C.自制净水器能大幅度减少水中的钙离子 D.自制净水器能降低水的浑浊度
8.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处理水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的净水的步骤是
A.① B.② C.③ D.①③
9.某净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B.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该装置小卵石与石英砂的位置可颠倒 D.经过该装置转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10.某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 B.过滤池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C.活性炭可长期使用无须更换 D.配水泵出来的水是纯净物
11.图所示为同学们设计的净化河水的实验方案。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沉降时,可选用混凝剂加速沉降速率
B.吸附时,可用活性炭等疏松多孔的物质
C.通过上述过程得到的“净化水”为纯净物
D.可通过煮沸的方法对“净化水”进行杀菌消毒
二、非选择题
12.硬水:含有 的水;软水: 的水。
13. 、 和 是工业生产和化学实验中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14.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15. 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滴有酚酞的蒸馏水的目的是 ;
(2)进行图Ⅱ操作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写两条)。
16.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筑梦”小组进行“保护水资源”主题研学活动。
(1)了解水资源分布
由图一可知地球上的水主要存在于 ,跟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河流、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仅约占淡水总量的 %。
(2)海水淡化
从海水中获取淡水是将混合物分离提纯的过程。分离提纯混合物一般有两种思路:①直取所需 ②除去杂质保留所需。蒸馏法淡化海水采用的思路是 (填序号)。
图二是实验室模拟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实验,为使水蒸气冷凝效果更好,可 (填“增加”或“减少”)玻璃导管长度。
(3)净化天然水
水的天然循环给我们带来了淡水。天然淡水中往往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饮用前需要经过净化处理。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天然水属于 。图三是小组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主要的净水物质有①活性炭 ②小卵石 ③石英砂,水流经它们的顺序为 (填序号),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4)水是生命之源,节水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列举一条生活中节约用水或防止水污染的具体做法 。
《3.1运动的水分子》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D D B D A B A
题号 11
答案 C
1.B
【详解】A、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污染物,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必须集中处理后才能排放。与雨水共同排放会加剧水污染,不符合护水要求。(错误)
B、喷灌和滴灌技术能精准控制水量,减少水资源浪费,是节水的有效措施,符合节约用水目标。(正确)
C、工厂废水含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有害成分,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水源,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错误)
D、乱扔垃圾会污染江河水质,破坏水生态系统,威胁人类用水安全,违背惜水、护水原则。(错误)
故选B。
2.D
【详解】A、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不符合题意;
B、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因此加入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故不符合题意;
C、自来水是由水、可溶性杂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D、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细菌等,故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详解】中国茶清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隙无关,也不是因为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故选D。
4.D
【详解】A、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可获得某种有机物分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说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晶体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上述操作均无新物质生成,均不涉及化学变化,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水污染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不利于水生动植物繁延;②可以防止工业污染;③农药、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为防止水污染应合理使用,而不应禁止使用;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可以防止生活污染。
故选:D。
6.B
【详解】A、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选项说法错误;
B、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选项说法正确;
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共存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说法错误;
D、地球上的水总储备虽然很大,但大部分是咸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全球总储水量的1%,淡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D
【详解】A、通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水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分析错误;
B、过滤应该从粗到细,鹅卵石和活性炭在自制净水器中的位置不可以交换,鹅卵石可以除去较多的难溶性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分析错误;
C、自制净水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则不能大幅度减少水中的钙离子,分析错误;
D、上层的鹅卵石可以除去较多的难溶性杂质,石英砂可以除去较小的难溶性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自制净水器能降低水的浑浊度,分析正确;
故选:D。
8.A
【详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超滤膜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紫外灯管照射可杀死细菌和病毒,故选A。
9.B
【详解】A、最上层的小卵石可以除去水中较大的难溶性杂质,中间的石英砂可以除去水中较小的难溶性杂质,最下层的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由装置的特点可知,该装置不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故A说法错误;
B、该装置中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B说法正确;
C、最上层的小卵石可以除去水中较大的难溶性杂质,中间的石英砂可以除去水中较小的难溶性杂质,放置净化效果最好,该装置小卵石与石英砂的位置不可颠倒,否则净化的效果不好,故C说法错误;
D、经过该装置转化后的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仍然属于混合物,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A、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可吸附水中杂质使之沉降,用于净水,A正确;
B、过滤池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B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长期使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会减弱或消失,所以活性炭要定期更换,C错误;
D、自来水生产过程中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因此配水泵出来的水是混合物,D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A、沉降阶段通常使用混凝剂(如明矾)加速悬浮物聚集,提高沉降速率。选项正确;
B、 活性炭因其疏松多孔的结构,可用于吸附阶段去除色素、异味等溶解性杂质。选项正确;
C、沉降、吸附等操作仅能去除部分杂质(如悬浮物、有机物),但无法完全去除所有可溶性离子或微生物,因此“净化水”仍为混合物,非纯净物。选项错误;
D、煮沸是常见的物理消毒方法,可杀灭大部分细菌和病毒,同时还能降低水的硬度,选项正确。
故选C。
12. 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详解】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13. 沉淀 过滤 吸附
【详解】沉淀(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实现固液分离,除去难溶性杂质)、吸附(除去色素和异味)是工业生产和化学实验中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14.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详解】品红由品红分子构成,分子在不断运动,因此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可以观察到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得到红色溶液,说明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15.(1)进行对比
(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 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 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合理即可)
【详解】(1)探究实验设置参照更有说服力,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E试管放滴有酚酞的蒸馏水的目的是进行对比;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A试管为常温,D试管为温度较高,温度不一样,分子的运动速度就不一样,氨气溶于水显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则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装置始终封闭,增加热水装置,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16.(1) 海洋和咸水湖中的水 2.5 13
(2) ① 增加
(3) 混合物 ②③① 吸附水中有颜色异味的粒子
(4)随时关水龙头
【详解】(1)由图一可知地球上的水主要存在于海洋和咸水湖中的水,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5%,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河流、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仅约占淡水总量的11.8%+1.2%=13%;
(2)蒸馏法淡化海水,指的是将海水加热至水的沸点,得到纯净的水蒸气,采用的思路是①直取所需;
水蒸气温度相对较高,当它通过暴露在空气中的导气管时,导气管起到了冷凝器的作用,延长导气管意味着水蒸气与较冷的导管表面接触的时间增加,从而增强了冷凝过程;
(3)天然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属于混合物;用小卵石除去较大的颗粒,再用石英砂除去较小的颗粒,再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最后是蓬松棉,起支撑作用,故水流经它们的顺序为②③①;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可以吸附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粒子;
(4)爱护水资源的措施有很多,例如随时关水龙头、生活中一水多用(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