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认识物质的构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只能显示相同的化合价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 B.一氧化碳 C.液氧 D.金
3.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C.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4.如图分别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镁原子和氦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镁离子的符号为Mg2+
C.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0
D.镁元素与氦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5.钼是高温合金、高速钢、硬质合金和磁性材料的愉要成分。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钼是一种金属元素 B.钼原子的质量为95.96g
C.Mo可表示一个钼原子 D.钼原子的质子数为42
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2个氢原子: B.二氧化氮分子:
C.氯化亚铁: D.硫离子: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B.溶剂质量不变时,溶液中有溶质的晶体析出,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任何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都可以得到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
D.分子中一定含有原子
9.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 ②3O2 ③SO3 ④ ⑤3N
A.表示最外层电子数的是④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①
C.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的是③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⑤
10.已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千克,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A.16克 B.16 C.千克 D.12×16×1.993×10-26千克
11.元素R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下列化学式有一个是错误的,它是
A.R(OH)2 B.RCl3 C.R2(SO4)3 D.R2O3
12.由C5H10、C3H6O、C2H4O2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该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60% B.45% C.30% D.22.5%
二、非选择题
13.了解并总结离子符号的书写与含义
(1)书写规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电荷数, 在前, 在后,“1” 省略不写。如镁离子: ,氧离子: 。
(2)含义:Mg2+中 “2” 表示 ;3Mg2+ 中 “3” 表示 。
14.在化学变化中, 本身发生变化,而 本身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构成新物质。所以,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观粒子。
15.
16.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 结构 电性 相互转化
原子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不带电
阳离子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带 电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阴离子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带 电 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17.常见元素化合价
一价 、二价 、三 、四 、五 、二三 、二四 、二四六 、铜汞 。
1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3)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当 时开始收集;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 (选填“从水中取出导管”或“熄灭酒精灯”),理由是 。
(4)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5)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F装置可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收集时气体应从 口进入(填字母),证明集气瓶已满的方法是 。
《第二单元认识物质的构成》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D B D B B D C
题号 11 12
答案 A A
1.B
【详解】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错误,因为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是8,故选项类推结果错误;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因为分子种类改变就是由新物质生成,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
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错误,如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故选项类推结果错误;
D、比如NH4NO3中氮元素分别为-3,+5价,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只显示一种化台价,故选项类推结果错误。
故选B。
2.A
【分析】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条件是:该物质为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
【详解】A、氯化钠(NaCl)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CO)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液氧是氧气(O2)的液态形式。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金(Au)是一种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构成的微粒类型(分子、原子或离子)。
3.C
【详解】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A、镁元素名称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镁原子最外层有 2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2 个电子形成带 2 个正电荷的镁离子,离子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可知,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0,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2 个电子,表现出金属性。 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且氦只有一个电子层,这是一种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虽然镁元素和氦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 2,但由于氦原子结构的特殊性,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B
【详解】A、钼元素名称带有 “钅” 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说法正确;
B、元素信息示意图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95.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而不是“g”,该说法错误;
C、元素符号 “Mo” 可表示钼元素、一个钼原子、钼这种物质,所以 “Mo 可表示一个钼原子”,该说法正确;
D、元素信息示意图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 质子数,钼元素左上角数字为 42,所以钼原子质子数为 42,该说法正确。
故选B。
6.D
【详解】A、表示多个原子时,应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如2个氢原子应写为“2H”,书写错误;
B、一个二氧化氮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为:NO2,书写错误;
C、氯化亚铁是亚铁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根据化合价规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式应为FeCl2,书写错误;
D、硫离子是硫原子获得两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离子符号的书写规则: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注电荷数和符号(先数字后符号),符号为S2-,书写正确。
故选D。
7.B
【详解】A、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小比较,需要在相同温度、同种溶质的条件下,否则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溶剂质量不变时,溶液中有溶质的晶体析出,即溶质质量减小,则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不是任何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都可以得到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仍为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如水由分子构成,铁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故 A正确;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电子,但不一定有中子,如氢原子不含中子,故B错误;
C、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故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故 C正确;
D、分子由原子构成,故分子中一定含有原子,故D正确;
故选:B。
9.D
【详解】A、④是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正确;
B、①表示铝离子带3个正电荷,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选项正确;
C、③中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有3个硫原子,故选项正确;
D、②表示3个氧气分子,⑤表示3个氮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0.C
【详解】已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千克,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设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x,则,故选C。
11.A
【详解】A、OH-为-1价,设R的化合价为x,则x+2×(-1)=0,解得x=+2,该化学式中R的化合价为正二价;
B、Cl-为-1价,设R的化合价为x,则x+3×(-1)=0,解得x=+3,该化学式中R显正三价;
C、硫酸根显-2价,设R的化合价为x,则2x+(-6)=0,解得x=+3,该化学式中R显正三价;
D、该化学式中氧显-2价,设R的化合价为x,则2x+(-6)=0,解得x=+3,该化学式中R显正三价。
故选:A。
12.A
【详解】分析化学式可知,三种物质中,碳、氢原子个数比均为1:2,则质量比均为12:(1×2)=6:1,由于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0%=70%,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故选A。
13.【小题1】 数字 +/- Mg2+ O2- 【小题2】 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三个镁离子
【解析】【小题1】书写离子符号时,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1”省略不写。 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 2 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Mg2+;氧离子是氧原子得到 2 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O2-。
【小题2】 Mg2+中的“2”,表示 1 个镁离子带 2 个单位正电荷;对于3Mg2+中的“3”,表示 3 个镁离子。
14. 分子 原子 原子
【详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构成新物质;
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观粒子。
15.
【详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每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小圈表示原子核,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6. 大于 正 小于 负
【详解】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显中性。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阳离子带正电;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所以阴离子带负电。
17. 钾钠银氯氢 氧钙钡镁锌 铝 硅 氮磷 铁 碳 硫 二价最常见
【详解】一价钾钠银氯氢;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18.(1)锥形瓶
(2) A 分解
(3)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从水中取出导管 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4)D
(5) a 当b管无水排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3)用装置C,即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空气;
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4)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故收集装置可选D;
(5)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发生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F装置可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的密度比水小,则气体从a端通入;
氧气不易溶于水,故证明集气瓶中氧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当b管无水排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