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探秘水世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四季的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树叶变黄 D.冬天河水结冰
2.湖北虽称“千湖之省”,但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下列有关水资源的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A.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B.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C.“南水北调”工程利于我国水资源均衡分布
D.大力开采地下水,缓解淡水危机
3.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运送氢气时应贴的危险品标志是
A. B. C. D.
4.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中,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
A.固体:硝酸铵;液体:水 B.固体:氢氧化钠;液体:水
C.固体:碳酸钙;液体:稀盐酸 D.固体:氯化钠;液体:水
5.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1中得到O2
B.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C.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D.试管1和2中生成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6.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B.①单质、③氧化物
C.①单质、③化合物 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7.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④量取水的体积时量筒内有少量水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8.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不合理的是
A.取样 B.称量
C.读数 D.溶解
9.日化用盐产品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增加产品的功能性,如沐浴盐。产品中盐的含量会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实验人员向硬度为150mg/kg的硬水中加入,配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硬水溶液。测试的质量分数对三种表面活性剂(、、)的发泡性能和去油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种表面活性剂中的初始泡沫高度受浓度影响最小
B.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硬水有微弱的去油能力
C.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的范围内,发泡性能受含量影响最大的表面活性剂是
D.相同条件下,三种表面活性剂中的去油率最佳
10.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将18g碳酸钠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68g溶液
C.t2℃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现有t3℃时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通过升温或降温的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11.中国人藏冰用冰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工匠在开采火药的过程中,意外发现硝石能使水结冰,因此发明了硝石制冰法:将水置于小容器内,然后把小容器放到另一盛水的较大容器中,持续向大容器内添加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钾),罐内水温骤降,凝结成冰。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硝酸钾属于纯净物
B.大容器内的水中含有较多硝酸钾分子
C.向大容器中加入也能制冰
D.小容器中的水结冰时要吸收热量
12.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太阳能电厂富余电力电解水制氢,电极上微观粒子的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极A产生的气体质量是的8倍 B.电极B表面生成的过程是在B电极上得到电子
C.电解时,由A电极区穿过交换膜进入B电极区 D.电极A与外电源负极相连
二、非选择题
13.过滤用到的仪器有 、 、 、铁架台(带铁圈)。
14.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动植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 后才能吸收。动物体内的O2和CO2都是溶解在 中进行循环的。现代农业无土栽培的植物生长在 中。
15.分析下面的信息,可以知道分子有什么性质?
1滴水中约有1670000000000000000000个水分子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千克
【知识小结】
(1)微粒(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 和 都很小。
【交流讨论】分析以下生活与实验现象,可以知道分子还有什么性质?
①花香在空气中扩散②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③蔗糖在水中的溶解④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知识小结】
(2)微粒(分子)的性质2: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结合下图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1)过滤操作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水电解器的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3)从安全角度考虑,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 。
17.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筑梦”小组进行“保护水资源”主题研学活动。
(1)了解水资源分布
由图一可知地球上的水主要存在于 ,跟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河流、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仅约占淡水总量的 %。
(2)海水淡化
从海水中获取淡水是将混合物分离提纯的过程。分离提纯混合物一般有两种思路:①直取所需 ②除去杂质保留所需。蒸馏法淡化海水采用的思路是 (填序号)。
图二是实验室模拟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实验,为使水蒸气冷凝效果更好,可 (填“增加”或“减少”)玻璃导管长度。
(3)净化天然水
水的天然循环给我们带来了淡水。天然淡水中往往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饮用前需要经过净化处理。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天然水属于 。图三是小组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主要的净水物质有①活性炭 ②小卵石 ③石英砂,水流经它们的顺序为 (填序号),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4)水是生命之源,节水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列举一条生活中节约用水或防止水污染的具体做法 。
《第三单元探秘水世界》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B A A A C C D
题号 11 12
答案 A D
1.B
【详解】A、柳絮飞扬是由于柳絮较轻,飘浮在空气中,随空气流动而运动,肉眼都能看到,不属于分子的运动,属于宏观物质的运动情景,故选项错误;
B、荷花飘香是因为荷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荷花花香,属于分子运动的结果,故选项正确;
C、树叶变黄,肉眼都能看到,不属于分子的运动,属于宏观物质的运动情景,故选项错误;
D、河水结冰,肉眼都能看到,不属于分子的运动,属于宏观物质的运动情景,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工业废水含有重金属、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直接浇灌农田会导致土壤污染和农作物安全问题。选项错误;
B 、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水体(如通过径流进入河流、湖泊),加剧水资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选项错误;
C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调水,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全国水资源的均衡分布。选项正确;
D 、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生态问题,不可持续。选项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氢气不是有毒物质,运送时不贴毒性物质标志,不符合题意。
B、氢气具有可燃性,为易燃气体,运送时贴易燃气体标志,符合题意。
C、氢气不是腐蚀性物质,运送时不贴腐蚀性物质标志,不符合题意。
D、氢气为易燃气体,不是易燃固体,运送时不贴易燃固体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分析】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中,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说明液体与固体接触会放出热量,造成压强增大,气球膨胀,当温度恢复到室温,压强恢复,气球又恢复到原状。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符合题意;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二氧化碳,气球不会恢复到原状,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温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详解】A、水通电分解,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试管1中较大,气体体积得到的是氢气,不是O2,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由氢元素也氧元素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试管1中气体体积较大,得到的是氢气,试管2中气体体积较小,得到的是氧气,试管1和2中生成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详解】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而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分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等;含氧化合物包括氧化物,则①为单质,②为化合物,③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故选A。
7.A
【详解】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①正确;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而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大,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正确;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③错误;
④量取水的体积时量筒内有少量水珠对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④错误。
故选:A。
8.C
【详解】A、应用药匙取用固体,且取用固体时,瓶塞应倒放,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将氯化钠放在称量纸上称量,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读数,故选项符合题意;
D、溶解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A、由图1可知,三种表面活性剂中CAB的初始泡沫高度受NaCl浓度影响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2可知,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硬水有微弱的去油能力,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的范围内,发泡性能受含量影响最大的表面活性剂是MES,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2可知,相同条件下,三种表面活性剂中AESA的去油率最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D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0- t3℃时,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大于t3℃,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法错误;
B、在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小于36g,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小于36g碳酸钠,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小于18g碳酸钠,所以,将18g碳酸钠固体加入到5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得到的是小于68g的碳酸钠溶液,说法错误;
C、在t2℃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未指明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溶质的质量,说法错误;
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温度高于t3℃或低于t3℃,碳酸钠的溶解度都变小,所以t3℃时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通过升温或降温的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故选:D。
11.A
【详解】A、硝酸钾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硝酸钾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在水中溶解时会解离成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因此大容器内的水中含有较多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因此向大容器中加入不能制冰,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小容器中的水结冰时要放出热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D
【详解】A、据图可知,电极A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是氢气质量的8倍。A正确;
B、据图可知,H+在B电极上得到1个电子,形成H,2个H形成1个H2,氢分子聚集成氢气。B正确;
C、据图可知,电解时,H+由A电极区穿过交换膜进入B电极区。C正确;
D、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端产生氧气,电极A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所以电极A与外电源正极相连。D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D。
13. 玻璃棒 烧杯 漏斗
【详解】过滤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14. 溶液 血液 培养液
【详解】对于动植物而言只有养分变成溶液才可以被吸收;动物体内的O2和CO2都是溶解在血液中在人体内循环的;无土栽培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作物栽培的新技术。作物不是栽培在土壤中,而是种植在溶有矿物质的培养液里;或在某种栽培基质中,用营养液进行作物栽培。
15.(1) 体积 质量
(2)微粒(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详解】(1)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kg,说明分子具有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的性质;
(2)花香在空气中扩散,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品红在水中的扩散,以上现象均说明微粒(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16.(1)铁架台
(2)氧气/O2
(3)纯度
【详解】(1)过滤操作中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
(2)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b玻璃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或O2);
(3)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如果氢气不纯,其中混有氧气等其他气体,在点燃或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17.(1) 海洋和咸水湖中的水 2.5 13
(2) ① 增加
(3) 混合物 ②③① 吸附水中有颜色异味的粒子
(4)随时关水龙头
【详解】(1)由图一可知地球上的水主要存在于海洋和咸水湖中的水,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5%,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河流、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仅约占淡水总量的11.8%+1.2%=13%;
(2)蒸馏法淡化海水,指的是将海水加热至水的沸点,得到纯净的水蒸气,采用的思路是①直取所需;
水蒸气温度相对较高,当它通过暴露在空气中的导气管时,导气管起到了冷凝器的作用,延长导气管意味着水蒸气与较冷的导管表面接触的时间增加,从而增强了冷凝过程;
(3)天然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属于混合物;用小卵石除去较大的颗粒,再用石英砂除去较小的颗粒,再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最后是蓬松棉,起支撑作用,故水流经它们的顺序为②③①;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可以吸附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粒子;
(4)爱护水资源的措施有很多,例如随时关水龙头、生活中一水多用(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