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向情景题阶段测试】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1—10课)(原卷版+解答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考向情景题阶段测试】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1—10课)(原卷版+解答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3 09:55:05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新考向情景题阶段测试】
七上历史期中测试卷(1—10课)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湖北等地适用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01年决定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明确提出中华民族具有百万 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北京人遗址属于 我国( A )
A. 百万年人类史的范畴 B. 一万年文化史的范畴
C. 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范畴 D. 新石器时代的范畴
2.仰韶文化是中国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作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文化,它向外具有较大辐射力。尤其是彩陶的大范围传播,被考古学 家认为是代表了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波及周边地区,达到史前艺术 的高峰。下列遗址属于此文化范畴的是( C )
A.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
C. 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D. 浙江余姚良渚古城
3.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之一,寻
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华夏族“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 C )
A. 元谋人 B. 尧、舜、禹 C. 炎帝、黄帝 D. 三皇五帝
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 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并由是而有封 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中的“周人制度”指的是( B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三公九卿制 D. 郡县制
5. (2024 ·汕头市金平区期中)《国语·齐语》 中记载:“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 斤、(zhǔ) ,试诸壤土。”由此可知春秋时期( B )
A. 农具材质都是青铜 B. 铁农具开始用于生产
C. 金属制品买卖频繁 D. 铁器制造业十分发达
6.《容斋随笔》中指出,与山东六国用人专用宗族不同,秦国任用的 商鞅、吕不韦为卫国人,张仪、范雎是魏国人,楼缓(战国著名纵横 家)是赵国人,李斯是楚国人。以上材料反映出秦国( C )
A. 人心思定 B. 骁勇善战 C. 广纳贤才 D. 墨守成规
7.诗人岑参在《石犀》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ù) , 蜀人几为 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B )
A. 治理黄河 B. 修建都江堰 C. 奖励耕战 D. 发明船只
8.有古籍记载孔子曾拜老子为师,且两人思想有相似之处。据此推断, 下列文献内容强调的是儒、道( C )
《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论语》 “过犹不及”(做事做过了头跟做得不够都不好)
A. 均主张“以和为贵” B. 均推崇“天人合一”
C. 都有朴素的辩证观 D. 师出同门,没有分歧
9.下表是对西周中期一件青铜器的介绍。由材料可以看出,该青铜器 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是( A )
鸟尊的盖内和腹府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翻译:晋国君主制造的祭天宝器)。据考证,鸟 尊是第一代晋侯燮所拥有的高规格祭祀礼器。
鸟尊 铭文 说明
A. 提供了研究晋国社会状况的实物史料
B. 体现出汉字的造字方法和造字特点
C. 说明晋国是西周分封的第一个诸侯国
D. 凸显了晋国领先世界的青铜铸造水平
10.(2024 ·成都中考)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 ;史学家 评价秦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他们都肯定了秦朝( A )
A.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B. 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 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 D. 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11.在湖南省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 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 药等政令文书。这说明秦朝( C )
A. 赋税徭役沉重 B. 法律制度严苛
C. 强化地方管理 D. 地方权力过大
12.《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 按秦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的 秦简记载,因大雨延期者,根本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 A )
A. 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
B. 《史记》记载的内容均需考古证实
C. 历史真相永远无法还原
D. 秦简记载的内容完全真实可信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2024 ·荆州市期中改编)【原始农耕文明】(8分)
材料一: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在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后,生活更加丰 富多彩,在华夏大地上创造出多彩的早期文明。
遗存图片
遗存名称 大汶口文化 (图画文字) 河姆渡文化 (猪纹钵) 红山文化 (出土的玉龙)
遗存所在区域 黄河流域 (山东文化区) 长江流域 (江浙文化区) 辽河流域
材料二:在原始农业还没有出现之前,人类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这种攫取经济是很不稳定的,亦没有可靠的生活保障。当原始农业出 现和发展起来之后,人类就有了可靠的生活保障。在此基础上,发展 手工业以及家畜饲养业,也就有了条件。当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 饲养业都相继发展起来后,人类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因此在精神生 活上,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进了精神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李友谋《仰韶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 括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4分)
[答案]
主要特征:多元一体。(1分)
生产生活情况:①会种植农作物;②会制作陶器;③会饲养家畜;④ 会制作装饰品;等等。(答出三点即可,3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原始农业出现之前早期人类“没有可靠的生活 保障”的主要原因。(2分)
[答案] 以采集和渔猎为生,食物来源不稳定。(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2分)
[答案]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②生产技术的进步;③自然环境的变化; 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4.【中华文明多元一体】(8分)
材料一: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 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 “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材料二: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 海、象等数郡,迁徙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 ……又派 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材料三: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 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 自各民族文化上的 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 自中华民族追 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争霸的利弊。(3分)
[答案]
利:①春秋争霸促进了民族交融;②促进了国家的局部统一。 (每点1分,共2分)
弊: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对少数民族采取的统治措施。结合所学知 识,归纳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3分)
[答案]
措施:①派兵征服;②设立地方行政机构;③推动中原人口与少数民 族杂居(或人口迁徙);④修筑防御工事。(答出两点即可,2分)
根本目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治。(1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根源。(2分)
[答案] ①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 互亲近;②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每点1分,共2分)
15.【政治制度】(10分)
材料一: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称天子,全天下的土地都归周天子所 有,受封的诸侯享有管理封地和征收赋税的权力。但诸侯也必须服从 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服从调兵。诸侯在自己领地 还可以再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 严密的统治网络。
材料二: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 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它和西周分封制的区别主要是:一、封国的君 位和贵族职位都是世袭的,而郡守、县令则可以随时由朝廷任免;二、 郡县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而封国对王朝则不一定。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分封制的作用。(4分)
[答案]
义务: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服从调兵。 (2分)
作用:①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②确立了周 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每点1分,共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 实行这一制度的影响。(4分)
[答案]
主要特点: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②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 接受中央监督。(每点1分,共2分)
影响:①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②开创了此后我 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每点1分,共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 识。(2分)
[答案] 政治制度的变革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它有效地维护和巩 固了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 续。(言之有理即可,2分)
16.【千古一帝】(10分)
历史事件是通过历史人物的活动来构成与展现的,历史人物的人 生及所思、所为往往反映了时代的变迁。秦始皇在铁血竞争的群雄列 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但它只有十几年的生命,像流 星一闪,轰鸣而逝。
图例1 秦铜权 图例2 秦半两钱 图例3 秦始皇陵兵 马俑
图例4 秦封泥 (其上印有秦朝郡县 地名、官职名) 图例5 泰山刻石 (小篆刻写,涉及秦朝 法律制度等措施) 图例6 秦长城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秦始皇” , 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 观点,运用中国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表述成文)
[答案]
(示例)观点:杰出的历史人物推动社会进步。
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 治,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范围 内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 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在文化上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 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综上所述,杰出的历史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10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新考向情景题阶段测试】
七上历史期中测试卷(1—10课)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湖北等地适用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01年决定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明确提出中华民族具有百万 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北京人遗址属于 我国( A )
A. 百万年人类史的范畴 B. 一万年文化史的范畴
C. 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范畴 D. 新石器时代的范畴
2.仰韶文化是中国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作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文化,它向外具有较大辐射力。尤其是彩陶的大范围传播,被考古学 家认为是代表了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波及周边地区,达到史前艺术 的高峰。下列遗址属于此文化范畴的是( C )
A.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
C. 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D. 浙江余姚良渚古城
3.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之一,寻
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华夏族“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 C )
A. 元谋人 B. 尧、舜、禹 C. 炎帝、黄帝 D. 三皇五帝
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 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并由是而有封 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中的“周人制度”指的是( B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三公九卿制 D. 郡县制
5. (2024 ·汕头市金平区期中)《国语·齐语》 中记载:“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 斤、(zhǔ) ,试诸壤土。”由此可知春秋时期( B )
A. 农具材质都是青铜 B. 铁农具开始用于生产
C. 金属制品买卖频繁 D. 铁器制造业十分发达
6.《容斋随笔》中指出,与山东六国用人专用宗族不同,秦国任用的 商鞅、吕不韦为卫国人,张仪、范雎是魏国人,楼缓(战国著名纵横 家)是赵国人,李斯是楚国人。以上材料反映出秦国( C )
A. 人心思定 B. 骁勇善战 C. 广纳贤才 D. 墨守成规
7.诗人岑参在《石犀》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ù) , 蜀人几为 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B )
A. 治理黄河 B. 修建都江堰 C. 奖励耕战 D. 发明船只
8.有古籍记载孔子曾拜老子为师,且两人思想有相似之处。据此推断, 下列文献内容强调的是儒、道( C )
《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论语》 “过犹不及”(做事做过了头跟做得不够都不好)
A. 均主张“以和为贵” B. 均推崇“天人合一”
C. 都有朴素的辩证观 D. 师出同门,没有分歧
9.下表是对西周中期一件青铜器的介绍。由材料可以看出,该青铜器 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是( A )
鸟尊的盖内和腹府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翻译:晋国君主制造的祭天宝器)。据考证,鸟 尊是第一代晋侯燮所拥有的高规格祭祀礼器。
鸟尊 铭文 说明
A. 提供了研究晋国社会状况的实物史料
B. 体现出汉字的造字方法和造字特点
C. 说明晋国是西周分封的第一个诸侯国
D. 凸显了晋国领先世界的青铜铸造水平
10.(2024 ·成都中考)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 ;史学家 评价秦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他们都肯定了秦朝( A )
A.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B. 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 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 D. 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11.在湖南省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 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 药等政令文书。这说明秦朝( C )
A. 赋税徭役沉重 B. 法律制度严苛
C. 强化地方管理 D. 地方权力过大
12.《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 按秦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的 秦简记载,因大雨延期者,根本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 A )
A. 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
B. 《史记》记载的内容均需考古证实
C. 历史真相永远无法还原
D. 秦简记载的内容完全真实可信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2024 ·荆州市期中改编)【原始农耕文明】(8分)
材料一: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在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后,生活更加丰 富多彩,在华夏大地上创造出多彩的早期文明。
遗存图片
遗存名称 大汶口文化 (图画文字) 河姆渡文化 (猪纹钵) 红山文化 (出土的玉龙)
遗存所在区域 黄河流域 (山东文化区) 长江流域 (江浙文化区) 辽河流域
材料二:在原始农业还没有出现之前,人类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这种攫取经济是很不稳定的,亦没有可靠的生活保障。当原始农业出 现和发展起来之后,人类就有了可靠的生活保障。在此基础上,发展 手工业以及家畜饲养业,也就有了条件。当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 饲养业都相继发展起来后,人类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因此在精神生 活上,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进了精神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李友谋《仰韶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 括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4分)
[答案]
主要特征:多元一体。(1分)
生产生活情况:①会种植农作物;②会制作陶器;③会饲养家畜;④ 会制作装饰品;等等。(答出三点即可,3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原始农业出现之前早期人类“没有可靠的生活 保障”的主要原因。(2分)
[答案] 以采集和渔猎为生,食物来源不稳定。(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2分)
[答案]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②生产技术的进步;③自然环境的变化; 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4.【中华文明多元一体】(8分)
材料一: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 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 “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材料二: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 海、象等数郡,迁徙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 ……又派 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材料三: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 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 自各民族文化上的 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 自中华民族追 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争霸的利弊。(3分)
[答案]
利:①春秋争霸促进了民族交融;②促进了国家的局部统一。 (每点1分,共2分)
弊: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对少数民族采取的统治措施。结合所学知 识,归纳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3分)
[答案]
措施:①派兵征服;②设立地方行政机构;③推动中原人口与少数民 族杂居(或人口迁徙);④修筑防御工事。(答出两点即可,2分)
根本目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治。(1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根源。(2分)
[答案] ①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 互亲近;②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每点1分,共2分)
15.【政治制度】(10分)
材料一: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称天子,全天下的土地都归周天子所 有,受封的诸侯享有管理封地和征收赋税的权力。但诸侯也必须服从 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服从调兵。诸侯在自己领地 还可以再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 严密的统治网络。
材料二: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 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它和西周分封制的区别主要是:一、封国的君 位和贵族职位都是世袭的,而郡守、县令则可以随时由朝廷任免;二、 郡县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而封国对王朝则不一定。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分封制的作用。(4分)
[答案]
义务: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服从调兵。 (2分)
作用:①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②确立了周 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每点1分,共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 实行这一制度的影响。(4分)
[答案]
主要特点: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②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 接受中央监督。(每点1分,共2分)
影响:①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②开创了此后我 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每点1分,共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 识。(2分)
[答案] 政治制度的变革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它有效地维护和巩 固了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 续。(言之有理即可,2分)
16.【千古一帝】(10分)
历史事件是通过历史人物的活动来构成与展现的,历史人物的人 生及所思、所为往往反映了时代的变迁。秦始皇在铁血竞争的群雄列 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但它只有十几年的生命,像流 星一闪,轰鸣而逝。
图例1 秦铜权 图例2 秦半两钱 图例3 秦始皇陵兵 马俑
图例4 秦封泥 (其上印有秦朝郡县 地名、官职名) 图例5 泰山刻石 (小篆刻写,涉及秦朝 法律制度等措施) 图例6 秦长城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秦始皇” , 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 观点,运用中国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表述成文)
[答案]
(示例)观点:杰出的历史人物推动社会进步。
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 治,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范围 内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 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在文化上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 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综上所述,杰出的历史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10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人教新版 七上 历史
同步课件
统编版七上历史 新考向情境题 阶段性检测
七上历史期中测试卷
范围:第1-10课
(时间:60分钟 总分:60分)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 湖北等地适用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01年决定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明确提出中华民族具有百万
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北京人遗址属于
我国( )
A
A. 百万年人类史的范畴 B. 一万年文化史的范畴
C. 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范畴 D. 新石器时代的范畴
2.仰韶文化是中国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作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文化,它向外具有较大辐射力。尤其是彩陶的大范围传播,被考古学
家认为是代表了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波及周边地区,达到史前艺术
的高峰。下列遗址属于此文化范畴的是( )
C
A.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
C. 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D. 浙江余姚良渚古城
3.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之一,寻
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华夏族“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 )
C
A. 元谋人 B. 尧、舜、禹 C. 炎帝、黄帝 D. 三皇五帝
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
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并由是而有封
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中的“周人制度”指的是( )
B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三公九卿制 D. 郡县制
5. (2024·汕头市金平区期中)《国语·齐语》
中记载:“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
斤、 (zhǔ),试诸壤土。”由此可知春秋时期( )
B
A. 农具材质都是青铜 B. 铁农具开始用于生产
C. 金属制品买卖频繁 D. 铁器制造业十分发达
6.《容斋随笔》中指出,与山东六国用人专用宗族不同,秦国任用的
商鞅、吕不韦为卫国人,张仪、范雎是魏国人,楼缓(战国著名纵横
家)是赵国人,李斯是楚国人。以上材料反映出秦国( )
C
A. 人心思定 B. 骁勇善战 C. 广纳贤才 D. 墨守成规
7.诗人岑参在《石犀》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ù),蜀人几为
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
B
A. 治理黄河 B. 修建都江堰 C. 奖励耕战 D. 发明船只
8.有古籍记载孔子曾拜老子为师,且两人思想有相似之处。据此推断,
下列文献内容强调的是儒、道( )
《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论语》 “过犹不及”(做事做过了头跟做得不够都不好)
C
A. 均主张“以和为贵” B. 均推崇“天人合一”
C. 都有朴素的辩证观 D. 师出同门,没有分歧
9.下表是对西周中期一件青铜器的介绍。由材料可以看出,该青铜器
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是( )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鸟尊的盖内和腹府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
彝”(翻译:晋国君主制造的祭天宝器)。据考证,鸟
尊是第一代晋侯燮所拥有的高规格祭祀礼器。
鸟尊 铭文 说明
A
A. 提供了研究晋国社会状况的实物史料
B. 体现出汉字的造字方法和造字特点
C. 说明晋国是西周分封的第一个诸侯国
D. 凸显了晋国领先世界的青铜铸造水平
10.(2024·成都中考)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学家
评价秦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他们都肯定了秦朝( )
A
A.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B. 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 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 D. 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11.在湖南省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
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
药等政令文书。这说明秦朝( )
C
A. 赋税徭役沉重 B. 法律制度严苛
C. 强化地方管理 D. 地方权力过大
12.《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
按秦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的
秦简记载,因大雨延期者,根本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 )
A
A. 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
B. 《史记》记载的内容均需考古证实
C. 历史真相永远无法还原
D. 秦简记载的内容完全真实可信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2024·荆州市期中改编)【原始农耕文明】(8分)
材料一: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在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后,生活更加丰
富多彩,在华夏大地上创造出多彩的早期文明。
遗存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存名称 大汶口文化 (图画文字) 河姆渡文化 (猪纹钵) 红山文化
(出土的玉龙)
遗存所在区域 黄河流域 (山东文化区) 长江流域 (江浙文化区) 辽河流域
材料二:在原始农业还没有出现之前,人类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这种攫取经济是很不稳定的,亦没有可靠的生活保障。当原始农业出
现和发展起来之后,人类就有了可靠的生活保障。在此基础上,发展
手工业以及家畜饲养业,也就有了条件。当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
饲养业都相继发展起来后,人类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因此在精神生
活上,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进了精神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李友谋《仰韶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
括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4分)
[答案]
主要特征:多元一体。(1分)
生产生活情况:①会种植农作物;②会制作陶器;③会饲养家畜;④
会制作装饰品;等等。(答出三点即可,3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原始农业出现之前早期人类“没有可靠的生活
保障”的主要原因。(2分)
[答案] 以采集和渔猎为生,食物来源不稳定。(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2分)
[答案]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②生产技术的进步;③自然环境的变化;
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4.【中华文明多元一体】(8分)
材料一: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
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
“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材料二: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
海、象等数郡,迁徙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又派
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1.2
材料三: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
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
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
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1.3.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争霸的利弊。(3分)
[答案]
利:①春秋争霸促进了民族交融;②促进了国家的局部统一。
(每点1分,共2分)
弊: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对少数民族采取的统治措施。结合所学知
识,归纳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3分)
[答案]
措施:①派兵征服;②设立地方行政机构;③推动中原人口与少数民
族杂居(或人口迁徙);④修筑防御工事。(答出两点即可,2分)
根本目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治。(1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根源。(2分)
[答案] ①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
互亲近;②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每点1分,共2分)
15.【政治制度】(10分)
材料一: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称天子,全天下的土地都归周天子所
有,受封的诸侯享有管理封地和征收赋税的权力。但诸侯也必须服从
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服从调兵。诸侯在自己领地
还可以再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
严密的统治网络。#1.1
材料二: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
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它和西周分封制的区别主要是:一、封国的君
位和贵族职位都是世袭的,而郡守、县令则可以随时由朝廷任免;二、
郡县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而封国对王朝则不一定。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2.1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分封制的作用。(4分)
[答案]
义务: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服从调兵。
(2分)
作用:①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②确立了周
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每点1分,共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
实行这一制度的影响。(4分)
[答案]
主要特点: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②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
接受中央监督。(每点1分,共2分)
影响:①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②开创了此后我
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每点1分,共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
识。(2分)
[答案] 政治制度的变革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它有效地维护和巩
固了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
续。(言之有理即可,2分)
16.【千古一帝】(10分)
历史事件是通过历史人物的活动来构成与展现的,历史人物的人
生及所思、所为往往反映了时代的变迁。秦始皇在铁血竞争的群雄列
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但它只有十几年的生命,像流
星一闪,轰鸣而逝。#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例1 秦铜权
图例2 秦半两钱
图例3 秦始皇陵兵
马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例4 秦封泥
(其上印有秦朝郡县
地名、官职名)
图例5 泰山刻石
(小篆刻写,涉及秦朝
法律制度等措施)
图例6 秦长城
续表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秦始皇”,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
观点,运用中国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表述成文)#2.1.2
[答案]
(示例)观点:杰出的历史人物推动社会进步。
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
治,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范围
内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
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在文化上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
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综上所述,杰出的历史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10分)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