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4我们的低碳出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倡导“绿色化学”理念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下列说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大力发展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废弃塑料等
C.提高化工生产中原料的利用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D.露天焚烧垃圾,减少垃圾占地
2.“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热词。下列做法或行为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绿色出行 B.植树造林
C.大力推广燃煤发电 D.使用新能源
3.2024年4月29日,2024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落实双碳行动,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政府主管部门代表、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等与会嘉宾深入交流,共话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共谋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下列行为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焚烧垃圾 B.燃煤取暖 C.高炉炼铁 D.步行上学
4.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用于灭火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氧气用于食品防腐 D.稀有气体制成电光源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元素未参加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B.二氧化碳、甲烷、臭氧都是温室气体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动物、植物的遗骸被微生物分解可产生二氧化碳
6.下图为我国不同年份的能源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B.我国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呈增加趋势
C.煤、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D.加大水电、风电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7.调查家用燃料变迁。顺序为柴草→煤→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柴草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8.我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有效防控养殖业、种植业污染 B.农村废旧电池集中填埋
C.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D.化肥、农药持续减量增效
9.21世纪以来,化学研究和应用更加重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要求的是
A.将垃圾浇上油焚烧 B.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C.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 D.治理污染点,深埋污染物
10.在通风良好、燃烧正旺的煤炉中,下列反应最不容易发生的是
A. B.
C. D.
11.下图是模拟竖炉炼铜的装置,打开止水夹,加热耐高温容器,一段时间后a、b两层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b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层的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一定生成了
C.a层的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一定没有生成
D.澄清石灰水可吸收
二、非选择题
12.
上述两个反应的共同特点: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被夺去变成 ,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 被夺去的反应,叫作还原反应。
13.木炭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
【知识回顾】教材用右图所示实验介绍这一知识。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
(3)实验结束时,可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 (写1种)。
【拓展实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结合碳单质的性质,认为碳与氧化铜反应的气体生成了物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一氧化碳。同学们经过思考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已知: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无变化,但遇微量的CO会立即变成蓝色。
(4)实验时观察到装置B中 ,说明生成了CO,验证了小组同学的猜想。
(5)实验开始时,需先通入一会儿氮气再加热,目的是 。
(6)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反应时,若碳过量就可能产生CO,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CO的原因: 。
(7)从环保的角度分析,实验装置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是 。
14.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大国作为与担当。同学们围绕“碳中和”展开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
任务一:分析“碳中和”的思路
(1)大气中的主要来源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动植物的 作用。
(2)要降低空气中的,一是减少排放,二是要捕集吸收。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产生的质量及放出的热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是什么?
天然气 煤
产生的质量
放出的热量
(3)青少年要为“碳中和”做出贡献,写出你在生活中的一种低碳生活方式: 。
任务二:探究“碳捕集”的方法
(4)下列物质中,理论上可用作捕集的吸收剂的是_______。
A.水 B.氧气 C.稀硫酸 D.氯化钠溶液
(5)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捕捉”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①写出吸收的化学方程式: 。
②R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③反应、分离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I: ;Ⅱ:。
(6)某工厂利用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捕集吸收。若要吸收8.8吨,至少需要含氢氧化钙质量分数为的石灰乳多少吨?
15.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1)下列利用了新能源的是______(填序号)。
A.太阳能飞机 B.风力发电 C.火力发电
(2)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
①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可实现“零碳排放”,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②氢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制氢剂,反应原理为若制取4kg氢气,计算理论上需要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
《6.4我们的低碳出行》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C A C A B B D
题号 11
答案 B
1.D
【详解】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大力发展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废弃塑料等,可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提高化工生产中原料的利用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不利于保护环境,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A、绿色出行,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
B、植树造林,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
C、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大力推广燃煤发电,不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
D、使用新能源,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
故选:C。
3.D
【分析】低碳是较少的二氧化排放。
【详解】A 、焚烧垃圾会产生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污染性物质,不符合低碳理念,A不符合题意;
B、燃煤取暖会产生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高炉炼铁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同时燃煤产生二氧化碳,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
D、步行上学符合低碳理念,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A、水可用于灭火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正确;
B、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用作制冷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可用于食品防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A
【详解】A、动物的呼吸会消耗氧气排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含氧元素;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会消耗氧气,所以氧元素参与了碳循环,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二氧化碳、甲烷、臭氧都是温室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石燃料中均含碳元素,燃烧均生成二氧化碳,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说法正确;
D、动植物的遗骸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等,所以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C
【详解】A、氢气燃烧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且氢气热值高,但制取氢气成分较高,且如何安全地储存和运输氢气的问题没有解决,因此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我国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呈增加趋势,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煤、石油在地球上的储量有限,短时间内得不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选项符合题意;
D、加大水电、风电的开发利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柴草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A。
8.B
【详解】A、有效防控养殖业、种植业污染有助于防止环境污 染,故选项做法合理;
B、废旧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废旧电池集中填埋 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故选项做法不合理;
C、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助于防止环境污染,故选项做法合理;
D、化肥、农药持续减量增效有助于防止环境污染,故选项做法合理。
故选:B。
9.B
【详解】A、焚烧垃圾会产生污染性物质,该做法不符合题意;
B、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能保护环境,该做法符合题意;
C、直接排放废水,会污染水资源,该做法不符合题意;
D、深埋污染物,仍会污染土壤,该做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详解】A、通风良好,则氧气充足,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容易发生。A不符合题意;
B、通风良好,则氧气充足,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易发生。B不符合题意;
C、碳在高温时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易发生。C不符合题意;
D、通风良好,则氧气充足,碳不易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不易发生。D符合题意。
故选:D。
11.B
【详解】A、b层氧化铜不和木炭接触,但也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a层生成了一氧化碳,b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结合前面分析可知,a层的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生成了一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层的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一氧化碳不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则澄清石灰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2. 单质 氧
【详解】上述两个反应的共同特点: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被夺去变成单质,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作还原反应。故填:单质、氧。
13.(1)
(2)黑色固体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合理即可)
(4)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5)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木炭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影响实验结果
(6)
(7)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详解】(1)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氧化铜和碳为黑色,铜为红色,则可观察到固体由黑色变红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结束时,可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再熄灭酒精灯,可防止澄清石灰水倒吸,引起热的试管炸裂,且可防止高温的铜重新被氧化。
(4)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微量的CO会立即变成蓝色,实验中产生了一氧化碳,则可观察到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5)在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以和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从而影响对木炭和氧化铜生成的气体产物的检验,故填: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木炭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影响实验结果。
(6)若碳过量,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该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14.(1)呼吸
(2)等质量煤和天然气燃烧,天然气放出热量更多、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少(合理即可)
(3)坐公交车上下学(合理即可)
(4)A
(5)
(6)解:设要吸收8.8吨CO2,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则需要含氢氧化钙质量分数为40%石灰乳的质量为
答:则需要含氢氧化钙质量分数为40%石灰乳的质量为37t。
【详解】(1)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等质量煤和天然气燃烧,天然气放出热量更多、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少。
(3)在生活中的一种低碳生活方式有坐公交车上下学、节约用电等。
(4)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因此可用水吸收二氧化碳,故A选项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氧气不能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因此不能用稀硫酸吸收二氧化碳,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和氯化钠溶液反应,因此不能用氯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②反应、分离室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捕捉室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R溶液流回捕捉室继续“捕捉”CO2,故R溶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
③反应、分离室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6)见答案。
15.(1)AB
(2) 设理论上需要CaH2的质量为x
x=42kg
答:理论上需要CaH2的质量为42kg。
【详解】(1)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都属于环保新能源发电,火力发电不属于新能源,故选:AB;
(2)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