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2 巧夺天工 教学设计
课题 巧夺天工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巧夺天工》聚焦中国古代建筑这一艺术形式。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古代建筑,掌握其背后涉及的木构技艺、装饰技法,以及建筑布局等知识,提升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通过赏析故宫太和殿、苏州园林等经典中国古代建筑,感受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装饰、与自然融合等场景中的独特魅力,理解其承载的艺术美感与工匠精神。教材拓展呈现中国古代建筑的建造流程、特色构件等内容,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提升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能力。同时,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在作品赏析、成果分享中增进师生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认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2022新课标要求 1.能领略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特色,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建筑美的意识。2. 在欣赏中国古代建筑、了解其艺术背景的过程中,既能辨析不同类型(宫殿、园林、寺庙等)建筑的审美特点,又能深刻感知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多元魅力,最终实现 “从技艺认知到文化热爱” 的提升。3.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主要流程,认识每一种建筑工艺都值得欣赏与探索。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感受中国古代建筑之美,知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在积极影响现代建筑,能用文字等方式表达关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看法与感受。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审美感知:通过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装饰以及相关作品的视觉呈现,赏析经典中国古代建筑,感受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对比不同类型中国古代建筑,领略不同建筑类型与文化背景下建筑艺术的审美差异,提升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形式美与内涵美的感知能力。2. 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可以通过观察、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技艺,结合建筑相关知识,参与建筑局部(如斗拱、藻井等)的线描等创作,掌握表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进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写实、夸张等手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元素进行创意改造或尝试融合现代元素进行相关创作,创作有个性、有创意的作品。3. 文化理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建筑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中国古代建筑是传统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通过中国古代建筑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知晓其在艺术创作、文化传承等场景中的应用,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承载的智慧与美感;同时,认识到中国古代建筑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为现代建筑提供借鉴,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的认同感与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目标群体为初中阶段学生,他们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对新颖、富有文化内涵的学习活动充满兴趣,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体验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创作有一定兴趣,具备初步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和兴趣可能更为突出。
重点 能够学会观察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展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作品的魅力和特色。
难点 能够将所学中国古代建筑知识和现代元素融入到美术创作当中。
材料准备 教学材料、举例艺术作品、引入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观看视频。建筑之美,美在细节,巧在技艺。飞檐翘角的优美弧度,雕花的细致精美,立柱的典雅壮观,琉璃的丰富亮丽,透露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映射出人类文明的光辉。(出示图片) 进行新课导入,初步认识建筑之美。 通过观看的介绍,初步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内容。
讲授新课 任务一、探索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感受中国工匠的精巧技艺。世界各国的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观造型、内部结构技艺及装饰艺术特色,中国的建筑外表简朴,内在结构却精巧复杂。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什么艺术特色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出示图片)故宫太和殿采用庑殿顶,金黄琉璃瓦熠熠生辉,重檐设计更显庄重雄伟 。整体建筑遵循严格的对称布局,与故宫整体建筑风格相呼应,展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木构建筑技艺,深刻体现出皇权至上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杰出典范。小知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脊兽,不仅是建筑装饰,更蕴含着丰富文化意义。龙象征皇权和祥瑞;狮子是镇宅辟邪的瑞兽 。数量越多代表建筑等级越高,突显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也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建筑等级制度的严格遵循。(出示图片)传统建筑屋架大致分为台基、屋身、屋顶三个部分,各部分又有各自不同的建造工艺。(出示图片)活动一: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感受中国工匠的精巧技艺。(出示图片)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堡式建筑群。融合了藏式碉楼与汉地木构建筑的特点。内部藏有众多珍贵的佛像、壁画、唐卡等文物,不仅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也见证了汉藏文化的交流融合 。(出示图片)苏州园林:苏州境内以私家园林为主的传统汉族古典园林的统称,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以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的艺术手法,营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意境,体现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 “天人合一” 的哲学思想 。(出示图片)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代开始连接和修缮。长城蜿蜒万里,翻山越岭,穿越草原、沙漠等多种地形,不仅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出示图片)知识链接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他笔下的中国古建筑测绘图精美严谨,在秉承西方建筑学的制图手法和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精神的同时,创造性地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工笔和白描技巧,更好地呈现出中国古建筑独特的美感。(出示视频)小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的破坏。任务二、深入探讨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的优秀的传统技艺。(出示图片)2009 年,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在欣赏建筑艺术壮美的外观时,还应深入探讨其优秀的传统技艺,并在生活应用中传承和创新发展。(出示图片)斗拱亦称“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在横梁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传递到立柱,同时具有装饰性和形式感。(出示图片)藻井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装饰性木结构顶棚 , 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圆形、八边形等,图案绚丽,浮雕精美,构造复杂。(出示图片)花窗花窗是窗的一种装饰和美化形式,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装饰效应,图案多样,雕刻精致,寓意丰富。(出示图片)一些现代建筑吸收传统文化元素和技艺,使得传统建筑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创新,既增加了建筑的文化底蕴,又符合了现代人对于回归本土文化的追求。(出示图片)说一说 能否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中线条排列的独特美感。从建筑整体看,屋顶的飞檐线条舒展灵动,形成优雅的弧线,传递出轻盈飘逸的视觉感受;立柱则以垂直挺拔的直线为主,与屋顶的曲线形成刚柔对比,让建筑既有稳重感又不失灵动。从细节构件看:斗拱的线条层层叠加、错落有致,、展现出榫卯结构的精巧;花窗的线条则更为丰富,或直或曲、或疏或密;藻井的线条从外到内层层收缩,营造出向中心汇聚的纵深感。小知识花窗的图案往往蕴含着吉祥的寓意,比如蝙蝠图案象征 “福”,莲花图案象征 “清廉” 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任务三:学习如何用线描的方式描绘建筑局部。线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线描画运用点、线的长短、粗细变化和排列的疏密、交叉重叠来塑造景物,可以较好地表现景物的古朴和单纯。(出示图片)建筑局部线描步骤1. 观察建筑局部的基本结构,用铅笔轻轻画线条定好主要形体的位置。(出示图片)2. 用铅笔勾画建筑局部的大形体大关系,再用钢笔勾勒各部分形体的穿插关系。(出示图片)3. 从主到次逐步刻画建筑局部的主体,用丰富的线条表现其细节。(出示图片)4. 深入调整画面关系,完成作品。(出示图片)活动二:用线描的方式描绘建筑局部,体会建筑与民族文化是如何相互交融的。(出示图片)小知识线描画是一种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绘画形式,在中国画和西方绘画中都有广泛地应用,不同的线条风格能传达出不同的艺术情感。四、分享与评述学生作品欣赏 任何一种绘画形式都离不开点、线、面的绘画语言。欣赏线描画作品,感受作品中表现出的细节,体会细致入微、耐心创作的工匠精神。(出示图片)思考探究:思考探究:请在各国传统建筑中寻找当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尝试用图画或文字表达对各国建筑文化的理解。中国传统建筑,蕴含着 “天人合一” 的文化内涵,建筑布局讲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装饰图案多有吉祥寓意,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西方哥特式建筑,高耸的尖塔等设计蕴含着对宗教的虔诚和对天国的向往,体现出宗教文化的影响。 察故宫太和殿等中国古代建筑图片及相关介绍,讨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交流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认识与感受。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学习知识链接。学生结合图片和资料,探究斗拱、藻井、花窗的结构特点与艺术价值及它们在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作用。学习小知识。学习用线描的方式描绘建筑局部的步骤。学习小知识。学生完成艺术作品观察欣赏。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通过小组交流,激发学习兴趣,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建筑在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与文化内涵。让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深入了解不同类型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提升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同时感受中国古代建筑的多元魅力与工匠智慧。拓宽学生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及特色构件,通过自主探究与交流,提升对传统建筑技艺的认知,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巧与智慧,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识。进行教材知识点补充关于花窗的小知识。通过分步实践线描建筑局部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线描建筑的方法,体会线条在表现建筑古朴与单纯美感上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对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同时在交流中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带领学生认识了解线描画的应用。在老师带领下进行展示强化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感受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分析其的作用。
作业布置 选择一处你身边的传统建筑,观察其不同部位的线条特征,重点记录屋顶、门窗、斗拱或栏杆的线条形态。 完成作业任务。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
课堂小结 学生通过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构件(如斗拱、藻井等),了解 “结构布局 — 装饰技艺 — 文化内涵” 的建筑艺术脉络,到赏析故宫太和殿、苏州园林等经典中国古代建筑,感受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装饰、与自然融合等场景里展现的技艺美感与文化智慧,再到对比不同类型中国古代建筑(宫殿、园林、寺庙等),拓宽了艺术视野。大家也动手实践,运用线描等技法创作建筑局部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观察能力和艺术表达,更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在作品展示环节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板书 巧夺天工探索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感受中国工匠的精巧技艺。深入探讨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的优秀的传统技艺。学习如何用线描的方式描绘建筑局部。分享与评述
课外拓展 1、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的形式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主要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等。庑殿顶庄重雄伟,常用于宫殿等重要建筑。歇山顶造型优美,有单檐和重檐之分。悬山顶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富有灵动之感。硬山顶山墙与屋面齐平,显得简洁朴素。2、斗拱在建筑结构和艺术表现上分别有什么作用?结构上,斗拱可传递荷载,将屋檐的重量传递到立柱,还能增强建筑的稳定性。艺术上,斗拱造型精巧,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不同样式的斗拱能体现出建筑的等级和艺术风格。3、现代建筑在传承传统建筑文化时,通常采用哪些方式?借鉴传统建筑的结构形式,像中华艺术宫运用传统梁柱结构。提取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如将传统花窗、斗拱等元素进行简化或创新运用。延续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理念,营造出具有传统韵味的空间氛围等。4、除了中国,还有哪些国家的传统建筑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印度传统建筑,如泰姬陵,融合了伊斯兰建筑风格,装饰精美,体现出印度宗教文化和艺术的灿烂;埃及传统建筑,如金字塔和神庙,以巨大的石块建造,体现出古埃及人对永恒和神灵的崇拜,具有浓厚的宗教和神秘色彩。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结合故宫太和殿、苏州园林、应县木塔等经典中国古代建筑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赏析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装饰以及艺术特色,增强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关联西方古代建筑,形成中外对比资源,可拓宽艺术视野。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图片、建筑局部线描作品与相关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表达欲望,强化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动手尝试建筑相关艺术创作。
教学反思 优点: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特色资源,结合《巧夺天工》相关内容,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艺与文化内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赏析与创作建筑相关作品的过程中感受艺术魅力,加深对中国古代建筑(如斗拱的结构与装饰、屋顶的形式与美感等)的理解与欣赏,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参与建筑局部线描等创作,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创作意识。不足点:对于部分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建筑局部线描创作,尤其是处理复杂建筑结构(如斗拱的线条穿插)等环节的操作上可能还存在困难,个别指导的时间和深度不够。对中国古代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挖掘还可进一步深入,可更多地结合具体历史背景或文化故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建筑传承的文化智慧和精神价值。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明确本课教学过程的缺陷,进行教学过程的改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