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 高二 人教版物理 选修1-1 1-1电荷-库仑定律必修 (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秋 高二 人教版物理 选修1-1 1-1电荷-库仑定律必修 (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9-09 22:3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1-1 电荷 库仑定律闪电是如何形成的?美国 富兰克林一、电荷:自然界只有正负两种电荷1、两种电荷: 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2、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原子的构成原子(中性)1、摩擦起电二、起电方法及其实质:同种物质摩擦能否起电?为什么?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物体带电的微观机理: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得失电子2、接触起电判断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1、结构:2、原理:3、用途: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3、感应起电二、起电方法及其实质: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物体带电的微观机理: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得失电子。验电器的感应起电四、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2、元电荷 e :e=1.60×10-19C3、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符号:Q、q
国际单位:库仑 ( C )电子(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 或者是元电荷 e 的整数倍(q=Ne)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既然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那么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决定于那些因素呢?①可能跟电荷电量有关;②可能与两个电荷间的距离有关.猜想1、定律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二、库仑定律2、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也称电场力实验表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1)随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
(2)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少 3、大小:4、方向: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5、适用条件: ⑴.真空(空气中近似成立)⑵.点电荷闪电现象解释 剧烈的气流运动使云层相互摩擦,摩擦导致云层间异种电荷大量积聚(摩擦起电)。靠近地面云层中电荷的大量积聚,会使地面因静电感应而产生电荷积聚(感应起电)。云层之间、云层与地面之间会形成几百万伏的电压。这个高压足以击穿空气,瞬时产生几十万安培的电流。电流生热使空气发光,叫闪电。防雷 知识 措施
“你们知道吗,男孩遭雷击概率超过女孩。”
防雷专家此语一出,台下的孩子们全都张大了嘴巴,女孩们一听全乐了,男孩子则不服气地问为什么这么说。
专家解释说,人体都有静电场,静电场所产生的电压越高,越容易遭到雷击,男孩和女孩生理结构存在不同,导致其静电压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男孩静电压1000,高于女孩的800,因此男孩遭雷击概率超过女孩。 雷雨天,碰到断了的电线千万不要去碰,雷电特别大时,最好单腿蹦着前进,或者双脚并拢向前跳,而不是迈大步奔跑,因为步子越大,所产生的跨步电压就越大,越容易被雷击。
发生雷电时,尽可能地关闭各类家用电器,并拔掉电源插头,以防雷电从电源线入侵。
打雷时不要开窗户,不要把头或手伸出户外,更不要用手触摸窗户的金属架。
雷电交加时,勿打手机或有线电话,应在雷电过后再拨打。
有人遭到雷击,停止呼吸时,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外部心脏按摩,并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例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典型例题】B D例2、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B C例3、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一个带 +6×10-8 C 的电量,另一个带 - 2×10-8 C的电量。把两球接触后再分开,两球分别带电多少?q1=q2= 2×10-8 C 例4、关于点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真正的点电荷是不存在的.
B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
C .足够小的电荷就是点电荷.
D .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的尺寸大小,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A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