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2.9《枣核》课件(4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2.9《枣核》课件(4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9 10:2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乡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 枣 核

——萧乾
萧乾(1910---1999),蒙古族,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是二战期间我国最早在西欧进行采访的战地记者,也是赴欧记者中唯一回国定居者。他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作品集有:《篱下集》《栗子》、《 人生采访》等。文中的旧时同窗是他的大学同学高君纯。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2、了解作者怎样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的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
3、感悟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
蹊跷 山坳 胡同 掀起 潜艇 镶嵌 衣兜 种籽 枣核 嫣红 玛瑙 国籍 词语积累蹊跷( ) 嫣( )红
倘若( ) 山坳( ) 掀启( ) 镶嵌( ) qī qiāoyāntǎngàoxiānqiàn预习检测: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次“先学后教” 叙述的线索?(我来积累)
是作者在叙述人物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中的贯穿思想和脉络。叙述的线索有多种多样的:有时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有时以空间转换为线索;有时以问题的划分排列为线索;有时以 某一具体的“物” 为线索;有的以作者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有的线索还不止一条。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纲举目张“枣核” 第一部分: (1) 枣核
第二部分:(2-4) 枣核
第三部分:(6-10) 枣核
第四部分: (11) 主题索


点索枣核见枣核说枣核点主题以“枣核”贯穿全文,设置悬念再读课文,思考:这几颗普普通通的枣核承载着一份什么样的情感呢?第二次“先学后教”体悟情感 海外华人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自学指导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体悟情感 这位友人想在自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体悟情感自学指导2:请跳读课文7—10小节,找找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 跳读是专门寻找所需材料的阅读方法。跳读不要求对文章必须从头至尾的通读,只要抓住文章的细节,选读某些章节、语句就可以了。跳读时要眼脑并用,精神高度集中,迅速扫描,寻找所需材料。 主要从心理与行动两个方面来表现。1、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2、体会出游子的心境3、想厂甸,想隆福寺 4、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5、近来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思乡的心理活动:1、栽杨柳树,种睡莲。 2、亲手建造“北海”。 3、追忆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4、试种家乡的枣树。(暂未做) 思乡的行动:咬文嚼字1、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若改为“这里过圣诞,我想旧历年”,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一……就……”的句型,表现出思乡之情的急切。第三次“先学后教”小组探讨一下问题,一会比比哪组发言最精彩 2、文中美籍华人“家庭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还感到“心中总像是缺点儿什么东西,她到底缺的是什么?
美籍华人在美国的物质生活是很富裕的,但在精神上,他远离了家乡的文化、民族的文化,在一种陌生的环境中而感到空虚。这种感觉是一个游子很自然朴素的思乡之情,怀旧之情。
现在你能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文章中心的句子。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枣 核
萧乾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起画龙点睛,揭示中心的作用,而且呼应开头,从更深的层次上解开了悬念
读懂枣核,领会巧妙构思 小小枣核寄托了海外华人浓浓的乡情,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无不流露出游子对故国的思念。
思考:将文章的行文顺序变为“话枣核”、“索枣核”、“见枣核”、“悟枣核”可不可以? 第四次“先学后教”:领悟枣核见枣核国籍虽改感情不改依恋故土索枣核话枣核设置悬念加深悬念解开悬念再三拜托,用途蹊跷如获至宝,故弄玄虚为解乡愁,如回故国深化题旨
呼应开头悟枣核层层设疑
构思精巧 不行,全篇用枣核设置悬念,将游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推向高潮,使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写得有张有弛、摇曳多姿,始终紧紧吸引着读者,使结构更精巧。题目的作用:1、“枣核”是本文的线索,用它设置悬念,推进悬念,揭开悬念。
2、 “枣核”是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载体,将海外游子与祖国紧紧连在一起。以小见大 1、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2、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3、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 爱国主义是个大主题,有些作家通过气势磅礴的重大事件来表现。本文作者却另辟蹊径,通过几颗小小的枣核来表现。对几颗枣核的盼望与爱惜,表现出海外游子的拳拳爱国之情。所以本文不是小题大作,而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走近故乡的景唐人街胡同:营造老北京浓郁的生活气息 、表现朴实百姓和他们其乐融融的小日子。庙会:叫卖声中呼呼作响的风车、香甜的糖葫芦、吹糖人的民间艺人北海:朴素的风景在这里有翻抖的空竹、放飞的风筝四合院:生活的地方最为难忘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起画龙点睛,揭示中心的作用,而且呼应开头,从更深的层次上解开了悬念
我的中国心河山只在我梦里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
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技巧学习:
1、以小见大的手法。
2、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跌宕起伏。
3、以枣核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写法。
4、用朴实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感情。
设想未来,你出了国,将如何面对养育自己的热土? 我相信同学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把生我养我的“家”永存心灵深处,时刻准备回报故乡的厚恩。1、摘抄一首表现乡愁的古诗.
2、《基础训练》第一课时。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