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兔的长毛和短毛
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C.玖瑰花的颜色和大小
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2.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植入烟草细胞中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这个事实说明,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
A.核酸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3.下列说法中,说明生物遗传现象的是( )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②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
③一树结果,酸甜各异
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
B.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C.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表达遗传信息
D.生物的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表现一定相同
5.下列生物的变异性状,不可遗传的是( )
A.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的个大质优性状
B.杂交小麦产生的高产抗倒伏性状
C.经人工选择繁育出的高产奶牛的高产性状
D.“南橘北枳”的口味色泽性状
6.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双眼皮由显性基因B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b控制.一对夫妇都是双眼皮,子女却为单眼皮,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A.都是BB
B.都是Bb
C.都是bb
D.一方BB,一方bb
7.一对夫妇生第一胎是男孩,这对夫妇打算生第二胎,第二胎是男孩的比率是( )
A.0
B.100%
C.50%
D.75%
8.一男子X染色体上某一突变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是( )
A.25%
B.0%
C.50%
D.100%
9.下列哪一项一定表示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
A.44+XY
B.22+X
C.22+XY
D.22+Y
10.用基因型为rr的枝条作接穗,成功嫁接到基因为RR的砧木上,在正常情况下,该枝条上结出了果实,判断果皮的基因型正确的是( )
A.rr
B.Rr
C.RR
D.RR和rr
11.原始大气的可能成分是( )
A.水蒸气、氨气、甲烷
B.甲烷、氧气、水蒸气
C.水蒸气、氧气、沼气
D.氧气、氨气、沼气
12.2015年4月14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爆发致命超级细菌,导致一名3岁男童死亡.超级细菌是指多数抗生素耐药的细菌,能让抗生素失效造成人体严重感染.下列关于超级细菌的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超级细菌对多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
B.细菌中原来就存在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个体
C.抗生素的选择和细菌的变异都是定向的
D.新品种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超级细菌的进化
13.下列哪一项是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征( )
A.人生来就有的,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B.生病以后有的,只防御一种病原体
C.人生来就有的,只防御一种病原体
D.后天获得的,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14.患过麻疹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麻疹病毒分别为( )
A.抗原和抗体
B.抗体和抗原
C.抗原和抗原
D.抗体和抗体
15.各种传染病能够在疫区流行,必须具备的环节是
( )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传染源、易感人群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6.“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所以各种自然灾害过后,要防治瘟疫爆发,注意饮食卫生显得格外重要,这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获得免疫
17.2009年甲流肆虐之际,在疫苗不能充足供应的情况下,怀化市政府首先为医院医护人员和学校师生提供了甲流疫苗.甲流疫苗和注射甲流疫苗的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18.动物常用粘满唾液的舌舔伤口,结果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下列选项中免疫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
A.服用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内的病菌
D.注射乙肝疫苗
19.下列对幼儿园预防传染病措施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将患病孩子送回家治疗﹣﹣控制传染源
B.按规定给孩子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C.每天对教室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D.要求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保护易感人群
20.正确安全用药是患者恢复健康的途径之一,下面关于用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药越贵越好
B.药越新越好
C.凭医生处方购药,并按医嘱服药
D.病情稍有好转立即停止服药
二、判断题(对选A,错选B)
21.已知人的有耳垂(D)和无耳垂(d)是一对相对性状.小林同学对家人的该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爷爷
奶奶
姑姑
爸爸
妈妈
小林
有耳垂
有耳垂
有耳垂
无耳垂
有耳垂
无耳垂
判断对错:
(1)爷爷和奶奶都有耳垂,但爸爸无耳垂,小林认为这是相对性状.
(2)据表中信息分析爷爷和奶奶的基因组成分别为Dd,Dd,姑姑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
(3)姑姑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X,其中的一条X染色体来自于爷爷或奶奶.
(4)若爸爸和妈妈生育第二个孩子,则这个孩子和小林耳垂性状相同的概率是75%. .
22.从一个受精卵到呱呱坠地的婴儿,再通过生长发育成长为今天青春洋溢的初中生,生命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奇,请据图回答:
(1)双眼皮由基因A控制,aa则表现为单眼皮;爸爸为单眼皮,妈妈为双眼皮,女儿表现为双眼皮,则妈妈的基因型一定为AA.
(2)遗传学上把单眼皮和双眼皮称为一对相对性状.
(3)法律上禁止近亲结婚,其科学依据是近亲结婚导致隐性致病基因结合的机会大大增加,生出有遗传病孩子的可能性大. .
23.2013年3月我国报道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到2014年4月22日我国共确诊4例,病死率最高时达50%以上.2014年5月7日我国首先发现了与H7N9禽流感严重程度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血浆血管紧张素Ⅱ,为早期判断病情、进行干预提供了依据.
(1)H7N9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寄生在禽类和人等动物的活细胞中.
(2)H7N9禽流感是禽﹣﹣人传播的传染病.2014年2月时浙江患者还很多,在政府采取强制关闭活禽市场的措施后,病人很快就减少,现在基本上没有病人了.这说明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H7N9禽流感的重要措施.
(3)在禽流感流行的高峰期,人们进入市场后,看到写着“禽类区”的标牌也会绕道而走.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兔的长毛和短毛
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C.玖瑰花的颜色和大小
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考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对性状.解答时可以从相对性状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兔的长毛和短毛,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玉米的黄粒和圆粒、玖瑰花的颜色和大小,都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2.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植入烟草细胞中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这个事实说明,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
A.核酸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考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分析】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解答】解:基因是指染色体与生物形状相关的小单位;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植入烟草细胞中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说明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核酸,综上所述B、C、D选项错误,只有A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DNA分子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是基因.
3.下列说法中,说明生物遗传现象的是( )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②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
③一树结果,酸甜各异
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解答】解:选项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都说明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而“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一树结果,酸甜各异”是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因此不属于遗传现象.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学上的遗传和变异指的是亲子代之间在性状方面的相似性或差异性.
4.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
B.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C.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表达遗传信息
D.生物的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表现一定相同
【考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解答】解:A、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A正确.
B、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B正确.
C、基因就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C正确
D、由于存在环境影响的原因,有时基因组成虽然相同,但性状表现不一定相同.如橘子只适宜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南方,南方的橘子移栽到北方后,基因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味道、色泽的性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北方的温度低,不适于橘子的生长,这是环境中的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而导致的.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5.下列生物的变异性状,不可遗传的是( )
A.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的个大质优性状
B.杂交小麦产生的高产抗倒伏性状
C.经人工选择繁育出的高产奶牛的高产性状
D.“南橘北枳”的口味色泽性状
【考点】生物的变异.
【分析】(1)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BC、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的个大质优性状、杂交小麦产生的高产抗倒伏性状、经人工选择繁育出的高产奶牛的高产性状,都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BC不正确;
D、“南橘北枳”的口味色泽性状是环境影响产生的不遗传的变异,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特点.
6.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双眼皮由显性基因B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b控制.一对夫妇都是双眼皮,子女却为单眼皮,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A.都是BB
B.都是Bb
C.都是bb
D.一方BB,一方bb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解:子女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双眼皮的夫妇生出了单眼皮的孩子,说明夫妇双方除含有一个控制双眼皮的基因B外,还都含有一个控制单眼皮的基因b,即基因组成都是Bb.如图所示: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基因的显隐性以及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7.一对夫妇生第一胎是男孩,这对夫妇打算生第二胎,第二胎是男孩的比率是( )
A.0
B.100%
C.50%
D.75%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分析】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人体内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含有一对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女性,而具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者则发育成男性.
【解答】解: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父亲产生的两种类型的精子结合的几率是均等的,或这两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几率是均等的,即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因此这对夫妇生第二胎是男孩的比率是50%.如图所示:
故选:C
【点评】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8.一男子X染色体上某一突变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是( )
A.25%
B.0%
C.50%
D.100%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人的性别遗传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儿子的染色体中Y一定来源于父亲,X一定来源于母亲.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因此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是O.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来分析解答问题.
9.下列哪一项一定表示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
A.44+XY
B.22+X
C.22+XY
D.22+Y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人体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44+XY表示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2+X即可表示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也可以表示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2+Y只能表示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因此,22+Y一定表示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0.用基因型为rr的枝条作接穗,成功嫁接到基因为RR的砧木上,在正常情况下,该枝条上结出了果实,判断果皮的基因型正确的是( )
A.rr
B.Rr
C.RR
D.RR和rr
【考点】植物的扦插或嫁接.
【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由题意可知用基因型为rr的枝条作接穗,成功嫁接到基因为RR的砧木上,在正常情况下,该枝条上结出了果实和接穗的一样,即rr型.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关键点:嫁接是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无遗传物质的改变.
11.原始大气的可能成分是( )
A.水蒸气、氨气、甲烷
B.甲烷、氧气、水蒸气
C.水蒸气、氧气、沼气
D.氧气、氨气、沼气
【考点】原始地球条件.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原始大气的成分,据此解答.
【解答】解: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即可解答本题.此题的关键点:原始大气层中没有氧气.
12.2015年4月14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爆发致命超级细菌,导致一名3岁男童死亡.超级细菌是指多数抗生素耐药的细菌,能让抗生素失效造成人体严重感染.下列关于超级细菌的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超级细菌对多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
B.细菌中原来就存在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个体
C.抗生素的选择和细菌的变异都是定向的
D.新品种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超级细菌的进化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一种新的耐药性细菌.
【解答】解:A、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耐药的变异),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适者生存),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强细菌.因此,超级细菌对多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A正确;
B、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也就是细菌中原来就存在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个体,B正确;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抗生素的选择是定向的,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
D、新品种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超级细菌的进化,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13.下列哪一项是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征( )
A.人生来就有的,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B.生病以后有的,只防御一种病原体
C.人生来就有的,只防御一种病原体
D.后天获得的,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此题可以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方面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
故选A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14.患过麻疹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麻疹病毒分别为( )
A.抗原和抗体
B.抗体和抗原
C.抗原和抗原
D.抗体和抗体
【考点】抗体和抗原.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原、抗体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抗原、抗体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原,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患过麻疹的人,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该抗体只对麻疹病毒有免疫作用;并在人体内存留.当再有麻疹病毒侵入时,就会被存留在人体的抗体清除,但其他病原体侵入时,它并不起作用.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麻疹病毒就是抗原.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抗原、抗体的概念.
15.各种传染病能够在疫区流行,必须具备的环节是
( )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传染源、易感人群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考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各种传染病能够在疫区流行,必须具备的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
故选:D
【点评】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6.“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所以各种自然灾害过后,要防治瘟疫爆发,注意饮食卫生显得格外重要,这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获得免疫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水灾过后会因为饮水遭到污染、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等原因,引发消化道传染病,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是通过注意饮食卫生切断其传播途径.所以水灾过后要防治瘟疫爆发,注意饮食卫生显得格外重要,这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C.
【点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不但是主要的考点,应用于生活实际亦可以达到治病防病的实效.
17.2009年甲流肆虐之际,在疫苗不能充足供应的情况下,怀化市政府首先为医院医护人员和学校师生提供了甲流疫苗.甲流疫苗和注射甲流疫苗的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抗体和抗原;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据此作答.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组织学生注射甲流疫苗,是由病原体甲流病毒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甲流病毒的抗体,因此接种的甲流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甲流的病原体甲流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了解疫苗的相关知识,掌握接种疫苗产生免疫力的原理,结合题意,即可正确答题.
18.动物常用粘满唾液的舌舔伤口,结果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下列选项中免疫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
A.服用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内的病菌
D.注射乙肝疫苗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高等动物和人类都具有防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它们是: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解答】解: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死亡.动物在受伤后,会用舌头舔伤口,这是因为唾液中的溶菌酶能够杀死侵入伤口的病菌,从而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服用糖丸只能预防脊髓灰质炎、接种卡介苗只能预防结核病、注射乙肝疫苗只能预防乙肝,因此都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内的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吞噬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动物常用粘满唾液的舌舔伤口,结果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免疫类型与此相同是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内的病菌.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防御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的作用.
19.下列对幼儿园预防传染病措施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将患病孩子送回家治疗﹣﹣控制传染源
B.按规定给孩子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C.每天对教室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D.要求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保护易感人群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解答】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A、患病孩子属于传染源,故将患病孩子送回家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A正确.
B、按规定给孩子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
C、D每天对教室消毒处理、要求孩子饭前便后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评】关键是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20.正确安全用药是患者恢复健康的途径之一,下面关于用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药越贵越好
B.药越新越好
C.凭医生处方购药,并按医嘱服药
D.病情稍有好转立即停止服药
【考点】安全用药的常识.
【分析】本题涉及的是安全用药和正确用药的知识.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据此答题.
【解答】解:A、用药并非越贵越好,针对病情,起到好的治疗效果,就是好药.不符合题意.
B、不同的疾病,要选用不同的药物,才能针对性的起到治疗作用,并不是药越新就越好,不符合题意.
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处方药的使用有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符合题意.
D、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处方药的使用有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二、判断题(对选A,错选B)
21.已知人的有耳垂(D)和无耳垂(d)是一对相对性状.小林同学对家人的该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爷爷
奶奶
姑姑
爸爸
妈妈
小林
有耳垂
有耳垂
有耳垂
无耳垂
有耳垂
无耳垂
判断对错:
(1)爷爷和奶奶都有耳垂,但爸爸无耳垂,小林认为这是相对性状. √
(2)据表中信息分析爷爷和奶奶的基因组成分别为Dd,Dd,姑姑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 √
(3)姑姑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X,其中的一条X染色体来自于爷爷或奶奶. √
(4)若爸爸和妈妈生育第二个孩子,则这个孩子和小林耳垂性状相同的概率是75%. × .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解:(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爷爷和奶奶都有耳垂,但爸爸无耳垂”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属于变异现象;由“无耳垂是因为体内缺少基因D”推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性状.爷爷和奶奶都有耳垂,但爸爸无耳垂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2)据表中“爷爷奶奶有耳垂、爸爸无耳垂”可知:爷爷奶奶的基因组成都是Dd,姑姑有耳垂,基因组成有两种情况:DD或Dd.如图所示:
(3)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这样男性产生的精子就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可见女性的X染色体一条可来自于父亲,一条来自于母亲.
(4)据表中信息“爸爸无耳垂、妈妈有耳垂、小林无耳垂”推知:妈妈的基因组成是Dd、爸爸和小林的基因组成都是dd,若爸爸和妈妈生育第二个孩子,则这个孩子和小林耳垂性状相同的概率是50%.
故答案为:(1)√;
(2)√;
(3)√;
(4)×.
【点评】此题考查了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22.从一个受精卵到呱呱坠地的婴儿,再通过生长发育成长为今天青春洋溢的初中生,生命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奇,请据图回答:
(1)双眼皮由基因A控制,aa则表现为单眼皮;爸爸为单眼皮,妈妈为双眼皮,女儿表现为双眼皮,则妈妈的基因型一定为AA. ×
(2)遗传学上把单眼皮和双眼皮称为一对相对性状. √
(3)法律上禁止近亲结婚,其科学依据是近亲结婚导致隐性致病基因结合的机会大大增加,生出有遗传病孩子的可能性大. √ .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3)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禁止近亲结婚的遗传学理论依据是近亲携带同种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其婚配生育子女出现这种遗传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解答】解:(1)“双眼皮由基因A控制”,则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aa则表现为单眼皮”;爸爸为单眼皮(基因组成是aa),妈妈为双眼皮(基因组成是AA或Aa),则其后代为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如图所示:
.
从遗传图解看出,妈妈的基因型为AA或Aa.
(2)“单眼皮和双眼皮”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遗传学上把单眼皮和双眼皮称为一对相对性状.
(3)“法律上禁止近亲结婚”,其科学依据是近亲结婚导致隐性致病基因结合的机会大大增加,生出有遗传病孩子的可能性大.
故答案为:(1)×
(2)√
(3)√.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3.2013年3月我国报道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到2014年4月22日我国共确诊4例,病死率最高时达50%以上.2014年5月7日我国首先发现了与H7N9禽流感严重程度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血浆血管紧张素Ⅱ,为早期判断病情、进行干预提供了依据.
(1)H7N9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寄生在禽类和人等动物的活细胞中. √
(2)H7N9禽流感是禽﹣﹣人传播的传染病.2014年2月时浙江患者还很多,在政府采取强制关闭活禽市场的措施后,病人很快就减少,现在基本上没有病人了.这说明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H7N9禽流感的重要措施. √
(3)在禽流感流行的高峰期,人们进入市场后,看到写着“禽类区”的标牌也会绕道而走.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 .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分析】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解答】解:(1)H7N9禽流感病毒是禽流感的病原体,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寄生在禽类和人等动物的活细胞中,说法正确.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采取强制关闭活禽市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说法正确.
(3)在禽流感流行的高峰期,人们进入市场后,看到写着“禽类区”的标牌也会绕道而走.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2)√;(3)×
【点评】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针对传染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