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5-2016学年下学期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5-2016学年下学期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9-10 13:4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你能说出下列说法中,哪一个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风声鹤唳
2.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换物镜时可以用手指扳动物镜镜头旋转
B.光线暗时可以选择使用凹面镜和大的光圈
C.上升和下降镜筒时要用双手旋转准焦螺旋
D.下降镜筒时要一边注视物镜一边旋转准焦螺旋
3.以下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排列正确的是(  )
①器官
②细胞
③组织
④人体
⑤系统.
A.②→①→③→④→⑤
B.④→⑤→③→①→②
C.②→③→①→⑤→④
D.④→⑤→①→③→②
4.生物学家利用人体干细胞培养出了人的心肌细胞,这种技术最关键的步骤是诱导干细胞(  )
A.分裂
B.分化
C.生长
D.繁殖
5.我们食用的胡萝卜、冬瓜和绿豆依次是植物的(  )
A.根、茎、叶
B.根、果实、种子
C.茎、果实、果实
D.茎、种子、果实
6.江西红色革命圣地井冈山林木茂盛,空气清新,降雨量大.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的(  )
A.光合作用的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7.某同学为探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装有同种等量花园土的花盆分别标号为①和②,在两个花盆中播种数量相等、饱满程度和大小相似的大豆种子,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另一同学阅读了其设计方案后,提出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花盆
阳光
温度


向阳处
20℃
适宜

暗室
28℃
适宜
A.两个花盆都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20℃
C.①花盆应在28℃,②花盆应在20℃
D.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
8.甲乙两根新鲜的萝卜条分别经过浓盐水和清水浸泡后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根据萝卜条发生的变化判断下属正确的是(  )
A.甲萝卜条在浓盐水中浸泡后细胞吸水
B.甲萝卜条在浓盐水中浸泡后细胞失水
C.乙萝卜条在浓盐水中浸泡后细胞失水
D.乙萝卜条在浓盐水中浸泡后细胞吸水
9.如图表示某植物的两种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
B.②过程表示呼吸作用
C.白天同时进行①和②生理活动
D.晚上也能同时进行①和②生理活动
10.下列人类活动中,目的是为了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将小麦、玉米种子晒干后入仓存放
B.夜间,给大棚种植的蔬菜通风降温
C.大雨过后,及时排出农田里的积水
D.向储藏水果、蔬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
11.下列人体有关器官的功能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
B.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
C.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D.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12.饥饱有度利健康,荤素搭配有营养.从营养平衡角度分析,下列属于合理营养的是(  )
A.
B.
C.
D.
13.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中生来就有的反应为非条件反射.下列反射不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手受到针刺产生缩手动作
B.吃到食物分泌唾液
C.眼睛受到强光刺激发生眨眼
D.看到红灯亮停止通行
14.小华吃西瓜时不小心把一些西瓜籽吞进肚里了,最终这些西瓜籽会随粪便排出体外.这些粒瓜籽在小华体内经过的部位依次是(  )
A.口腔→咽→小肠→胃→大肠→肛门
B.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胃→大肠→小肠→肛门
D.口腔→咽→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15.缺乏维生素,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将会受到影响,甚至引发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缺乏维生素C易患佝偻病
B.缺乏维生素A易患坏血病
C.缺乏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
D.缺乏维生素D易患夜盲症
16.呼出气与吸入气相比,呼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那么,这些二氧化碳最终来自人体的那些结构?(  )
A.肺泡
B.呼吸道
C.组织细胞
D.心脏
17.下列过程属于排泄的是(  )
A.流鼻涕
B.吐痰
C.排便
D.排汗
18.下列关于人眼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角膜在最外层的前方,有感光作用
B.虹膜中间的圆孔为瞳孔
C.晶状体透明有弹性,位于虹膜的后方
D.内层的视网膜有感光作用
19.人类有基于语言、文字等信息而发生的特有条件反射,下列反应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是(  )
A.饥渴了寻水喝
B.闻到饭菜香分泌唾液
C.看苦情戏掉眼泪
D.碰到危险迅速避开
20.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那么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是(  )
A.工业废水
B.汞、银、镉固体废弃物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二.综合分析题(每空1分,计10分)
21.某生物兴趣小组将三组基本相似的同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透明玻璃钟罩中,密封,经一昼夜暗处理后,置于室外相同环境下,其中甲做遮光处理,乙、丙不折光(如图)(注:丙钟罩内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甲和乙可以作为一组    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
(2)经过一昼夜暗处理的目的是    .
(3)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丙中的叶片分别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处理后发现,甲中的叶片不变蓝,乙中的叶片变蓝,这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丙由于缺少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片不变蓝.
22.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
(1)人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因为一旦人类生存需求超过了    承载能力.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
(2)我国目前垃圾问题日益显现,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处理垃圾问题重要的是首先对垃圾进行    处理.
(3)工业生产中燃烧煤等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硫、氢氧化物,并进而形成    等酸性物质,随雨降落,危害生态.
(4)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做到不吃    和已过保质期的食品,不滥用抗生素和微量元素强化食品等.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你能说出下列说法中,哪一个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风声鹤唳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解: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属于捕食关系,是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子代和亲代具有相同的性状,属于遗传现象.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属于复杂反射.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换物镜时可以用手指扳动物镜镜头旋转
B.光线暗时可以选择使用凹面镜和大的光圈
C.上升和下降镜筒时要用双手旋转准焦螺旋
D.下降镜筒时要一边注视物镜一边旋转准焦螺旋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逐项分析解答.
【解答】解:A、转换物镜时要转动转换器,不可以用手指扳动物镜镜头旋转.符合题意.
B、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不符合题意.
C、上升和下降镜筒时要用双手同时旋转粗准焦螺旋,不能单手单边旋转,不符合题意.
D、下降镜筒时要一边注视物镜一边旋转准焦螺旋,防止物镜压坏标本,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
 
3.以下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排列正确的是(  )
①器官
②细胞
③组织
④人体
⑤系统.
A.②→①→③→④→⑤
B.④→⑤→③→①→②
C.②→③→①→⑤→④
D.④→⑤→①→③→②
【考点】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
【分析】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大到小依次是: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解答】解: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人体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
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
由这八个系统就构成了完整的人体.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故选:C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的结构层次.
 
4.生物学家利用人体干细胞培养出了人的心肌细胞,这种技术最关键的步骤是诱导干细胞(  )
A.分裂
B.分化
C.生长
D.繁殖
【考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分析】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心肌细胞是细胞分化原理的运用,解答时可以从细胞分化的过程和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细胞分化的过程大致是:细胞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在生长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结果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例如,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红细胞和心肌细胞都是来自中胚层.但是,后来红细胞能够合成血红蛋白,而心肌细胞则能够合成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这两种细胞的稳定性变异是不可逆转的.胚胎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了心肌细胞,是利用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使胚胎干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分化出人类需要的心肌细胞.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5.我们食用的胡萝卜、冬瓜和绿豆依次是植物的(  )
A.根、茎、叶
B.根、果实、种子
C.茎、果实、果实
D.茎、种子、果实
【考点】绿色开花植物由六大器官组成.
【分析】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解答】解:植物的根、茎、叶与营养物质有关,所以属于营养器官.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胡萝卜二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作蔬菜食用;冬瓜的食用的部分属于果实,绿豆属于种子.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植物的六大器官,理解它们的功能,很快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6.江西红色革命圣地井冈山林木茂盛,空气清新,降雨量大.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的(  )
A.光合作用的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考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蒸腾作用的意义.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解答】解: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使空气清新,氧含量高;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能够增大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所以空气清新,氧含量高,而且降雨量多、气候湿润.因此,井冈山林木茂盛,空气清新,降雨量大,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原因.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意义.
 
7.某同学为探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装有同种等量花园土的花盆分别标号为①和②,在两个花盆中播种数量相等、饱满程度和大小相似的大豆种子,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另一同学阅读了其设计方案后,提出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花盆
阳光
温度


向阳处
20℃
适宜

暗室
28℃
适宜
A.两个花盆都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20℃
C.①花盆应在28℃,②花盆应在20℃
D.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
【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分析】本题考查究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实验.题目中涉及到的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惟一性.
【解答】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同学为了研究光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可变因素应该是阳光,其他条件则应相同.本题中却出现了两个不同条件:阳光和温度.所以应把两个花盆应放在同一温度环境中.
故选:B
【点评】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时,应同时考虑两个原则:一是要设置对照,对照应有两组或两组以上;二是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
 
8.甲乙两根新鲜的萝卜条分别经过浓盐水和清水浸泡后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根据萝卜条发生的变化判断下属正确的是(  )
A.甲萝卜条在浓盐水中浸泡后细胞吸水
B.甲萝卜条在浓盐水中浸泡后细胞失水
C.乙萝卜条在浓盐水中浸泡后细胞失水
D.乙萝卜条在浓盐水中浸泡后细胞吸水
【考点】植物细胞的吸水、失水.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装置放入的是浓盐水,由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小于浓盐水溶液的浓度,会导致萝卜细胞失水,从而导致萝卜皱缩变小、变软;在乙装置中是清水,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部清水,所以细胞会吸水,萝卜会因为吸水而硬挺.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理解掌握.
 
9.如图表示某植物的两种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
B.②过程表示呼吸作用
C.白天同时进行①和②生理活动
D.晚上也能同时进行①和②生理活动
【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能量;(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题干图示①表示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过程;②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过程.
根据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对立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因为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光合作用只有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因此呼吸作用全天都能进行.故选项A、B、C均正确,只有选项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关系.
 
10.下列人类活动中,目的是为了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将小麦、玉米种子晒干后入仓存放
B.夜间,给大棚种植的蔬菜通风降温
C.大雨过后,及时排出农田里的积水
D.向储藏水果、蔬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
【考点】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解答】解:A、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故不正确;
B、温度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降温,抑制了蔬菜的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增加产量.故不正确;
C、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土壤板结,土壤中的氧气减少,不利于根的呼吸;中耕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故正确;
D、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得到解释.据此原理,在贮藏水果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降低水果的呼吸作用,延长储存时间.故不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水、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11.下列人体有关器官的功能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
B.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
C.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D.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考点】胃和肠的结构特点;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心脏的结构;肺的结构.
【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解答】解:A、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A错误;
B、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B正确;
C、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C正确;
D、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乳化脂肪,D正确.
故选:A
【点评】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是关键.
 
12.饥饱有度利健康,荤素搭配有营养.从营养平衡角度分析,下列属于合理营养的是(  )
A.
B.
C.
D.
【考点】注意合理营养.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平衡膳食的相关知识,可结合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来解答.
【解答】解: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①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②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③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④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⑤层为油脂类.可见A符合平衡膳食宝塔中营养物质的分布情况.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宝塔的含义.
 
13.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中生来就有的反应为非条件反射.下列反射不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手受到针刺产生缩手动作
B.吃到食物分泌唾液
C.眼睛受到强光刺激发生眨眼
D.看到红灯亮停止通行
【考点】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ABC、“手受到针刺产生缩手动作”、“吃到食物分泌唾液”、“眼睛受到强光刺激发生眨眼”,都是生来就有的反射,神经中枢在脑干或脊髓,因此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D、“看到红灯亮停止通行”,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反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所以,不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看到红灯亮停止通行”.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14.小华吃西瓜时不小心把一些西瓜籽吞进肚里了,最终这些西瓜籽会随粪便排出体外.这些粒瓜籽在小华体内经过的部位依次是(  )
A.口腔→咽→小肠→胃→大肠→肛门
B.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胃→大肠→小肠→肛门
D.口腔→咽→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考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分析】消化系统有消化腺和消化道组成,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是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据此解答.
【解答】解: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是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小华吃西瓜时不小心把一些西瓜籽吞进肚里了,最终这些西瓜籽会随粪便排出体外.这些粒瓜籽在小华体内经过的部位依次是它的旅行路线是: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故选:B.
【点评】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15.缺乏维生素,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将会受到影响,甚至引发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缺乏维生素C易患佝偻病
B.缺乏维生素A易患坏血病
C.缺乏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
D.缺乏维生素D易患夜盲症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
维生素的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夜盲症、皮肤粗糙
维生素B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神经炎
维生素C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正常的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解答】解:A、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
B、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易患佝偻病;
C、缺乏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
D、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
故选:C
【点评】维生素的作用及缺乏症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掌握,可结合上面表格中的内容比较记忆.
 
16.呼出气与吸入气相比,呼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那么,这些二氧化碳最终来自人体的那些结构?(  )
A.肺泡
B.呼吸道
C.组织细胞
D.心脏
【考点】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分析】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呼吸的意义是有效地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
【解答】解: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如图所示: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
故选C.
【点评】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来源于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而产生的.
 
17.下列过程属于排泄的是(  )
A.流鼻涕
B.吐痰
C.排便
D.排汗
【考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分析】此题考查排泄的概念及途径.人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据此解答.
【解答】解: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体内的粪便是食物吸收完营养物质后剩下的食物残渣,体内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流鼻涕、吐痰都属于气管的分泌物的排出,也不属于排泄.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
 
18.下列关于人眼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角膜在最外层的前方,有感光作用
B.虹膜中间的圆孔为瞳孔
C.晶状体透明有弹性,位于虹膜的后方
D.内层的视网膜有感光作用
【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分析】如眼球结构图: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解答】解:据分析可知,角膜位于最外层,无色透明,能够折射光线.不能感光.
故选A.
【点评】明确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19.人类有基于语言、文字等信息而发生的特有条件反射,下列反应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是(  )
A.饥渴了寻水喝
B.闻到饭菜香分泌唾液
C.看苦情戏掉眼泪
D.碰到危险迅速避开
【考点】人类神经活动的特征.
【分析】非条件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人类不但能够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射,还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也能建立条件反射,因为人类具有语言中枢,这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动物则没有这种能力.吃梅止渴是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切梅止渴都是人出生后产生的,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都属于条件反射.而只有B选项中“听梅止渴”是由语言中枢的参与,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解答】解:饥渴了饮水、闻到饭菜香分泌唾液、碰到危险迅速避开,这些活动都没有大脑皮层中语言中枢的参与,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
而看苦情戏掉眼泪,有语言中枢的参与,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故选:C
【点评】明确人类特有的中枢是语言中枢.
 
20.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那么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是(  )
A.工业废水
B.汞、银、镉固体废弃物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考点】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厄尔尼诺现象频发等一系列气候问题,这就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
【解答】解:二氧化碳增多主要是含碳燃料的燃烧引起的,它的增多会导致全球温度上升,其危害很多: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等,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应该倡导人们的低碳生活:大量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等.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会造成全球逐渐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故选C
【点评】本题内容较为简单,但考查点重在环境保护意识,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
 
二.综合分析题(每空1分,计10分)
21.某生物兴趣小组将三组基本相似的同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透明玻璃钟罩中,密封,经一昼夜暗处理后,置于室外相同环境下,其中甲做遮光处理,乙、丙不折光(如图)(注:丙钟罩内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甲和乙可以作为一组 对照 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吗?(或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吗?) .
(2)经过一昼夜暗处理的目的是 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
(3)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丙中的叶片分别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处理后发现,甲中的叶片不变蓝,乙中的叶片变蓝,这说明 淀粉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丙由于缺少 二氧化碳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片不变蓝.
【考点】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分析】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其公式如下: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能量)+氧气
【解答】解:(1)甲组装置与乙组装置的区别是甲遮光,乙不遮光,其余条件相同,因此甲和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吗?或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吗?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为了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淀粉,必须先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才能验证叶片内的淀粉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制造的.
(3)甲组装置遮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乙组装置具备光合作用的条件,丙组装置里面是氢氧化钠溶液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将甲、乙、丙中的叶片分别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处理后发现:甲中的叶片不变蓝,乙中的叶片变蓝,这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丙由于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片不变蓝.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清水没有此功能.
故答案为:(1)对照;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吗?(或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吗?);
(2)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3)淀粉;二氧化碳.
【点评】熟练掌握植物的生理活动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2.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
(1)人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因为一旦人类生存需求超过了 生物圈 承载能力.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
(2)我国目前垃圾问题日益显现,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处理垃圾问题重要的是首先对垃圾进行 分类 处理.
(3)工业生产中燃烧煤等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硫、氢氧化物,并进而形成 硫酸、硝酸 等酸性物质,随雨降落,危害生态.
(4)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做到不吃 霉变 和已过保质期的食品,不滥用抗生素和微量元素强化食品等.
【考点】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及其影响;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及其防治;关注食品安全.
【分析】(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所有生物生活的家园.包括所有生态系统是最大的.另外在地球是只有在生物圈范围内才适合生物生存,所以在地球上生物活动的最大范围是生物圈,也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的最大范围.
(2)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3)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
(4)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
【解答】解:(1)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一旦人类的生存需求超过了生物圈的承载能力,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如海洋酸化、臭氧稀薄、淡水贫乏、生物灭绝、土地缺少、温室效应、化学污染等,使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生物圈是迄今为止,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要大力的植树造林或退耕还林,想办法增加植被,使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和谐发展.
(2)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类及无害处理,对可利用的资源再利用.
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防止环境污染,造福人类.
(3)工业生产中燃烧煤等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硫、氢氧化物,并进而形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会使雨水的pH<5.6,即小于正常的雨水,为酸雨,危害生态.
(4)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买肉时一定要看是否是检疫合格的,霉变的食品中细菌真菌大量繁殖,产生了大量有毒的物质如黄曲霉素,不能食用;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过程中可能改变其性质,所以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营养成分、保质期、配料、品名、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或有效期,从而加大食品质量的有效监督和检查等措施予以保证.食品如果过了保质期,看起来虽然没有变质,但是其内在的性质、品质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可以再食用.
故答案为:(1)生物圈;
(2)分类;
(3)硫酸;硝酸;
(4)霉变.
【点评】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应利用所学改善我们的生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