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单元习作话题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学生写自己观察的一种事物,并向同学展示自己的观察所得,习作内容与本单元的各部分联系紧密,是学生单元学习成果的综合展示。
教材第1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即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写下来。教材第2部分提出了评改的要求:一是写完后修改错别字和不通顺的语句,旨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二是小组展示观察所得,旨在培养学生的分享习惯。教材第3部分提出了习作后的要求,即梳理观察心得,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教材配有一幅插图。图中有天空、云朵、房屋、大树、草地、小猫、小鸟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提示学生生活中有广泛的观察对象,激发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愿望,进一步拓宽学生习作选材的思路。
习作后编排了《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例文,观察的对象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小动物和水果。
《我家的小狗》一文,“我”经过细致观察,发现了小狗“王子”淘气又可爱的特点。如:认“狗”字的时候,叫得最欢;能用叫声表示不同意思;喜欢同火车赛跑。旁批和课后题提示学生,读这篇例文时要关注作者观察小狗时发现了什么,并体会小狗的淘气可爱。
《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第1-3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和杨梅树的样子,第4-6自然段写了作者观察到的杨梅外形、颜色、味道的特点。旁批提示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这样观察的好处,课后题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作者对杨梅外形、颜色、味道的观察所得。
教学目标
1.能通过看、听、闻、摸、尝等多种方法观察事物的不同方面,注意事物的变化,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2.能用修改符号修改错别字和不通顺的语句。
3.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通过看、听、闻、摸、尝等多种方法观察事物的不同方面,注意事物的变化,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交流观察所得,激发写作兴趣
我们眼中的世界五彩缤纷,有许多奇妙、有趣的事物。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小朋友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样事物,带着好奇去仔细观察,把你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呢?我们来交流交流。
1.出示几则交流的样例:
样例一:我观察了傍晚天上的晚霞。我是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来观察的。我发现晚霞的颜色非常美丽,红彤彤的,天上的云好像在燃烧一样,而且颜色还会不断地变化。我还观察了晚霞的现状,有时像一群马在奔跑,有时像一条大河在流动,有时像几个调皮的小孩在天上玩耍,我一边观察一边想象,真是太有趣了!
样例二:昨天,我妈妈买回来一个榴莲。这是我家第一次吃榴莲。妈妈把榴莲放在桌子上,我的妈妈呀,那气味,简直是臭气熏天啦!我连忙捂住鼻子,奶奶也捂住了鼻子,还不住地说:“这么臭,样子还那么难看,能吃吗?”奶奶这么一说,我就注意观察了榴莲的外表,凹凸不平,像一排排锋利的牙齿,怪吓人的。妈妈笑着说:“好不好吃,尝尝不就知道了?”妈妈小心地把榴莲打开了,用勺子挖了一口放到我嘴里。我尝了尝,哇,真没想到,口感这么软糯,而且还挺香的,怎么跟闻到的气味完全不同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
3.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同步呈现学生的观察记录单。
4.小结,说说观察感受和心得体会。预设参考:
◇观察时要细致一些,注意事物的变化。
◇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
◇可以从事物的不同方面观察。
5.这次习作,就让我们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你的观察发现和所得。
揭示习作话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任务二 借助习作例文,学习写作方法
(一)学写小动物
1.出示课文《撘船的鸟》片段,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翠鸟的。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交流明确:写了翠鸟的外形和动作——说明作者细致观察了这两个方面。
2.阅读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学习观察与写作方法。
(1)默读并思考:作者仔细观察并写了“王子”的哪几个方面?
交流明确:
“王子”认字。
“王子”喜欢叫。
“王子”跟火车赛跑。
(2)经过细致观察,作者发现了“王子”的淘气可爱。请把你觉得淘气可爱的地方找出来,和同学交流。学生自主找读。
(3)指名学生交流。重点体会以下两处:
我教过“王子”认字,可是它连一个字母也没学会,不过它倒是挺爱上课的。我教它念“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它准是在想,这是在说它自己呀!“王子”还会数数,不过总共才会数到二。
说说“王子”的淘气可爱表现在哪里。(一个字母也没学会,不过挺爱上课的;念“狗”的时候叫得最欢。)
根据这段话,还原作者的观察,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的。(看、听、想结合,运用多种感官细致观察)
它喜欢同火车赛跑。每次都是它输,可它从不在乎。每当有火车开过来,“王子”都以为能跑赢它。等到跑不动了,它便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顿。
说说“王子”的淘气可爱表现在哪里。(喜欢跟火车赛跑;跑不动了,就冲火车汪汪叫)
根据这段话,还原作者的观察,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的。(看、听、想结合,运用多种感官细致观察)
(4)小结写法:可以从外形和动作两方面去写小动物,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场景写小动物。在观察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让我们笔下的事物更加形象、具体。
(二)学写植物
1.出示《金色的草地》,说说作者是怎么写的。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指名交流,引导明确:作者先写经过一天中的几次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再写自己产生的疑问,最后写经过细致观察找到了原因。——作者观察的方法也是如此。
2.阅读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学习观察与写作方法。
(1)默读例文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杨梅的?
交流明确:形状、颜色和味道
(2)再读习作例文,填写表格,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
形状: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成熟后刺变软变平。
颜色:先是淡红,随后深红,最后几乎变黑。果肉新鲜红嫩。
味道:没有熟透时又酸又甜,熟透后甜津津的,略带点儿酸味。
(3)出示文中典型语句,进一步交流: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还细致地观察到了杨梅形状、颜色、味道的变化。
(4)小结写法:写植物(水果)时,我们可以从外形、颜色、味道等方面来观察,注意每个方面的变化情况。
◎学生自主习作,教师个别指导
学生借助观察记录单,把自己观察的事物写下来,注意从不同方面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教师课堂巡视,对习作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发现的典型或共性问题,及时指出、反馈。
◎点评优秀习作,再习写作经验
1.出示本次习作的星级评价量表,关注第一条评价标准:
能通过看、听、闻、摸、尝等多种方法观察事物的不同方面,注意事物的变化,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2.师生互动,点评两篇优秀习作
可换成本班学生的优秀习作。课件中预设的两篇习作,可以供参考。
具体点评内容请参看课件。
◎运用修改符合,修改自己习作
1.复习本学期学过的三种修改符号。
2.学生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草稿,重点修改错别字、不通顺的语句,以及自己觉得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小组内互相交换习作进行修改。教师课堂巡视,个别指导修改。
◎小组习作交流,分享写作成果
小组内轮流朗读自己的习作,听完后说说自己最喜欢谁写的习作,为什么喜欢。出示交流分享的表达支架:
我最喜欢____写的习作。我觉得他的观察很细致,特别是这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她)运用了_________的观察方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