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宣城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3 22:3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宣城市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事项: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題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秦襄公时代的《诗·秦风·驷藏》有“驷藏孔阜”之句,“戴”言马色黑如铁,以铁形容马的颜
色;《老子》中有“天地之间,其犹橐籥(指多个鼓风皮囊)乎”的话;卫国一地名叫铁丘,或与
产铁有关。这些可以印证
A.西周末期的主要劳动工具为铁器
B.铁器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已出现
C.官府主持的冶铁规模已相当宏大
D.春秋时期已发明生铁冶炼技术
2.西汉前期,诸侯王就国时间以分封制的基本要求为依据。西汉中期至东汉,皇帝开始倾向
于以其个人喜好来决定诸侯王的就国时间,诸侯王不冉需要承担王国管理的职责,往往也
选择授封后暂不就国。诸侯王就国的变化反映了汉代
A.选官制度的创新
B.刺史制度的实施
C.中枢机构的调整
D.中央集权的加强
3.南北朝末期,各少数民族在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和汉族基本一样,如大将
高欢对军士讲话,时而用鲜卑语,时而又用汉语;当时鲜卑族没有文字,诏令文书都用汉字,
因此各级官吏都必须识汉字。这
A.源于华夷一体观念的影响
B.呈现出民族交融趋势
C.削弱了少数民族贵族特权
D.导致鲜卑族文化丧失
4.北宋时期游学现象比较普遍。嘉祐二年(1057)上封者言:“四方士子客京师以待试者六、七
千人,一有喧噪,其徒众多,势莫之禁。”北宋中期以后,虽然两京仍是游学的首选,但江浙一
带同样可以吸引很多游士。材料所述变化反映了当时
A.士人主流价值观嬗变
B.政治环境较为宽松
C.南方社会影响力提升
D.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宣城市高二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5.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青苗法是按户等(如表,按财力划分的民户等级,财力最多者为一
等户,依次递减为二、三、四、五等户)发放贷款。该规定
户等
一等户
二等户
三等户
四等户
五等户
可发放钱额
≤十五贯文
≤十贯文
≤六贯文
≤三贯文
≤一贯五百文
A.赢得了各阶层的支持
B.加重了民户的经济负担
C.阻断了高利贷者剥削
D.体现出一定的理性色彩
6.下列为清代的一份微州文书。
立承佃人潘有义,今承到程名下山壹号,六保江祥坑,小土名外大弯,其山悉照老佃
约,是身承去锄种苞芦(即玉米),递年交纳苞芦壹佰陆十斤正,约至十月内付还。如过
期,加价,行罚。存照。
乾隆三十五年二月二十日
该文书可以佐证当地
A.农民的赋役负担较为沉重
B.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浓厚
C.玉米已成为较重要的食物
D.小农业经济已面临瓦解
7.进入宣统朝以后,清廷基于防范“地方势力坐大”的考虑,一味在财政、军政、司法等领域加
强集权行动,政治上也推出“皇族内阁”。这些做法
A.旨在椎动社会近代化
B.挽救了清朝的统治
C.导致了辛亥革命爆发
D.加快了清廷的覆亡
8.从1928年至1930年间,南京国民政府与美、日、英等国通过谈判废除了这些国家在关税方
面的特权,并以国定关税代替协定关税。国定关税对一些大宗出口物品予以减免税,并对
发展国内工业所必需的原料、设备减轻其进口税。这
A.说明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改变
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C.表明中国关税自主权完全收回
D.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9.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战略思想,他指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
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
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
联控制的问题”。这一战略思想
A.改变了新中国外交基本方针
B.表明中国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C.为当时中国外交指明了方向
D.直接促成了中法两国的建交
宣城市高二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