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1《场景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识字1《场景歌》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3 14:5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时备课
课题 制作“量词大转盘” 争当“量词小达人”
——《场景歌》 课型 精读引领课 主备人 序号
教材分析 核心问题及问题系统
课标分析 维度 学段目标 任务群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写字。
学习独立识字,能用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累计认识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书写800个左右。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意识地梳理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汉字、词语,并尝试进行分类。
阅读与鉴赏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诵读儿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喜欢阅读儿歌,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提示提取文本的显性信息。能借助关键词句复述自己读过的内容。喜欢积累优美的词句,并尝试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学习文明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学习文明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遵守规则,主动合作,积极参与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看图说话,能描述一幅图画的主要内容。
梳理与探究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 愿意为他人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朗读时能使用普通话,注意语气、语调和节奏。喜欢在学校、社区组织的朗诵会、故事会等活动中展示。愿意用文字、图画等方式记录见闻、想法。
学情分析 已知经验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1、量词基础: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操场上》《怎么都快乐》等课文中,已初步接触过“拍皮球、听音乐、一个人玩”等动宾短语,对“个、只、条”等最常用的单个量词有模糊感知。生活口语中会不自觉地使用,如“一个苹果”“一只小狗”。 2、朗读基础:一年级大量儿歌、韵文的学习(如《对韵歌》《大小多少》)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语感。他们熟悉并喜爱拍手读、对读等朗读形式,能模仿简单的节奏。 3、图文结合:学生自一年级起就接受了“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的训练(如《四季》《雪地里的小画家》),具备通过观察图画,找出对应信息并简单描述的能力。 4、识字方法:初步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对形声字构字规律有初步概念。 1、量词混淆:量词与事物的固定搭配是难点,容易出现“一个船”“一只飞机”等搭配不当的情况。对于“一方、一道、一丛”等抽象或文学性较强的量词,缺乏概念和理解。 2、陌生事物:对“军舰、帆船、铜号”等不常见事物缺乏直观认识,影响对词义和场景的理解。 3、仿编局限:独立仿编时,思维容易局限在“一个、一只”等少数常用量词上,难以迁移运用新学的量词,且组织成有序的场景语句有困难。 1、情境化与可视化:大量运用图片、视频,直观展示“军舰、帆船、铜号”等实物。通过动作演示(如用手比划“方”)、实物对比(“一方手帕”与“一块橡皮”)等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建立量词与事物的准确关联。 2、游戏化巩固:设计“量词搭配对对碰”、“场景寻宝”(在图中找量词对应的事物)等游戏,在反复实践中强化记忆。 3、搭建表达支架:提供“词语百宝箱”(列出本课新学的量词和事物名称)和句式模板(“我看见了一( )和一( )”),降低仿编难度,鼓励学生将新词用进去。
课时目标 1、通过创设“海边、乡村、公园、队活动”四个场景,运用图文对照、形声字归类、生活联想等方法,正确认读“滩、艘、军、舰”等12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园、孔、桥、群”等6个生字,重点掌握“群”字(左右结构,左横右竖)的间架结构。 2、 通过教师范引、拍手游戏、小组接龙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在此过程中感受歌谣的韵律美,体会不同场景中量词使用的准确性与秩序感,最终达成背诵积累。 3、 借助“场景对对碰”图片游戏和“我是小导游”口语交际活动,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文中量词短语,并尝试仿照“一(量词)+一(事物)”的句式,用量词清晰地描述身边的一个场景。 4、通过动手制作“量词卡片” 的实践任务,激发主动积累量词的兴趣,初步学习归类整理语言材料,为班级《我们的歌谣集》贡献“量词卡”素材。 评价任务 1. 圈画课文中的量词短语,理解量词的意思,交流搭配方法。 ☆☆☆ 能准确圈出所有8个核心量词短语(一只海鸥、一艘军舰、一条帆船、一方鱼塘、一行垂柳、一座花园、一道小溪、一丛翠竹)。 ☆☆ 能圈出大部分(5-7个)量词短语。 ☆ 在教师或同学提示下,能圈出部分量词短语。 梳理课文描绘的四幅画面,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场景。 ☆☆☆ 能准确、完整地概括出四幅画面:“海边景色”、“乡村风光”、“公园美景”和“少先队员活动场景”。 ☆☆ 能概括出其中2-3幅画面,表述基本清楚。 ☆ 只能指出画面中的个别事物,无法进行整体概括。 仿照课文“一(量词)+一(事物),一(量词)+一(事物)”的句式,用量词描述身边的一个场景。 ☆☆☆ 能准确使用量词,仿写两句话及以上,句式工整,场景统一。 (例: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群同学,认真学习。) ☆☆ 能仿写一句话,量词使用基本正确。 (例:一片操场,一条跑道。) ☆ 在教师提供的词语支架帮助下,能尝试进行搭配。
课时驱动任务 制作“量词大转盘”,争当“量词小达人”
同学们,我们班级要制作一本超级有趣的《我们的歌谣集》!第一关,就是成为“量词小达人”。今天,我们将走进《场景歌》的奇妙世界,学习使用准确的数量词来描绘美丽的场景。只要你能成功闯过“朗读关”“识字关”“运用关”和“创作关”,就能获得“量词小达人”勋章,并为我们的歌谣集贡献第一份力量——制作“量词卡片”! 要完成“制作‘量词大转盘’,争当‘量词小达人’”这一任务,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预设: 初读课文,探访场景——如何通过朗读,感受四个场景的不同与歌谣的节奏?(任务一:朗读感知) 聚焦短语,解密量词——如何借助方法理解“一方鱼塘”、“一行垂柳”等量词短语的准确用法?(任务二:理解运用) 学以致用,玩转量词——如何仿照课文句式,用量词清晰地描述我们身边的场景?(任务三:仿写创作)
教学环节 学习过程 (强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1 初读课文,探访场景 任务一:童谣寻趣,节奏初感 活动1:听读入境,揭示课题
教师引导:(播放海浪、铜号声)“听,这些声音把你带到了哪里?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四幅插图)“这四幅画又带你去了哪些地方?”
学生预设:海边、有船的地方、农村、公园、小朋友在玩耍……
教师总结:“有一首歌谣,就像一位小画家,用准确的‘量词’把这些美景一幅一幅地画了出来。它就是——《场景歌》。”(板书课题)
活动2: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和同桌互相听一听,当好小老师。”
方法指导/点拨:巡视中重点关注“一艘军舰”(sōu, jiàn)、“一行垂柳”(háng)、“一把铜号”的读音,对普遍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
学生预设:可能将“艘”读成“sòu”,将“行”读成xíng。
活动3:拍手朗读,感受节奏
教师引导:“听老师拍着手读一遍,注意老师的节奏。”(示范:XX X) “你们能像这样读吗?我们试试男生读量词,女生读事物。”
教师追问:“藏着藏着,这些景物好像印在我们脑子里了。现在只看图,你还能说出这些对对的短语吗?”(隐去文字,看图试背)
学生预设:在节奏带动下,朗读更积极;看图背诵时,能大部分回忆,但顺序可能混淆。 评价任务: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评价标准:
☆☆☆ 朗读正确流利,节奏感强,能尝试背诵。
☆☆ 朗读基本正确,能跟上拍子。
☆ 需要提醒才能读通顺
环节2 聚焦短语,解密量词 任务二:量词解密,妙用生花 活动1:圈画短语,发现量词
教师引导:“歌谣里藏着许多‘一( )( )’这样的短语,请默读课文,用圆圈把它们都圈出来,看谁找得又全又准。”
学生预设:能圈出大部分,可能漏掉“一方”、“一道”等不常见的。
活动2:图文对照,理解运用
教师引导形成方法支架:
◆看:(出示“一方鱼塘”图)“看看这幅图,鱼塘是什么形状的?”
◆比:“如果我们说‘一个鱼塘’,和‘一方鱼塘’给你感觉一样吗?”(引导感受“方”的形状感和书面美感)。
◆联:“在生活中,你还知道‘一方’什么?”(一方手帕、一方印章)。
◆读:“带着这种准确、优美的感觉,再读读‘一方鱼塘’。”
小组合作:运用“看、比、联、读”的方法,理解“一行垂柳”(整齐队列感)和“一丛翠竹”(聚集茂盛感)。
教师点拨:“看,‘一行’写出了垂柳的整齐,‘一丛’写出了翠竹的茂密。量词用得好,就能把事物的样子准确地告诉我们。”
活动3:生字书写,分类指导
指导“园”:“‘园’像一个大花园,大口框是围墙,里面的‘元’是花园里的宝贝。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指导“群”:“‘群’字要写好,注意‘左横右竖’,左边‘君’的横画要倾斜,右边‘羊’的竖画要写直,像站岗的士兵。” 评价任务:圈画课文中的量词短语,理解量词的意思。
评价标准:
☆☆☆ 能准确圈出所有短语,并能运用方法清晰说出量词的用法。
☆☆ 能圈出大部分短语,能在引导下理解词义。
☆ 在帮助下能圈出部分短语,对词义理解模糊。
环节3 学以致用,玩转量词 任务三:童心妙笔,场景创生 活动1:场景对对碰(游戏巩固)
教师引导:(出示操场图片)“量词大闯关!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图中的景物?”
学生预设:一片操场、一个篮球架、一位老师、一群同学……
活动2:我是小导游(口语表达)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都是小导游,请你用量词向客人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可以用上这个句式:‘欢迎来到我们的教室,这里有( )( ),还有( )( )。’”
学生预设:一扇窗户、一块黑板、一张讲台、许多书本。(教师点拨:“许多”不是量词,可以引导说“一堆书本”或“一本本书”)
活动3:制作量词卡片(创作输出)
教师引导:“让我们为《我们的歌谣集》制作第一批素材——量词卡片。选你最喜欢的两个短语,写在卡片上,还可以配上小图画。”
方法指导:展示范例卡片“一方鱼塘”并配简笔画。
教师总结:“看,我们不仅读了歌谣,还成了量词小专家,创作了自己的量词卡片。准确的量词让我们的表达更清楚、更生动!” 评价任务:仿照课文句式,用量词描述身边的一个场景。
评价标准:
☆☆☆ 能量词使用准确,能完成两张以上卡片,书写工整,画面匹配。
☆☆ 能完成一张卡片,量词使用基本正确。
☆ 需要在词语支架的帮助下完成搭配。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了“量词大闯关”,成为了善于发现、会用量词的“小达人”。我们用准确的数量词描绘了海边、乡村、公园和少先队员活动的场景,感受到了语言的秩序与和谐之美。大家制作的“量词卡片”就是我们为《我们的歌谣集》贡献的第一批宝藏!
板书设计 1. 场景歌
海边图 一只海鸥 一艘军舰 …… (船相关字:艘、舰、帆)
乡村图 一方鱼塘 一行垂柳 …… (园:全包围)
公园图 一道小溪 一丛翠竹 …… (群:左横右竖)
活动图 一面队旗 一把铜号 …… (铜:金字旁)
量词准确 → 描绘场景 → 秩序和谐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1. 正确、流利地背诵《场景歌》给家人听。
2. 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园、群”等生字。
【发展性作业】
1. 和家人玩“量词接龙”游戏。(我说“一只鸡”,你接“一条鱼”)
2. 完善你的“量词卡片”,把它装饰得更漂亮。
【拓展性作业】
观察你的家,用量词编2-3句话,如:“我的家,一张沙发,一台电视,还有一个温暖的我。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闯关”任务驱动,学生兴趣浓厚。在识字环节,结合场景图文并茂,效果显著。但在“一方”“一道”等抽象量词的理解上,部分学生仍有困难,后续需在生活中持续渗透。仿编环节提供的支架有效,但个别学生词汇量不足,需加强课外阅读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