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二 年级课时备课
课题 探寻大自然的文字奥秘—— 1.场景歌 课型 精读引领课 主备人 序号
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维度 学段目标 任务群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积累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特别是量词短语),丰富语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积累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特别是量词短语),丰富语汇。
阅读与鉴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重点体会量词的准确性与形象性) 通过阅读,发展想象力,感受不同场景的意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并理解量词的使用方法和表达效果。
表达与交流 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尝试在表达中运用所学量词。 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客观、准确地表达生活中的见闻片段(运用恰当量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能用普通话交谈,并尝试在表达中准确使用量词。
梳理与探究 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如按事物类别整理量词),呈现探究所得。 诵读、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和新鲜词语、精彩句段(如量词短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能把量词进行分类整理,并初步了解其使用规律。
学情分析 已知经验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学生对数量词有初步感知,能说出一只、一条等简单数量短语。 具备初步的朗读能力和图文对应意识。 对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如海边乡村有基本认知。 陌生量词的正确使用,如一道小溪,一丛翠竹。 抽象场景与词语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困难。 多个意象连缀成整体画面的想象能力较弱。 针对陌生量词,通过图片与词语匹配,直观理解“道、丛”等陌生量词的含义和用法。 2.利用学生已有的图文对应意识,通过画面、视频或语言描述再现抽象场景,帮助建立词语与场景的联系。 3.通过节奏朗读帮助学生感知整体韵律,辅助形成连贯的画面感;同时结合游戏互动,巩固量词强化量词使用;并通过拓展仿说,迁移运用引导运用多个意象进行表达
课时目标 1.通过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队红领巾”、“一把铜号”等数量词的含义,能运用合适的量词描述常见景物,初步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借助图片、小组合作、情景表演等方式,尝试创编简单的场景歌,激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3.通过师生示范、动画演示、书空等方法,规范、端正、整洁书写“领、块”等4个生字;初步体会并说出左右结构的关键笔画的特点 第2课时: 评价任务3:理解量词,运用表达 能说出“一队红领巾”、“一把铜号”等短语中量词的使用是否恰当,并尝试用所学量词描述教室或校园中的景物。 评价任务4:合作创编,拓展表达 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情景(如公园、教室、动物园等),尝试仿照课文结构创编一段场景歌,并分享展示。
课时驱动任务 “场景探秘家”课时驱动任务 同学们,数量词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我们打开一扇扇描绘世界的大门! 今天,我们就化身“场景探秘家”,一起走进《场景歌》的美丽世界,学习如何准确、生动地使用量词来描绘我们眼中的美景,争当“量词运用小达人”! 解决“理解运用”问题 —— 如何理解文中量词使用它们来描述事物? (任务一:量词探秘,学以致用) 解决“创编表达”问题 —— 如何仿照课文使用量词创编《场景歌》? (任务二:合作创编,拓展表达) 解决“规范书写”问题 —— 如何规范认真地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任务三:学习写字,展示风采)
教学环节 学习过程 (强化学生提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1 量词探秘,学以致用 (解决“理解运用”问题) 任务一:量词探秘,学以致用 活动1:图文对应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景物及量词。
学生问题预设: 为什么是“一道小溪”而不是“一条小溪”?“一丛翠竹”的“丛”怎么理解?"
教师追问: 观察图片,“一道小溪”和“一条小河”有什么不同?
2.“丛”字让你想到什么?哪些东西可以用“丛”来说? 学生问题预设: 为什么是一队“红领巾”?
教师引导形成方法支架:
◆ 读:朗读课文,感受韵律
◆ 圈:圈画量词,发现规律
◆ 联:联系生活,理解运用
◆ 说:用量词说句子
活动3:生活迁移运用
引导学生用所学量词描述教室、校园等真实场景。
学生问题预设: 教室里的黑板用什么量词?同学们用什么量词? 评价任务2:量词理解与运用
能正确说出文中量词的含义,并运用量词描述教室或校园景物。 评价任务一:量词探究员 评价标准星级朗读流利度:朗读流利、节奏感强 ☆量词理解:能准确理解4个以上量词 ☆迁移运用:能运用2个以上量词描述场景 ☆
学生根据标准,完整呈现学习过程。
环节2 合作创编,拓展表达 (解决“创编表达”问题) 任务二:合作创编,拓展表达 活动1:回忆场景,积累量词 出示量词短语,引导学生用多个量词说短语。 活动2:发现结构,仿写指导
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结构特点:数量词+景物名词。
学生问题预设: 创编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让句子更好听?
教师追问: 课文的四个场景有什么共同特点?
怎样让我们的场景歌也有这样的节奏感?
除了课文中的量词,你还知道哪些量词?
教师引导形成方法支架:
◆ 找:找出课文句式规律
◆ 想:想象场景中的景物
◆ 说:说出合适的量词搭配
◆ 写:写出完整的场景句
活动2:小组合作创编
每组选择一个场景合作创编《场景歌》。
学生问题预设: 我们组选什么场景?用什么量词合适?怎样分工合作?
教师追问: 你们选择的场景中有哪些特色景物?
这个景物用什么量词最合适?为什么?
小组内怎样分工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活动3:展示分享
小组派代表展示创编成果。
学生问题预设: 展示时要注意什么?怎样评价别人的作品? 小组合作创编一段场景歌,并进行展示分享。 评价任务二:小小创编员 评价标准星级结构仿照:完全仿照课文结构
☆合作表现:组员积极参与、分工明确 ☆语言表达:量词使用准确、语言优美 ☆展示效果:展示自信、形式有创意 ☆
环节3 学习写字,展示风采 (解决“汉字书写”问题) 任务三:学习写字,展示风采
活动1:生字结构归类 半包围:处 座 全包围:园 左右结构:块 群 队 领 活动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块、群、队、领"等字的笔顺和结构。通过田字格范写,强调书写要领。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问题预设: “领”字怎么写才好看?“群”字的里外怎么安排? 提示: 1.教师范写。提示:“领”最后一笔是点,“群”中横要出头。 2.学生先描红,再试写,教师巡视,随机个别指导。 3.学生再写两个。比一比,看看自己哪里有进步了。 评价任务3:生字认读与书写检测
通过生字卡片抽读准确认读5个生字,并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5个生字。 教师引导形成方法支架:
◆ 看:观察生字结构
◆ 读:准确朗读字音
◆ 联:联系图片理解
◆ 写:规范书写练习 活动3:相互评价 借助下面的评价小工具,师生进行评价,书写不理想的字,重新练写。 评价任务三:小小书法家 评价维度星级书写规范性:书写工整、笔顺正确、结构合理、书写较工整☆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漫步在《场景歌》描绘的四个生动场景中,感受了诗歌鲜明的节奏和美好的意境。同学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做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更在朗朗书声中体会到了量词使用的准确与精妙,”如 “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等。大家积极分享,踊跃发言,都能发现并尝试运用这些有新鲜感的词语。更重要的是,我们明白了量词就藏在我们的生活里,希望同学们能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校园、家庭和自然,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和正确使用量词,感受我们汉语语言的丰富与准确之美,做一个会表达、爱表达的孩子。
板书设计 《场景歌》
数量词 + 景物词
公园场景 → 道、丛、群、面
校园场景 → 把、群、片
准确使用 → 生动形象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巩固量词使用) 阅读你认为优美的数量词短语,并说一说。数量词短语(如:一艘军舰) 我理解的意思(如:一艘很大的军用船只) 【发展性作业】(强化场景迁移) 选择校园或公园的一处场景,运用本课所学的量词进行描写,至少使用3个不同的量词。
我选择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作业】(深化运用迁移) 场景创编我来试
与家人合作,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如:厨房、客厅、小区花园等),仿照《场景歌》的格式,创编一段属于你们的场景歌。可以配上图画或照片,制作成小卡片。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