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二_年级课时备课
课题 探寻大自然的文字奥秘—— 2.树之歌 课型 精读引领课 主备人 序号
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维度 学段目标 任务群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积累形声字、精彩句段,丰富语汇,运用形声字规律等多元方式识字。(“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积累形声字、精彩句段,丰富语汇。
阅读与鉴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中的图画阅读,关心自然和生命。 通过阅读,发展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交流阅读感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并理解形声字的使用方法和表达效果,结合生活举例说明文中常见词语的意思。
表达与交流 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尝试在表达中运用。 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客观、准确地表达生活中的见闻片段。(“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能用普通话交谈,抓住主要信息,交流生活见闻,有一定顺序。
梳理与探究 对所学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有发现,尝试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汉字,观察大自然,在生活中识字,呈现探究所得。 诵读、积累树有关的语句、中华文化名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能把汉字进行分类整理,并初步了解其使用规律。
学情分析 已知经验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1. 识字基础:已掌握基本拼音,认识“木”、“又”、“风”等独体字或常见部件,为学习“枫(木+风)”、“桐(木+同)”等形声字打下基础。 2. 生活经验:在生活中见过杨树、柳树、松树等常见树木,对树木的“高、壮、有叶子”等有直观感受。 3. 方法经验:初步接触过“圈画”的学习方法,有过小组合作学习的体验。 1. 字形混淆:木字旁生字量大形近,如“梧”与“桐”,“枫”与“杉”,容易混淆。
2. 词义理解:对“手掌(喻指梧桐叶形)”、“披绿装(拟人化写法)”、“活化石(抽象概念)”、“守北疆(其习性拟人化)”等词语的理解存在困难。
3. 迁移运用:将刚感知的形声字规律(木字旁表义)立即迁移到“草字头”的字(如《十二月花名歌》中的“茶、莉、莓”)或有效运用于新的陌生字形声字,需要引导和练习。 1. 分类对比识字:将生字按“木字旁”进行归类呈现,并通过对比观察强化记忆,突破形近字混淆障碍。
2. 图文结合与动作演示:出示梧桐叶图片理解“像手掌”,出示松柏四季常青的图片理解“披绿装”,播放水杉/银杏被称为‘活化石’的简短科普视频化解抽象概念。
3. 搭建语言支架:提供句式“像”帮助学生描述树木;在《十二月花名歌》中实践梳理“草字头”的字,实现学法迁移。
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识字方法正确认读“梧、桐”等15个生字,达成“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要求。 2.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等方式,找出文中介绍了哪些树木,初步了解杨树、榕树、梧桐树等树木的基本特点,感受树木的种类繁多。 3.通过教师范写,学生练写,规范、端正、整洁书写“杨、树”等8个生字。 任务一:发现规律 观察“枫、柏”等树木的名字,你有什么发现?在音形义有什么共同的秘密? 任务二:探寻特点 杨树为什么说“高”?榕树为什么说“壮”?“手掌、绿装、活化石”这些词语描绘了树木怎样的特点? 任务三:设计名片 为你最喜欢的树设计一张“画册名片”。向同伴展示你的名片,并说出推荐它入选“大自然识字画册”的理由。
课时驱动任务 “森林低语篇章创作会”课时驱动任务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树朋友,可怎样才能让其他小朋友也一眼就爱上它们、记住它们呢?如何将树木的名字、样貌和品格,变成我们画册中最生动、最迷人的一页?”要完成“森林低语”版块的创作,我们需要解决哪些核心问题呢? 解决“识记”问题——如何解开树木名字的读音与字形密码? (任务一:发现规律)
解决“理解”问题——如何读懂树木外形与习性的语言? (任务二:探寻特点)
解决“创作”问题——如何为我们喜欢的树木设计一张精美的“名片”? (任务三:设计名片) 评价维度评价内容层级水平发现树木特征能准确说出树木最显著的一到两个特点。★讲述树木故事能结合课文或自创的比喻句,说出树木特征★☆名片创作呈现名片设计元素与文字描述的内容相互呼应,共同塑造树木形象,使名片更具整体美感。★★
教学环节 学习过程 (强化学生提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1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解决“识记”问题) 任务一:认识树木,多种方法识字 本单元的的语文要素“发现汉字规律、归类识字(形声字构字规律)。部首检字法、自主识字”,训练的就是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掌握木字旁形声字构字规律,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任务导入(揭示驱动性任务):
师: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识字画册》正在紧张制作中!今天,我们要共同完成其中最美丽的“森林低语”版块——为树朋友们制作精美的“图文名片”。 ☆活动1:初读感知,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你不认识的树朋友的名字。
学生问题预设:这些树的名字好难读啊! “梧桐”的“梧”怎么记? “桦”和“杉”长得好像,怎么区分?
教师提供的方法支架: ①读:读课文 ②圈:圈生字 ③画:画树名 学生活动:交流圈出的树木 ☆活动2: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生字 将“梧、桐、枫、松、柏、桦、杉、桂”这些字放在一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秘密? 学生问题预设:我知道‘梧’念wú,‘桐’念tóng,但是‘樟’和‘楠’右边的部分好像不认识,怎么用‘右边提示读音’的规律来猜呢?”
教师提供的方法支架: ① 读通读句子或词语,结合上下文猜测它可能是什么树。② 圈圈出这个生字,把它从词语中单独拿出来观察。③ 拆 把字拆开,认“半边”。先看熟悉的“木”字旁(形旁),明白它与树木有关。再看另一边(声旁),把它当作一个你认识的“字”来读。④ 猜大胆地猜这个生字的读音,通常就和它声旁(那“半边”)的读音相同或非常相似。⑤ 查/验查字典、问老师、或听范读(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活动3: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学生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加一加,联系生活······ 活动4:游戏巩固生字 评价任务一: 评价维度星级 能主动提出在初读课文时遇到的识字困难(如:字音读不准、字形记不住)☆能简单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能交流树名的记忆方法☆
学生根据标准,完整呈现学习过程。
环节2 再读课文,感知文本 (解决“理解运用”问题) 任务二:再读课文,感知树木特点 ☆活动1:自读儿歌,圈画特点
任务:儿歌中的这11种树,各有各的特点。默读儿歌,圈画出树各自的特点。 学生问题预设: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学生活动:借助图片深入了解树木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知识链接,拓展课外知识 ☆活动2:尝试背诵 学生进行镂空背诵 评价任务二: 评价维度星级能圈画出树各自的特点。☆能清晰说出树木各自特点☆
学生根据标准,完整呈现学习过程。
环节3 学习写字展示风采 (解决“汉字书写”问题) ☆活动书写:观察分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桂、杨”等字的笔顺和结构。通过田字格范写,强调“左窄右宽”等书写要领。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问题预设: "树"字怎么写才好看? 评价任务1:生字认读与书写检测
准确认读5个生字,并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5个生字。 教师引导形成方法支架:
◆ 看:观察生字结构
◆ 读:准确朗读字音
◆ 联:联系图片理解
◆ 写:规范书写练习 评价任务三:小小书法家 评价维度星级书写规范、认真工整☆笔顺正确、结构合理☆
学生根据标准,完整呈现学习过程。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交了很多树朋友,还学会了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字,更了不起的是为我们的《大自然识字画册》贡献了这么多精彩的作品! 课后,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带有“木字旁”、“草字头”的字,继续丰富我们的画册!
板书设计 《树之歌》
外形→高、壮、手掌 颜色→红、绿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巩固形声字使用) 《树之歌》里有许多“木字家族”的形声字,它们“形旁表意,声旁表音”。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两个这样的字,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说它们的秘密。 【发展性作业】(强化词语运用) 不同的树木有不同的样子和特点。请你回忆或观察一种树木,运用我们学过的词语(如:高大、树叶、披绿装、守北疆、喜暖、耐寒等),来为它写一句或两句介绍语。 【综合性作业】(深化运用与创编) 与家人合作,选择一种你们最喜欢的树木(或者水果树、花),仿照《树之歌》“什么树,怎么样,什么地方”的格式,创编一段属于你们的《新树之歌》。还可以为你们的儿歌配上美丽的图画哦!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