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2.《树之歌》 第2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识字2.《树之歌》 第2课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3 15:1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_二_年级课时备课
课题 探寻大自然的文字奥秘—— 2.树之歌 课型 精读引领课 主备人 序号
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维度 学段目标 任务群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积累形声字、精彩句段,丰富语汇,运用形声字规律等多元方式识字。(“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积累形声字、精彩句段,丰富语汇。
阅读与鉴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中的图画阅读,关心自然和生命。 通过阅读,发展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交流阅读感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并理解形声字的使用方法和表达效果,结合生活举例说明文中常见词语的意思。
表达与交流 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尝试在表达中运用。 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客观、准确地表达生活中的见闻片段。(“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能用普通话交谈,抓住主要信息,交流生活见闻,有一定顺序。
梳理与探究 对所学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有发现,尝试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汉字,观察大自然,在生活中识字,呈现探究所得。 诵读、积累树有关的语句、中华文化名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能把汉字进行分类整理,并初步了解其使用规律。
学情分析 已知经验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1. 识字基础:已掌握基本拼音,认识“木”、“又”、“风”等独体字或常见部件,为学习“枫(木+风)”、“桐(木+同)”等形声字打下基础。 2. 生活经验:在生活中见过杨树、柳树、松树等常见树木,对树木的“高、壮、有叶子”等有直观感受。 3. 方法经验:初步接触过“圈画”的学习方法,有过小组合作学习的体验。 1. 字形混淆:木字旁生字量大形近,如“梧”与“桐”,“枫”与“杉”,容易混淆。
2. 词义理解:对“手掌(喻指梧桐叶形)”、“披绿装(拟人化写法)”、“活化石(抽象概念)”、“守北疆(其习性拟人化)”等词语的理解存在困难。
3. 迁移运用:将刚感知的形声字规律立即迁移到“草字头”的字或有效运用于新的陌生字形声字,需要引导和练习。 1. 分类对比识字:将生字按“木字旁”进行归类呈现,并通过对比观察强化记忆,突破形近字混淆障碍。
2. 图文结合与动作演示:出示梧桐叶图片理解“像手掌”,出示松柏四季常青的图片理解“披绿装”,播放水杉/银杏被称为‘活化石’的简短科普视频化解抽象概念。
3. 搭建语言支架:提供句式“像”帮助学生描述树木;在《十二月花名歌》中实践梳理“草字头”的字,实现学法迁移。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木字旁”生字的构字特点,掌握“部件归类”和“形声字”的识字方法,并能迁移运用于“草字头”生字的学习;规范、端正、整洁书写“化、金、之”3个生字;达成“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要求。 2.通过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和背诵课文,深入理解“披绿装、守北疆、活化石”等词语的含义;达成“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发展型任务群中“感受美、欣赏美”的要求。 3.借助图片和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话说出几种树木的特点,感受树木世界的奇妙与美丽,完成“树木特征辨识卡”。 任务一:发现规律 观察“枫、柏”等树木的名字,你有什么发现?在音形义有什么共同的秘密? 任务二:探寻特点 杨树为什么说“高”?榕树为什么说“壮”?“手掌、绿装、活化石”这些词语描绘了树木怎样的特点? 任务三:设计名片 为你最喜欢的树设计一张“画册名片”。向同伴展示你的名片,并说出推荐它入选“大自然识字画册”的理由。
课时驱动任务 “森林低语篇章创作会”课时驱动任务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树朋友,可怎样才能让其他小朋友也一眼就爱上它们、记住它们呢?如何将树木的名字、样貌和品格,变成我们画册中最生动、最迷人的一页?”要完成“森林低语”版块的创作,我们需要解决哪些核心问题呢? 解决“识记”问题——如何解开树木名字的读音与字形密码? (任务一:发现规律)
解决“理解”问题——如何读懂树木外形与习性的语言? (任务二:探寻特点)
解决“创作”问题——如何为我们喜欢的树木设计一张精美的“名片”? (任务三:设计名片) 评价维度评价内容层级水平发现树木特征能准确说出树木最显著的一到两个特点。★讲述树木故事能结合课文或自创的比喻句,说出树木特征★☆名片创作呈现名片设计元素与文字描述的内容相互呼应,共同塑造树木形象,使名片更具整体美感。★★
教学环节 学习过程 (强化学生提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1 再读课文,了解特点 (解决“抓关键词”问题) 任务一: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活动1:圈画特点与习性: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儿歌,圈一圈木棉树和桦树有什么特点或者生活习性。
学生问题预设:耐寒是什么意思? 北疆在哪里? 教师提供的方法支架: 在读耐寒守北疆的时候要读的有力 学生活动:交流发现的特点或者生活习性 ☆活动2:联系生活认识事物 学生活动:联系生活说一说,你对银杏、水杉、金桂了解多少。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享发现。 学生问题预设:水杉是什么?一般在哪里生长? ☆活动3:对比认识植物 为什么叫银杏树和水杉树“活化石”?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享发现。 学生问题预设:化石不是石头吗,为什么还会活? ☆活动4:镂空补白 任务:镂空补白背诵课文 学生活动:男女生PK背,大组PK背诵等多种方式背诵。 评价任务一:树木解说员 评价标准星级能准确圈画出文中树木的特点或习性☆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银杏、水杉等树木的了解☆能在背诵游戏中基本准确、流利地完成补白背诵☆
学生根据标准,完整呈现学习过程。
环节2 抓住特点,创编儿歌 (解决“理解运用”问题) 任务二:抓住特点,创编儿歌 ☆活动1:积累其他树木词语、名言
任务:积累词语、名言,了解意思 学生活动:朗读、积累。
教师追问:什么样的语境中可以用到这些名言呢?
☆活动2:选择树木,找寻特点
任务: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树木,说说它的特点。
方法支架:可以从颜色、外形、果实等方面说特点 ☆活动3:抓住特点,创编儿歌 任务:抓住你最喜欢树木特点,创编儿歌 方法支架:可以从颜色、外形、果实等方面说特点,注意要有韵律感 评价任务二:特点探究员 评价标准星级能够正确朗读积累的词语、名言,了解相关意思,能够应用☆能够说出一种以上的树木特点☆能抓住树木特点,进行儿歌创编 ☆
学生根据标准,完整呈现学习过程。
环节3 认真观察,规范书写(解决“汉字书写”问题) 任务三:认真观察,规范书写汉字 ☆活动1:读好生字词,观察分类 分清楚三个字分别的结构,左右结构:化;上下结构:金;独体结构:之
☆活动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化、金、之"等字的笔顺和结构。通过田字格范写,强调"左窄右宽"等书写要领。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问题预设: "之"字怎么写才好看?? 方法支架:
看:观察生字结构
读:准确朗读字音
写:规范书写练习 评价任务三:小小书法家 评价标准星级书写规范性:书写工整、笔顺正确、结构合理、书写较工整☆写字姿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纸张保持整洁☆
学生根据标准,完整呈现学习过程。
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的文字奥秘不仅藏在壮丽的山河间,也藏在身边每一棵平凡的树木里。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形形色色的树朋友,学会了用“形声字”的规律这把金钥匙去解锁更多树木的名称,更了不起的是,我们为树朋友制作了独一无二的名片,让它们的特点和品格在我们的画册中熠熠生辉。 这堂课是一次快乐的发现之旅,我们发现了汉字构字的智慧,发现了树木世界的奇妙。希望大家走出教室后,能擦亮眼睛,用心观察,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花草树木,去发现、去记录大自然中更多不平凡的“平凡”奥秘,让我们共同创作的《大自然识字画册》更加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 树之歌
——探寻大自然的文字奥秘 树木名称(木字旁)→树木特点→品格联想杨、桐、枫、松…高、壮、像手掌…挺拔、坚守…(形声字:形旁表义)
方法:观其形 → 读其音 → 解其义 → 品其格 文本中的树木 ←→ 生活中的树木 共性:多样、美丽、有用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巩固方法) ☆发现奥秘: 从生活中或书籍中找出3个带有“木字旁”或“草字头”的生字,按照“看偏旁→想意思→猜读音”的步骤完成表格。 生字偏旁我猜的意思我猜的读音查证后的读音和意思(如:桃)木字旁一种树或果子táotáo,桃树或桃子(如:莓)草字头一种果子méiméi,草莓
【发展性作业】(运用表达) ☆特征仿写: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树木或花草,模仿课文“梧桐树叶像手掌”或“松柏四季披绿装”的句式,为它创作一句生动的介绍语,并配上一幅简笔画。
(例:银杏树叶像扇子,扇呀扇呀,送来了秋天的凉爽。) 【综合性作业】(迁移创造) ☆“校园植物侦探”征集令: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小任务: 1.寻找推荐:在校园里寻找1-2种你最想推荐给《大自然识字画册》的植物。 2.制作名片:为它制作一张完整的“植物名片”(包括名称、图画、特征描述句)。 3.推荐理由:准备一句推荐语,在下节课的“新篇征集会”上向大家推介它,说说它最吸引你的地方。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