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引领课-识字2《树之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精读引领课-识字2《树之歌》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3 15:53:40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 二 年级课时备课
课题 《树之歌》 课型 精读引领课 主备人 序号
教材分析 核心问题及问题系统
课标分析 维度 学段目标 任务群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了解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借助学 过的偏旁部首推测字音字义。
流利朗读课文《树之歌》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初步了解不同树木的基本特点,学生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程中能根据提示提取文本的显 性信息,通过关键词句说出事物 的特点。
表达与交流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整首儿歌朗读基调轻松活泼,引导学生在反复读中感受儿歌韵味。 喜欢积累优美的词句,并尝试在 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梳理与探究 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生活中自主识字。 初步借助图文结合、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了解内形外声、左形右声等构字规律。图文结合识记并积累木字旁的形声字。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在跨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有 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提 问,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 习所得。
学情分析 已知经验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一年级已经认识了700左右的生字,会写300个左右的生字;已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积累了一定量的木字旁的字,对形声字有了一定的了解。 树木外形掌握不清楚,形声字构字规律不明晰。 可以通过借助拼音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还可以通过 图片猜想字词的意思;教师借助图片或者视频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帮助学 生突破识字难点,从而全面地落实识字目标,联系生活或创设情境运用量词说短语。
课时目标 1通过归类识字、形声字、组词辨析、字理识字等方式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运用正确的坐姿、握姿正确书写“杨桐”等8个生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生字结构、间架构造、笔顺正确。 2.通过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小组赛读等形式能够正确、流利,带有节奏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借助镂空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并能把握特点的准确角度。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词语和谚语。
课时驱动 任务 走进树木王国,利用规律易识字 今天让我们走进树林,认识树木的名字,探寻树木的特征与品质,为喜欢的树制作名片,并配上歌谣,继续制作自己的识字手册。 评价任务:
教学环节 学习过程 (强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 1 树木名字初相识 任务一:树木名字初相识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活动1: 自由读儿歌,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用“ ”圈出儿歌中写了哪些树?分享圈出的树的名称。 活动2:辩一辩树朋友。观察树名里藏着本课要学的生字,利用形声字规律识字。 预设:左边“木字旁”表示它们都是树木,是这个字的形旁,右边的字提示了它们的读音,是这个字的声旁,像这样的字,我们把它们叫形声字。 教师巡视、按标准指导学生学习。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星级圈出关键词句☆找出树木名称☆
环节2 树朋友的小秘密 任务二:树朋友的小秘密 认读完生字,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树木的特点。 活动1:默读儿歌,圈画出树各自的特点。 出示:“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自读儿歌,思考:这三种树的特点是什么? 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图片,补充资料。 活动2:借助句式,说句子。 教师引导形成方法支架--柳树树叶像( ) 活动3:认识不同颜色的树叶。 1.枫树和松柏也是我们很熟悉的树,你了解它们吗? (引导理解:枫叶到秋天叶子就变红;松柏浑身翠绿翠绿的,就像披了一件绿色的衣裳,它们不怕冷,很顽强。) 让我们再来认识不同习性、不同价值的树木吧! 活动4:出示儿歌:“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你知道木棉树和桦树有什么特点或者生活习性? 借助图片,引导体验南方、北疆不同的的气候特点,感受喜暖和耐寒的习性特点。 活动5:出示儿歌:“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花开满院香。”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你对银杏、水杉、金桂了解多少? 师补充相关知识:说他们是活化石,是因为它们都有悠久的历史,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水杉是几百万年前冰川世纪留下来的珍贵植物,与他们同一时期的其他物种几乎都已经灭绝,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化石,而银杏和水杉还依旧存活着,所以叫它们——活化石。多么珍贵、有价值的树! 评价活动二: 教师巡视、按标准指导学生学习。 评价标准: 准确圈出出每种树的特点☆能准确分析总结特点角度☆背诵儿歌☆
环节3 我编儿歌送朋友 任务三:我编儿歌送朋友 我们了解了梧桐,还有一种树与梧桐有着姐妹之称的是——泡桐。其实在植物界,好多树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有的像双胞胎,有的像亲兄弟。 活动1:选择树木,找特点。 根据图片,或者选择自己熟悉的、喜欢的树木,找出它的特点说一说。 活动2:合作创编儿歌,班内分享。 示例: 柳树枝条细又长,槐树开花一串串。 柿子树上挂灯笼,桃树花开红艳艳。 活动3:由树及人,积累谚语。 结合图片,了解树木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大致了解谚语意思。 教师巡视、按标准指导学生学习。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星级认读词语☆创编儿歌☆背诵谚语☆
环节4 给树朋友写名字卡 任务四:给树朋友写名字卡 我们已经学完《树之歌》了,接下来展示一下我们的书写风采吧! 活动1:读好生字词,观察字形,按结构分类。 活动2: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观察“化、金、桂、杨、松、柏”,想想怎么写美观。 ◎书写要点: “化”:左窄右宽,左右等高,竖弯钩起笔于竖中线,与撇相交于田字格中心。 “金”:上下结构。撇、捺要舒展,起笔在竖中线上。中间的竖压在竖中线上,点和撇分别在竖中线两侧。最后的“横”要稍长。 “桂”: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右半部分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分写横中线上下,第二横落在横中线上。 “杨”: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半部分首笔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第二个折点在田字格中心,两撇撇尖穿插到木字旁的点下方,第二撇略长。 “松”: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公”第一笔撇从竖中线上起笔撇至“木”侧,捺尖落在横中线上。 “柏”:左右宽窄相当,左长右短,右半部分“白”要写得略瘦。 2.教师范写,学生在课本上描红。 3.借助评价小工具,师生进行评价,书写不理想的,重新练写。 评价活动三: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5种树木,学写了3个字,还创编了属于自己得“树之歌”,你也一定在阅读中又认识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字,继续整理你的识字手册吧。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巩固赏析方法) 1. 书空课文中的生字(如“杨、柳、枫、松”等)。 3. 背诵《树之歌》,能向家人完整背诵。 【发展性作业】(强化场景迁移) 1. 观察身边的树木,对照《树之歌》,说一说你看到的树属于哪一种,它有什么特点(如叶子形状、生长环境等),用几句话说一说。 2. 给《树之歌》补充1-2句新内容,介绍一种课文里没提到的树(如“梨树开花白如雪,秋天结果甜又香”)。 3. 制作简单的“树木名片”,在卡片上画出一种树的样子,写下它的名称和1-2个主要特点。 【综合性作业】(深化思维迁移) 1. 以“我喜欢的树”为主题,和家人合作完成一份手抄报,内容可包括树的图片(手绘或剪贴)、《树之歌》片段、树的特点介绍等。 2. 开展“树木小调查”,调查自己家附近或学校里有哪些种类的树,记录它们的数量和生长位置,用简单的表格或图画呈现调查结果,并和同学分享。 3.整理识字手册。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