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3 15:57:40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时备课
课题 小蝌蚪找妈妈 ——第一单元 课型 精读引领课 主备人 序号
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维度 学段目标 任务群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 意间架结构,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认识常用字,学习书写笔画简单的字。 尝试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初步学习分类整 理课内外认识的字。 喜欢识字,有意识地梳理在日常生活 中学习的汉字、词语。
阅读与鉴赏 能正确琉璃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上 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语句的意 阅读有关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的短文,认识 图文中相关的汉字,感受美好亲情。 与人讨论交流,注意倾听,主动用礼 貌用语回应。
思。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关心 自然和生命乐于交流想法和感受。 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 的美景与变化。 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遵守规则,主 动合作,积极参与讨论,把自己的想 法说清楚。
表达与交流 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能较完整地讲 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 见闻。 阅读有趣的短文,发现、思考身边的鸟兽虫 鱼、花草树木等日常事物的奇妙之处,说出 自己的想法。 大胆提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阅 读、观察、请教、讨论等方式,积极思考、 探究,乐于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 能借助关键词句复述自己读过的故事 或其他内容,尝试对阅读内容提出问 题。
梳理与探究 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 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 的联系。 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 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 法。 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易的读物,体会 读书的快乐,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 养护一种绿植或者小动物。综合运用语文、 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 喜欢观察、提问,能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呈现学习所得。 愿意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向他人 展示。
学情分析 已知经验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1.具备了借助拼音、字典、生活识字、字理识字等正 确认读识字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借助插图简单梳理课文内 容。3.对青蛙有初步的了解,能够主动观察自然现象, 主动交流自己的看法 借助图片和抓取关键动词讲故事能力有 所欠缺,对于科普童话故事理解能力有待提 高,较少直接接触大自然,对自然现象和科 学知识了解少。 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去 理解并积累词语。 课前预习借助课后第二题图片按 顺序说清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讲出小 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时目标 1.通过查字典、借助拼音、结合语境、做动作等方法,正确认读“塘、脑 ”等 16 个生字;通过组 词识记、情境认读等方法,读准多音字“教 ”;通过师生示范、动画演示等方法,规范、端正、整 洁书写“两、条 ”等 8 个生字;通过观察“孩、那 ”等字的间架结构,初步体会并说出部分左右结 构的字具有“左窄右宽 ”的特点。 2.通过自读、范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圈画关键信息和借助课文 插图,比较青蛙和小蝌蚪的外形特点,并借助图片、动作,理解“披、鼓 ”等描写青蛙蝌蚪外形动 评价任务 1:能够正确认读生字和多 音字,掌握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则 并且写正确。 评价任务 2: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 文,圈画信息;正确理解并运用 动词,借助图片说清楚青蛙的形态变 化,感受生命的成长变化。
词的含义。通过提取关键信息,能正确摆放蝌蚪形态变化的图片,并按顺序将小蝌蚪的形体变化说 清楚,感受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奇妙。 3.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圈画关键信息,梳理“小蝌蚪找妈妈 ”过程表格,按顺序准确、流畅地讲述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通过活动体验、角色演绎等方式,理解并说出“迎 ”“追 ”“蹦 ”等动词的 含义,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4.根据“小蝌蚪找妈妈 ”过程表格,完成自然绘本第一部分,初步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评价任务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圈 画关键信息、梳理表格、借助动词等 方式讲清楚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感 受小蝌蚪的善于观察,主动探索的精 神。 评价任务4:完成自然绘本第一部分 ——蝌蚪成长密码
课时驱动 任务 制作自然绘本集——探寻蝌蚪成长密码 同学们,大自然是个奇妙的世界,藏着许多有趣的秘密。今天让我们走进池塘,跟随小蝌蚪一 起找妈妈,探寻蝌蚪成长的密码,完成自然绘本集的第一部分,争当最佳探秘员。 探寻蝌蚪成长密码,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 1: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长成青蛙的?(任务二:借助图片,探形体之变) 预设 2: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除了形体的成长,小蝌蚪还得到了哪些成长? 预设 3: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从中你获得哪些启示?
教学环节 学习过程 (强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 1 初读感知 扫清生字 障碍 任务一: 化身探秘员,初识小蝌蚪。 活动 1:随文识字、读词语。 1.读一读: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一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一标段落序号。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3.认一认:请小老师领读,学生跟读。(集中识字) 学生预设: “脑袋(dai)” ,“袋”单独一个字,读四声,和“脑”组成词语,读轻声。 教师出示多音字“教” ,组词识记,如:教(jiào)室(shì) 、教(jiāo)书(shū) 。出示句子检测:你能读准多 音字“教”的字音吗 活动 2:认识蝌蚪和青蛙。 为了帮助小蝌蚪更快地找到妈妈,想一想,找一找他们的外貌特征。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第 1 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蝌料样子的句子。 (2)读第4 自然段.画出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 2.学生汇报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教师相机指导。 ①对照图片,感受叠词的妙用:大大的、长长的,给你的感觉是怎样? 学生预设: 小蝌蚪样子很可爱。写出了小蝌蚪大脑袋拖着长尾巴的样子。 ②学生做动作体会“甩 ”: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的尾巴特别好玩。 3. 朗读第一段:带着悠闲和快活的心情进行朗读。 学生预设: 画青蛙的相关句子汇报。 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对的字短语示范朗读,的字读的快而轻。 活动 3:借助图片,揭示形体变化规律 1.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点都不一样,为什么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呢?小蝌蚪是怎样慢慢长大变成青 蛙的呢? 自学提示:阅读 2-6 自然段,把描写小蝌蚪形体逐渐发生变化的句子画出来。 学生预设; 评价活动一: 开火车检查。 教师随机指词语,抽查学生认读。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星级朗读正确、声音洪亮☆认读错 1-2 个,吐字清 晰☆认读错误 3 个及以上, 声音较小☆
评价活动二: 评价标准星级能用 1-2 个词语说蝌蚪 和青蛙的外形特征☆能准确找出描写蝌蚪 和青蛙的句子。☆
评价活动三:
评价标准 星级
声音响亮 ☆
按顺序说 ☆
说清楚变化 ☆
2.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游哇游 ”声音拖长,“长出 ”“变短 ”“消失 ”语气短而快。 3.打乱图片,学生能上台按顺序摆放,借助句子“首先、接着、然后、最后……引导学生将小蝌蚪 形体变化说清楚。
环节2 精读感悟, 品析成长 变化 任务二:探寻母过程,感成长之乐 多么可爱的小蝌蚪呀,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妈妈在哪里。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小蝌蚪一起去 找他们的妈妈,看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活动 1:朗读课文,梳理寻母过程 大声朗读课文 2-5 段,用横线画出小蝌蚪遇见了谁?它是怎么做的?尝试填写表格。 评价活动一: 评价维度星级完整圈画关键信息☆正确填写表格☆语言通顺流畅☆
小蝌蚪的变化 小蝌蚪遇见了谁 小蝌蚪的做
长出后腿
长出前腿
尾巴变短
学生预设:小蝌蚪先遇见了鲤鱼,它迎上去问妈妈在哪。小蝌蚪又遇见了青蛙,它追上去叫妈 妈。小蝌蚪继续又遇见了青蛙,叫她妈妈,找到了妈妈。 活动 2:分析动词,体会语言精妙
小蝌蚪遇见不同的动物时的动作是不一样的,你能和同桌演一演吗?请生上台表演。 是啊,小蝌蚪在遇见不同的情况下,作出的动作是不同的,作者用的动词多么精准呀! 当它遇见青蛙妈妈时,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预设: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披、露 、鼓着三个动词将青蛙美丽的外表和神气的样子表现了出来,你能试着做做这三个动作 吗? 尝试用这三个动作说一句话。 活动 3:分角色朗读,还原寻母过程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 自己也变成了只青蛙,真快乐啊!和小组成员一起分角色读一读这个有趣 的故事吧! 小组合作朗读,展示朗读成果 活动4:思考探究,启迪智慧。 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的身体一路成长,除了形体的成长,小蝌蚪还得到了哪些成长? 学生预设:它从鲤鱼妈妈那里知道了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从乌龟那里知道了妈妈头顶上有两 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找到妈妈后,它知道了妈妈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大眼睛,还跟着妈妈天 天去捉害虫。 教师总结:他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了妈妈,也了解了自己的形体、习性等特点,这 是对自我的认识。 任务三:思寻母之因,获生活启示 活动 1:小蝌蚪找妈妈的原因 1.引导学生复述关键情节: 学生预设: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教小鲤鱼捕食→发现其他小动物都有妈妈 → 意识到自己不一 样。 提问点拨:小蝌蚪是通过什么发现‘不一样 ’的?(观察身边事物) 2.提炼核心品质 评价活动二: 评价维度星级正确表演动作☆声音洪亮☆能正确使用动词造句☆
评价活动三: 评价维度星级声音洪亮☆读音准确,朗读流畅☆感情充沛☆
评价活动一: 评价维度星级抓住关键情节☆把握主动观察☆
发现不同→主动探索→坚持行动 3.关联学生经验: 学生预设: 同桌会自己整理书包,而“我 ”还需妈妈帮忙——这就是观察! 活动 2:我的成长发现卡 1.启发提问(小组讨论) 升入二年级后,你发现自己对哪些事的认识更深了? 学生预设: “ 以前要妈妈喊起床,现在能自己定闹钟! ” → 主动 “ 以前不敢举手发言,现在敢尝试了! ”→ 勇敢 “发现植物从种子到开花的变化! ”→ 观察 2.深化思考(个体反思): “这些变化是因为你做了什么? ” (引导学生归因“主动行动 ”) 总结:“小蝌蚪因‘观察差异 ’开始找妈妈,你们因‘观察自我 ’获得成长——这就是主动 探索的魔力! ” 评价活动二: 评价维度星级成长有变化☆学生总结反思☆
评价维度星级按照顺序有调理☆关注变化讲清楚☆抓住内核谈感受☆
环节3 拓展运用 任务四:争当最佳探秘员,破解更多自然成长密码。 你在主动观察中获得成长,请你走进自然,留心观察,用心发现,积极探索,选择一个你观察 到的变化的自然事物(如:毛毛虫、种子、月亮、水滴等),用图片+文字的方式,创编一个绘本故 事,须使用 3 个以上精准的动词,完成自然绘本故事集的第一部分,优秀作品将会收入《自然探秘 手册》。 提示:1.可以描写主角最初的样子(例:一颗小小的种子,埋在黑乎乎的泥土里)。 2.他有哪些变化:遇到谁(阳光、雨露、春风)?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长出嫩芽、抽出枝 条)? 3.故事的结局:最终找到真正的归属,并认识了自己(长成向日葵,妈妈是大地)。 4.带给你的启示。 评价维度星级按照顺序有调理☆巧用动词更生动☆关注变化讲清楚 抓住内核谈感受☆ ☆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和小蝌蚪一起找到了它的妈妈,了解了蝌蚪的不同形态和成长历程,并且通过表示动作的词语、借助图 片等方法梳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像小蝌蚪一样,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探索,发现更多生活中的“小秘密 ”。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根据图片提示,借助文中积累的动词(游、追、问等),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力求得到生动有趣的评价。 【发展性作业】 回顾故事内容,想一想小蝌蚪在找妈妈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综合性作业】 完成任务四(绘本故事的创作):你在主动观察中获得成长,请你走进自然,留心观察,用心发现,积极探索,选择一个你观察到的 变化的自然事物(如:毛毛虫、种子、月亮、水滴等),用图片+文字的方式,创编一个绘本故事,须使用 3 个以上精准的动词,完成自然 绘本故事集的第一部分,优秀作品将会收入《自然探秘手册》。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