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统编版语文七上期中专项复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阅读-统编版语文七上期中专项复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3 16:0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名著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名著阅读
1.闻声识人填一填。
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他)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
A.“她”是 B.“他”是 C.“这人”是
2.有人评价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虽为个人回忆,但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意思是虽然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请你试举一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3.有人说,岁月中的温情让童年时的鲁迅学会了爱与被爱,给作品着上了一种暖色调;有人说,年轮中的伤痕让鲁迅披上了斗士的铠甲,带给“成年鲁迅”冷静的思考和批判,给作品着上了一种冷色调。请你从以下篇目中任选一篇,结合作品内容,说说你眼中的《朝花夕拾》是什么色调的。
A.《藤野先生》
B.《阿长与<山海经>》
C.《五猖会》
D.《父亲的病》
4.阅读下面的名著节选,回答问题。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妈妈带你读书,你希望她采用寿镜吾先生的方式还是上述“父亲”的方式,为什么?
5.阅读下面《朝花夕拾》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1)《朝花夕拾》里有鲁迅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轨迹,请你根据地点的转换,完成下面表格。
地点 篇目 主要内容
故乡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
《① 》 盼望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感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百草园玩耍的时光,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南京 《② 》 回忆隔壁衍太太和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日本 《藤野先生》 ③
(2)《朝花夕拾》中,鲁迅恨过的人很多,如范爱农、衍太太、陈莲河、王金发他们,《<二十四孝图>》编者、反对白话妨碍白话者等,但作者对这些人物有的是真恨,有的却是假恨,请你选择其中一位,判断是真恨还是假恨,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恨的原因。
6.阅读《咏雪》片段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1)将两个比喻句改写为现代汉语,适当进行美化。
(2)如果你是谢安,会如何评价这两个比喻?仿照文言句式写20字以内评语。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鲁迅先生在其散文集《 》中描写了许多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还有《 》中的 。
(2)捧读一本心爱的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书里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书里的情感似乎就是自己的情感,书里的思考也仿佛就是自己的思考……你读了《朝花夕拾》应该也有这样的感觉。请仿照示例,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示例】我读到《五猖会》中,小鲁迅被父亲命令背完《鉴略》后才能去看戏的情节,不禁联想到我的父母也总是在我看喜欢的节目时检查功课,功课检查完了,电视节目也结束了。小鲁迅背完书后兴味索然的心情,我感同身受。
8.班级开展鲁迅经典作品阅读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1)【活动一:重温经典】下面是有人为鲁迅的作品画的三幅插画。请你任选一幅插画,说说插画对应的是鲁迅的哪部作品集,并为插画配一句解说文字。要求:点明人物、事件,20字左右。
(2)【活动二:阅读经典】在阅读鲁迅的作品时,你对他描写人物的方法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结论: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善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下面两个语段就主要用了 描写、 描写、 描写三种描写方法。
语段一: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藤野先生》
语段二: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故乡》
9.根据要求,任选一题作答。
(1)请选择寿镜吾、藤野先生中任意一个人物,说出他们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一篇,并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他的理解,他是个怎样的人。
(2)《朝花夕拾》中的“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哪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
10.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下面哪两个人物不能入群?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
双喜 阿长 范爱农 衍太太,
11.名著阅读。
(1)水乡“圣境”影响了汪曾祺老先生的性格,也影响了他的作品的风格,是汪曾祺一生的重要回忆。少年鲁迅的生命中,也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促进了他的成长。请根据《朝花夕拾》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对应文章 重要他人 “我”对他们的情感态度
① 阿长 从不满到产生敬意,到深切的怀念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③ 敬重、怀念
《范爱农》 范爱农 ④
(2)请在上表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朝花夕拾》中的相关情节谈谈你对他/她的认识。
12.下面是梳理名著内容时常用的几种思维导图样式。请你为《朝花夕拾》选择一种合适的思维导图样式,并结合名著内容简述理由。
A.树状图式 B.时间线式 C.抛物线式
《名著阅读》参考答案
1. 衍太太 藤野先生 范爱农
2.【示例一】《五猖会》记述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批判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示例二】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3.示例1:暖色调。《阿长与〈山海经〉》中不识字的长妈妈为“我”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让“我”感受到了长妈妈对“我”真挚的关爱。
示例2:暖色调。《藤野先生》中记述了作者与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回忆了藤野先生为我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值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崇高品格,表现力作者真挚的怀念之情。
示例3:冷色调。《父亲的病》中描述了几位庸医的行医态度、诡异药方等,批判了这些庸医徒有虚名、故弄玄虚、巫医不分、草菅人命的实质。
示例4:冷色调。《五猖会》回忆了年幼时我想去看五猖会,但父亲却要求我先背《鉴略》,我终于背书过关,但对五猖会已没了兴趣的事,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4.示例一:我更认可寿镜吾先生的方式,寿镜吾先生读书专注、投入,读书时看似好笑的动作却给小鲁迅留下深刻印象,引发其对读书的好奇。这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会让学习“自然”发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妈妈如果像鲁迅的父亲一样强迫我读书,不仅会让我丧失读书的兴趣,也会让我心里不满(对妈妈产生怨气)。
示例二:我更认可“父亲”的方式,“父亲”对鲁迅要求严格,督促他一字一句地背书,希望他能获得更多的知识,用心良苦。妈妈严格要求我读书,也是希望能快速帮助我改掉散漫的坏习惯,真正学到知识。寿镜吾先生的读书要求太过随意,学生也是边读边玩。
5.(1) 五猖会 琐记 在日本的学习生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2)示例:真恨陈莲河。在《父亲的病》中,陈莲河是一个不学无术、庸俗愚昧、酸腐迷信、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庸医,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与这个庸医有很大的关系,作者深切地痛恨这种庸医。
6.(1)“若说像空中簌簌撒落雪白的盐粒,倒也有几分相似。”
“不如比作柳絮乘着春风翩跹起舞,更显轻盈曼妙。”
(2)“絮喻雅致,盐喻质朴,各得其妙。”
7.(1) 朝花夕拾 示例: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琐记》衍太太;《范爱农》范爱农)
(2)示例:我读到《藤野先生》中,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为鲁迅批改讲义、指出鲁迅解剖图上的问题、关心鲁迅实习情况的情节,我不禁联想到我读书的时候,老师每次收我们的笔记回去检查,等笔记发下来的时候,我都会看到我的笔记本上有老师细心批改的痕迹,有加油鼓励的语句。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我感同身受。
8.(1)示例一:我选插画①。《呐喊》。少年闰土月下刺碴,保护瓜地。
示例二:我选插画②。《呐喊》。迅哥儿和双喜等小伙伴夜晚站在船上看社戏。
示例三:我选插画③。《朝花夕拾》。长妈妈为“我”买来“我”渴慕已久的绘图《山海经》。
(2) 外貌 神态 语言
9.(1)(示例一)寿镜吾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为人方正、质朴、博学;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
(示例二)藤野先生出自《藤野先生》。从他帮“我”添改讲义,可看出他的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可看出他的治学严谨;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可以看出他的热情诚恳;询问中国女人裹脚,可看出他的求真问理,没有民族偏见;还有为人不拘小节等。
(2)(示例)《狗 猫 鼠》。文章以动物写人,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等。
10.“双喜”和“衍太太”不能入群。“双喜”是小说《社戏》中的人物;衍太太虽有和蔼可亲的外表,但隐藏着坏心眼,因为她对孩子们的危险或不良行为进行“鼓励”,不懂事的孩子们才喜欢她。
11.(1)①《阿长与<山海经>》②感激、怀念③寿镜吾先生④同情、惋惜
(2)示例一:藤野先生。在《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认真批改鲁迅的讲义,对鲁迅的解剖图进行细致的修改,关心鲁迅的学习情况,并且没有因为鲁迅是中国人而歧视他。这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示例二:寿镜吾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的私塾老师。他是一个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对学生要求严格,有自己的教学方式,虽然私塾的学习生活比较枯燥,但寿镜吾先生的存在也给鲁迅的童年带来了一定的知识启蒙。
示例三:范爱农。在《范爱农》中,范爱农是一个倔强耿直、愤世嫉俗的人。他与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相识,回国后经历了很多坎坷。他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却又无力改变,最终溺水身亡。这一人物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中的挣扎与无奈。
12.示例一:我选择样式A。我们可以利用“树状图式”思维导图梳理《朝花夕拾》中的篇目:将《朝花夕拾》的10篇散文分别放在各个分支处,然后将每个分支处的散文,按照内容概述、主旨揭示两个方面进行梳理。这样可以整体、直观地呈现10篇散文的内容和主旨,给人简洁凝练、一目了然的感觉。
示例二:我选择样式B。我们可以利用“时间线式”思维导图梳理《朝花夕拾》中鲁迅的“求索之路”:对故乡失望,赴南京求学,先后进入江南水师学堂、矿路学堂;后对国内现状失望,赴日本留学,到仙台医专学医;学医期间,因“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决定弃医从文;回到故乡教书、办报后,因对故乡社会环境失望,最后奔赴北京。按时间顺序梳理鲁迅的求索经历,直观且清晰,便于我们探究鲁迅的思想变化。
示例三:我选择样式C。我们可以利用“抛物线式”思维导图梳理《朝花夕拾》中鲁迅的人生经历:童年时读绘图的《山海经》,在百草园游玩,在三味书屋读书玩耍,总体上是快乐的;少年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目睹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人生陷入低谷;赴南京和日本求学期间,历经坎坷,最终弃医从文;回国后,继续寻求救国之路。起伏的曲线折射出鲁迅曲折的人生经历,便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鲁迅的形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