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六单元第6课时 难忘的泼水节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第六单元第6课时 难忘的泼水节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3 15:0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
内容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 了解傣族泼水节的节日习俗,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通过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庆佳节的事迹,增强对“民族团结”和“人民至上”等革命文化传统的自豪感。 语言运用: 朗读与表达:通过多层次朗读,读出欢快、幸福的情感;能借助关键词句,清楚地讲述“难忘的泼水节”这个故事。 思维能力:形象思维:借助课文插图,想象并描述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和周总理的亲切形象。 审美创造:感受课文通过色彩(火红的凤凰花)、声音(象脚鼓、欢呼)、动作(泼水、跳舞)所营造的欢乐、祥和的节日意境美。体会周总理情系人民的情感美,并尝试通过朗读和讲述,创造性地表达这种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这是课文内容的核心,也是体现单元人文主题“革命先辈心系百姓”的最直接载体。只有理解了这一情景,才能达成感受崇高品质的单元目标。 教学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理解“难忘”的深刻含义。
课时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描写周总理样貌、动作和课文结尾的感叹句;能借助关键词,清晰地讲述故事。 能通过模仿动作、想象画面和回答采访问题,深入理解周总理泼水的场景。 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总理的爱戴,理解“难忘”的深刻含义,感受总理与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由此产生敬佩之情。
大单元情境联动:各位红色故事宣讲员们,请注意!我们的“故事研习营”即将迎来一场盛大的节日派对!我们将穿越时空,成为1961年傣族泼水节的小记者,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记录下周总理与人民在一起的幸福瞬间! 第一课时:飞往傣家寨,喜迎周总理 核心任务:创设节日情境,学习生字新词,感受欢迎场面的热烈,体会人民的喜悦之情。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小记者集结 出发傣家寨
创意活动“特派记者证” 教师导入情境:(播放《快乐的泼水节》音乐)宣讲员们,我们接到一项特别任务——作为特派记者,报道1961年傣族泼水节的盛况!那里有一位特别的客人。 活动:颁发“特派小记者”证件(姓名贴或胸牌),宣布任务:记录现场,传递感动。 教师介绍泼水节知识:泼水节是傣族重大节日。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锣鼓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第二节:现场直击:“镜头里的关键词”
教师布置任务:来到现场,我们首先要用镜头(眼睛)捕捉关键信息。 1.教师播放范读视频:学生一边听一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圈画生字以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一边听一边圈画标出描写节日场景和人们动作的词语。 课堂活动 : 学生分享自己的圈画所得,师生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识记:“泼、敲、铺、踩、盛”都表示动作,可做一做相关动作。 在句子中认读。 周总理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面象脚鼓,敲起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捕捉镜头: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如“火红火红的凤凰花”、“象脚鼓”、“凤凰花花瓣地毯”、“撒满”、“一串串”“一条条龙船驶过” 出示凤凰花的图片。 思考:同学们,凤凰花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放时满树红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请你找一找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来描写凤凰花?(火红火红。) 说一说:还有什么是“火红火红”的?(大红灯笼、秋天的红叶、晚霞、红旗、杜鹃花) 指导朗读第一段:凤凰花开得那么热烈,那么喜庆。在这热烈喜庆的气氛中,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好这一段呢?(教师指导学生用兴奋的语气读出人们高兴的心情。) 学生带着“记者”任务进行探索性阅读,通过圈画关键词主动从文本中提取视觉与动作信息,锻炼信息筛选能力。 学生通过做动作学习“敲、端”等动词,以身体运动记忆字义,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让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朗读第3自然段,捕捉重点镜头,感受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盛况。
第三节:感受“特别”之处
教师提问: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开心呢。 教师可以播放《周总理和我们在一起》或者介绍周总理的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来了解周恩来总理,理解“敬爱”词义。 朗读传情:指导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人民的“特别高兴”和现场的热烈气氛。 说一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呢? 聚焦插图:观察课文插图,描述周总理的穿着、表情(笑容满面),描述周围人群的表情(欢呼、激动)。 想一想,周总理为什么也穿上了傣族的服饰?哪个词写出了周总理当时的心情? 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描述人物的表情与着装,从视觉证据中感受热烈气氛与周总理的亲切,将文字描述转化为真实可感的画面。 学生通过代入情感的朗读,将前面环节理解到的“高兴”与“激动”用声音表达出来,实现从理性理解到感性共鸣的升华。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要素“借助插图理解内容”,通过视觉和听觉,直观感受“特别”与“难忘”的原因。
第四节:新闻速写:指导生字
教师导入:同学们,作为记者,我们的报道内容要正确有时效性。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报道内容里边的生字词。1.认字游戏,检验识字情况。 2.比较学习多音字。 pū(铺路)(铺垫) 铺 pù(床铺)(店铺) shènɡ(茂盛)(盛大) 盛 chénɡ(盛饭)(盛满) 3.出示生字“难、忘、民、因”,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结构。 4.提示书写要点,强调“难”最右边有四横,不要少写一横。 观察与倾听: 观察教师板书或课件展示的范字,认真听教师讲解字形结构、关键笔画、笔顺及书写要点 实践练习: 在课本或练习本上认真书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