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部编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26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义教部编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26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3 18:0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有哪些发展?
西汉时,一个名叫东方朔的人向汉武帝上书。他写的奏本使用了三千片简牍,要两个人才能费力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二个多月!
战国时期的大学者惠施,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拉---“学富五车”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当时一车书籍的字数大约是15万字,五车书籍也不过是75万字左右,这在当今社会大约也就是一本书的字数。
在纸问世之前,古人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有什么优缺点?
书写不便、昂贵、笨重﹑不易推广
纸的发明: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
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
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有的纸上面还有文字和地图。
说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蔡伦改进造纸术: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宦者列传》
时间
材料
优点
人物
东汉造纸工艺流程图




焚烧草木灰
蒸煮
舂捣
打浆
抄纸
揭纸
晾晒
码放
造 纸 术 的 传 播
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对世界文明作出伟大贡献。
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和公布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蔡伦又榜上有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阅读教材,完成有关张仲景的基本信息。
张仲景,东汉末年名医。
《伤寒杂病论》
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后世称“医圣”。
“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简介
医学主张
医学地位
代表作
医学成就
张仲景 (150--219年)东汉南阳人,著名医学家。
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当时做官的人不能随便接近民众,张仲景就想了一个办法,在每月初一和十五,打开衙门,贴出告示,让民众进来看病,他坐在大堂上逐一问诊。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店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张仲景。
医学成就
阅读教材,完成有关华佗的基本信息。
简介
华佗,东汉末年名医。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
医学贡献
①发明“麻沸散”,让病人将其和酒一起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手术。
②创编“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医学地位
他医术精湛,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神医”。
把 脉
针 灸
拔 火 罐
在四川省份试点开展清肺排毒汤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观察显示,有效率达90%以上绍,专家介绍,清肺排毒汤由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多个外感热病的经典方剂优化组合而成。
中 药
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算经之首--《九章算术》
时间
内容
地位
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收集了246个应用题及解算方法,涵盖了算术、代数、几何等
可能在先秦时期已具备,最晚成书于东汉时期。
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被誉为“算经之首”
秦简九九表
阅读教材,梳理有关《九章算术》的基本信息。
农学著作--《氾胜之书》
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地、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
漏壶
日晷
秦朝:颁布统一历法,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
两汉:已使用漏壶、日晷等计时工具,颁布更完备历法。
东汉:张衡改进的浑天仪,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学史崇德
从司马迁经历中,你有何感悟?
家学传承
其父曾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和国家典籍
学游天下
父授遗命
十岁诵古文,二十游历天下,搜集历史资料
继承父职后,秉承父志,修撰《史记》
李陵事件
仗义执言而下狱,被处腐刑,身心摧残。出狱后继续著书,用10多年时间终成《史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不屈不挠、忍辱负重、追求崇高理想、献身事业
史家绝唱--《史记》
本纪——帝王事迹
表——历代帝王和侯国大事记
书——天文、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
世家——诸侯王国事迹
列传——重要人物事迹
12篇
10篇
8篇
30篇
70篇
黄帝
汉武帝
史家绝唱--《史记》
范围:从皇帝到汉武帝
体例:纪传体通史(人物传记)
地位:“二十五史”之首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四川成都青城山
张角—太平道
张陵—五斗米道
尊奉黄帝和老子,神仙方术。
为下层民众所信奉,影响深远。
派别
影响
教义
道教形成于东汉中后期,尊奉黄帝和老子
简介
道教的产生
背景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的寄托;
道教基本主张
1、 道教认为生、老、病、死虽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规律,但通过自身修炼,可以做到长生不死,得道成仙,
2、精神修炼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主张修身养性,消极避世;
3、炼制丹药是另一种重要方法,丹药分外丹和内丹,外丹用炉鼎烧炼矿石药物而成,说服之可令不老不死,内丹就是气功。
20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张骞通西域后,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教 义
原 因
传 播
起源
佛教的传入
地位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迎合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
河南洛阳白马寺
敦煌莫高窟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1、佛教认为人生充满痛苦,生老病
死等一切皆苦;
2、造成痛苦的原因是人的欲望,摆
脱痛苦的道路只有消灭欲望,并忍受
现世的痛苦。
3、虔诚信佛、坚持磨练、积德行善,
死后才能够进入无苦的境界,获得来
世的幸福。
佛教基本主张
派别 发源地 时间 创立者 背景 信奉民众
道教
佛 教
印度
东汉末年
西汉末年
张角—太平道
张陵—五斗米道
释迦牟尼
下层民众
贫苦民众
东汉末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人们需要精神上的寄托
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东汉明帝时得到上层扶持
道教与佛教
中国
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那么提倡和扶植道教与佛教?
佛教:宣扬忍受苦难,寄希望于来世客观上有安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统治阶级把它作为一种“愚民”的手段来加强自己的统治。
传播原因
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手段
疾苦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
24
道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统治者利用道教统治人民。
五体投地: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
尊重差异
尊重信仰
2025.10.23
本课小结
类别 时代 人物 成就
造纸术 东汉 蔡伦
医学 东汉 张仲景
东汉 华佗
数学 东汉 /
农学 西汉 氾胜之
史学 西汉 司马迁
宗教 东汉 张角、张陵
蔡伦改进造纸术
《伤寒杂病论》、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九章算术》
麻沸散、五禽戏
《氾胜之书》
《史记》
张角--太平道;张陵--五斗米道;佛教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