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光照图的判读 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我国北方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冬至日这一天,观测、记录并绘制了校园国旗旗杆影子轨迹图(见下图)。图中虚线为国旗旗杆影子端点的移动轨迹;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时刻的影长;甲、丁影长接近当天最长,甲与丙、丙与丁之间的夹角为79°30',乙与丙的夹角为3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丙为该地该日( )
A.日落时的影长 B.日出时的影长 C.正午时的影长 D.傍晚时的影长
2.当旗杆影子位于乙位置时,当地太阳大约位于(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3.图示日期,该地的日出时间(地方时)大约为( )
A.05:20 B.06:40 C.07:30 D.08:50
下图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2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黑点表示①处位置)( )
A.A B.B C.C D.D
5.此时杭州(东经121°29',北纬31°14')的昼长约是( )
A.9小时 B.10小时 C.11小时 D.8小时
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10月8日在杭州举办,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亚运会举办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杭州和北京相比黑夜更长
B.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C.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D.杭州日出东南方向
7.亚运会开幕式在9月23号20时开始,下列光照图符合这一天的是( )
A. B.
C. D.
8.亚运会开幕式在9月23号20时开始,开幕那一刻,下列正确的是( )
A.纽约(74°W)和杭州日期不同 B.悉尼(150°E)再过1小时进入新一天
C.伦敦物体的影长达一天中最短 D.与杭州处在同一天的范围占全球2/3
岁末年初,哈尔滨凭借得天独厚的冰雪旅游资源成功“火出圈”。某日的雾凇(雪的一种,由冰晶在温度低于冰点以下的物体上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粒状结构沉积物。)又为其增添了无限魅力,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打卡。图为一记者抓拍的游客打卡瞬间,完成下面小题。
9.照片中游客的朝向最有可能是( )
A.偏南 B.偏北 C.偏东 D.偏西
10.下列光照图中与此刻画接近的是( )
A.B.
C.D.
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11月27日在甲地(30°N,120°E)某公园环湖骑行时拍摄的日落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照片拍摄时该摄影者位于高楼的( )
A.西北方 B.东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12.若从该地垂直上方朝下看,该时刻地面上的昼夜状况及经纬线位置关系最接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地球表面太阳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称为等太阳高度线,下图示意某时刻地球表面的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图中粗线表示等太阳高度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此图反映的是( )
A.北半球的冬半年 B.北半球的夏半年
C.南半球的冬半年 D.南半球的夏半年
14.图示时间甲、乙两点所在经线圈的劣弧中点的太阳高度约是( )
A.30° B.45° C.50° D.60°
15.此时,甲地的地方时为( )
A.18时 B.12时 C.6时 D.0时
读光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相差( )
A.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B.经度相差45°,地方时相差3小时
C.经度相差90°,地方时相差6小时
D.经度相差180°,地方时相差12小时
17.此时图中地方时为6时的地点是( )
A.只有E点 B.只有N、E、S三点
C.弧AEB上各点 D.弧NES上各点
18.若图中经线NES为0°经线,则新的一天范围是( )
A.从经线NES向东到180°经线 B.从经线NGS向西到180°经线
C.从经线NGS向东到180°经线 D.从经线NCS向东到180°经线
下图为“某时刻的等白昼时长线”图,图中OA、OB为日界线,O点为极点,在P点看北极星高度为70°,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20°N,135°W B.20°N,0° C.20°S,135°W D.20°S,0°
20.当图中24小时等时长线
A.缩小期间,上海的黑夜时间逐渐变短 B.扩大期间,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C.缩小期间,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D.扩大期间,北半球各地正午物影由长变短
下图位于南半球,经线OM、OP与晨昏线相交与M、P,其中M位于赤道,弧MP为晨昏线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若P地方时为17:00,则( )
A.角α为30° B.M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P点夜长逐渐变长 D.O附近可见极光
22.若OP长度固定,且小于OM,角α小于90°,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5月弧MP逐渐变短 B.10月弧MP逐渐变长
C.6月弧MP逐渐变长 D.12月弧MP逐渐变短
北半球夏至日,晨线、昏线与某纬线分别相交于M、N两点,P为该纬线上一点。完成问题。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地方时6点日出 B.昏线、晨线与该纬线夹角为23.5°
C.M、N两点的地方时之和为24 D.M点将向东运动,N点向西运动
24.当P点地方时为12时,则( )
A.太阳一定直射在P点 B.M、N、P点日出方向一定相同
C.弧MPN一定大于180° D.M、N、P点日期一定相同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A B D B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B D B D D A B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D B C B
1.C 2.B 3.B
【解析】1.结合图中可以看出,丙为一天中影子最短的时刻,因此应为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刻,即为正午时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结合材料可知,丙地所处的方位应为正北方位,结合方位可知,甲地为西北方向,丁地为东北方向,因此乙地应为西北方向,太阳在东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结合材料可知,影子总共移动的角度为79°30'×2=159°,因此太阳移动的角度范围应为159°,因此昼长应为159°÷15=10小时24分钟,因此日出时间应为12-(10小时24分钟÷2)=6时38分,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视运动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因此一天中太阳视运动的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大约是15°/h。日落时间=12时+昼长的一半。
4.A 5.B
【解析】4.由图可知,①地位于(45°E,30°S),地方时比中时区区时(0°经线地方时)早3个小时,即船员在图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时当地为5时(世界时为2时),从而得出当日①地昼长=(12-5)×2=14小时,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四幅地球光照图只有A图能正确表示①正值日出(位于晨线上),且当地昼长夜短,A正确;B图和C图位于昏线上正值日落,D图①此时昼短夜长,排除BCD。故选A。
5.根据上题可知,该日30°S昼长为14小时;杭州纬度约为30°N,根据昼夜长短的对称性规律可知,该日30°N的昼长等于30°S的夜长,为10小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对称性规律计算昼夜长短:①利用纬度的对称性计算;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各地的夜长。②利用时间的对称性计算;相对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的昼长、夜长都是相等的;相对于春分日或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一个时间的昼长等于另一个时间的夜长。
6.D 7.B 8.C
【解析】6.此次亚运会举办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位于③④之间,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运动,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杭州和北京相比杭州纬度更低,黑夜更短,A错;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此次亚运会举办期间地球公转位置逐渐靠近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变快,B错;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向南运动,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杭州日出东南方向,C错,D对。故选D。
7.亚运会开幕式在9月23号20时开始,接近秋分日,全球接近昼夜平分,晨昏线与经线大致重合,B对,排除ACD。故选B。
8.亚运会开幕式在9月23号20时开始,开幕那一刻,杭州为北京时间(东八区)9月23号20时,纽约(74°W)西五区此时为9月23号7时,日期相同,A错;悉尼(150°E)东十区为9月23号22时,再过2小时进入新一天,B错;伦敦(中时区)此时地方时为12:00,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物体的影长达一天中最短,C对;北京时间(东八区)9月23号20时,东十二区为0时,全球处于同一天,D错。故选C。
【点睛】国际日界线、零时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①两条日界线的区别是向东日期加一天的是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日期减一天的是国际日期变更线。②只有太阳直射本初子午线时,180°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也为次日的0时),此时全球各地才处于同一个日期内,而绝大多数情况下全球各地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③国际日期变更线与180°经线不是完全重合的,所以过180°经线日期不一定变更,具体表现为可增加一天,也可减少一天,或日期不变。④0时经线每时每刻都在向西运动,最终靠拢180°经线,全球处于同一天。然后继续不断向西运动,新一天的范围不断扩大。
9.C 10.A
【解析】9.形成雾凇的条件较苛刻,需要低温和充足的水汽;雾凇见光容易融化,因此观赏雾凇的最佳时间是清晨,此时气温较低,水汽凝结较为明显,光照弱。冬季太阳日出东南,根据游客影子方向可判断游客朝向偏东,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哈尔滨位于东半球,此时接近日出,位于晨线附近,排除B,D;根据上题解析可知,此时为白昼;由于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A选项由夜晚进入白昼,A正确;C选项由白昼进入夜晚,C错误,故选A。
【点睛】雾凇的形成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①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雾凇多形成在河湖边上,尤其是未冻结的水面或者流动性较强的河面,蒸发产生大量的水汽,这些水汽是凝结为雾凇的基础。②足够低的气温。一般来说,当气温达到零下15摄氏度以下时,雾凇就很容易形成,尤其是在晴天,昼夜温差大,地面温度降低快,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在这种极冷的环境下,水汽遇到树枝、电线等物体便会凝结在表面,就形成了雾凇奇景。③稳定的大气环境。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11.B 12.C
【解析】11.11月27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甲地(30°N ,120°E)处于冬半年,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此刻拍摄到的是日落景观,所以太阳位于西南方位,拍摄者位于太阳正对面,即东北方位,高楼和太阳同方位,所以拍摄者也位于高楼的东北方位,故选B。
12.此时该地正值日落,位于昏线附近。且该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由所学经纬线知识可知,由赤道往南北两侧相邻经线之间的纬线越短;该地位于北半球,从该地上方朝下看,该地纬度在最中间,往南应该是赤道,相邻经线之间的距离最大。①表示赤道垂直上方朝下看,且①表示晨线,①错误;②表示北半球,昏线,但有昼夜交替地区越往北昼越长,②错误;③代表北半球,昏线,有昼夜交替地区越往北昼越短,符合题意,③正确;④虽然是昏线,且有昼夜交替地区越往北昼越短,但该图表示南半球,④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升起,在西北落下(极昼极夜区除外);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在西南落下(极昼极夜区除外);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极点除外)。
13.B 14.B 15.D
【解析】13.由经度的排列特征可知,经度数值减小的方向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据图中经度可知,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应为北极点俯视图。此时北回归线上的乙地位于等太阳高度线的中心,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90°,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即此图反映的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故选B。
14.读图可知,甲、乙两点所在经线圈的劣弧即为图中显示的甲乙之间的经线圈部分,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上,沿经线向北经过北极点再向南到达北极圈上的甲点,跨过的纬度为90°,故可得甲的太阳高度为0°,再由乙地太阳高度为90°,可知该中点的太阳高度为45°。故选B。
15.分析可知,甲地位于135°W,且太阳此时直射乙地所在经线,故甲地位于切点上且北极圈发生极昼,故甲地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故选D。
【点睛】经度的排列规律:以0°经线为中心,以西是西经,以东是东经。越向东度数越大的是东经,越向西度数越大的是西经。
16.B 17.D 18.D
【解析】16.根据图中所给经线的条数可知,5条经线将半个球面的经度(共180°)等分成4份,相邻两条经线相差45°,地方时相差3小时,故ACD错,B项正确。故选B。
17.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图中E点是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NES是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故该经线各点地方时同为6点。故本题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18.依据相关地理知识,地球上从0:00时刻的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的范围。由上题可知,经线NES为6点,故0:00时刻的经线在图中经线NES以西90°,即经线NCS,所以,此时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经线NCS向东到180°经线。故本题排除ABC三项,D项正确。故选D。
【点睛】光照图中赤道和晨线的交点的地方时为6点。也可以由昼半球的中间经线12:00或夜半球的中间经线24:00推断6:00的位置。
19.A 20.B
【解析】19.材料信息表明,O为极点,P点看北极星的高度为70度,P点的纬度为70°N,则O应为北极点。从等白昼时长线可以看出P点以内,白昼时长为24小时,即发生极昼现象,可以得出北纬70°N到北极点发生极昼,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极昼最大范围的纬度互余,故太阳直射点纬度应为20°N。材料信息表明, OA 、OB为日界线,日界线有两条,一条为180度经线,一条为0时经线,从图中可以知道,OA经度为45°E,可判断OB为180度经线,故45°E经线为另一条日界线,即0时经线。太阳直射点的时间应为12:00,由于45°E为0时,在经计算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应为135°W。由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4小时等时长线即极昼范围线,当24小时等时长线扩大时,也就是北极极昼范围扩大时,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应在北半球且向北移,此期间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区域正午影长由长变短,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在此期间各地影长变化不一致, B正确,D错误。当24小时等时长线缩小时,也就是北极极昼范围缩小时。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应在北半球且向南移,此期间上海的黑夜时间逐渐变长,南京昼长夜短的变化幅度变小,逐渐向昼夜等长靠近。 A、C错误。故选B。
【点睛】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21.D 22.B
【解析】21.OM、OP两条经线相交,O点为极点,该图位于南半球,判断O点为南极点,MP为晨昏线的一部分,P点地方时为17时,M地方时更早,为17时后,且M位于赤道,故MP为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M点的地方时为18点,故OM和OP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则角α为15°,A错;P地在17时日落,P点昼短夜长,但无法确定夜长变长;C错误,顺时针自西向东经过昏线,故南极点附近为极夜,可能见到极光,D正确,M地在昏线上,将要进入夜晚,太阳高度将要小于0;B错误。故选D。
22.
如上图所示弧MP是晨昏线,在OP长度固定且角α小于90°的情况下,且6月22前后、12月22前后弧MP达最大值,3月21日前后、9月23日前后弧MP达最小值,6月、12月弧MP先变长后变短,CD都错误;5月、10月弧MP逐渐变长,B正确,A错误。故选B。
【点睛】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等于直射点纬度;位于晨线的点,正经历日出;位于昏线上的点,则正经历日落。
23.C 24.B
【解析】23.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M点是晨线与某纬线的交点,若该纬线是赤道,M点日出地方时为6时;若该纬线位于北半球,由于北半球夏至日昼长夜短,日出地方时早于6时;若该纬线位于南半球,由于南半球该日昼短夜长,日出地方时晚于6时,A错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晨昏线与经线圈夹角为23.5°,与纬线夹角为66.5°,B错误;M、N分别是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交点,对应日出和日落,日出和日落时间关于地方时12时对称,故两点的地方时之和为24,C正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M点和N点均向西运动,D错误。故选C。
24.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当P点地方时为12时,说明弧MPN位于昼半球,为昼弧。P点地方时为12时,说明太阳直射P点所在的经线,但P点所在的纬线不一定是北回归线,故太阳不一定直射在P点,A错误;M、N、P在同一条纬线上,日出方向相同,B正确;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弧MPN为昼弧,若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弧长度长于夜弧,昼弧MPN弧度数大于180°;若位于赤道,昼夜平分,昼弧长度等于夜弧,昼弧MPN弧度数等于180°;若位于南半球,昼短夜长,昼弧长度短于夜弧,昼弧MPN弧度数小于180°,C错误;由于不知道M、P、N和0时所在经线度数,或M、P、N点所在经线与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东西方位关系,故无法确定M、N、P点日期是否相同,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光照图中,有四个隐含的特殊时间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8时,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