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专题练(含解析)-2026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高频考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专题练(含解析)-2026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23 16:3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发现“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的科学家。关于micro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本组成元素是C、H、O、P
B.基本组成单位中有葡萄糖
C.基本组成单位通过肽键相连
D.是通过转录形成的
2.乙醇梭菌(芽孢杆菌科)可以将CO、氨水经厌氧发酵,转化出乙醇和乙醇梭菌蛋白,该蛋白可用于饲料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梭菌有望成为单细胞蛋白生产的菌种
B.乙醇梭菌与硝化细菌具有相同的代谢类型
C.氨水中的氮元素经反应后,主要分布在乙醇梭菌蛋白的氨基中
D.乙醇梭菌蛋白合成及加工过程中需要核糖体、内质网等的参与
3.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其由DNA缠绕在组蛋白外形成。组蛋白上许多位点可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的修饰,从而改变染色质的疏松和凝聚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核小体可能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B.核小体的组装过程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C.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变为染色体可能与组蛋白修饰有关
D.组蛋白修饰可能影响基因表达,导致生物表型发生变化
4.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还含有少量蛋白质
B.在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核仁会周期性的在前期消失、末期重建
C.细胞骨架是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的运动、分裂等有关
D.很多细胞的溶酶体都能合成溶菌酶,参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5.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酿酒和制醋所用微生物都是能在有氧条件下存活的真核生物
B.过程①和③分别发生在酵母菌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
C.产生乙醇后进行过程④会产生一层菌膜是由醋酸菌大量繁殖所致
D.④过程是生产果醋的唯一途径
6.具有核定位序列(NLS)的蛋白质能被核膜上的蛋白F识别并输入到细胞核中,而蛋白H能识别核输出序列(NES)并将蛋白质从核中运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蛋白H和F转运的蛋白质进出细胞核时需要通过核孔
B.人体细胞中的组蛋白、DNA聚合酶和纺锤体蛋白都包含NLS序列
C.若核糖体在细胞核中完成组装,核糖体蛋白可能同时具有NLS序列和NES序列
D.若抑制H蛋白活性后某RNA在核内异常聚集,推测其出核需有NES序列的蛋白协助
7.在线粒体内膜电子传递过程中,复合物泵出质子,形成了跨膜质子梯度,ATP合成酶利用质子梯度驱动ATP合成。OSCP是ATP合成酶中的一个重要亚基,位于催化区顶部,确保亚基之间的功能偶联,寡霉素作为呼吸抑制剂可破坏此偶联。当ATP合成酶处于活跃状态时,OSCP会形成一个稳定的质子通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寡霉素可能阻塞质子通道,抑制质子流入线粒体基质
B.细胞培养中加入寡霉素,线粒体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中热能比例减小
C.ATP合成酶不活跃时,OSCP关闭质子通道,线粒体基质中ADP含量上升
D.深入研究OSCP结构和功能,有助于为线粒体功能障碍引发的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8.我国科研团队将磁性颗粒均匀涂至螺旋藻(颤蓝细菌)表面,使磁性螺旋藻(MSP)能在外部磁场控制下,靶向运动至癌变部位,促进癌细胞的放疗,治疗机制如图所示。已知肿瘤组织内部的缺氧环境可以减少含氧自由基的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螺旋藻细胞内存在RNA-蛋白质复合物,但不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外界提供磁场、放射线、激光的条件后,MSP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C.过程①利用MSP叶绿体释放的O2改善肿瘤组织内部的缺氧环境
D.过程②叶绿素产生的自由基可破坏磷脂分子引发雪崩式反应损伤癌细胞膜
9.脂质体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将药物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胆固醇是构成脂质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大多具有类似于生物膜的双分子层结构
B.脂质体没有蛋白质,到达细胞后只能通过膜融合方式进入细胞
C.胆固醇可能随温度的改变对膜脂流动性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
D.脂质体表面连接抗体后对靶细胞进行识别,可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
10.肿瘤细胞可通过向细胞外释放更多的脂肪酸实现免疫逃逸。其机理是脂肪酸被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吸收后会诱发FABP5基因超表达,进而激活PPARγ信号通路,导致免疫抑制分子的上调,最终抑制T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酸既可为膜结构的生物合成提供原料,也可作为信号分子调节生命活动
B.T细胞抗肿瘤反应主要是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的裂解反应
C.增强巨噬细胞中FABP5基因的表达,也可以用于治疗艾滋病
D.开发靶向肿瘤细胞脂肪酸代谢的抑制类药物,有利于肿瘤的免疫治疗
11.2024年12月13日,《科学》杂志公布了本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其中,科学家Zehr等发现了一种名为贝氏布拉藻的海藻可通过“硝基质体”这种新型细胞器来固定氮气,并认为该细胞器是古海藻吞噬了一种名为UCYN-A的固氮细菌进化而来,颠覆了以往真核生物无法直接从大气中固定氮气的认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UCYN-A和蓝藻都属于自养型原核生物
B.原始贝氏布拉藻与吞入的UCYN-A最初构成原始合作关系
C.推测硝基质体可能和叶绿体一样,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D.可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硝基质体的固氮过程
12.细胞分裂时,微丝结构会把线粒体弹射出去,以实现线粒体的运动和均等分配,一些特定的乳腺干细胞分裂时线粒体不均等分配,形成一个子干细胞和一个分化细胞,后者形成乳腺组织细胞。与乳腺干细胞相比,乳腺组织细胞代谢需要更多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微丝与细胞器的运动有关,参与组成细胞骨架
B.乳腺组织细胞代谢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内膜
C.乳腺干细胞分裂时将细胞核遗传物质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
D.乳腺干细胞分裂后,得到线粒体较少的子细胞分化程度更高
13.细胞质中mRNA与游离的核糖体结合形成翻译复合体。翻译时,若开始合成的小段肽链是信号肽(SP),会被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并结合,翻译暂停,SRP牵引翻译复合体到内质网并与其表面的SRP受体结合,翻译恢复,合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若开始合成的肽链不是信号肽,则翻译持续进行直到完成。这两种方式合成的蛋白质会被送往不同的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翻译是从mRNA与游离核糖体结合开始,最初合成的肽链决定蛋白质的最终去路
B.SRP牵引翻译复合体与内质网结合,生物膜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后,SP才进入内质网腔
C.无SP的肽链合成后,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相应的盘曲、折叠,可能进入细胞核执行功能
D.若胰岛素基因中编码SP的序列出错,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受影响,引起糖尿病
14.细胞膜磷脂分子的运动主要包括侧向移动和内外翻动两种形式。胆固醇分子与磷脂分子的结合程度、磷脂分子中脂肪酸链的不饱和度都是影响磷脂分子侧向移动的因素;而位于磷脂双分子层间的磷脂转运酶可通过水解ATP,将具有特定头部基团的磷脂分子从胞外侧转移到胞质侧,完成内外翻动,实现膜弯曲或分子重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变化主要通过影响磷脂分子的内外翻动影响膜的流动性
B.细胞膜的不对称性仅与膜两侧蛋白质的不均匀分布有关
C.磷脂转运酶发挥作用可使磷脂分子头部在膜内,尾部在膜外
D.抑制磷脂转运酶基因的表达,可能会降低浆细胞分泌抗体的功能
15.细胞骨架与细胞的活动有关,细胞活动包括整个细胞位置的移动以及细胞某些部分的有限的运动,细胞活动与称为马达分子的某些蛋白质有关(如图所示)。已发现许多种马达蛋白,例如沿着微管运动的驱动蛋白类和动力蛋白类、沿微丝运动的肌球蛋白等。纤毛或鞭毛引起的运动、肌肉细胞的收缩或神经递质的传递,都与这类蛋白质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位置和细胞器的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
B.原核细胞的运动与细胞骨架无关
C.细胞运动过程中马达分子的构象可发生改变
D.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需要马达分子的参与
二、解答题
16.蓝细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释放O2,为地球上好氧生物的生存提供条件。R酶是蓝细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关键酶,高浓度O2可导致其催化效率下降。如图所示,该酶通常存在于蓝细菌的羧酶体中,羧酶体是由蛋白质形成的多角形结构,可限制气体扩散。
(1)水质监测时,常通过测定水体光吸收值来确定浮游生物的量,蓝细菌和小球藻(真核藻类)都具有的能吸收光能的色素是 。蓝细菌吸收光能后发生能量转化,为暗反应提供了 ,暗反应阶段的 过程发生在羧酶体中。
(2)蓝细菌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3)研究人员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分泌糖类的工程蓝细菌植入酿酒酵母细胞内,构建了酵母一蓝细菌嵌合体。若要验证蓝细菌固定CO2合成的糖类参与酵母菌的代谢,可利用 法进行研究。与普通酵母菌相比,利用酵母一蓝细菌嵌合体生产目的产物的优势为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D C B B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B D B
1.D
【分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其化学元素组成为C、H、O、N、P。
【详解】A、micro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组成元素为C、H、O、N、P,A错误;
B、micro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中含有核糖,B错误;
C、micro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基本组成单位通过磷酸二酯之间相连,C错误;
D、microRNA是通过以DNA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D正确。
故选D。
2.A
【分析】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2、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
【详解】A、由题干可知,乙醇梭菌(芽孢杆菌科)可以将CO、氨水经厌氧发酵,转化出乙醇和乙醇梭菌蛋白,该蛋白可用于饲料生产,即乙醇梭菌有望成为单细胞蛋白生产的菌种,A正确;
B、乙醇梭菌与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不同,乙醇梭菌是自养厌氧型菌,硝化细菌是自养需氧型菌,B错误;
C、氨水中的氮元素经反应后,主要与乙醇梭菌蛋白的肽键连接,C错误;
D、乙醇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D错误。
故选A。
3.A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详解】A、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无染色质,所以不可能存在核小体,A错误;
B、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因此核小体的组装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正确;
C、组蛋白上许多位点可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的修饰,从而改变染色质的疏松和凝聚状态,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变为染色体可能与组蛋白修饰有关,C正确;
D、组蛋白修饰属于表观遗传,可能影响基因表达,导致生物表型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A。
4.D
【分析】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其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
3、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
(2)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4)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同时还含有少量蛋白质,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A正确;
B、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末期核膜、核仁重建,所以核仁会周期性地在前期消失、末期重建,B正确;
C、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它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正确;
D、溶菌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不是溶酶体,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但不能合成溶菌酶,D错误。
故选D。
5.C
【分析】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
2、醋酸菌好氧型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最佳温度是在30℃~35℃。
【详解】A、酿酒所需菌种是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而醋酸菌好氧型细菌,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
B、过程①是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③包括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B错误;
C、醋酸菌是好氧菌,产生乙醇后进行过程④醋酸发酵会产生一层菌膜,是由醋酸菌大量繁殖所致,C正确;
D、醋酸菌好氧型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故④过程不是生产果醋的唯一途径,D错误。
故选C。
6.B
【分析】1、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2)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4)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详解】A、核孔一般是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性,由蛋白H和F转运的蛋白质进出细胞核时需要通过核孔,A正确;
B、具有核定位序列 (NLS) 的蛋白质能被核膜上的蛋白F识别并输入到细胞核中,所以人体细胞中的组蛋白和DNA 聚合酶都包含 NLS 序列,但纺锤体蛋白不包含 NLS 序列,B错误;
C、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蛋白质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中合成,所以若核糖体在细胞核中完成组装,核糖体蛋白可能同时具有 NLS 序列和NES序列,C正确;
D、由题意可知,H蛋白能识别核输出序列 (NES) 并将蛋白质从核中运出,所以若抑制H蛋白活性后某RNA 在核内异常聚集,推测其出核需要有 NES 序列的蛋白的协助,D正确。
故选B。
7.B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题意显示,OSCP是ATP合成酶中的一个重要亚基,位于催化区顶部,确保亚基之间的功能偶联,寡霉素作为呼吸抑制剂可破坏此偶联,当ATP合成酶处于活跃状态时,OSCP会形成一个稳定的质子通道,据此推测,寡霉素可能阻塞质子通道,抑制质子流入线粒体基质,A正确;
B、结合A项可知,细胞培养中加入寡霉素,寡霉素可能阻塞质子通道,抑制质子流入线粒体基质,进而减少了ATP的产生,导致线粒体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中热能比例增加,B错误;
C、题意显示,当ATP合成酶处于活跃状态时,OSCP会形成一个稳定的质子通道,此时“当质子通过该通道进入基质时,驱动ATP合成”,因此,当ATP合成酶不活跃时,OSCP关闭质子通道,ATP合成减少,此时线粒体基质中ADP含量上升,C正确;
D、题意显示,OSCP是ATP合成酶中的一个重要亚基,位于催化区顶部,且在ATP合成酶处于活跃状态时,OSCP会形成一个稳定的质子通道,驱动了ATP的生成,可见OSCP在有氧呼吸产生ATP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OSCP结构和功能,有助于为线粒体功能障碍引发的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D正确。
故选B。
8.D
【分析】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成为不受机体控制、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详解】A、螺旋藻细胞内存在RNA-蛋白质复合物(如核糖体),也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转录时RNA聚合酶与DNA结合,A错误;
B、放射线、激光等条件会导致磁性螺旋藻解体,B错误;
C、螺旋藻是颤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C错误;
D、过程②叶绿素产生的自由基可破坏磷脂分子引发雪崩式反应损伤癌细胞膜,D正确。
故选D。
9.B
【分析】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A 、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它模拟生物膜的结构,大多具有类似于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这是脂质体的基本结构特点,A正确;
B、脂质体到达细胞后,除了通过膜融合方式进入细胞,还可以通过胞吞、自由扩散等方式进入细胞,该选项说只能通过膜融合方式进入细胞,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
C、胆固醇在膜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温度较高时,胆固醇可以降低膜的流动性;在温度较低时,胆固醇又可以防止膜的流动性急剧下降,所以胆固醇可能随温度的改变对膜脂流动性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C正确;
D、脂质体表面连接抗体后,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表面的抗原,从而对靶细胞进行识别,这样就可以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使药物更精准地作用于靶细胞,D正确。
故选B。
10.C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详解】A、脂肪酸是构成磷脂等膜成分的原料,同时从题干中可知脂肪酸可诱发基因超表达等一系列反应,说明其可作为信号分子调节生命活动,A正确;
B、T细胞抗肿瘤反应主要靠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肿瘤细胞感染的靶细胞,即发挥作用的裂解反应,B正确;
C、艾滋病是由HIV病毒攻击人体的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疾病,题干中所描述的免疫逃逸机理是关于肿瘤细胞的,与艾滋病的发病机理不同,增强巨噬细胞中FABP5基因的表达并不能用于治疗艾滋病,C错误;
D、开发靶向肿瘤细胞脂肪酸代谢的抑制类药物,可阻断肿瘤细胞通过脂肪酸实现免疫逃逸的过程,有利于肿瘤的免疫治疗,D正确。
故选C。
11.C
【分析】种间关系:
(1)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2)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使得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4)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5)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双方都有益,但分开后,各自都能独立生活。
【详解】A、蓝藻是自养型,UCYN-A是固氮细菌,属于异养型,A错误;
B、原始贝氏布拉藻与吞入的UCYN-A成为一个整体,二者构成共生关系,B错误;
C、“硝基质体”是古海藻吞噬了固氮细菌进化而来,因此其可能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与真核细胞类似,内膜与原核生物类似,C正确;
D、15N是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D错误。
故选C。
12.D
【分析】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详解】A、题干提到细胞分裂时微丝结构会把线粒体弹射出去,以实现线粒体的运动,这表明微丝与细胞器的运动有关,而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微丝属于细胞骨架的组成部分,A正确;
B、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进行,产生大量能量,因此线粒体内膜是细是能量(ATP)的主要来源,B正确;
C、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会进行复制并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乳腺干细胞分裂也遵循此规律,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乳腺干细胞分裂时线粒体不均等分配,形成一个子干细胞和一个分化细胞,分化细胞形成乳腺组织细胞,而乳腺组织细胞的代谢需要更多的能量,因此它的线粒体更多,子干细胞线粒体较少,分化程度更低,D错误。
故选D。
13.B
【分析】根据题意,分泌蛋白先在游离的核糖体合成,形成一段多肽链后,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信号,再与内质网上信号识别受体DP结合,将核糖体-新生肽引导至内质网,SRP脱离,信号引导肽链进入内质网,形成折叠的蛋白质,随后,核糖体脱落。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翻译是从mRNA与游离核糖体结合形成翻译复合体开始的,最初合成的肽链不同,后续合成方式不同,而不同方式合成的蛋白质会被送往不同的位置,因此最初合成的肽链决定蛋白质的最终去路,A正确;
B、含有信号肽(SP)的翻译复合体会被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结合,SRP牵引核糖体到达内质网,被SRP受体识别,翻译恢复,肽链进入内质网腔,此过程有信息交流,但不是生物膜之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
C、若合成的肽链没有SP,则不被SRP识别,翻译不会暂停,合成的肽链在细胞质基质中加工修饰后,留在细胞质基质或进入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等位置,C正确;
D、胰岛素是分泌蛋白,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修饰,如果胰岛素基因中编码信号肽的序列出错,可能导致胰岛素合成时,不能被SRP识别,无法进入内质网,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受影响,造成糖尿病,D正确。
故选B。
14.D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详解】A、温度变化主要影响磷脂分子的侧向移动,A错误;
B、由题意可知,细胞膜的不对称性不仅与蛋白质的不均匀分布有关,还与磷脂分子的分布有关,B错误;
C、磷脂转运酶的作用是将磷脂分子从胞外侧转移到胞质侧,而不是使磷脂分子头部在膜内,尾部在膜外,C错误;
D、磷脂转运酶在膜弯曲和分子重排中起重要作用,抑制其基因表达可能会影响膜的功能,从而降低浆细胞分泌抗体的功能。D正确。
故选D。
15.B
【分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持着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由题图a、b可知,细胞位置和移动和细胞器的移动都需有ATP的参与,A正确;
B、原核细胞中也存在细胞骨架,故原核细胞的运动也与细胞骨架有关,B错误;
C、由图a可知,细胞骨架中的微管与马达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细胞运动,马达分子构象可发生改变,C正确;
D、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的移动也与细胞骨架有关,D正确。
故选B。
16.(1) 叶绿素 ATP和NADPH CO2的固定
(2)羧酶体限制气体扩散,一方面可提高CO2浓度,促进暗反应,另一方面可防止O2浓度过高导致R酶活性(或催化效率)下降
(3)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生产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碳源
【分析】①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羧酶体能够使HCO3-进入,并使其在羧酶体内转化为CO2,同时羧酶体能够限制气体扩散,由此可推测,能够提高羧酶体内CO2浓度,促进暗反应发生,另一方面羧酶体不允许O2进入,从而避免羧酶体内O2浓度过高导致R酶催化效率下降;
②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追踪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详解】(1)①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含叶绿素,因此蓝细菌和小球藻都具有的能吸收光能的色素是叶绿素;
②蓝细菌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后将其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因此蓝细菌吸收光能后发生能量转化,为暗反应提供了ATP和NADPH;
③据图可知,在羧酶体内,CO2与C5在R酶的作用下转化为C3,这个过程称作CO2的固定。
(2)据图可知,羧酶体能够使HCO3-进入,并使其在羧酶体内转化为CO2,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羧酶体能够限制气体扩散,由此可推测,能够提高羧酶体内CO2浓度,促进暗反应发生,另一方面羧酶体不允许O2进入,从而避免羧酶体内O2浓度过高导致R酶催化效率下降,综上所述,蓝细菌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羧酶体限制气体扩散,一方面可提高CO2浓度,促进暗反应,另一方面可防止O2浓度过高导致R酶活性(或催化效率)下降。
(3)①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追踪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因此若要验证蓝细菌固定CO2合成的糖类参与酵母菌的代谢,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②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酵母一蓝细菌嵌合体是研究人员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分泌糖类的工程蓝细菌植入酿酒酵母细胞内构建而成,因此嵌合体能够利用光能和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利用酵母一蓝细菌嵌合体生产目的产物的优势为生产过程中不需要提供有机碳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