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大单元复习
大概念3 生物与环境
重要概念1.1
重要概念1.2
重要概念2.1
重要概念2.2
重要概念2.3
重要概念2.4
重要概念3.1
重要概念3.2
重要概念9.1
重要概念9.2
重要概念9.3
重要概念7.1
重要概念7.2
重要概念8.1
重要概念8.2
重要概念4.1
重要概念4.2
重要概念4.3
重要概念5.1
重要概念5.2
重要概念5.3
重要概念5.4
重要概念5.5
重要概念6.1
重要概念6.2
主题1
生物体的
结构层次
主题2
生物的
多样性
主题3
生物与环境
主题4
植物的生活
主题5
人体生理
与健康
主题6
遗传与进化
主题7
生物学与社会
跨学科实践
生物学课程标准概念体系
概念体系
大概念1
大概念2
大概念3
大概念4
大概念9
大概念6
大概念5
大概念8
大概念7
次位
概念
重要概念
3.1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大概念3
主题3
生物与环境
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1.1
生态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3.1.2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
3.1.3
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3.1.4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
3.1.5
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
3.1.6
次位
概念
重要概念
3.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大概念3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2.1
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保障生态安全
3.2.2
主题3
生物与环境
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阐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
运用图示或模型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
分析某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具体实例,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形成保护生物圈的社会责任意识
学习目标
1
2
3
4
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但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入湿地环境中,对湿地和湿地中的生物造成了伤害。内蒙古自治区的南海子湿地位于两条候鸟迁徙路线的交汇点,是鸟类的重要繁殖区,让我们共同探寻南海子湿地及其中生物的关系。
利用观察法研究湿地的鸟类
任 务
1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任 务
2
认识生态系统
任 务
3
情境任务
阐明生态系统的功能
任 务
4
了解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任 务
5
分析南海子湿地曾出现的生态问题,提出治理方法
任 务
6
利用观察法研究湿地的鸟类
任 务
1
情境:南海子湿地丰富的 植被、多样的水生生物和适宜的 环境条件吸引了大量的鸟类,鸟类的活动也为南海子湿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鸟类与环境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呢?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
②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做好记录
③要有计划和耐心
④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多问“为什么”
⑤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观察的要求
观察记录表 观 察 人______ 班 级______
观察时间______ 天气情况______
观察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名称 特征 生活环境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任 务
2
想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环境。请说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哪些?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生态因素
生态
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光
鼠妇总是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温度
阔叶林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候鸟迁徙
水
沙漠上到处是不毛之地,只有水源附近会出现绿洲
空气
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上呼吸
请说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捕食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猎豹捕食羚羊
竞争
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等;海豹之间进行争夺
合作
蚂蚁合作搬运食物;蜜蜂合作建筑蜂巢
寄生
蛔虫寄生在人的肠道中;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藤壶寄生在鲸鱼身上
共生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小丑鱼与海葵共生;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的
请说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捕食
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竞争
②“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水、阳光
③“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无机盐
④“追肥在雨前,一夜长一拳”
非生物因素
温度
⑤“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物因素
一些成语、俗语和诗句也和生态因素有关,下面的实例是什么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请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
环境能影响生物
阔叶林
针叶林
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
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环境(温度)能影响生物
枯叶蝶的体色与周围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
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生物能适应环境
生物能影响环境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沙漠植物根扎得很深,同时还能防风固沙
设计相关实验来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阴暗环境:对照组
(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处于正常或自然状态)
明亮环境:实验组
(接受实验变量处理,人为控制变量)
①对照实验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中,除光照条件外,其他条件应该如何设置,才能保证鼠妇出现的变化是由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②单一变量原则
每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
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本实验的变量:光照
实验中,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而不是1只。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
降低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③重复原则
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只需将明亮一侧的潮湿土壤换成干燥土壤吗?
①只将明亮一侧的潮湿土壤换成干燥土壤,会使实验中有两个变量,光照和水分都不同
②因此还应把玻璃板换成纸板,保证两侧都是阴暗环境,确保实验只有一个变量:水分
认识生态系统
任 务
3
情境:湿地内的水鸟可分为三类:主要取食藻类、草等的食草鸟类(赤嘴潜鸭),主要取食蚂蚱等的食虫鸟类(金眶鸻),主要取食小鱼等的食鱼鸟类(大白鹭);而小鱼以湿地中的藻类为食,蚂蚱以草为食,这些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南海子湿地中的生物是如何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的?
阳光、空气和水等
动物
生产者
分解者
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植物
细菌、真菌
消费者
南海子湿地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请阐明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
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互相作用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2.组成成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能对这句诗描述的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吗?
“落红”指的是花朵凋谢后落下的花瓣,落下的花瓣逐渐被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成为土壤中的养分
菟丝子等寄生植物
是消费者
①不是所有植物
都是生产者
蚯蚓、蜣螂、秃鹫等腐食性动物
是分解者
②不是所有动物
都是消费者
有些细菌可进行光合作用
是生产者
③不是所有细菌、真菌
都是分解者
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吗?所有的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吗?
阐明生态系统的功能
任 务
4
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才能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请建构南海子湿地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联系叫作食物链
2.书写原则
(1) 起始于生产者,终止于最高级消费者
(2) 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 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表示方法
起点
生产者
终点
最高级消费者
初级
消费者
次级
消费者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的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缺少生产者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了解南海子湿地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1.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2.特点:物质是循环的,而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能量在生物之间的传递是逐级递减的。食肉动物获得的能量比食草动物少,因此食肉动物的数量一般比食草动物的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了解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任 务
5
情境:内蒙古自治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南海子湿地生态系统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而使其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除了湿地生态系统还有哪些生态系统呢?
草原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其他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了解生态系统的不同类型
有“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之称
有“地球之肾”之称
认识生物圈
1.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2.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
整个水圈
生物圈的范围
岩石圈的表面
大气圈的底部
岩石圈的表面
整个水圈
3.生物圈是由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组成的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分析南海子湿地曾出现的生态问题,提出治理方法
任 务
6
情境:如今南海子湿地水域辽阔,风光旖旎,有“塞外西湖”之美誉。而在2004年,许多湿地被开垦用作农田,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当时300多公顷、近40%的湿地被掠夺式开垦和放牧。鸟类大量减少。湿地出现板结、沙化、盐碱化现象。这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酸雨
①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生长
②增加人类患呼吸道疾病风险
水华
①鱼类死亡
②人类饮用污染水,可能导致肝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有毒物质通过
食物链(网)不断积累
最高级消费者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
微小的水生植物
蜻蜓的
幼虫
小鱼
大鱼
剑水蚤
了解有毒物质的积累
了解生态系统服务
概念: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各种惠益,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河流受到轻度污染后,能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可以在受到一定程度的外界影响后逐步恢复原有的结构与功能
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等,它们含有大量的无机盐。河流中的水绵、黑藻等水生生物能够吸收无机盐
过度放牧后,草原荒芜
高强度排污后,河流水质变差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就会退化
农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下面哪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了解生态安全的概念,简述治理及维护南海子湿地生态安全的对策
1.概念: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服务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的状态与能力
2.举措: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水、动植物等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因此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保护生物圈就是维护生态安全
环境
适应、影响
影响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光、温度、水、空气等
合作
捕食
包括
生态因素
竞争
寄生
共生
生物与环境
生物
生物圈
生态系统
最大的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
归纳总结
类型
组成
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和水等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自我调节能力
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
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支撑生态安全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