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3 16:5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绣、绵”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涨”,会写“岭、桦”等11个字,会写“东北、连绵”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了解我国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了解我国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关于我国美丽风景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导语: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是不是很美丽 我国地大物博,风景名胜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将走进我国美丽的森林——小兴安岭,去领略它的风采。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小兴安岭在我国黑龙江省的北部,那里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
3.作者简介。
冯志亮,生于1925年,我国著名作家,著有《乌兰巴托的夜》《山中海路》等作品。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绣花 白桦 榆树 槐树 抽出 嫩绿 汇成 严严实实 挡住 浸没 欣赏 淘气 灵巧 横七竖八 严冬 威胁 松脂 栗色 夏末 秋末
(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生字的,重点指导学生识记”桦、绣”两个字。
①形近字区别组词:“桦”与“化”,“绣”与“锈”。
②说文解字识记“桦”字。
桦,木名。从木,华声。本义:桦木,落叶乔木,高大挺拔,木质较软,可做器具。
③形声字识记”绣”字。
绣,缀也。从纟,秀声。本义:刺绣,用彩线在布上刺出花纹或图案。
3 .理解词语。
(1)找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示例 :
①"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中的“抽出”一词写出了树木在春天快速生长的样子。
②"夏天,白桦林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中的“绿色海洋”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小兴安岭树木茂盛的景象。
③“秋天,白桦、枫树的叶子变黄了,落叶在林间飘落。”中的“飘落”一词写出了落叶轻盈的特点。
④“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中的“飞舞”一词生动地写出了雪花漫天飘舞的样子。
(2)教师出示含有上述词语的句子,指名朗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美丽,物产丰富,是我国美丽的森林。
2.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这一段概括地介绍了小兴安岭树多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小兴安岭树多的特点体现在“数不清”成千上万”一大片”等词语上,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兴安岭树木之多。
3.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
预设:第2自然段描写了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第3自然段描写了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第4自然段描写了小兴安岭秋天的景色;第5自然段描写了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色。
(2)教师引导学生默读第2~5自然段,圈画出各段的中心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①第2自然段。
a.学生找出中心句,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这一段的中心句是“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特点。
b.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预设: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生机勃勃,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绿的叶子,十分美丽。
②第3自然段。
a.学生找出中心句,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夏天,白桦林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特点。
b.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预设: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生机勃勃,白桦林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十分美丽。
③第4自然段。
a.学生找出中心句,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这一段的中心句是“秋天,白桦、枫树的叶子变黄了,落叶在林间飘落。”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小兴安岭秋天的景色特点。
b.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兴安岭秋天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预设:小兴安岭秋天的景色丰收而美丽,白桦、枫树的叶子变黄了,落叶在林间飘落,十分美丽。
④第5自然段。
a.学生找出中心句,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地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色特点。
b.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预设: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色美丽而宁静,雪花在空中飞舞,地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十分美丽。
(3)教师总结第2~5自然段的写作顺序。
明确:这一段围绕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变化顺序来写,先写春天,再写夏天,接着写秋天,最后写冬天。
4.学习第6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这一段概括地介绍了小兴安岭物产丰富、景色美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第6自然段的中心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小兴安岭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小兴安岭物产丰富、景色美丽的特点。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 一起走进了我国美丽的森林——小兴安岭,领略了它四季不同的美景,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绣花 白桦 榆树 槐树 抽出 嫩绿 汇成 严严实实 挡住 浸没 欣赏 淘气 灵巧 横七竖八 严冬 威胁 松脂 栗色 夏末 秋末
(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重点指导学生识记”桦、绣”两个字。
2.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按照四季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小兴安岭是我国美丽的森林,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了它四季不同的美景。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深入课文,去感受小兴安岭的魅力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这一段描写了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这一段的中心句是“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①学生找出描写春天的景物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春天的景物是“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句话写出了小兴安岭树木新枝嫩叶的特点。
②学生找出描写春天动物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春天的动物是“小鹿在林间嬉戏。”这句话写出了小兴安岭动物活泼的特点。
③学生找出描写春天溪流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春天的溪流是“淙淙地流着,唱着欢快的歌曲。”这句话写出了小兴安岭溪流欢快的特点。
(4)教师总结第2自然段的写作顺序。
明确:这一段围绕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变化顺序来写,先写树木,再写动物,最后写溪流。
2.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这一段描写了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夏天,白桦林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①学生找出描写夏天的景物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夏天的景物是“白桦林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这句话写出了小兴安岭白桦林茂密的特点。
②学生找出描写夏天动物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夏天的动物是“一只只胖乎乎的小松鼠,拖着长长的尾巴,蹦蹦跳跳地离开窝,钻进树林。”这句话写出了小兴安岭小松鼠活泼的特点。
③学生找出描写夏天天气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夏天的天气是“夕阳西下,微风乍起,湖面泛起粼粼《波纹。”这句话写出了小兴安岭夏天天气变化的特点。
(4)教师总结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
明确:这一段围绕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变化顺序来写,先写白桦林,再写小松鼠,最后写天气。
3.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这一段描写了小兴安岭秋天的景色。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这一段的中心句是“秋天,白桦、枫树的叶子变黄了,落叶在林间飘落。”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小兴安岭秋天的景色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兴安岭秋天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①学生找出描写秋天的景物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秋天的景物是“白桦、枫树的叶子变黄了,落叶在林间飘落。”这句话写出了小兴安岭树叶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学生找出描写秋天动物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秋天的动物是“松鼠开始忙着为过冬做准备了。”这句话写出了小兴安岭松鼠忙碌的特点。
(4)教师总结第4自然段的写作顺序。
明确:这一段围绕小兴安岭秋天的景色变化顺序来写,先写树叶,再写动物,最后写天气。
4.学习第5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这一段描写了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色。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第5自然段的中心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地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色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①学生找出描写冬天的景物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冬天的景物是“雪花在空中飞舞,地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这句话写出了小兴安岭雪花飞舞的特点。
②学生找出描写冬天动物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冬天的动物是“紫貂、黑熊、松鼠……”这句话写出了小兴安岭动物冬眠的特点。
(4)教师总结第5自然段的写作顺序。
明确:这一段围绕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色变化顺序来写,先写雪花,再写动物,最后写天气。
5.学习第6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这一段概括地介绍了小兴安岭物产丰富、景色美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第6自然段的中心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小兴安岭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小兴安岭物产丰富、景色美丽的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兴安岭物产丰富、景色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学生找出相关段落,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小兴安岭物产丰富表现在“小兴安岭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这句话中。
②学生找出相关段落,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小兴安岭景色美丽表现在“…像一幅巨大的宝库。”这句话中。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同学们,作者笔下的小兴安岭物产丰富、景色美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我国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呢!
1.出示”资料袋”,学生阅读交流,感受我国的美丽风光。
我国幅员辽阔,不仅地域差异明显,而且风景名胜众多。东部地区有雄伟壮丽的泰山、风景秀丽的西湖、奇特壮观的黄山;南部地区有著名的旅游城市三亚、热带雨林西双版纳;西部地区有神秘莫测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旖旎的青海湖、碧波荡漾的洱海;北部地区有世界最大的原始森林区——大兴安岭 ….我国的风景名胜数不胜数,每一处风景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2.教师补充资料,介绍我国其他风景名胜。
(1)长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和抚松县境内,是我国最大的高山火山湖,也是松花江源头所在之地。湖面呈椭圆形,四周群山环绕,湖水清澈碧蓝,景色十分迷人,尤以冬季的雪景最为壮观。
(2)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是道教名山,也是武当派修道之地。这里山势雄伟险峻,古建筑群规模宏大,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3)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这里山峰奇秀,寺庙林立,是我国佛教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我国其他风景名胜的资料。
预设: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泰山、西湖、黄山、三亚、西双版纳、雅鲁藏布大峡谷、青海湖、洱海、长白山天池、武当山、五台山等风景名胜的资料。
4.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国家幅员辽阔,风景名胜数不胜数。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关注我国的地理环境,增长见识,将来有机会可以走出国门,去欣赏世界各地的风光美景。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词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