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1现代诗歌二首2也许闻一多3 闻一多 原名闻家骅(huá)。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坚定的民主战士
新月派代表诗人
学者作者简介4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
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5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集成为《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
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6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闻一多忍受着连日饥饿带来的折磨,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7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
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
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
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8下面让我们正式走入
《也许》------葬歌91926年秋,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教。不久其妻子和女儿立瑛患重病,闻一多得知后,又匆匆返回家乡,但为时已晚。女儿因病情严重无法挽救,不幸夭亡。年轻的父亲心情异常悲痛,便写下这首诗。写作背景10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令人心碎11在《也许》中,诗人的情感是悲切激壮的,如地下的岩浆,奔突流走,时刻准备喷薄而出。但诗人一直控制着这种激情,使它深深包蕴在每一个词句里、每一组意象中,成为诗作内在的核心动力。在语言上,诗人采用冷处理的方式,使情感得到巨大压缩,变得更加坚实,更加沉雄,催人心碎。总之,《也许》是《死水》中的一篇力作,也是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杰出体现。
赏析意象新颖,节奏明晰,感情深挚。12年轻的父亲始终不能相信女儿突然夭折的事实,即使在女儿下葬之后,也仍然觉得女儿只是进入了一次枕棺盖土的长眠 。显示了新奇的构思,奠定了全诗哀伤凄楚的基调,诗人对爱女的安慰之情,爱抚之意,以及希望她从梦中醒来的渴望都通过一个“睡”字展现出来,“睡”字,成了全诗的诗眼和灵魂。 )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赏析13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细心的父亲就要对女儿的梦境予以呵护,要尽一切可能为女儿创造安静的睡眠环境。通过三个“不要”,可以看出作者的这种愿望之强烈,他希望周围不要太嘈杂,不要有呕哑啁哳难为听的鸟咳蛙号赏析14赏析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阳光”和“清风”这些轻盈流动的东西都“不许”在女儿身上活动,不要拨她的眼,刷她的眉,他不允许女儿受到任何惊扰。为了守护女儿的睡眠,他甚至一改平时的温文尔雅而变得决绝,“专横”,“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像在呢喃,似在呓语,像在安慰,似在叮咛,但掷地有声,敲打出催眠曲里最铿锵有力的音节。有谁能不为这深沉细腻的父爱感动,有谁能不因这血泪真情动容!15赏析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第三节是全诗点破主题的部分,也是情感的高潮。诗节的前两句再一次用拟人手法对死亡加以表现,他希望陪伴女儿的是四季常青的松树,蚯蚓新翻出的松软的泥土,小草根须吸水的轻盈以及一切宁静优美的天籁,因为这些景点可以组合出醇美幽静的睡眠环境。诗节后两句更是直抒胸臆,把锋锐的笔尖直指造成这不幸死亡的社会。“咒骂的人声”就是充满丑恶和罪孽的世界,这是无情揭露,更是正义之声对黑暗社会的挑战。此时,诗作已越出对早夭少女的哀悼,具有了社会进步意义。16赏析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父亲的催眠曲到诗的最后唱得更加凄楚辛酸, 他掬一抔黄土为女儿作被,撒一些纸钱缓缓地飞,看似意识到女儿与他永诀了,但动作是那样地轻,蹑手蹑脚地,惟恐惊扰了她,依然以为女儿是延续着那个疲惫的梦,心行之矛盾,意识之迷乱,亦真亦幻,似幻又真,失女的痛苦已把他折磨得失去了常人的思维。 17“也许”含有假设、不肯定的意思,由于作者深爱女儿,不愿意承认她真的死了,因此诗人以“也许”为题,想象中女儿死亡的事实,于是多次重复“也许”一词安慰自己,以寄托哀伤之情。?以《也许》为题目的含义18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是闻一多“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音乐美”是指音节和韵律的和谐,追求节奏感。 ??
?“绘画美”指诗的辞藻,讲究视觉形象。
“建筑美”主要是就诗歌的整体外形而言的。 感受艺术魅力“三美”在《也许》一诗中的体现19《再别康桥》 徐志摩20英国剑桥大学21康桥22 徐 志 摩23作家简介【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云中鹤。浙江海宁人,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著有诗集《志摩的 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1931年 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24两个1928年{{}}再度游历英国归来林徽音订婚(康桥情愫)(徽音情愫)25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26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27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28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29剑桥一景3031讨论:诗歌的美感体现在什么地方?景物美32(一)从诗歌意象入手赏析诗歌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3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云彩,金柳,柔波,青荇,
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提问】【总结】34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讨论】【总结】
35全诗感情线索第一节: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第二~五节:写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36第七节:跟开头呼应,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并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总
结愁(再到康桥)(看到康桥)(想到康桥)喜愁37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1. 绘画美 2.音乐美3.建筑美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 押韵,回环复沓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38小结本课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诗歌的情感线索赏析现代诗歌的三个角度39课后作业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再别康桥》。
40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