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23 17:40:22

文档简介

第三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
二、牛顿第二定律
三、力学单位制
考教衔接
1.【链接·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53第5题,两题都是频闪摄影情境】
(2024·贵州卷,1)某研究人员将一铁质小圆盘放入聚苯乙烯颗粒介质中,在下落的某段时间内,小圆盘仅受重力G和颗粒介质对其向上的作用力Ff.用高速相机记录小圆盘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相邻位置的时间间隔相等,如图所示,则该段时间内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Ff一直大于G
B.Ff一直小于G
C.Ff先小于G,后大于G
D.Ff先大于G,后小于G
2.【链接·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98“科学漫步”、P113第4题.思维方法与98页“科学漫步”用动力学方法测质量及第113页第4题类似】
(2024·北京卷,4)如图所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在推力F作用下一起向前运动.飞船和空间站的质量分别为m和m0,则飞船和空间站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为(  )
A.F    B.F
C.F D.F
关键能力·研教材——考向探究 经典示例 突出一个“准”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1)提出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2)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1)当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2)当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改变的“能力”.
练1 (2025·甘肃兰州一模)在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状留篇》中提到“是故湍濑之流,沙石转而大石不移.何者?大石重而沙石轻也.”从物理学的角度对文中所描述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冲沙石,沙石才能运动,因为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
B.“沙石转而大石不移”是因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与质量有关
C.只有在水的持续冲力作用下沙石才能一直运动,是因为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大石不移”是因为大石受到的阻力大于水的冲力
练2 滑冰运动员用力将冰刀后蹬,可以向前滑行;停止用力,会逐渐停下,且滑行的速度越大,停下所需时间越长,滑得越远.有四位同学对此过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停止用力,运动员停下来是具有惯性的表现
C.停止用力,运动员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
D.速度越大,停下所需时间越长,说明惯性的大小和速度有关
考点二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考向1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例1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平推力逐渐减小到0(物体仍在运动).在水平推力逐渐减小到0的过程中(  )
A.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减小
B.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
C.物体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考向2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例2 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各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初始时整个系统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两球间的距离等于绳长L.一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轻绳的中点,方向与两球连线垂直.当两球运动至二者相距L时,它们加速度的大小均为(  )
A.  B.  C.  D.
【教你解决问题】
练3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进驻空间站.在空间站中,如需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需要运用一些特殊方法:如图乙所示,先对质量为m1=1.0 kg的标准物体P施加一水平恒力F,测得其在1 s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是10 m/s,然后将标准物体与待测物体Q紧靠在一起,施加同一水平恒力F,测得它们1 s内速度变化量大小是2 m/s.则待测物体Q的质量m2为(  )
A.3.0 kg B.4.0 kg
C.5.0 kg D.6.0 kg
核心素养·拓教材——情境命题 规范解题 收获一个“赢”
瞬时加速度问题——模型建构
1.明辨两种模型
2.解题思路
典例1 (2024·湖南卷)如图,质量分别为4m、3m、2m、m的四个小球A、B、C、D,通过细线或轻弹簧互相连接,悬挂于O点,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将B、C间的细线剪断,则剪断瞬间B和C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A.g,1.5g B.2g,1.5g
C.2g,0.5g D.g,0.5g
典例2 (2025·江苏扬州市质检)如图甲、乙所示,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分别用固定在墙上的轻质铰链杆和轻质弹簧支撑,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53°,轻杆和轻弹簧均水平.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sin 53°=0.8,cos 53°=0.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情境中,小球静止时,细绳的拉力大小均为mg
B.图甲所示情境中,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C.图乙所示情境中,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D.甲、乙两种情境中,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
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分层精练(十三)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必备知识·链教材
一、
1.匀速直线 迫使 惯性 惯性 维持 加速度
2.匀速直线 大 小 无关
二、
正比 反比 相同 ma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宏观 低速
三、
长度 质量 时间 米 千克 秒 物理关系
考教衔接
1.解析:由图可知,相等时间内铁质小圆盘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可知铁质小圆盘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以向下为正方向,即铁质小圆盘的加速度先正后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G-Ff=·a可知,Ff先小于G,后大于G.
答案:C
2.解析:根据题意,对飞船和空间站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m0+m)a,对空间站分析有F′=m0a,联立解得飞船和空间站之间的作用力F′=F.
答案:A
关键能力·研教材
练1 解析:水冲沙石,沙石才能运动,因为水的冲击力克服了阻力,故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即为惯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重的大石由于质量太大,惯性太大,所以运动状态不容易被水流改变,故B正确;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如沙石不受力的作用时,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大石不移”是因为水的冲力等于大石受到的阻力,大石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故D错误.
答案:B
练2 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停止用力,运动员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而继续运动是因为惯性,故B错误,C正确;摩擦力一定时,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速度越大,停下所需时间越长,但惯性与自身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D错误.
答案:C
例1 解析: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水平方向受到推力和滑动摩擦力.水平推力从开始减小到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推力大于摩擦力,物体有加速度,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此后,推力继续减小,推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合力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合力反向增大,加速度反向增大.故物体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D
例2 解析:当两球运动至二者相距L时,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sin θ==,设绳子拉力为FT,水平方向有2FTcos θ=F,解得FT=F,对任一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T=ma,解得a=,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练3 解析:对P施加F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1===10 m/s2,对P和Q整体施加F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2===2 m/s2,联立解得m2=4.0 kg.
答案:B
核心素养·拓教材
典例1 解析:细线剪断前,对B、C、D整体受力分析,由力的平衡条件有A、B间轻弹簧的弹力FAB=6mg,对D受力分析,由力的平衡条件有C、D间轻弹簧的弹力FCD=mg,细线剪断瞬间,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有3mg-FAB=3maB,对C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mg+FCD=2maC,联立解得aB=-g,aC=1.5g,故A正确.
答案:A
典例2 解析:题图甲、乙两种情境中,小球静止时,轻杆对小球与轻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都是水平向右,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细绳的拉力大小都为FT==mg,故A错误;题图甲所示情境中,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1=g,题图乙所示情境中,细绳烧断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则小球所受的合力与烧断前细绳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此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2==g,故C正确,B、D错误.
答案:C(共56张PPT)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
匀速直线
迫使
惯性
惯性
维持
加速度
2.惯性
匀速直线


无关
二、牛顿第二定律
正比
反比
相同
ma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宏观
低速
三、力学单位制
长度
质量
时间

千克

物理关系
考教衔接
1.【链接·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53第5题,两题都是频闪摄影情境】
(2024·贵州卷,1)某研究人员将一铁质小圆盘放入聚苯乙烯颗粒介质中,在下落的某段时间内,小圆盘仅受重力G和颗粒介质对其向上的作用力Ff.用高速相机记录小圆盘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相邻位置的时间间隔相等,如图所示,则该段时间内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Ff一直大于G
B.Ff一直小于G
C.Ff先小于G,后大于G
D.Ff先大于G,后小于G
答案:C
答案:A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1)提出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2)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1)当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2)当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改变的“能力”.
练1 (2025·甘肃兰州一模)在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状留篇》中提到“是故湍濑之流,沙石转而大石不移.何者?大石重而沙石轻也.”从物理学的角度对文中所描述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冲沙石,沙石才能运动,因为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
B.“沙石转而大石不移”是因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与质量有关
C.只有在水的持续冲力作用下沙石才能一直运动,是因为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大石不移”是因为大石受到的阻力大于水的冲力
答案:B
解析:水冲沙石,沙石才能运动,因为水的冲击力克服了阻力,故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即为惯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重的大石由于质量太大,惯性太大,所以运动状态不容易被水流改变,故B正确;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如沙石不受力的作用时,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大石不移”是因为水的冲力等于大石受到的阻力,大石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故D错误.
练2 滑冰运动员用力将冰刀后蹬,可以向前滑行,停止用力,会逐渐停下,且滑行的速度越大,停下所需时间越长,滑得越远.有四位同学对此过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运动员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停止用力,运动员停下来是具有惯性的表现
C.停止用力,运动员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
D.速度越大,停下所需时间越长,说明惯性的大小和速度有关
答案:C
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停止用力,运动员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而继续运动是因为惯性,故B错误,C正确;摩擦力一定时,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速度越大,停下所需时间越长,惯性只与自身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D错误.
考点二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考向1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例1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平推力逐渐减小到0(物体仍在运动).在水平推力逐渐减小到0的过程中(  )
A.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减小
B.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
C.物体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D
解析: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水平方向受到推力和滑动摩擦力.水平推力从开始减小到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推力大于摩擦力,物体有加速度,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此后,推力继续减小,推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合力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合力反向增大,加速度反向增大.故物体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
【教你解决问题】
练3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进驻空间站.在空间站中,如需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需要运用一些特殊方法:如图乙所示,先对质量为m1=1.0 kg的标准物体P施加一水平恒力F,测得其在1 s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是10 m/s,然后将标准物体与待测物体Q紧靠在一起,施加同一水平恒力F,测得它们1 s内速度变化量大小是2 m/s.则待测物体Q的质量m2为(  )
A.3.0 kg B.4.0 kg
C.5.0 kg D.6.0 kg
答案:B
瞬时加速度问题——模型建构
1.明辨两种模型
2.解题思路
典例1 (2024·湖南卷)如图,质量分别为4m、3m、2m、m的四个小球A、B、C、D,通过细线或轻弹簧互相连接,悬挂于O点,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将B、C间的细线剪断,则剪断瞬间B和C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A.g,1.5g B.2g,1.5g
C.2g,0.5g D.g,0.5g
答案:A
解析:细线剪断前,对B、C、D整体受力分析,由力的平衡条件有A、B间轻弹簧的弹力FAB=6mg,对D受力分析,由力的平衡条件有C、D间轻弹簧的弹力FCD=mg,细线剪断瞬间,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有3mg-FAB=3maB,对C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mg+FCD=2maC,联立解得aB=-g,aC=1.5g,故A正确.
典例2 (2025·江苏扬州市质检)如图甲、乙所示,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分别用固定在墙上的轻质铰链杆和轻质弹簧支撑,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53°,轻杆和轻弹簧均水平.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sin 53°=0.8,cos 53°=0.6.

答案:C
1.(多选)下列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奔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答案:ABD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A、B正确;牛顿第一定律还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错误,D正确.
2.闽江河口龙舟竞渡历史可追溯到秦汉.那时河口居有一支闽越王无诸氏族,他们擅长划舟,喜赛龙舟,留下了龙舟竞渡传统.《福州地方志》记载:“福州龙舟竞渡,台江、西湖皆有之.”如图为龙舟比赛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龙舟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B.获得冠军的龙舟,其平均速度一定最大
C.龙舟齐头并进时,相对于河岸是静止的
D.龙舟能前进是因为水对船桨的作用力大于船桨对水的作用力
答案:B
解析:物体的惯性只与质量有关,故龙舟的速度越大,惯性也不变,故A错误;龙舟比赛位移相同,获得冠军的龙舟,所用时间最短,故获得冠军的龙舟,其平均速度一定最大,故B正确;龙舟齐头并进时,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故C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水对船桨的作用力大小等于船桨对水的作用力大小,故D错误.
3.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一恒力F作用而运动,前方固定一轻质弹簧,当木块接触弹簧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木块将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木块将立即做变减速直线运动
C.在弹簧弹力大小等于恒力F时,木块的速度最大
D.在弹簧处于最大压缩状态时,木块的加速度为零
答案:C
解析: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接触弹簧后弹力不断增大,开始接触弹簧时,弹力小于力F,木块仍将加速运动,但加速度变小,A、B错误;在弹簧弹力大小等于恒力F时,木块的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C正确;继续压缩弹簧,弹簧弹力大于F时,木块开始做减速运动,随弹簧的弹力逐渐增大,木块所受合力反向且增大,加速度向右且不断增大,D错误.
4.(多选)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用轻质细绳OA和OB悬挂静止在O点,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绳OB水平.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剪断绳OB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tan θ
B.剪断绳OB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
C.剪断绳OA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零
D.剪断绳OA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g
答案:BD
解析:剪断绳OB瞬间,小球将开始绕A点做圆周运动,沿切线方向可得mg sin θ=ma,解得a=g sin θ,故A错误,B正确;剪断绳OA瞬间,小球将绕B点开始做圆周运动,此时切线方向的加速度大小为g,故C错误,D正确.
答案:C
答案:D
7.如图所示,细绳OA一端系在小球上,另一端固定在倾斜天花板上的A点,细绳OA恰好竖直;轻质弹簧OB一端与小球连接,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B点,轻质弹簧OB恰好水平,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将细绳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方向(  )
A.沿BO方向 B.沿OB方向
C.竖直向下 D.沿右下方
答案:C
解析:因为细绳OA恰好竖直,且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水平.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弹簧对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小球只受重力和沿细绳OA竖直向上的拉力的作用.将细绳剪断的瞬间小球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D
9.(2025·辽宁丹东一模)“反向蹦极”是一项比蹦极更刺激的运动.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弹性轻绳的上端固定在O点,拉长后将下端固定在体验者的身上,人再与固定在地面上的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示数为1 000 N.打开扣环,人从A点由静止释放,像火箭一样被“竖直发射”,经B点上升到最高位置C点,在B点时速度最大.已知AB长为2 m,人与装备总质量m=80 kg(可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B点时,弹性轻绳的拉力为零
B.经过C点时,人处于超重状态
C.弹性轻绳的劲度系数k为500 N/m
D.打开扣环瞬间,人在A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2.5 m/s2
答案:C
解析:在B点时人的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有kx=mg,在A点未释放时,有kx′=mg+F,又x′-x=2 m,联立解得k=500 N/m,故A错误,C正确;在C点速度为零,有向下的加速度,人处于失重状态,故B错误;打开扣环瞬间,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kx′-mg=F=ma,解得a=12.5 m/s2,故D错误.
10.某同学使用轻弹簧、直尺、钢球等制作了一个“竖直加速度测量仪”.如图所示,弹簧上端固定,在弹簧旁沿弹簧长度方向固定一直尺.不挂钢球时,弹簧下端指针位于直尺20 cm刻度处;下端悬挂钢球,静止时指针位于直尺40 cm刻度处.将直尺不同刻度对应的加速度标在直尺上,就可用此装置直接测量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0 cm刻度对应的加速度为-0.5g
B.40 cm刻度对应的加速度为g
C.50 cm刻度对应的加速度为2g
D.各刻度对应加速度的值是不均匀的
答案:A
11.(多选)如图所示,一固定光滑直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一质量为m0的物块A套在杆上,通过轻绳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B.现让A、B以某一相同速度沿杆方向开始上滑,此时轻绳绷紧且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A、B一道沿杆上滑过程中,设A、B的加速度大小为a,轻绳的拉力大小为FT,杆对物块A的弹力大小为FN,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A、B均可看成质点,则(  )
A.a=g tan α B.α=β
C.FN=(m0+m)g cos α D.FT>mg cos β
答案:BC
解析:根据题意,A、B一道沿杆上滑过程中,将A、B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将重力进行正交分解,分解为沿着杆向下(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分力,大小为(m0+m)g sin α,以及垂直于杆向下的分力,大小为(m0+m)g cos α,根据平衡条件可知FN=(m0+m)g cos α,而在运动的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0+m)g sin α=(m0+m)a,解得a=g sin α,故A错误,C正确;对小球B分析,由于小球B的加速度沿着杆向下,则垂直杆的方向合力应为0,由此可知轻绳一定与杆垂直,即mg cos α=FT,则根据几何关系可知α=β,因此有mg cos β=FT,故B正确,D错误.
12.(2024·安徽卷)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它们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同一水平线上的M、N两点,另一端均连接在质量为m的小球上.开始时,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小球静止于MN连线的中点O,弹簧处于原长.后将小球竖直向上缓慢拉至P点,并保持静止,此时拉力F大小为2mg.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若撤去拉力,则小球从P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  )
A.速度一直增大 B.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加速度的最大值为3g D.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
解析:将小球缓慢拉至P点后,小球保持静止,由平衡条件可知,此时拉力F与小球重力和两弹簧的拉力合力为零,此时两弹簧的合力大小为mg,撤去拉力,小球从P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两弹簧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始终向下,小球一直做加速运动,故A正确,B错误;小球从P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弹簧形变量变小,在竖直方向的合力不断变小,故小球受到的合外力一直变小,则加速度的最大值为撤去拉力时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2mg=ma,解得加速度的最大值为2g,C、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