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2 血液循环 教案 苏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3.2 血液循环 教案 苏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24 08:2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说出心率和脉搏的基本知识
4.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教学重点】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说出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3.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的小鱼、培养皿、纱布、显微镜、清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人体内的血管有哪三种?列表比较其结构特点(管壁、管腔、弹性等)、血流速度和功能。
2.简述人体内心脏的位置、结构、功能。
【识图】
三种血管的横切示意图,直观比较三种血管在形态上的不同。
【师生互动】
一、血管
1.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①分布较深
②管壁厚、弹性大
③管内血流速度快
2.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①管壁薄、弹性小。
②管内血流速度慢。
③管腔大
④四肢静脉的内表面,有静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视频)
【拓展思考】
医院的护士为病人输液时、常常先用一根胶皮管扎紧病人的手腕、待手面上的血管凸现出来后才一针到位,你知道这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吗?请解释这样做的理由。
(这是利用了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的原理。输液时通过采用静脉注射,当橡皮筋扎紧手腕后,血液不能流向心脏,同时静脉瓣又阻止血液倒流,这样血液就滞留在手臂的静脉血管中,使血管鼓胀,便于扎针时准确到位。)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3.毛细血管:连通小动脉与小静脉的血管
讨论:毛细血管哪些结构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 (看图)
①分布广,数量多。
②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③管内直径仅有8~10微米,只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动态图)
④血流速度最慢。
4.血流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快速判断】
根据血流方向,判断A、B、C三个字母分别代表什么血管?
【课堂小结】
三种血管比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位置 功能
动脉 较厚、 富有弹性 小 最快 身体较深的部位 把血液从心脏送往身体各部分
静脉 较薄、 弹性较小 大 较慢 有深有浅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毛细 血管 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最细 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 布满全身 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合作探究】
如何根据伤口出血流情况,判断是什么血管破裂?
⑴血液鲜红色,喷射而出,则为动脉出血
⑵血液暗红色,不断流出,则为静脉出血
⑶血液从伤口渗出,不久自行凝固,则为毛细血管出血
【师生互动】
二、心脏
1.位置: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2.功能: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使血液在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
3.结构(左为心脏外观图,右为心脏纵切图)
⑴心脏四腔: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
①心尖所在一侧为左
②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最厚
③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
左心房与左心室相连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连通。左右两侧的腔是互不连通的。
⑵与心脏相连的血管
左心房:连肺静脉, 回收来自肺部的血
左心室:连主动脉, 将血液泵入全身各处
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 回收来自全身各处的血
右心室:连肺动脉, 将血液泵入肺部
⑶心脏内的瓣膜
⑷心室与动脉之间、心室与心房之间都有瓣膜,作用是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
每个人的心脏内都有两种瓣膜。即心室和动脉之间的动脉瓣、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它们均起单向阀门作用,使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动脉瓣: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心脏内的血流方向:心房→心室→动脉
【拓展延伸】
心脏的工作原理(视频)
①左右心房同时收缩
②左右心室同时收缩。
③心房与心室交替收缩
当心房收缩时,心室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当心室收缩时,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课堂小结】
一、血管的分类及每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
看图复习心脏的结构。
【自主学习】
1.什么是心率和脉搏?测量脉搏的部位有哪些?中医“切脉”的科学根据是什么?
2.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血液循环系统有什么功能?
3.什么是血液循环?人体的血液循环过程包括哪两部分?描述它们的过程以及对人体的意义。
4.如何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5.什么叫做血压?在医院一般测试血压的哪些数据?正常值各是多少?如何表示?
【师生互动】
一、心率和脉搏
1.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2.动脉脉搏(简称“脉搏”):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搏动。
3.测量脉搏的部位:颈动脉、手腕处的桡动脉
【亲自体验】
1.静坐状态下,把手放在胸腔左下方心脏的位置,感受心跳,并记录一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2.再把左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右手的腕部外侧,找到动脉,记录一分钟内动脉搏动次数,比较这两个数值。
健康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75次/min(60~100次/min)
【小组合作】
影响心率快慢的因素
⑴年龄:初生儿的心率很快,可达130次/分以上。儿童的心率一般快于成年人
⑵性别: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
⑶生理情况:
①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
②运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
③在某些药物或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下,会使心率发生加快或减慢。
④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平时心率较慢。
【合作探究】
2000多年前,著名的医学家扁鹊就已经用切脉方式诊断疾病。其科学依据在哪里?
(人的某一器官发生病变,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并在脉搏上表现出来)
【师生互动】
二、血液循环系统
1.血液循环系统组成
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血液
2.功能
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等
血液将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收的氧输送到全身各部分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供其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又运走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某些物质,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三、血液循环
1.定义
心脏不停地跳动,促使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循环流动的过程
2.血液循环划分
⑴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流入右心房的循环。
⑵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师生互动】
三、动脉血和静脉血
1.动脉血:含氧较多,颜色鲜红
2.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师生互动】
体循环和肺循环中的物质交换
(如右图)
【快速思考】
1.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析:体循环中,在毛细血管处完成物质交换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肺循环中,在毛细血管处完成气体交换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2.是否所有的动脉都流动脉血?是否所有的静脉都流静脉血?
(解析:肺动脉里流静脉血,肺静脉里流动脉血)
【合作探究】
一名同学的下肢受伤后发炎,通过在手腕处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试说出药物到达伤口炎症处所经过的循环路径。
【师生互动】
四、血压
1.概念:血液循环中,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2.表示方法:收缩压/舒张压
⑴收缩压:心室收缩时,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
⑵舒张压:心室舒张时,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
3.正常范围
收缩压:12~18.7kPa 舒张压:8~12kPa
4.高血压
⑴判断标准: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
⑵主要症状:头晕、头痛、失眠、易疲倦等。
⑶高发人群:中老年人
⑷高血压危害: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⑸预防措施:
①加强体育锻炼,
②控制糖类和脂肪的过量摄入
③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④不吸烟、不酗酒
⑤限制食盐摄入量
【课堂小结】
一、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及功能
二、血压的概念、表示方法、正常范围
【课后练习】
【教后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