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1教学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4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1教学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24 17:3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4节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生物
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学习目标
1.通过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掌握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解释色素带宽窄、位置差异的原因。(科学探究)
2.通过分析色素的吸收光谱,理解光合色素的功能,能够解释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及不同光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生命观念)
3.通过讨论叶绿体的结构特点及恩格尔曼实验的设计思路及结论,理解叶绿体适于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评价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并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关系。(科学思维)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2.叶绿体色素的种类、颜色、含量、作用和吸收光谱。
难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靠人工光源生产蔬菜有什么好处?
(1)避免由于自然环境中光照强度不足导致光合作用低而造成减产。
(2)人工光源的强度和不同色光是可以调整的,可根据植
物生长情况调节,使产量达到最大。
2.为什么要控制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成分和温度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生长),通过控制以便植物达到最佳生长状态。
你参观或听说过植物工厂吗?植物工厂在人工精密的控制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营养液成分条件下,生产蔬菜和其他植物。有的蔬菜工厂完全依赖LED灯等人工光源,其中常见的是红色、蓝色和白色光源。
导入新课
问题思考
光合作用是唯一能够捕获和转化光能的生物学途径。
导入新课
问题思考
太阳光能的输入、捕获和转化,是生物圈得以维持运转的基础。
白化苗
正常苗
白化苗由于不能形成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待种子中储存的养分耗尽就会死亡。
夏天的银杏和秋天的银杏
植物叶片在不同时期颜色不同,这与叶片中的色素有关。
植物叶片中含有哪些色素?怎样提取、分离这些色素呢?
导入新课
问题思考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新课讲授
探究一
1.实验原理
实验 原理 试剂 方法
提取 萃取法
分离
提取试剂:可以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来代替无水乙醇;
层析液(由20份在60~90℃下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
新课讲授
[探究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阅读教材P98~99,了解实验操作并完成学案上的任务。
绿叶中的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
无水乙醇
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层析液
纸层析法
2.实验步骤
新课讲授
[探究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实验步骤
剪碎
+CaCO3
+无水乙醇
研磨
色素滤液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防止色素被破坏
有助于研磨充分
溶解色素
单层尼龙布(不用滤纸)
过滤
+SiO2
滤纸会吸附色素
试管口加棉花
防止酒精挥发和色素的氧化
新课讲授
[探究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避免层析液在边缘扩散过快,使分离出的色素带平齐。
滤液细线
要求:
剪去两角的目的?
积累更多色素,使色素分离效果更明显
细、直、齐 重复2~3次
2.实验步骤
(2)制备滤纸条
新课讲授
[探究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干燥的定性滤纸
1cm铅笔细线
剪两角
(3)画滤液细线
新课讲授
[探究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实验步骤
(3)分离色素—纸层析法
将适量层析液倒入小烧杯(试管)中,将滤纸条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住烧杯口(或棉塞塞紧试管口)。
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防止层析液挥发,因其易挥发且有毒。
注意: 。
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3.实验结果
——黄绿色(叶绿素b)
——蓝绿色(叶绿素a)
——黄 色(叶 黄 素)
——橙黄色(胡萝卜素)
(溶解度最高)
叶绿素
(3/4)
类胡萝卜素
(1/4)
绿叶中的色素


a
b
排序越上面,说明该色素在层析液的溶解度越 ,扩散速率越 ,色素带越宽,说明该色素含量越 。



新课讲授
[探究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新课讲授
[探究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4.异常现象分析
①滤纸条上色素带颜色过浅:
②滤纸条看不到色素带:
d.画滤液细线次数过少。
b.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部溶解到层析液中。
a.未加入二氧化硅或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b.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的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
c.未加入碳酸钙或加入过少,部分色素分子被破坏;
a.忘记画滤液细线;
新课讲授
[探究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4.异常现象分析
③色素带不整齐:
a.画滤液细线时,细线没有做到细且直,使色素带彼此重叠;
④纸条最下面的两条色素带颜色较浅:
a.未加碳酸钙或加入量过少,叶绿素被破坏;
b.滤纸条一端两角剪得不对称;
c.滤纸没有干燥处理。
b.取材叶片不新鲜,或为“黄叶”,叶绿素的含量较少。
【跟踪训练1】下图表示某同学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向培养皿中倒入层析液
B.应将滤液滴在a处,而不能滴在b处
C.实验结果应是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近似圆形)
D.实验得到的若干个同心圆中,最小的一个圆呈橙黄色
新课讲授
[探究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D
这4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差别吗?
四个同心圆的色素带,从外往里依次为 。
思考: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色素的吸收光谱
新课讲授
探究二
新课讲授
[探究二] 色素的吸收光谱
阳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成的复合光,在穿过三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分散开,形成不同颜色的光带,称为光谱。
分别让不同颜色的光照射色素溶液,就可以得到色素溶液的吸收光谱。
类胡萝卜素溶液
叶绿素溶液
结论: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新课讲授
[探究二] 色素的吸收光谱
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收峰值不同)
(与叶绿素a相比,叶绿素b吸收光谱范围更窄)
②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可见光波长:400~760nm
学科交叉:一般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 ,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可见光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b
叶绿素a
吸收、传递(四种色素)、转化光能(只有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光合色素的功能:
叶绿素a:C55H72O5N4Mg
叶绿素b:C55H70O6N4Mg
胡萝卜素:C40H56
叶黄素:C40H56O2
新课讲授
[探究二] 色素的吸收光谱
(1)为什么植物叶片在春夏翠绿,而深秋则金黄呢?
寒冷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较稳定,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叶子变黄。
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回来。
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大大超过类胡萝卜素。
与生活的联系
秋天降温时,植物体为适应寒冷,体内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有利于形成红色的花青素(液泡/水溶性),而叶绿素因寒冷逐渐降解,叶子呈现红色。
新课讲授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
(1)光照
(2)温度
(3)矿质元素
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低温下,叶绿素易被破坏。
铁元素、镁元素、氮元素
铁元素通过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来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镁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镁将无法合成叶绿素。
新课讲授
与生活的联系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
总结:植物色素
比较项目 光合色素 细胞液色素
存在部位 叶绿体 液泡
溶解性 脂溶性 水溶性
代表种类 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 花青素
颜色 橙黄、黄、绿 红、蓝、紫
颜色变化 不随pH改变变化颜色 随pH改变变化颜色
红苋菜:炒菜菜汤出色,因为是水溶性的花青素。
胡萝卜:炒菜菜汤不出色,因为是脂溶性的胡萝卜素。
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讲授
与生活的联系
(2)植物工厂里为什么不用发绿光的光源?阴天时,为了增加蔬菜的产量,在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应选择什么颜色(“蓝紫光和红光”或“白光”)的照明灯为蔬菜补充光源?请结合色素光谱解释。
因为这种波长的光几乎不能被光合色素吸收,不能用于光合作用中合成有机物。
大棚内照明灯在功率相同的情况下,最好选蓝紫光和红光;
选用蓝紫光和红光的照明灯补充光源,植物利用光能的效率更高。
选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为了让各种波长的太阳光都穿过塑料薄膜,即让植物吸收更多的光能。
(3)冬季时,为了增加蔬菜的产量,应该选红色、蓝色还是无色的大棚塑料薄膜?为什么?
新课讲授
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色素缺失的豌豆变异植株,提取其色素并进行了纸层析分离,结果见下图(图中序号代表正常植株的色带位置)。下列关于该变异植株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缺失叶绿素b,植株对蓝紫光、红光吸收的能力减弱
B.缺失胡萝卜素,植株对蓝紫光吸收的能力减弱
C.缺失叶绿素a,植株对红光吸收的能力减弱
D.缺失叶黄素,植株对蓝紫光吸收的能力减弱
新课讲授
【跟踪训练2】
D
这些色素分布于细胞中什么部位呢?
电镜照片
光镜照片
叶绿体的结构适于进行光合作用
新课讲授
探究三
[探究三]叶绿体的结构适于进行光合作用
分布:
主要分布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
(1)结构
外表:
内部
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决定
(2)功能:进行____________的场所。
双层膜
基质
基粒
光合作用
(3)物质基础
在叶绿体内部巨大的膜表面上,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上和______________中,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色素分子
类囊体膜
叶绿体基质
新课讲授
如何证明呢?
1.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2.叶绿体的功能及其验证实验
螺旋带状叶绿体
(1)实验者: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
(2)实验过程及现象
新课讲授
[探究三]叶绿体的结构适于进行光合作用
恩格尔曼的实验一
新课讲授
[探究三]叶绿体的结构适于进行光合作用
2.叶绿体的功能及其验证实验
水绵
+
需氧
细菌
无空气
黑暗中,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
完全暴露在光下
需氧细菌只集中分布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
需氧细菌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的部位
实验过程及现象
实验1结论:
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
新课讲授
[探究三]叶绿体的结构适于进行光合作用
2.叶绿体的功能及其验证实验
1.用极细的光束投射,叶绿体上分为获得光照部位和无光照部位,形成对照
2.完全暴露在光下和局部光照(黑暗条件下)形成对照实验,再次验证实验结果。
材料选择妙
变量控制妙
对照设计妙
1.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带状分布,便于观察。
2.需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自变量的设计:有无光照、光照的部位。
因变量的观测:通过检测需氧细菌的分布,准确地判断出释放氧气的部位。无关变量控制: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
新课讲授
[探究三]叶绿体的结构适于进行光合作用
2.叶绿体的功能及其验证实验
新课讲授
[探究三]叶绿体的结构适于进行光合作用
2.叶绿体的功能及其验证实验
恩格尔曼的实验二
恩格尔曼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结果见下图:
实验2结论: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最终结论: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且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水绵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此波长光的照射下,叶绿体会释放氧气,适于需氧细菌在此区域分布。
新课讲授
迁移应用:如果要验证线粒体在呼吸作用中的功能,你是否可以借鉴恩格尔曼的思路?试设计思路。
思路:取等量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加入两只洁净的试管中,一组不作处理,另一组加入呼吸抑制剂;向两组培养液中加入好氧细菌,混匀后静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分布。
预期结果:正常细胞组细菌远离细胞;抑制剂组细菌聚集在细胞周围。
分析:正常细胞线粒体消耗O2,周围低氧,好氧细菌远离细胞;加入呼吸抑制剂,O2未被消耗,好氧细菌聚集在细胞周围。
【练习1】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教材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改进,采用水浴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操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B.可以用蒸馏水代替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C.水浴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可加快色素的溶解
D.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画好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当堂训练
B
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能用蒸馏水代替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练习2】图甲是叶绿体结构示意图,图乙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结果(①~④ 代表叶绿体结构,A~D代表4种色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当堂训练
A. A是在溶剂中溶解度最高的色素
B.利用无水乙醇提取和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溶于无水乙醇
C.若用黄化叶片做色素提取实验,C和D色素带较窄
D.②的结构极大地扩展了叶绿体的受光面积
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因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故分离色素用的是层析液。
【练习3】为探究叶绿体吸收光能后是否有氧气产生,某学者设计了以下实验:制作载有水绵和需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同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当堂训练
A. 在光束照射到水绵之前,应该加三棱镜将混合光分解成连续光谱
B. 临时装片应放置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
C. 需氧细菌起指示作用
D. 水绵的带状叶绿体有利于设置对照实验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叶绿体在光照下能够产生氧气,而与光的种类没有关系,不需要用三棱镜将混合光分解成连续光谱。
【练习4】(不定项)下图甲是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BC
当堂训练
A. 图甲中生物膜的面积主要靠内膜向内折叠成嵴而增大
B. 图乙所示的结构来自图甲中的③
C. 液泡中也有色素,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 ATP的合成场所只有叶绿体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类囊体堆叠成基粒
当堂训练
【练习5】叶绿体在细胞内位置和分布受到的动态调控称为叶绿体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化学处理破坏细胞内的微丝骨架后,叶绿体的定位出现异常。在拟南芥的叶肉细胞中存在一种CHUPI的微丝结合蛋白为叶绿体正常定位所必需的,编码该蛋白的基因缺失突变后,叶绿体呈现定位异常。据此推测,CHUPI可能是叶绿体与微丝骨架之间实现连接的重要蛋白,在以微丝骨架为依托的叶绿体定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用较强或较弱强度的光照射拟南芥叶片,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会呈现出不同的位置和朝向。光照较弱时,叶绿体汇集到细胞顶面,如下图左;光照强度很高时,叶绿体会移动到细胞侧面,如下图右。
当堂训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拟南芥叶肉细胞通常呈现绿色,与 上分布着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关,这些色素可分为两类,含量最高的一类是 。
(2)光照由弱变强,叶绿体出现如上图所示的位置变化,在该变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物质和结构分别是 ,这种位置变化的意义是 。
(3)某同学采摘一些拟南芥的叶片,一段时间后发现有部分叶片已变黄。他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或者是某些色素含量增加所造成的。根据所学知识,请设计实验验证以上观点。(写出实验思路)
取等量的已变黄的叶片和尚未变黄的叶片为实验材料,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测定并记录实验结果,比较这两种叶片的各种色素的组成及含量,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窄代表的是色素含量的多少。
类囊体薄膜
叶绿素
CHUPI、微丝骨架
弱光时,叶绿体的定位可以吸收更多的光,保证光合作用的进行;强光时,叶绿体的定位可减小叶绿体的受光面积,避免强光造成叶片灼伤
课堂小结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