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突破练21 鉴赏诗歌的语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突破练21 鉴赏诗歌的语言(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4 16:3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突破练21 鉴赏诗歌的语言
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甲】 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
白居易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开时不解比色相[注],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门此去几多地 欲把残花问上人。
【乙】 惜牡丹花(其二)
白居易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注]色相:佛教语,指万物的形貌。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人皆闻白居易信奉佛教,其诗中也多含禅意,这一特点在甲诗中表现突出。
B.甲诗语言简明扼要,不加修饰,通俗易懂,这与白居易一贯的语言风格相符。
C.乙诗以“寂寞”开篇,点明落花的处境,借残花表达自己不受朝廷重用的寂寞无奈。
D.乙诗最后两句具体细微地刻画了风雨过后落红满地的景象,极力渲染了残花衰败之凄清。
(2)两诗均提及“残花”,但白居易对残花的态度却不相同。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船秋色”由词人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第一、二两句表面上看纯属写景,实际上词人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景中有情。
B.“斜阳”点明时间是傍晚,以“细浪”说风波骤起,和“五岭逶迤腾细浪”所传递的心态有异曲同工之妙。
C.第三、四两句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把现实与想象、幻觉心理与天气变化,非常和谐地描绘在一幅画面中,使人感到似幻似真,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
D.“准拟”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愿望,即定要登上岳阳楼望洞庭湖的风光,去听听“水晶宫”传出的《霓裳》曲。
(2)张孝祥是南宋豪放词派的奠基人之一,本词虽不是豪放词的经典之作,但其语言风格已有豪放的特点,请结合词句进行分析。(6分)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注]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棣(今安徽石台)人。少年时,因家境贫寒辍学,投奔九华山秀林峰,寄宿僧舍,苦读于山中,自诩“江湖苦吟士,天下最穷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指出弟侄虽身处世道纷乱之时,却仍能静守其心,谨守礼道。
B.颔联紧承首联,运用借代的手法,既点明家乡饱经战乱,又突出弟侄的高洁品格。
C.尾联含蓄劝勉弟侄要珍惜光阴,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本诗颇有现实主义特色,寄意深远,炼字精到,对仗工整,语言力求平淡,质朴无华。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的妙处。(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郊园即事
王 勃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断山疑画障,县溜①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
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②。
[注]①县溜:飞泉。县,同“悬”。②抽簪:辞官引退。古时做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用“春”字点明了时令,又用“赏”字引出了赏春这一主要内容。
B.颈联中,“合”“深”二字凸显了花草之茂盛,侧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C.尾联卒章显志,与首联照应,抒发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欲弃官引退的心情。
D.本诗以写景为主,把春景描写得清新自然,写景时还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2)本诗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联系全诗赏析这一联的妙处。(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开 圣 寺①
温庭筠
路分蹊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
出寺马嘶秋色里,向陵鸦乱夕阳中。
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②空。
犹有南朝旧碑在,耻将兴废问休公④。
[注]①开圣寺:指洞州(今江苏镇江)丹阳开圣寺,始建于南朝。②影殿:寺庙道观中供奉佛祖、尊师真影的殿堂。③休公:指南朝僧人惠休,这里借指开圣寺住持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两句写通往开圣寺途中的景象,“萧萧”描写出山中秋风萧瑟、草木摇曳的窸窸之声。
B.颔联诗人将目光移向寺外的天地,凭高望远,长天寥廓,天地之间一派深秋景致。
C.“竹间泉落山厨静”以泉落竹间突出厨房静寂,与“熊咆龙吟殷岩泉”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人面对荒废的寺宇,想到南朝大兴佛寺这一段历史,并将之融入对社会历史的思索之中。
(2)本诗“塔下僧归影殿空”中的“空”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不同 (6分)
参考答案
1.(1)C 解析 C项,“借残花表达自己不受朝廷重用的寂寞无奈”说法错误。诗人借残花表达的是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感慨。
(2)甲诗中,诗人借残花表现顿悟豁达的心情。芍药花开之时明艳美丽,还想着与其他花争奇斗艳,直到凋落时才知道此身只如幻象。诗人通过花开花落来表现人生无常,最终都归于虚无,不如看开一切的淡然豁达。乙诗中,诗人将牡丹花经受风吹雨淋之后的处境写得非常凄惨,抒发了诗人对牡丹凋零的感伤以及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之情。
2.(1)D 解析 D项,曲解原文,“水晶宫里奏《霓裳》”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浪涛声比作《霓裳》曲,写出了浪涛声的美妙动听,而非“去听听‘水晶宫’传出的《霓裳》曲”的意思。
(2)①描景境界开阔。“十里”写出湖面宽广,“满载”和“平铺”相对,写出了水光山色交相辉映平铺十里之外,场景开阔。②抒情积极豪放。词人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广阔的胸襟来面对风波险阻,抒发了一种旷达豪迈之情,旷达亦是豪放的体现。(或答出词人有准能登上岳阳楼赏洞庭湖美景的豪迈之气也可)③运用奇妙的想象。词人将大风所阻想象为“波神”留他赏夕阳,将浪涛声想象成龙宫里奏响的《霓裳》曲,这奇妙的想象也是豪放词在语言风格上的一个特点。
3.(1)C 解析 C项,“含蓄劝勉”错误。并非含蓄,而是直抒胸臆,诗人直接点明弟侄要珍惜光阴。
(2)①用词精妙,富有画面感。“摇”,摇晃、摇曳,写窗外竹子的影子在书桌上摇曳。“入”,传入、融入,写泉水发出汩汩之声,仿佛融入砚台中。②视听结合,富有意境美。通过竹影、书案、泉声、砚池等意象,表现了书房环境的清幽高雅,侧面烘托弟侄谨守礼道、勤奋修业的形象特点。③承上启下(或过渡),富有结构美。清幽高雅的书房环境是弟侄心境的体现,既紧承前两联诗人对弟侄谨守礼道的高洁品格的赞美,又引出尾联对弟侄的劝勉。
4.(1)B 解析 B项,“侧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分析错误,颈联说南亭的周遭都长满了草,花开叶茂,北院显得更加幽深,这是从正面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
(2)①巧用比喻手法写景。把“断山”比作“画障”,把“县溜”发出的声音比作“鸣琴”的声音,将“断山”之景与“县溜”之声生动地呈现出来。②动静(或:视听)结合。本联既描写了“断山”如画一般美丽的景色,也描写了飞泉发出的如琴声一般动听的声音。③长于炼字。“疑”写出了诗人面对美景的惊叹之情,“泻”写出了飞泉的气势。
5.(1)C 解析 C项“与‘熊咆龙吟殷岩泉’有异曲同工之妙”错误。“竹间泉落山厨静”属于以动写静,“熊咆龙吟殷岩泉”则是借暮色中的熊咆龙吟突出渲染巨声,借以表达情感。二者并不相同。
(2)①“塔下僧归影殿空”的“空”有“空无一人”之意,诗中将以前僧归塔下与如今影殿空空相比照,充分地描写了寺宇衰败寥落的景象,传达出昔盛今衰的伤感。②“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有“白白的”之意,黄鹂空作好音,无人欣赏,写出武侯祠庙的冷寂凄清,传达出诗人对斯人已远、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怜惜、感叹、感伤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