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一 信息类文本阅读
突破练2 分析文本特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①稳稳地立在天问一号着陆器上,打开太阳能帆板,升起摄像头,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开始了自己在火星的第一次工作。脚下的地(火)面干燥而粗粝,一层微微泛红的土黄色浮沙仿佛覆盖了一切,只有直面着陆器强劲喷流的地方露出了些许黑色,此外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块散落四周。调高摄像头角度,四下环顾,眼前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平缓区域,正如地球上科学家预测的一样,降落点位于火星上最大的平原——乌托邦平原。等等,在视野的尽头,隐隐有两座凸起打破了平滑的天际线,是山峰吗 祝融号尽职尽责地进行着拍摄,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彼时它并不知道,在不到一年之后,自己拍摄到的这两座“山丘”将会获得两个中国名字——“窑店”穹丘与“天柱山”环形坑。
②如果这样描述天问一号着陆器的着陆区和祝融号火星车的巡视区——天问一号在“天柱山”南侧着陆后,祝融号向着“马集”方向开始移动探察,在它西南约15公里处是“周庄”,在它东南约10公里处是“杨柳青”,约20公里处则是“漠河”……你是否会一头雾水,周庄不是我国著名的江南水乡吗 杨柳青不是天津的历史文化名镇吗 怎么都跑到火星上去了 没错,现在几千万公里外的火星上也有了“中国地标”。火星上的地名是怎么确定的 为什么会用我国的这些地名在火星上命名 让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
③正如在地球上我们通过卫星遥感看到的平原,在卫星降低高度、提高拍摄精度后,也会发现它并非完全平坦,有隐隐的起伏、零散的山脉丘陵散布其间,而置身其中后更可能发现局部地形颇为复杂崎岖一样,火星的平原上也隐藏着许多未知的细节。
④为了便于祝融号未来巡视路线的规划以及后续科学研究活动的开展,也为了纪念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l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提出了对天问一号着陆点附近地理实体(指现实世界中具有空间位置、共同属性的独立自然或人工地物,如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城市等)命名的申请。2022年3月9日,IAU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正式批准了22个天问一号着陆区及附近的地理实体命名,这是我国首次自主对火星地理实体命名。
⑤人类对火星的认识是从望远镜开始的,随着望远镜性能的不断提升,天文学家观测到了火星表面存在着大片或明或暗的区域,并在绘制的地图中为它们取了各式各样富有神秘色彩的名字。这些早期天文学家观测到的大片明暗区域后来被IAU正式统称为反照率特征,而包括意大利天文学家乔范尼·斯基亚帕雷利和希腊天文学家欧仁·米歇尔·安东尽亚第在内的几位天文学家,为它们所取的一系列名字也于1958年被IAU正式采用,被称为反照率特征名称,从而奠定了火星地理实体命名的基础。在IAU建立的命名体系中,128个反照率特征名称构成了火星地名之源。
⑥随着太空时代的到来,包括水手号和海盗号等火星探测任务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向世人展示了火星表面令人赞叹的细节,那些早期天文学家所观测到的大片明暗区域内别有洞天,里面的地形细节形态各异、蔚为壮观。在反照率特征之外,这些更细节的火星地形该怎样命名呢 经过长期的讨论和修订,IAU最终形成了原则性的命名框架。
⑦环形坑是火星上分布最广泛的地形,用什么样的名字对环形坑进行命名取决于其直径大小。直径在50公里以上的环形坑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特别是那些在火星领域作出过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或者是对火星知识传播有贡献的作家或者其他人物。意大利天文学家丰塔纳绘制了人类有据可查的第一幅火星图,于是在火星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丰塔纳坑。而直径在50公里以下的环形坑,则约定以地球上人口小于约10万的居民点的名字来命名,这也是火星上的地名较少有著名城市的原因。
⑧火星表面还散布有大量蜿蜒曲折的谷。对谷进行命名,同样取决于其规模大小。对于规模较大的谷,用各个国家语言中表示“火星”或“星星”的单词进行命名。长约1 700公里的“阿瑞斯谷”,是以希腊语的“火星”命名的。而对于规模较小的谷,则以世界各地古典或现代的河流名称进行命名。除反照率特征、环形坑和谷三者之外的地形,则采用一条简单的规则——沿用附近的反照率特征的名字;若附近不存在反照率特征,则沿用附近环形坑的名字。这也是火星上有许多不同地形的地理实体具有相同地名的原因。在赫赫有名的奥林波斯山附近,就有奥林波斯峭壁、奥林波斯暗斑与奥林波斯蝶形坑。
⑨在火星地理实体命名规范化的今天,近些年来的命名活动均是在这一命名框架指引下进行的。我国此次自主命名的22个火星地名,就是我国火星探测任务运行团队集体发起的,是利用天问一号探测器获取的高清火星表面影像数据,基于祝融号火星车科学探测活动规划、科学数据的应用与研究等实际需求而提出的,所以很快获得了IAU的正式批准,并公布于世。那么在给火星命名时,我们又该从哪个角度来切入呢 根据火星地理实体命名规则,在此次我国可以自主命名的22个火星地理实体中,16个直径在50公里以下的环形坑可以被赋予新的名称。而另外6个名称则需按照就近的原则,沿用附近环形坑的名称。而命名主题,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我们决定要与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起来,最终确定了两条命名主线:第一条主线,是从火星“战神”的名字含义想到了我国春秋战国的历史,决定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都城名称进行命名。第二条主线,则是在已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进行选择。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地名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是地域文化经过漫长历史之后的凝结,不仅是地理现象,也是典型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而在对火星地理实体进行命名时,在历史长河中通过社会和文化,对地名慢慢打磨的过程消失了,但我们在地名中所寄托的文化底蕴并没有消失。在这自主命名的22个地名中,我们融入了古往今来的历史、四方上下的空间,展现着宇宙级的“中国式浪漫”。
(摘编自《怎样把名字写在火星上
——那些火星上的中国地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反照率特征”是火星上的大片明暗区域,是火星上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地形。
B.“地理实体”是具有实际空间位置的地物,反照率特征、环形坑、谷都属于地理实体。
C.“IAU命名框架”是一个可以不断创新和突破的命名体系,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各国的申请。
D.“就近原则”是IAU命名框架的基本原则,它适用于火星上各种地理实体的命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火星地理实体的拟命名不符合IAU命名原则的一项是( )(3分)
A.阿西莫夫坑——美国科幻小说巨匠艾萨克·阿西莫夫,其作品被誉为“科幻圣经”,有对火星的精彩描摹。
B.临淄坑——“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其都城临淄三千多年前人口就超过了30万。
C.松花江谷——以我国河流命名的“松花江谷”在火星上是一条长340公里左右的小谷。
D.文家市方山——沿用附近的文家市环形坑命名,它旁边的小丘,命名为文家市穹丘。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火星地形包括反照率特征、环形坑和谷三种,对环形坑和谷的命名均取决于其规模的大小。
B.最初的128个反照率特征名称在IAU建立的命名体系中构成了火星地名之源、命名之基。
C.中国命名火星22个地理实体的一个主题以及两条主线,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
D.中国对此次22个地理实体的命名,既完全符合IAU命名框架原则,又富有中国文化底蕴。
4.作为科普文,请分析文章开头两段是如何做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4分)
5.文章对IAU原则性命名框架的说明很有特点,请结合第⑤至第⑧段具体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9分)
材料一 墨家的科技思想,与墨子及其弟子丰富的科学实践活动分不开,体现了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一身兼具经验家、技术家、工匠和科学理论家的素质和品格。他在力学、光学、数学、逻辑学等方面都进行过一定的研究,已经有意识地开展了一些科学观察和实验活动。墨子是手工机械制造的能手,会造车,善造守城器械,熟悉生产技术工艺,有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
墨家的科技思想,以生产实践为基础,以概念和理论分析为手段,既有浓厚的实践性、实用性,又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墨家科技思想的核心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主张从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出发,研究利用自然法则。《墨经》总结了辘轳、滑车、车梯等器械的工作原理,提出利用杠杆、斜面移动重物,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体力劳动负担。墨子说:“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墨家认为衡量手工技艺、发明创造的价值,是看其是否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即所谓“功,利民也”(《墨子·经上》)。这突出地表现了墨家功利主义的科学价值观。
墨家的科学思想是建立在实验科学和科技实践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中,不乏重大的科技发明,但是缺少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索和归纳的思维。墨家既能从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科学技术资料,又能对科学技术资料进行系统理论研究,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引入实验的环节,如光学投影和成像实验、小孔成像实验,虽然比较粗糙,但它们表明墨家已建立了初具结构的科学活动过程。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就曾说:“墨家论知识,注重经验,注重推论。看《墨辩》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家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是真正的科学精神,是墨学的贡献。”
墨家的科技思想与其“巧传则求其故”的命题联系在一起,对科技知识采取一种与近代以来西方科学相似的态度。《墨子·经上》说:“巧传则求其故。”“巧传”是世代相传的手工业技巧,“求”即求取、探究。“求其故”,是对世代相传的手工业技巧询问为什么,揭示原因、本质和规律,从而将手工业技术上升到科学理论。这句话道出了墨家建构科学、形成理论的过程、方法和机制,说明墨家具有高度自觉的科技理论意识和科技思想。
面对变化的自然界和各种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墨子认为正确地描述其然、摹略万物之然和探究其所以然是科学活动的基本目的、指向。墨家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是基于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而作出的客观记录。《墨经》中的每一条科学知识都有其立论依据,都用“说在……”的形式,阐明其所以然。这种对事物所以然的追索,必然能够促进研究的深入和科学的进步。墨家认为,人之所以能知,在于人具有认识能力,发挥这种能力,才能获知;强调只有感官与事物接触,再加上心的活动,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得到明确而深刻的认识。
(摘编自陶贤都《先秦墨家科技思想论析》)
材料二 墨子以桔槔机起重的力学原理,揭示了“举之则轻,废之则重”的力学规律。
《墨子·经下》说:“举之则轻,废(放)之则重,若石、羽,非有力也。”
当用桔槔机举起重物时,重物似乎显得很轻,犹如举起一根羽毛似的,毫不费力,而当把重物放下时,反而显得很沉重,就像放下一块大石头一样。这并不是由于驾驭桔槔机的人的力量大,而是因为机械发挥了作用。桔槔机的构造原理,是用一横杆AB系于一立柱上端(支点为O)。墨子通过反复试验,知道以桔槔机起重之所以能省力,是因为负重(P)的AO端(本)比作用力(F)的BO端(标)为短。如下图所示。
桔槔机的基本原理
《墨子·经下》总结说:“贞(负)而不挠,说在胜。”物体负重能够不倾斜,是因为可以胜任重量。
《墨子·经说下》说:“衡木如(加)重焉而不挠,极胜重也。右校交绳,无加焉而挠,极不胜重也。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权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
横木增加重量能够不倾斜,是因为可以承受重量。在横木上左右移动支点,没有加重却倾斜了,那是因为失去了重心不能承受重量了。在横木的一边加上重量,这一边必定下垂,因为权和称物的重量是成正比的。横木平衡,那么本方(AO)短而标方(BO)长,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这时如在两边同时加上相等的重量,则标方必定下垂,因为标方得到了秤锤加重的力。
墨子关于秤杆平衡原理的认识,与阿基米德所阐述的杠杆原理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摘编自杨武金《墨子的科学思想及其
当代价值》)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墨翟一身兼具经验家、技术家、工匠和科学理论家的素质和品格,注重科学观察和实验活动,这是他成为墨家创始人的主要原因。
B.以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为目标,《墨经》总结了辘轳、滑车、车梯等器械的工作原理,这也是墨家功利主义科学价值观的表现。
C.胡适从《墨经》关于光学和力学的诸条中,推断出墨家学者能做许多实地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墨家科学思想注重实验和实践。
D.《墨子·经下》中的“权”即秤砣,汉语“权重”“权衡”中“权”的意义由此引申而来。根据杠杆原理,秤砣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材料一第三段可以看出,缺少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索和归纳的思维,是中国古代很多科技发明与墨家科技思想的不同。
B.墨家科技思想的核心是“为天下兴利除害”,是因为当时诸子百家中其他学派思想的核心都是“王天下”,都是为君主称王称霸服务。
C.“巧传则求其故”说明墨家具有高度自觉的科技理论意识和科技思想,它也说明墨家对科技知识采取与近代以来西方科学相似的态度。
D.“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虽是设譬说理,也暗含探究所以然的精神。
8.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墨子“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科技思想的一项是( )(3分)
A.秦朝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附近岷江上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北宋毕昇,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C.元朝科学家郭守敬,长途跋涉,南至西沙群岛,北至北极圈附近,测量子午线,完成历法《授时历》的修订。
D.道家《抱朴子》的丹方,包含硝石、硫黄和炭类等物品,道士试图借助它们“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
9.材料二的内容证明了材料一的哪些观点 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4分)
10.材料一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墨家的科技思想,与墨子及其弟子丰富的科学实践活动分不开,体现了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这一观点 请根据文本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项,“面积最大的一种地形”于文无据。C项,“可以不断创新和突破”错误,IAU命名框架是一个命名原则,不可以被“不断创新和突破”。D项,“是IAU命名框架的基本原则”错误,“就近原则”不是IAU命名框架的基本原则,它适用于除反照率特征、环形坑和谷三者之外的地形的命名。
2.B 解析 临淄的人口超过了10万,IAU命名原则包括“而直径在50公里以下的环形坑,则约定以地球上人口小于约10万的居民点的名字来命名”。
3.A 解析 “包括反照率特征、环形坑和谷三种”错误。由原文“除反照率特征、环形坑和谷三者之外的地形,则采用一条简单的规则——沿用附近的反照率特征的名字”可知,火星地形不只包括反照率特征、环形坑和谷三种。
4.①第①段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方式,记叙了祝融号第一次着陆工作的有趣过程,描写了火星的地形地貌,形象生动,鲜活有趣,极富画面感。②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将祝融号的工作状态做拟人化描写,生动有趣。③向读者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周庄不是我国著名的江南水乡吗 ”“是山峰吗 ”等引人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5.①说明内容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反照率特征”等术语专业,IAU为火星地形命名的历史事实清晰,命名原理叙述清晰准确。②说明顺序清晰有条理: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以及地形分布广泛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逐一说明反照率特征、环形坑、谷以及其他地形的命名原则。③综合使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了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④说明语言严密准确:“约”“较少”等词汇的使用使文章严密准确,令人信服。
6.A 解析 强加因果,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墨翟一身兼具经验家、技术家、工匠和科学理论家的素质和品格,注重科学观察和实验活动”与“他成为墨家创始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且主要原因于文无据。
7.B 解析 于文无据。“当时诸子百家中其他学派思想的核心都是‘王天下’,都是为君主称王称霸服务”的说法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8.D 解析 道家“炼仙丹”,追求自身“长生不老”,不是为广大民众服务,不符合墨子“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的科技思想。
9.①研究对象为生产工具桔槔机,证明墨家功利主义的科学价值观。②墨子通过反复实验,知道以桔槔机起重能省力的原理,证明墨家的科学思想是建立在实验科学和科技实践的基础之上的。③墨子对秤杆平衡原理进行总结,证明墨家具有高度自觉的科技理论意识和科技思想,对科技知识采取一种与近代以来西方科技相似的态度。
10.①举例论证。《墨经》总结了辘轳、滑车、车梯等器械的工作原理,提出利用杠杆、斜面移动重物,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体力劳动。这个例子证明了墨家科技思想体现了“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的观点。②引用论证。引用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的论断,证明“墨家的科学思想是建立在实验科学和科技实践的基础之上的”的观点。③对比论证。把中国古代科技不太注重科学实验,缺少科学理论探索和归纳思维与墨家注重从实验中获取科学技术资料,并开展系统理论研究的事实进行对比,突出墨家科技思想是“建立在实验科学和科技实践的基础之上”的观点。④类比论证。将“墨家的科技思想与其‘巧传则求其故’的命题联系在一起”的特点与“近代以来西方科学”对科技的态度进行类比,证明墨家科技思想“具有高度自觉的科技理论意识和科技思想”的观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