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突破练4 文本观点的迁移与运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突破练4 文本观点的迁移与运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4 19:5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一 信息类文本阅读
突破练4 文本观点的迁移与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从盲盒的热卖到卡游的火爆,都似乎表明年轻消费者热衷于为“情绪”买单,这种购买热情也释放出千亿赛道的市场潜力,带动“拒绝emo”(拒绝情绪消极)、“逢考必过”等商品的热销。这些产品的特性在于引发快乐及其他正面情感。《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18岁至34岁的青年焦虑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面对工作、学业等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年轻人开始寻找解压方式,甚至花钱为“疗愈”买单。
近年来,人们把能满足情绪和情感需要的消费行为,通俗地归为“情绪消费”。在古代社会,人们就已经开始通过购物来表达和满足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需要。时代变迁,商业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情绪消费的演变。随着19世纪大众媒体的兴起,广告开始利用人们的情绪和情感,使用温馨、浪漫等情感手段来推销产品。进入20世纪,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商家开始利用心理学原理来设计产品和制定营销策略。他们发现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于是开始利用积极的情感化语言和图像来吸引消费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以“悦己”为目的满足情绪需求的消费越来越重要。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仅关注商品的功能和价格,还会考虑商品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情绪商品能够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让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动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2023年夏天,“多巴胺”穿搭以高饱和度色彩席卷了各个社交平台,几个月后,美拉德色系又在秋冬大行其道。为什么人们越来越喜爱彩色 高饱和度的明媚色彩可以给人们带来活力与生机。萌宠亦成为年轻人缓解压力、寻求陪伴和寄托情感的对象。在祈福消费中,也透露出为情绪买单的现象。下单“好运喷雾”,好比收获一张幸运符,在参加考试等重要事情之前,给自己“喷”一下,就会觉得好运降临,信心和动力更足。
“95后”“00后”消费力的崛起,意味着与数字世界共生长的一代人正式进场。他们的个性不趋同,喜欢有创意的内容和有趣的事物,对小众新奇的情绪商品的兴趣自然高于一般人。这些看似小众无厘头的消费,却有着不低的交易额,或带给人幽默,或给予人松弛,或呈现着对不完美的包容。
在消费者群体方面,年轻消费者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情绪消费体验和情感故事,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让情绪消费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时常面临种种压力和焦虑,而情绪商品消费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情感的出口,他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的堆砌,“该省省,该花花”。
(摘编自雷玄《“情绪消费”的深层动力》)
材料二 当“95后”和“00后”消费者成为主力军,他们的消费需求与习惯正在重塑着消费市场。年轻一代的消费观既不像上一代的始终节俭,不会单纯为了省钱而委屈自己,也不会为了追求所谓的潮流,而让自己陷入囊中羞涩的窘境。《2023青年消费调研》显示,49.3%的受访青年在部分品类上消费变多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商品或服务能够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41.6%的受访青年表示支出更多是因为自己在今年产生了新的爱好。
相比于上一代人更加强调的“勤俭持家”和“细水长流”,年轻一代“取悦自我”的价值观在消费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一些悦己的消费品交易额出现大幅上涨,如零食、香水香氛、鲜花、宠物、盲盒和自我成长课程等。只要通过消费能够让自我身心愉悦,那么当代的年轻人并不介意花费时间耐心等待,更不介意拿出真金白银疯狂抢购。
消费心态的变化,首先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关。年轻群体出生的年代,物质生活水平已经超越父辈,这使得年轻群体的消费观不会被“勤俭持家”与“物资匮乏”等因素所过度限制。其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反思消费主义,思考“买买买”背后的真正意义,不盲目跟风,也不被消费主义所裹挟。第三,年轻人热衷通过消费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和主张,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和工作,试图寻找一片独属自己内心的空间和宁静,希望在自己的圈子里获得满足感和认可感。
(摘编自胡光旗《年轻人为何更愿为情绪价值买单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年轻人热衷于为能引发快乐等正面情感的商品买单,对此类商品的购买热情将使消费市场更广阔。
B.消费心理发生变化的当下,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由原来的追求功能转向了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
C.正在重塑消费市场的年轻一代,既有属于自己的消费观,也不排斥上一代人“勤俭持家”的理念。
D.从消费中获得情绪价值,让自我身心愉悦,是年轻人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和工作的一种方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商家利用情绪情感进行广告宣传、产品设计,制定营销策略,为“情绪消费”提供了商业基础。
B.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情绪消费体验和情感故事,说明社交媒体的普及推动了“情绪消费”的流行。
C.根据《2023青年消费调研》,可见“取悦自我”的消费需求与习惯已经成为促进青年消费的驱动力。
D.一些“悦己”消费品的交易额大幅度上涨,这一现象表明当今社会年轻人已然成为主要消费群体。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情绪消费”商品广告的一项是(  )(3分)
A.汇晋醋大成,酿传世经典。
B.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
C.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D.打开灯,看见花,房子变成家。
4.为什么“年轻消费者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5.当今社会,各种“情绪消费”产品层出不穷,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情绪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述下列情绪商品的情绪价值。(6分)
(1)2024年春节,某短视频平台对福建“游神”祈福活动进行直播。
(2)以薄荷曼波为潮流色的商品。(“薄荷”代表春天的绿色,“曼波”源自拉丁舞种)
(3)某购物平台上的“吾皇的伞”“开水壶头套”“碧绿青蛙勺子”等丑东西商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9分)
材料一 ①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所有中国人的心中,同时也贯穿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我国自古以来,对龙的研究就有很多,宋代学者郭若虚总结“龙有九似”,民间画龙还有“九像说”,在20世纪40年代,著名的学者闻一多先生就曾提出:“龙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虚拟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而成的一种复合体。”
②龙起源于八千年前,作为部落的图腾而存在,是部落的象征。最为著名的便是被称为中华第一玉龙的“C形龙”。由于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并不发达,所以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都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面对神秘的自然,人们企图用动物作为一种神灵,用以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并且人们还将动物的图腾刻于器物之上,拜祭山川神灵。
③秦汉之时,龙开始成为帝王的象征,帝王被称为“真龙天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吞并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认为自己的功绩高于三皇五帝,故称为皇帝,龙与现实皇权的结合也始于秦始皇。历代帝王都以真龙天子自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并编造出各式各样的“帝王龙”的神话。
④在历代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龙在象征着皇权的同时也没有和广大劳动人民断绝联系。皇帝有皇帝的龙,而民间百姓也有民间百姓的龙;皇帝戴龙冠,乘龙辇,穿龙袍,坐龙椅;民间百姓属龙相,划龙船,饮龙茶,玩龙灯;这两种龙同时在中华大地上并行了几千年。民间许多和龙有关的民俗、节日等都与农耕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
⑤众所周知,龙是十二生肖之一,位居第五,称为辰龙。至于为什么是辰龙,这和十二地支对应的时间有关。一天中的辰时是上午七时到九时,相传,这个时间是群龙行雨之时,故称辰龙。在中国的民间,有数不清的传统习俗及节日,都与龙息息相关。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被称为“龙抬头”。
⑥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保持勃勃生机的力量源泉,同时也是我们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基石。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我们身为“龙的传人”,不仅要将龙文化继承并发展,更要使龙文化走向世界,宣传好中华的龙文化,讲好中国“龙”故事,传播好中国“龙”声音。
(摘编自徐菁《论中国人对龙文化的崇拜》)
材料二 ①据考古界最新的成果,龙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近万年。最早的龙以堆塑手法成形,如辽宁省查海遗址的石堆龙,内蒙古自治区兴隆沟的猪首摆塑龙,河南西水坡的蚌壳堆塑龙群。查海还有浮雕龙,内蒙古小山遗址有刻划龙。到距今5 000年前后,凌家滩、崧泽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早期都有玉龙发现,而以红山文化玉雕龙最为多见,红山文化还有彩绘龙和泥塑龙。由此可知,早期龙在很多地区都有发现,但有主有次。辽河流域的龙,起源早,类型多,成系列,红山文化时期,龙的形象已较成熟,多以蛇为本体,又融合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对夏商及后世龙的演变影响深远,是中国龙起源的主干。由此,龙崇拜便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伴相生数千年,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
②随着时代变迁,龙意象也有所变化。但每个时代的龙都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特征。如商周龙的神秘感,春秋战国龙的多变化,秦汉龙的威武刚劲,魏晋南北朝龙的飘逸洒脱,唐代龙的华美富丽,宋明龙的威严至尊。历经数千年,其体态虽然变化无穷,但万变不离其宗,从形象到内涵,龙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界的尊重,代表着多元文化的融合共处,成为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无穷的创造力和无限的生命力的集中体现。
③弘扬中国龙文化,就是讲好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未来,我们要弘扬传承好查海8 000年龙文化,以“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为指引,贯彻落实《阜新市查海文化遗址保护条例》,修订《查海遗址保护规划》,依法统筹推进查海龙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工作,全力聚焦推动查海龙文化高质量发展。同时,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机制,突出展示查海龙文化在中国万年文化史中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地位,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以龙文化为核心积极申报创建“查海文化遗址群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切实以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查海龙文化活化利用。再有,提升查海龙文化历史高度,为人民提供精神力量,打造中国八千年龙文化地标。让查海龙文化活起来,切实以龙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把富有文化魅力、具有时代价值的查海龙文化弘扬起来,为申报“查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造条件,实现查海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刘勇、李晓《中国人为何被称为“龙的传人”》)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龙”是图腾崇拜的产物,后逐步升华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贯穿于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B.封建社会时期,龙既象征着皇权,也和劳动人民联系密切,两种龙在中华大地上并行了几千年。
C.红山文化时期的龙起源早,类型多,成系列,有玉雕龙、彩绘龙和泥塑龙,是中国龙起源的主干。
D.随着时代变迁,龙意象的体态虽然变化无穷,但万变不离其宗,龙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而成的一种复合体”,可见以“龙”为图腾的中华民族经历过部落融合、文化融合。
B.从材料一可知,端午节赛龙舟除了有纪念屈原的意义外,还寄托着保佑一方百姓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的美好愿望。
C.“每个时代的龙都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特征”,进入新时代,中国龙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要助力中国巨龙腾飞。
D.据材料二文物工作方针,可以“龙”为主题进行规模化的商业开发,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大力挖掘龙文化价值。
8.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材料一第③段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左传》记载:“帝舜氏世有畜龙……帝赐之乘龙。”
B.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C.(刘邦)为人,隆准而龙颜,醉卧,人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D.张僧繇画四龙于壁,不点睛,点其一即飞去,余者皆在。
9.两则材料都探讨了中国“龙文化”,但阐述的角度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10.下图是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发现的神秘玉器,它就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玉龙”。请你根据两则材料,从外形特点、功用和意义等方面向外国友人介绍它。(6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 “由原来的追求功能转向了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错误,从文中“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仅关注商品的功能和价格,还会考虑商品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可知,“追求功能”和“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都是消费者考虑的内容,并非“转向”。
2.D 解析 “这一现象表明当今社会年轻人已然成为主要消费群体”错误,从文中“年轻消费者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可知,“一些‘悦己’消费品的交易额大幅度上涨”只能表明年轻人在情绪消费方面是主力军。
3.D 解析 “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这则广告抓住了消费者对于家的审美感受。“花”是浪漫的事物,能够让人身心愉悦。所以体现出了“情绪消费”。
4.①年轻人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面对紧张和压力,需要为情绪提供情感出口。②年轻人更注重个性,喜欢有创意的内容、有趣的东西,情绪商品能引发其购买兴趣。③年轻人能熟练使用社交媒体分享情绪消费体验,使“情绪消费”成为文化现象。④年轻人不会被物质过度限制,更强调“取悦自我”的消费观念,更愿意为情绪买单。
5.①民俗祈福仪式带给人们好运、心想事成的祝愿/直播互动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②绿色清新,富有生机、活力,让人心情愉悦。③商品有趣新奇,带来幽默和松弛,对抗生活的疲惫倦怠。
6.C 解析 “红山文化时期的龙起源早,类型多,成系列”错误,原文为“辽河流域的龙,起源早,类型多,成系列,红山文化时期,龙的形象已较成熟”,说明“起源早,类型多,成系列”的是辽河流域的龙,而非红山文化时期的龙。
7.D 解析 “进行规模化的商业开发,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符合文物工作方针的旨意。
8.C 解析 材料一第③段观点为“龙象征着皇权”。A项出自《左传》,记载的是先秦史实,不符合文意。B项是叶公好龙的故事,与帝王无关。C项是刘邦用“龙虎之气”来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最适合做材料一第③段观点的论据。D项是画龙点睛的故事,与帝王无关。
9.①材料一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中国龙的起源和精神内涵;②材料二从考古角度阐释了龙文化遗址及保护原则。
10.①外形特点:拥有马头、马鬃、蛇身,呈“C”字型,蜷曲中隐含着升腾,安逸中透露着威猛。(如答猪头等兽首亦可)。②功用:作为宗教图腾象征或是用于祭祀的重要礼器。③意义:标志着中华民族早在几千年前已形成了对龙的图腾崇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