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突破练18 翻译文中的句子
一、(2024·河北秦皇岛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2分)
材料一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节选自《孙子兵法·军形》)
材料二 丁未,上[注]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谕之曰:“戎狡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群臣多谏曰:“于律,以兵刃至御在所者绞。今使卑碎之人张弓挟矢于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间,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意,非所以重社稷也。”韩州刺史封同人诈乘驿马入朝切谏。上皆不听,曰:“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人思自励,数年之间,悉为精锐,上尝言:“吾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陈,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陈后反击之,无不溃败,所以取胜,多在此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出正确的答案标号。(3分)
见胜A不过B众C人之所知D非善之E善者也F战胜而天下曰G善H非善之I者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举,举起,与《屈原列传》中“举贤以自佐”的“举”意思不同。
B.间,中间,与《庖丁解牛》中“彼节者有间”的“间”意思不同。
C.切,迫切,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饥冻虽切,违己交病”的“切”意思相同。
D.所以,……的原因,与《石钟山记》中“此世所以不传也”的“所以”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子认为,善于作战的人,能做到自己不可战胜,但不能使敌人一定被自己战胜,因此,胜利可以预测,但不可强求。
B.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在具备了必胜的条件之后才交战,而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交战,然后在战争中企图侥幸取胜。
C.唐太宗亲自在显德殿庭院教习士卒箭术,群臣因为这一做法与不可在天子处所持刀刃的律法不合而极力劝阻太宗。
D.唐太宗认为,大唐疆域之内的人都是他的子民,他对每个人都能以诚相待,没有必要对保卫他的将士加以猜忌。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4分)
(2)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4分)
5.对于取胜之道,孙子和唐太宗的观点有何不同 (5分)
二、(2024·辽宁葫芦岛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
材料一 真宗景德二年,曹州民赵谏与其弟谔,交结权右,长吏多与抗礼,率干预郡政。上即谴中使就访,乃逮系御史狱。己丑,并斩于西市,与之游熟者并坐降黜。戊午,光禄寺丞钱易奏疏言:“盖国之所谨,莫先乎刑,刑不可不本于法。使严刑可戒于众,则秦天下无一黔首之乱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也,惟陛下除之。”上嘉纳其言。
祥符元年,监察御史张士逊为贡院监门官。士逊白主司有亲戚在进士中,明日当引试,愿出以避嫌。主司不听,士逊乃自言引去。上是之,遂诏自今举人与试官有亲嫌者,皆移试别头。九月,知晋州齐化基削籍,黥面流崖州,纵逢恩赦,不在放还之限。化基所至,以贪暴闻,在晋州尤为苛刻。事发,遣官案鞠。朝议惩其积恶,官吏民庶,莫不欣快。上尝谓宰相曰:“为国之要,在乎赏当其功,罚当其罪。不任情于其间,则赏罚必当。”七年,御史台鞠杀人贼,狱具,知杂王随请脔割之。上曰:“五刑自有常制,何必为此。”王旦曰:“随司风宪,抨弹自有故事,此非其所宜言。况此贼本情可见,一死亦已极矣。”八年,开封民崔白,家京城,素无赖,凌胁群小。皇城司兼知以闻诏捕白付御史台鞫问得实乙卯,白决杖,配崖州牢城。
(节选自李焘《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任人任法,皆言治也。任人而废法,则下以合离为毁誉,上以好恶为取舍,皆其弊也。法诚立矣。才之有偏胜也,事之有缓急也。等天下而理之,天下之不乱也几何矣!上之所求于公卿百执郡邑之长者,有其纲也。兴贤而远恶也,固本而待变也,此大纲也。苟有法以授之,人不得以玩而政自举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6.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出正确的答案标号。(3分)
皇城司兼A知以闻B诏C捕D白E付御史台F鞫G问得实H乙卯
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抗礼,指用平等的礼节相待,与成语“分庭抗礼”中的“抗礼”词义相同。
B.就,指到、开始从事,与《劝学》“金就砺则利”中的“就”词义不相同。
C.发,指被揭发,与“舜发于畎亩之中”中的“发”都是动词,但意思不同。
D.几何,指若干、多少,与现在所说的“青春几何”中的“几何”并不相同。
8.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宋真宗的关注过问之下,交结权贵干预郡中事务的赵谏和肆无忌惮欺凌百姓的崔白,最终都被逮捕法办,社会秩序得到了一定的维护。
B.赵谏案涉事官员或降或免,晋州知州齐化基因贪赃枉法被黥面流放且不得赦免,这两个案犯案官员被惩处,对清正官场风气有积极的影响。
C.宋真宗采纳光禄寺丞钱易废除无益于国家治理的刑罚的建议,否决知杂事王随对已定罪犯人加重处罚的提请,这有助于促进量刑的公正。
D.监察御史张士逊因亲戚应试主动请辞避嫌,宋真宗因此优化了相关法令,王旦认为官员应遵法不越职进言,这表明监察体制日渐完善。
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盖国之所谨,莫先乎刑,刑不可不本于法。(4分)
(2)兴贤而远恶也,固本而待变也,此大纲也。(4分)
10.材料二体现了王夫之怎样的治国理念 宋真宗对“用人”弊端的看法与王夫之有何相似之处 请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DFH 解析 句意:预见胜利不能超过平常人的见识,算不上最高明;交战而后取胜,即使天下都称赞,也算不上最高明。前后有两句“非善之善者也”,都是判断句,中间不断开,这两句句式、句意完全一致,各自单独成句,D、F、H处断开。此外,“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中,“见胜”是主语,“不过”是谓语,“众人之所知”是宾语,中间不断开,D处断开;“曰善”是动宾结构,中间不断开,H处断开。
2.C 解析 C项,错误。恳切、深切/迫切,急迫。
3.C 解析 “群臣因为这一做法与不可在天子处所持刀刃的律法不合而极力劝阻太宗”错误,“今使卑碎之人张弓挟矢于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间,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意,非所以重社稷也”,群臣极力劝阻的原因主要是担心太宗遭遇危险。
4.参考答案 (1)没有差错,是因为他们所采取的作战措施是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是战胜那些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
(2)忧患在于边境稍微安宁,君主就放逸游荡,忘记了战争的威胁,因此外敌来犯时不能够抵御他们。
解析 (1)“忒”,差错;“所措”,所采取的作战措施;“胜”,战胜。
(2)“患”,忧患;“少”,稍微;“莫之能御”,宾语前置句。
5.①孙子认为要想取胜,要先做好防守的准备使自己不可战胜,然后抓住对方的可乘之隙发起进攻。②唐太宗认为取胜要用己方强兵攻对方弱兵,用己方弱兵对战对方强兵。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孙子说:古代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的地位,然后等待敌人能被自己战胜的时机。做到不可战胜,关键在于自己(创造充分的条件);可以战胜敌人,关键在于敌人(出现可乘之隙)。因而,善于作战的人,能做到自己不可战胜,不能使敌人一定被自己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测,但不可强求。
不可以被战胜,是因为做好了防守的准备;可以战胜对方,是因为具备了进攻的条件。防守,是因为取胜条件不充分;进攻,是因为条件充裕,举兵必克。善于防守的人,(如同)深藏于地底(使敌人无形可窥);善于进攻的人,(如同)神兵自九天而降(使敌人措手不及)。因此,(善守善攻的人)既能有效地保全自己,又能获取全面的胜利。
预见胜利不能超过平常人的见识,算不上最高明;交战而后取胜,即使天下都称赞,也算不上最高明。所以举起秋毫称不上力大,能看见日月算不上视力好,听见雷鸣算不上耳聪。古代所谓善于用兵的人,只是战胜了那些容易战胜的敌人。因此这些善战者的胜利,既不显示智谋的名声,也不表现勇武的战功。他所取得的胜利是不会有差错的。没有差错,是因为他们所采取的作战措施是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是战胜那些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并且不放过打败敌人的时机。所以,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在具备了必胜的条件之后才交战,而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交战,在战争中企图侥幸取胜。善于用兵的人,潜心研究制胜之道,坚持制胜的法制,所以能主宰胜败。
材料二 丁未日(二十二日),太宗带领众位将士在显德殿庭院练习箭术,并告诉他们:“周边的蛮夷等族的侵扰,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事,忧患在于边境稍微安宁,君主就放逸游荡,忘记了战争的威胁,因此外敌来犯时不能够抵御他们。现在我不让你们挖池塘筑园苑,而是专门熟习射箭技术。闲居无事时,我就当你们的老师,突厥进侵时,就当你们的将领,这样,或许中原的百姓可以稍微得到安宁吧!”从此,太宗每天带领数百人在宫殿庭院里,教他们射箭,并亲身测试,射中箭靶多的士兵用弓、刀、布帛赏赐给他们,他们的将领的考核成绩也列为上等。众大臣多来劝谏说:“根据律令,手持兵刃到天子所在处的处以绞刑。现在让这些地位卑下的人在宫中殿堂的旁边拉弓带箭,陛下身处其中,万一有狂徒恣肆妄为,就会出现意外事故,这可不是重视社稷江山的办法。”韩州刺史封同人假称有事,骑驿马来到朝廷直言苦谏。太宗都不听从,他说:“君主视四海如同一家,大唐疆域之内,都是我的子民,我对每个人都能推心置腹,以诚相待,为何要对宫中警卫的将士加以猜忌呢!”从此(侍卫将士)人人想着勉励自己,几年之间,都成为精锐将士。
太宗曾说:“我早年南征北战,颇知用兵的关键,每次观察敌军阵势,便知道它的强弱,常用我军弱旅抵挡敌军强兵,而以强师击其弱旅。敌军攻击我方弱旅,冲击过来不过几十数百步,我军攻其弱旅,一定要突至其阵后乘势反击,因此敌军无不溃败奔逃,我能够每次取胜的原因就在这里。”
6.BFH 解析 句意:皇城司详细了解后将这件事报告给宋真宗,宋真宗下诏缉捕崔白后交付御史台,审讯得到实情。乙卯,(崔白被处以杖刑,发配崖州牢城)。“知以闻”是“皇城司”的谓语,“诏”的主语是“皇帝”,两句主语不同,所以从“诏”的前边B处断开;“诏捕白付御史台”的主语是“皇上”,“鞫问得实”的主语是“御史台”,两句主语不同,所以从“鞫”的前边F处断开;“乙卯”是后句“白决杖,配崖州牢城”的时间,所以从其前H处断开。
7.D 解析 D项,错误,“几何”都解释为“多少、若干”。
8.D 解析 “王旦认为官员应遵法不越职进言,这表明监察体制日渐完善”错误。原文王旦只是认为“王随掌管风纪法度,举发弹劾自当遵循已有法令,这不是他应该说的话。更何况这个杀人强盗的案情已经查明,判处死刑就已经到了顶点”,并非越职进言,而是觉得他不应说这样的话,也没有表明监察体制日渐完善了。
9.参考答案 (1)国家应谨慎对待的,没有比使用刑罚更重要的了,使用刑罚不能不依据法律。
(2)举荐贤人而使君主远离奸佞之人,巩固国家根本以应对各种变故,这就是大纲。
解析 (1)“所谨”,谨慎对待的事情;“莫”,没有什么;“莫先乎刑”,状语后置,“莫乎刑先”;“本”,依据。
(2)“远”,使……远离;“待”,应对;“此大纲也”,判断句式。
10.(第一问)“任人”与“任法”相结合。(第二问)都认为“用人”容易受个人情感影响。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宋真宗景德二年,曹州人赵谏和他的弟弟赵谔,结交权贵,郡县长官对他们大都以礼相待,他们一起干预郡中政事。宋真宗当即派遣宦官前往查访,他们于是被关押到御史台狱。己丑,赵谏兄弟二人在西市被处死,和他们交往密切的官员也因此受到牵连贬降。戊午,光禄寺丞钱易上奏疏道:“国家应谨慎对待的,没有比使用刑罚更重要的了,使用刑罚不能不依据法律。如果严酷的刑罚可以惩戒众人,那么秦的天下就没有造反的百姓了。臣认为不符合法令的刑罚,不能用来帮助治政,希望陛下加以废除。”皇帝嘉奖采纳了他的意见。
祥符元年,监察御史张士逊担任贡院监门官。张士逊向主试官禀告说参加进士考试的考生中有自己的亲戚,第二天就要引保就试,希望能离开贡院以避免嫌疑。主试官不准,张士逊就自己报告离开。宋真宗肯定他的做法,于是诏令今后应试的举人和考官有亲戚嫌疑的,都要移出参加另设的考试。九月,晋州知州齐化基被削夺官职,脸上刺字后被流放到崖州,即使遇上恩赦,也不属于释放回家的宽免对象。齐化基所到之地,以贪婪残暴闻名,在晋州的时候更是刻薄。事情被揭露后,宋真宗派遣官员审讯。朝廷商议惩治他的积久恶行,官员百姓,没有不感到欣慰快乐的。宋真宗曾经对宰相说:“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奖赏与功劳相称,惩罚与罪过相当。治国时不放任性情,那么赏罚必然得当。”七年,御史台审讯杀人强盗,结案后,知杂侍御史王随请示处以脔刑。宋真宗说:“五刑自有常规的执行方式,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呢。”王旦说:“王随掌管风纪法度,举发弹劾自当遵循已有法令,这不是他应该说的话。更何况这个杀人强盗的案情已经查明,判处死刑就已经到了顶点。”八年,开封人崔白,家住京城,一向奸猾强横,欺压威胁百姓。皇城司详细了解后将这件事报告给宋真宗,宋真宗下诏缉捕崔白后交付御史台,审讯得到实情。乙卯,崔白被处以杖刑,发配崖州牢城。
材料二 任人任法,都说的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方式。如果任人而废法,则下面的人会根据别人与自己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对别人是攻击还是赞扬,君王会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取舍人才,这都是任人废法带来的弊端。法确实应该被制定。个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事情也有轻重缓急。如果对天下各地按一个标准来要求,这样天下不乱又能持续多久呢!君主对公卿百官和各郡县长官的要求,应该是有一个大的纲领的。举荐贤人而使君主远离奸佞之人,巩固国家根本以应对各种变故,这就是大纲。如果人们有法可依,则每个人都不能玩忽职守,而国家政治就会蒸蒸日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