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熔化与凝固练习题
1.在下列过程中,加“·”的物体发生了物态变化的是 ( )
A.玻璃被摔得粉碎 B.铁块被切割成铁片
C.黑板上的水干了 D.橡皮泥被捏成泥人
2.下列物体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
A.塑料、沥青、蜂蜡 B.蜡块、铁、松香
C.海波、玻璃、食盐 D.冰、食盐、铜
3.如图所示,是一款3D打印笔立体绘画的场景。将塑料条装入打印笔并接通电源,塑料条受热后由硬变软,最终变为液体后被挤出。下列图像中能表示塑料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4.如图所示是研究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和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时采用“水浴法”对试管内物质加热,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是________℃,第15 min时的状态是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是一种常温下可以像液体一样流动的金属,它的名字叫作镓,熔点约为29.8 ℃,将一块固态的镓托在手上一段时间,就会发生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这一过程中,它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由上所述,镓属于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6.商周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熟练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在模具中冷却成型,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关于青铜器铸造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先熔化吸热,后凝固放热 B.先熔化放热,后凝固吸热
C.先凝固吸热,后熔化放热 D.先凝固放热,后熔化吸热
7.小文和同学去电影院观看《长津湖》,深深地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影片中,在-40 ℃的严寒环境下,志愿军战士吃的熟土豆结冰变得和石头一样硬,这里熟土豆结冰发生了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需要______热。
8.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小明同学把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放到室外(室外温度约为-5 ℃),经过一段时间,从室外取回混合液体,发现混合液体没有凝固。该现象说明水和酒精混合液体的凝固点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水的凝固点;在我国北方地区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选用酒精制作家用寒暑表。(水的凝固点是0 ℃,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酒精的沸点是78 ℃)
9.如图所示,这是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物质80 ℃时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C.甲物质熔化的时间为8 min D.乙物质熔化过程吸热且温度一直升高
10.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烧杯和试管中都装有冰水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内还有冰剩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烧杯和试管中的冰都在熔化 B.烧杯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持续上升
C.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但是不能熔化 D.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温度在持续上升
11.国庆期间,果果前往长沙市坡子街时,看到民间艺人制作的“糖画”。如图甲所示,制作糖画时,艺人舀起高温的液态糖浆,在水平桌面上将糖浆绘制成各种图案,最后等糖浆慢慢变硬;果果通过红外温度计测量并绘制了糖浆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关于“糖画”的制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制作过程中糖浆先放热,后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最后继续放热
B.糖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需要放热
C.乙图中的BC段,糖浆的状态是液态
D.由图乙可知,制作糖画使用的糖是非晶体
12.一些常见物质的熔点如表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1)表中熔点最高的物质是______,它熔化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__℃,它的凝固点是___________℃。
(2)温度为70 ℃的萘是_____态。
(3)铜球掉入铁水中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熔化。
(4)酒精在-100 ℃时是_____态,氢在-260 ℃时是______态。
13.早春季节小丹去雪乡游玩,发现迎着阳光的屋顶上积雪开始熔化,屋顶积雪熔化的速度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小丹还想知道雪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实验中要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要记录的数据有_______和_______。
(3)判断雪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若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有熔点),则是晶体;若雪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改变(没有熔点),则是非晶体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使路面的冰及时熔化,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搞清楚其中的缘由,小张所在的实验小组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1).在组装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
(2).实验时,试管里装有适量的_______(选填“冰块”或“碎冰”),将试管放入水中,利用“水浴法”进行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而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
(3).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其示数是____℃。
(4).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丁中绘制了A图线,分析A图线可知:冰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________℃,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
(5).由图丁可知,第6 min时,冰处于___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6).小张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可能会对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图丁中B图线。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图丁中C图线。由实验数据可知,向冰中加入盐后混合物的熔点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冰的熔点。
(7).确认物质开始熔化的证据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试管中是否有液体出现 B.温度计的示数是否保持不变
(8).小组内的一名同学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出现了如图戊所示的情况,该同学所组装的实验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9).小组内的另一名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0).实验小组成员小华回到家后意犹未尽,于是他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碎冰装在试管中,发现还没有加热就有一部分冰熔化了。因此,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观点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1.C
2.D
3.B
4.使物质受热均匀,减缓升温速度 晶体 80 固液共存态
5.熔化 吸收 晶体
6.A
7.凝固 放
8.低于 可以
9.D
10.C
11.B
12.
(1)钨 3 410 3 410
(2)固
(3)会
(4)液 固
13.
(1)秒表
(2)雪的状态变化 时间 温度
(3)若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有熔点),则是晶体;若雪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改变(没有熔点),则是非晶体
14.(1).自下而上
(2)碎冰 使冰受热均匀
(3).﹣3
(4).晶体 0 不变
(5).固液共存态
(6).低于____
(7)A
(8)温度计玻璃泡与试管底接触
(9)略
(10)错误 碎冰从空气中吸收了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