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单元
认识区域
第28课时
环境与发展—贵州省、黄土高原、美丽中国
(一)考点解读
1.以贵州省为例,理解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以黄土高原为例,理解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能够说出中国的基本国情。
(二)图文梳理
一、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特征:地处云贵高原
,地势
,地形以
为主,地表崎岖。
地貌广泛发育。
(2)气候:属于
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3)矿产:主要有
、汞、重晶石、磷、铝土等。
(4)河流:
、北盘江、赤水河等,
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
【关联点拨】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有“地无三尺平”之说,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贵阳、遵义一带平均阴雨日数在200天左右,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2.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严重的
,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
现象。
(2)自然灾害:
①地质灾害: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②气象灾害:
、冰冻、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3.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1)生态环境的恢复措施:
、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
、生态移民等。
(2)生态环境的改善措施:积极推进
、生态工业、生态城市的建设。
4.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1)水资源的开发: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
(2)煤炭资源的开发: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优先发展
,深度开发
。
(3)
的开发:充分利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如著名的
、
、红军长征的文物与遗迹等。
二、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自然地理概况:
(1)范围:世界最大的
沉积区,大致北起
,南至
,西抵
,东到
。
(2)地表形态及其形成的原因:
①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是
。
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黄土结构
,裂隙较多,缺乏
保护;降水集中在夏季7、8月份,而且多暴雨。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
;
、
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
(3)地貌类型:黄土
、黄土梁、黄土峁等。
2.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主食
民居
交通工具
传统
小麦和_____
_____
_____、驴车
现代
食物丰富
新窑洞或_______
多铁路、公路
【易错点拨】黄土高原的天然黄土具有直立性,开挖窑洞非常坚固。窑洞冬暖夏凉,开挖容易,节约建材。
3.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1)环境生态治理措施:
;坡耕地改梯田;
等。
【方法技巧】图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
(2)经济建设:
①能源基地建设: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煤炭基地、
煤炭与油气基地,地位突出。
②开发区建设:国家先后建立
经济重点开发区、西安咸阳高新区、兰州新区等。
三、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1.基本国情:
(1)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
(2)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
(3)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4)是世界最大的
国家
2.区域特色:
(1)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有众多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域。
(2)沿边地区:少数民族相对集中,
丰富;对外贸易潜力巨大;云南的
成为该省的支柱产业。
(3)沿河地区:长江、黄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域横贯东、中、西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经济发达。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分别形成以
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产业带、以
为核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
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
3.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加剧等。
(2)可持续发展战略:调整
、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
发展、
发展和
发展。
(三)知识整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四)实战演练
【基础达标】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读“黄土高原图”,回答1~3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秦岭—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B.②—太行山—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③—贺兰山—黄土高原西部边界
D.④—长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B.滥垦乱伐,过度放牧
C.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D.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
3.关于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独特的地貌类型有塬、梁、峁等
B.黄土高原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C.水稻和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
D.信天游、锅庄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
读“沪昆高铁客运专线图”,回答4~5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4.图中阴影部分A省区的简称、B省区的行政中心分别是
A.黔、南昌
B.赣、长沙
C.湘、贵阳
D.黔、长沙
5.暑假期间小明乘高铁从上海到昆明旅游,沿途看不到的景观是
A.成片的稻田
B.漫山遍野的茶园
C.小桥流水村落
D.荒漠、戈壁、草原
读“2011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生产总值表(单位:亿元)”,回答6~7题。
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广东
江苏
山东
宁夏
青海
西藏
生产总值
53000
48604
45429
2060
1622
605
6.表格内容反映了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是
A.南方发达,北方落后
B.北方发达,南方落后
C.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D.西部发达,东部落后
7.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做法,最合理的是
A.大力发展经济,先污染后治理
B.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C.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扩大初级农矿产品的出口,积极换取外汇
【知能提升】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同时开通运营。下图为贵广高铁、南广高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8.贵广高铁
A.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B.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
C.连接两个沿海省区,经济发展互补性强
D.连接了我国中、东部经济地带
9.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A.加剧沿线地区的土壤盐渍化
B.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文化交流
C.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
D.可能加剧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
1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石奇洞美,红色热土。
(1)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
地貌广泛发育,“地无三里平”反映了它地形
。
(2)贵州的贵阳有“中国凉都”之称,试分析其夏季凉爽的原因。
(3)云贵高原旅游资源丰富,请列举两例为证(自然、人文景观各一例)。
【参考答案】
1~9:DBADD
CBAD
10:(1)喀斯特 崎岖
(2)海拔高、气温低
(3)黄果树瀑布、名城遵义